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含解析.docx
《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练习含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根本构造与特点考点 27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5 颗星考点 28 手工业的进展 3 颗星考点 29 商业的进展 5 颗星考点 30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5 颗星考点 31 航路的开拓及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2 颗星考点 56 启蒙运动 5 颗星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其次卷非选择题两局部。总分值 100 分。考试时间 100 分钟。第一卷选择题 共 5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为哪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来源】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 2023
2、 届高三高考考前热身考考点 27 难我国南方原来在农历六月过小年,东汉时政府安排在冬季,唐代才渐渐固定在腊月二十四日。材料中南方小年曾在农历六月的缘由最可能是A. 专制政府的强制要求B. 南方农作物大多是一年两熟C. 期望惊奇生活的愿望D. 尽可能地削减对农时的影响2.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青州市2023 年高考热身训练考点 27难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状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缘由在于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B. 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形成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D. 农民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3. 【来源】【全国百强校】山东省试验中学 2023 届高三下学期其次次模拟考试考点
3、 27 难据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燕国辖地今鞍山一带出土了大量的刀币和铁制农具。在热河兴隆 的古代冶铜遗址四周,出土了大量有文字的铸造生产工具的铁花,还有锄、镰、斧、凿、刀等生产工具。这说明1A.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渐渐形成 B. 铁器己在全国各地区普遍应用C. 铁器开头取代青铜器成为生产主导 D. 货币和文字的使用己相当普遍4.2023 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 25 题 考点 27 难史记记载,西汉时期, 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行胜数”。这反映了当时2A. 义利观发生根本转变C经济得到恢复和进展B. 朝廷留意
4、提高工商业者地位D地方豪强势力把握了郡县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 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 以上214%小计139100%5 2023 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26 题考点 27 难表 1表 1 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状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 自耕农经济盛行C均田制破坏严峻B. 土地集中现象突出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6.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南通、扬州、泰州2023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考点 27 中难“转此大法轮,救汝旱岁苦神机日夜运,甘泽凹凸普。老农用不知,瞬息了千亩。抱孙带黄犊,但看翠浪舞。”诗中所咏工具A. 是农
5、业播种技术的革B. 有利于增加汉代的粮食产量C. 利用水力提高浇灌效率 D. 适应了不同地区的浇灌要求7. 【来源】【全国百强校首发】广西桂林市桂林中学 2023 届高三 5 月全程模拟 考点 28 中难宋代徐州冶铁业计有“三十六冶冶各百余人”;信州铅山等地铜铅矿作坊仆人“常雇募集十余万人得铜铅数千万斤”;韶州铅银锡等矿区“四方之人弃农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从材料可以看出A. 宋代各地手工业规模明显扩大 B. 宋代手工业内局部工更加明细C. 宋代手工业保持世界先进地位 D. 宋代手工业经济消灭资本主义萌芽8【来源】【全国市级联考】山东省青州市2023 年高考热身训考点 28 中难明代熊人霖南荣
6、集曾载闽浙一带的“寮主经济”:寮主者,汀之久居各邑山中,颇有资本者,披寮蓬以待菁民之至,给所执之种,俾为锄植而征其租,菁民者,汀、上杭之贫民, 每年数百为群,赤手至各邑,依寮主为活,而受其值。这反映了当时A. 经济作物大量入市 B. 小农经济开头解体C. 雇佣关系开头消灭D. 农业生产关系调整9. 【来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石家庄市其次中学2023 届高三 5 月考点 28 中难长江三角洲地区到宋代渐渐进展为全国的经济重心,盛产米粮是其典型特征之一。“苏湖常熟,天下足”的谚语广泛流传。但到明代中叶,该地区消灭“多种田不如多种地”的价值取向。农户的经营重点转向种植经济作物的“地”。这一现象说明
7、该地区A. 商品经济进展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B. 农业生产的进展呈现出市场化的趋势C. 农业雇佣生产加速了农业商品化进程D. 重农抑商思想受到主流价值取向挑战10【来源】【天府高考】2023 届全国高考大联考信息卷考点 28 中难乾隆以后,一些地主和富农,或利用自己的土地,或租种别人的土地,大规模的用无田农民 从事各种经济作物或粮食的生产,猎取利润。这些地主和富农与他们请用的农民“同桌同吃, 无主仆名分”。这最能说明A. 当时农村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存在B. 明清时期农业取得长足进步进展C. 在清中期以后开头消灭货币地租D. 国家经济政策调整促进农业进展11.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河北省石家庄
