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方案.docx
《2023年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方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年食品安全抽检工作方案篇 一、工作目标 为提高我市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充分运用快速检测设备和手段,快速检测、筛查问题食品,准时发觉并消退食品安全隐患,增加监管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的身体安康和生命安全。 二、快速检测重点和工程 (一)快速检测范围。结合日常监视检查状况,紧紧围绕与消费者亲密相关、群众消费量大、易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过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一般食品及农兽药残留易超标的食用农产品等重点食品;群众举报投诉集中的重点场所以及各类食品商场超市、批发市场、小食杂店、小餐饮等重点区域开展快速检测。 (二)快速检测工程。以配备现有的快速检测设备能担当的检
2、测工程为主,主要包括:甲醛、二氧化硫、三聚氰胺、亚硝酸盐、硼砂、吊白块、肉类水分测定、瘦肉精、农药残留等。 三、检测任务 为了充分发挥食品快速检测的初筛作用,规划全年共开展食品安全快速检测7500批次,其中监视性食品快检6250批次(1.5批次/百人),免费承受群众送检1250批次,详细任务安排见附件1和附件2。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治理。要充分熟悉加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充分发挥快检风险隐患初筛作用。 (二)操作标准。不断提高食品抽检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强化快速检测操作人员的业
3、务素养和力量,严厉工作记录,确保快速检测工作正常运转、高效运行。 (三)依法处置。各便民效劳站及快检中心要利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设备充分发挥快检初筛作用,对快速检测发觉的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问题的食品,要准时移交给相关部门,由相关部门根据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准时处置。 【荐】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有用 一、监测目的 收集我县食源性疾病信息和食品中污染物及有害因素污染数据,分析危害因素可能来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修订及跟踪评价以及风险治理等供应支持。 二、监测内容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收集、汇总和分析医疗机构报告的由食品或疑心由食品引起的生物性、化学性、有
4、毒动植物性的感染性或中毒性病例、特别病例,重点关注婴幼儿、中小学生和孕产妇等病例,由预包装食品引起的病例,发生在餐饮效劳单位的病例,聚拢性病例,以及重症和死亡病例等。 2.食源性疾病爆发监测。全部发病人数在2人及2人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的食源性疾病爆发大事,通过对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食源性疾病大事信息的收集和归因分析,把握食源性疾病大事的高危食品和危急因素。 3.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主动监测把握本辖区食源性疾病地区和人群分布及其变化趋势,提高食源性疾病爆发早期识别、预警与防控力量。为讨论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规律、疾病负担、制定防控策略供应根底数据和科学依据。 (二)食品污染、食品有害因素监测。 1
5、.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及有害因素、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开展常规和专项风险监测。 2.开展食品放射性物质污染监测。依据20xx年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对有铀(钍)矿山、核设施四周食品放射性本底进展监测,监测样品种类:蔬菜、粮食、茶叶、奶粉、家畜家禽肉类等类。 三、监测方法 详细检验方法及要求参见20xx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应采纳国家标准方法或指定方法进展监测。 四、报告和通报 (一)食源性疾病监测(详见附件1)。 县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和县卫生安康局应当根据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工作标准(试行)的要求开展信息报告与通报。县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应准时对辖区内可疑聚拢性病例进展调
6、查,并在“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填写可疑聚拢性大事处置意见。县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应当定期对辖区内报送数据和信息进展汇总分析,并向县卫生安康局提交提交分析报告。 (二)食品污染、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详见附件2)。 我县监测机构在完成样品监测后的2个工作日内报送监测数据,发觉重要食品安全隐患应当在核实后2小时内报送,并准时告知上级技术机构和县卫生安康局,县卫生安康局准时通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研判意见和下一步工作建议。县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应当定期对辖区内报送数据和信息进展汇总分析,并向县卫生安康局提交分析报告。 担当我县食品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地方技术机构实行网络直报方式于20xx年11