8、市2023 届高三冲刺模考 考点 28 中难考工记中提到:“兵车之轮六尺有六寸,田车之轮六尺有三寸,乘车之轮六尺有六寸。六尺有六寸之轮,轵崇车轴端三尺有三寸也。加轸车厢底部的横木与轐车厢与车轴间的木块焉,四尺也。人长八尺,登下以为节即便利上下车。”这说明在当时手工 业生产过程中A. 社会进展推动了行业内局部工B. 为满足市场需求实行定制生产C. 冶铁技术进步促进了工艺进展D. 承受标准化生产并兼顾人性化12.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盐城市 2023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考点 28 中难唐代元植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
9、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A. 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实行的保护措施B. 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C. 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进展缓慢D. 官营手工业效劳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别性 13【来源】辽宁省辽河油田其次高级中学2023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考点 29 中难明代中叶以下,城市男女“时世装”消灭,追赶奇装异服,甚至以男女错位的“服妖”来呈现自我。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 理学的影响力减弱B. 社会统治处于失衡状态C. 民众创意识增加D. 城市物质生活条件提升14. 【来源】山西大学附属中学 2023 届高三下学期 3 月模块诊断 南宋时期,苏州等地流传
10、这样一种观念:“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辱先者,皆可为也”这反映了南宋时期A. 佛教、道家的影响不断扩大B. 重农抑商观念消灭动摇C. 政府施行宽松的思想政策D. 传统的价值观念受到挑战15.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江苏省镇江市 2023 届高三三模考点 29 易明朝缪宗周咏景德镇兀然亭:“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由此不能说明景德镇A制瓷业享有盛誉 B有优越的自然条件C制瓷工匠技术精湛 D雇佣关系已经消灭16. 【来源】江西省临川一中 2023 届高三下学期 5 月底模拟考点 29 易据唐代天宝年间统计的全国户口
11、数字,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占 45.5%,以北则占到54.5%;而据北宋太平寰宇记所载北宋初期全国户数,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的户数已占59.1%,以北则为 40.9%,这一变化A. 为海上丝路的进展供给条件B. 导致了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C. 说明白北方经济进一步进展D. 加剧全国人地冲突锐利程度17.2023 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 24 题考点 29 易图 5 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进展B. 争霸战斗促进经济交往C. 交通条件打算地方经济状况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富强18. 【来源】【全国百强校】安徽
12、省合肥八中 2023 届高三最终一卷 考点 29 易自明中叶以来,江南丝织业市镇及其四乡,渐渐把养蚕缫丝以及丝织业作为主业,成为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出产“濮绸”闻明的濮院镇,四乡农家的经营重心己由农业转移到蚕丝织业即从农业转移到乡村工业,而把农田耕作看作副业。这种变化说明江南市镇A. 传统的自然经济渐渐解体 B.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进展较快C. 重农抑商政策己有所松弛D. 己经消灭了早期工业化的特征19.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辽宁省葫芦岛协作体2023 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点 30易西汉后期贡禹、东汉张林都曾主见废止钱币,国家租税皆征布帛及谷。在后汉书中,征收“租调”、“调取谷帛”等记
13、载累见不鲜。这A. 进一步固化了小农经济B. 反映出社会动乱担忧C. 说明田庄影响国家税收 D. 说明商品经济的萎缩20. 【来源】【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2023 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二 考点 30 难在福建抗倭的名将谭纶1520-1577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四周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说明谭纶主见A. 去除侨寇剩余势力 B. 开放海禁政策C. 对福建人剿抚并重 D. 实行富民政策21. 【来源】【全国百强校】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 考点 30 难明朝官员丘浚说:“井田既废之后,田不在官而在民,是以贫富不均。”
14、“限田之义, 均田之制虽各有所取,然不免拂人情而不宜于土俗,可以暂而不行以常也,终莫假设听民自便为5之德。”材料反映丘浚A. 对土地兼并持放纵态度 B. 主见以道德教化缓解土地兼并C. 认为土地兼并难以根治 D. 主见复兴古代土地国有制22. 【来源】广东省惠州市 2023 届高三第一次模拟 考点 30 难1755 年至 1757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屡屡绕开广州口岸,派船去宁波贸易,致使粤海关关税收入锐减。不久,清政府提高了浙江的关税,比广东高出一倍,但英国东印度公司仍不断 派商船前往宁波贸易。据此可以推断当时A. 海禁政策得到严格执行 B. 江浙地区经济更加兴盛C. 广东华夷观念格外深厚 D