7、月15日前将全年监测结果及工作总结报省疾病预防掌握中心职辐所。县疾控中心定期对辖区内食品放射性污染监测报送数据和信息进展汇总分析,适时向县卫生安康局提交分析报告。 县疾控中心应当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准时向县卫生安康局通报监测发觉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 五、工作要求 (一)县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开展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监测样品数量不得少于州监测方案规定的任务量,优先采集本地产样品,科学设计采样方案,避开集中采样。 (二)县级以上卫生安康行政部门要根据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加强本地区监测工作的组织治理,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说明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准时通报我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报告县人民
8、政府和州卫生安康委员会。县卫生安康局应当收集并分析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报的食品安全信息。 (三)县疾病预防掌握中心担当监测任务,应当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治理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单位监测任务,加强监测工作的质量治理,并应当对本单位担当风险监测规划任务的技术机构进展相应的培训,建立考核机制,提高工作质量和有效性。县卫生安康局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进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培训和督导检查。 (四)县疾病预防掌握中心要做好全县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监测数据的汇总分析以及质量治理。担当监测任务的技术机构要保证监测数据真实精确、信息完整无误,并根据要求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五)监测
9、工作人员可以请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帮助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采集样品和收集相关信息,保证监测工作顺当开展。 【荐】卫健委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范本 依据20xx年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卫20xx33号)要求,结合我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际需求,制定县20xx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收集我县食源性疾病信息和食品中污染物及其有害因素污染数据,分析危害因素可能来源,为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标准制定、修订及跟踪评价以及风险治理供应科学依据。适时发觉食品安全风险和食源性疾病爆发隐患,便于准时实行相应的风险管控和监管措施。 二、监测内容 (一)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
10、测。 1.食品污染及食品中有害因素监测。对食品中化学性污染物及其有害因素开展常规监测,常规监测5大类食品共18份样品,并结合依据需要适时开展本地区特色食品监测。 2.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监测。对食品中微生物及其致病因子开展常规监测,常规监测3大类食品共27份样品,并结合依据需要适时开展本地区应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 (二)食源性疾病监测 1.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开展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机构全年对食源性疾病病例进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临床病症、饮食暴露史和诊断结论等信息。 2.食源性疾病爆发监测。对经流行病学调查确认的食源性疾病爆发大事信息进展收集和归因分析。 3.食源性致病菌分子溯源。对病人
11、和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分别株进展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为聚焦性病例识别和调查供应技术支持。 三、监测工作相关要求 (一)监测点和哨点医院设置 1.食品样品采集送样监测点:我县是担当20xx年食品样品采集送样监测任务。 2.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我县全部担当食源性疾病诊疗的医疗机构,包括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社区卫生效劳中心(乡镇卫生院)等。 (二)工作要求 1.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监测样品采集点掩盖我县全部辖区域,样品数量不得少于市级方案规定的任务量,同时采集的本地产品的数量不低于本监测方案规定任务量的60%。我县综合考虑本地区生产和消费状况,科学设计采样方案,保持食品监测
12、的监测点、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相对固定,避开集中采样。并加强对采样人员培训,强调采样时应当按要求逐项记录采样信息,不得漏项。监测结果一旦发觉食品安全隐患,应当扩大问题食品品种或品牌的样品数量。积极开展本辖区地方特色食品监测,样品数量和监测工程不做限制。 2.食源性疾病监测。监测医院负责食源性疾病个案信息和生物标本的采集、检测、信息报送。疾控中心负责监测信息的审核分析、食源性疾病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等,并担当监测工作的技术培训和质量掌握,其中现场督导工作每个季度开展1次。疾控中心每年须开展对所辖区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疾的食源性疾病爆发流行病学调查培训,且培训时间不少于2个工作日。 (三)监测方法 参