15、. 英国谋求对华发动战斗23.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陕西省榆林市 2023 届高三其次次模拟考点 30难顾炎武曾说:“吴中之民有田者什一,为人佃作者十九。”此话虽有所夸大, 但苏南一带盛行租佃制当是事实。这种现象消灭的主要因素是A. 租佃关系松弛B. 地主圈占土地C. 农产品商品化 D. 土地私有制度24. 2023 年高考真题文科综合全国卷 27 题考点 30 中难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一般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渐渐加强B经济进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白费风气
16、其次卷非选择题 共 52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52 分。25. 【来源】【百强校】2023 届青海省青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魁奈以御医身份进入凡尔赛宫后,常常引用中国典籍论证自己的思想,促使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于 1756 年仿照中国古代皇帝,进展了显示重视农业的仪式“籍田大礼”。重农主义者指出,假设人们生疏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来制定人为秩序, 这个社会就处于安康状态;反之,假设人为秩序违反了自然秩序,社会就处于疾病状态。他们认为人身自由和私有财产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的根本权利,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6利益和公众利益
17、的统一,而这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重农主义者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对社会秩序和经济进展人为干预。重农主义加速了法国资本积存和资本主义农业的进展,并最终使法国成为一个小生产者把握的共和国。摘编自谢刚重农主义与 1819 世纪法国农业市场化材料二 雍正二年,世宗上谕:“朕自临御以来,无刻不谨念民意,重农务本,各地督抚,有丝毫妨于农业者,必为除去,扔于每乡中,择一二老农之勤劳作苦者,优其奖赏,以示鼓舞。”乾隆皇帝时也下旨,以农桑为致治之本,明令严禁私宰耕牛,一经拿获,从重治罪。摘编自李勤清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及其法律思想 考点 31 考点 56 中难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18、学问,指出法国重农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6 分考点 30 中难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中、法两国重农思想的差异。6 分考点 27 中难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农业与社会进展的生疏。2 分 2613 分【来源】2023 届江西省九江市十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以下要求。材料一 明初,明太祖公布诏令制止白银流通,但是到了明代中期,白银渐渐成为民间流通中的主要货币。明穆宗公布诏令:“凡买卖货物,值银一钱以上者,银钱兼使;一钱以下止许用钱。”这标志着白银货币化根本完成。这一时期,政府大规模用银的主要表现是推行一条鞭法,即把全部的地税、贡纳、服役、人头税,都归入田亩里面,计
19、亩征银。但是,历来国内承受银两皆不多。社会上巨额的白银需求,造成银贵金贱的局面在欧洲, 其金银比价完全相反。这种悬殊的金银差价,使外国以白银对中国进展贸易,更为有利可图, 因而大量流入中国。正是由于此时大量外银流入国内,格外准时地补充了国内白银的供给, 缓解了银荒。据统计,仅明朝后期流入中国的白银就超过三亿两。材料二 明清之际就有对白银货币化的争论,其中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的著作中都提到了明代白银的流通状况,并以“银力竭”即白银供不应求为由提出了废止金银流通的一些主见。摘编自浅论明代白银货币化考点 30 中难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评析古代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规律严密
20、。27【来源】2023 届浙江省杭州市建人高复学校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现代化是世界历史进展的必定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材料一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 代潮流,实行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斗爆发,在西方坚 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头困难地探究现代化的路径。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材料二对 18 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到底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展
21、争论,消灭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 派”都成认 18 世纪的英国已经消灭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打算。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善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确定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 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供给的创和增长的宽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存和投资行为是由于, 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 变为完全依靠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年高 历史 二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国经济 基本 结构 特点 练习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