13、见20xx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监测工作手册、20xx年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 (四)监测结果报告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治理规定(试行)等相关规定,根据监测方案要求报告监测结果。 1.食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监测。 我县疾控中心按市级方案要求进展采样送样,并依据市疾控中心反应的监测数据;发觉重要食品安全隐患应当在核实后报送并准时告知上级机构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准时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 县疾控中心在每季度第一个月的10日前向市疾控中心报送上一季度的汇总分析报告,20xx年1月10日前报送全年监测结果分析报告和工作总结。 2.食源性疾病监
14、测。 我县担当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工作的医院应当按时向当地县疾控中心报送监测信息;县疾控中心按时向市疾控中心报送监测结果。 县疾控中心每月5日前向市疾控中心报送上月疑似聚拢性病例分析结果。县疾控中心每季度第1个月的10日前向县区卫生安康委报送上季度汇总分析报告,20xx年1月10日前向县卫生安康委报送全年监测结果和工作总结,同时抄送市疾控中心。 我县辖区医疗机构和县疾控中心发觉食源性疾病病例、食源性疾病爆发大事时,应当准时向县卫生安康行政部门报告。县卫生安康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准时进展信息核实。发觉与食品生产加工经营行为有关的病例、大事和食品安全隐患时,应当准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管
15、部门,并报告上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县疾控中心应当在启动和完成食源性疾病爆发大事流行病学调查后准时进展网络填报。 县疾控中心汇总、分析医疗机构报送的监测结果,发觉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应当准时向县卫生安康行政部门报告。县卫生安康行政部门应当准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上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准时将调查处置状况通报同级卫生安康行政部门。 3.准时通报监测状况。 担当监测任务的部门应当依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准时向辖区内卫生安康委通报监测发觉的食品安全风险信息,同时抄送上级疾控中心。 县疾控中心应分别于20xx年7月1日和20xx年12月31日前报送本地
16、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上半年和全年工作总结与分析报告,同时抄送上级疾控中心。 四、职责分工 在县卫生安康委领导下,县疾病预防掌握中心、和我县食源性疾病监测医疗机构详细组织实施全县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 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应当帮助监测工作人员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采集样品和收集相关信息,保证监测工作顺当开展。 县卫生安康委会同有关部门,依据省监测规划和本市方案的要求,结合当地详细状况,制订本地区实施方案并于本方案下发后30日内提交市卫生安康委,加强组织治理与协调,适时开展督导检查和通报监测结果。 县疾控中心帮助县卫生安康委制定本级年度监测实施方案和抽样实施方案、对本县监测点进
17、展技术培训和质量掌握、参与国家和省市组织的检测分析质量掌握工作、担当监测样品采样和送样工作任、审核本地区监测数据并按时上报监测数据、数据统计分析及撰写本县年度监测总结报告等。 县区疾控中心负责本辖区的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参与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对辖区内担当食源性疾病监测的医院进展业务指导和质量掌握;担当食品样品采集;受县卫生安康行政部门托付,对食源性疾病爆发大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向卫生安康行政部门、食品监管部门提沟通行病学调查报告,并留存记录;按时审核、上报监测数据;开展数据统计分析及撰写分析报告等。 担当食源性疾病病例监测的医院全年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并帮助疾控机构开展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18、。 五、工作要求 (一)县卫生安康委要参照食品安全法第十四条规定,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20xx年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结合我县实际状况制定县级监测方案,并将县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及编写说明报市卫生安康委备案,我县开展食品污染及有害因素监测,监测样品采集点涵盖我县全部辖区。参与省市级疾控中心应对采样的县进展的业务培训。我县监测样品数量不得少于市级监测方案要求的任务量,同时本地产品的数量所占比例不低于市级方案规定任务量的60%。综合考虑本地区食品生产和消费量等实际状况,科学设计采样方案,保证食品监测的采样点和采样时间相对固定,避开集中采样。 (二)县卫生安康委要根据食品安全法第十六条规定,加强
19、本地区监测工作的组织治理,对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说明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准时通报同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安康委。根据第一百一十九条其次款规定,县级及以上卫生安康委应当收集并分析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报的食品安全信息。 (三)担当监测任务的部门应当根据市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质量治理方案要求,结合部门监测任务,加强监测工作的质量治理。各部门应当对本部门担当风险监测任务的技术机构进展相应的培训,加强监测机构治理,提高工作质量和有效性。县卫生安康委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培训和工作指导。 (四)县疾病预防掌握机构要做好辖区监测工作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食品安全 抽检 工作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