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的认识教案模板7篇.docx
《2的认识教案模板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的认识教案模板7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的认识教案模板7篇 2的熟悉教案篇1 教学内容:1000以内数的熟悉(p68、69例1、例2) 教学目的: 1、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熟悉计数单位百、千,并把握数数方法,把握10个一百是一千。 2、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经受观看、试验、猜测、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根本策略。 4、学会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5、初步熟悉数学与人类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胜利与欢乐。 教学重点:通过直观的数数使学生熟悉计数单位百、千,并把握数数方法,把握10个一百是一千。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预备:实物投影等。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从学生的
2、进展和学习需求动身,制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整体设计上留意了以数数为主线,把数的组成、估量意识的培育及数学与生活的结合等方面穿插在一起进展教学。 一、充分关注学生已有的学问根底。 数学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学问根底来绽开教学,所以我在课前活动中,先让学生在观赏照片时,估量一二年级的人数、全校的人数,再让学生说说对于刚刚说到的这些数,你知道些什么?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已有的学问根底。学生已经懂了的,我们就不必再教了。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我们就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沟通中猎取新知。 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是数出来的。 1、给学生供应小棒,以小组为单位数。经受单根数的、整十、整百和几百几十几的数数
3、过程,使学生感知并体验1000以内数的形成。 2、让学生获得清楚透彻的数的概念。 在整个教学中,力求引导学生在动手摆、动口数、说的根底上,自主探究、主动构建起1000以内数的概念。例如:数的组成。让学生在动手摆过程中看着实物说出一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再脱离实物,看数说数的组成。层层递进,由浅入深,让学生获得扎实透彻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构建数的模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体育馆”的主题图 (2)师: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师:用100以内的数能表示吗?由需要引出。 (提醒课题:1000以内数的熟悉) 3、学习p68页主题图 学生独立数
4、数,再进展全班沟通。学生从一个一个地数,到10以后由10个10个地数,到100以后,一百一百地数,做适当地板书。如下: 板书: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一十。 一十一十地数,10个十是一百。 一百一百地数,十个一百是一千。 下面我们进展数数竞赛,你会一个一个数到十?你会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吗?你会一百一百数到一千吗? 4、小结:关于数数,你们有什么新发觉?争论。(假如数的数量特别多,要连续往下数,怎样数比拟快?)让学生会在操作中感悟到数较大的数也可以一百一百地数) 做一做(强调接近整百整千时拐弯处的数法) (1)从一百九十八起,数到二百零六。 (2)从九百八十五数到一千。 留意学困生的辅导。 二、
5、1000以内数的读、写法 出例如2 出示计数器上的数请学生读出来,再试着学生试写,再集体讲解。 师:哪一位上没有珠子,应当怎么写呢?用0表示。 怎么读?哪里的0读,哪里的0不读呢?(中间的0读,末尾的0不读) 上面的每个数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做一做 三、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反思: 一是对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将万以内数的熟悉分成两局部,其目的何在。课前我甚至想过仍旧将这两局部合起来上。但是,我想那些专家这样编排的用意何在。进展学生的数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所以可能缘由就在于此。 二是怎样选择适宜的生活情境,让数数与现实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虽然说学生对100
6、0以内的大数有所接触,但是很少。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进展的过程。据此,本节课主要采纳活动教学法。 1、将教学内容活动化,让学生在做中学。 首先是猜一猜体育馆人数的活动;接下来是小组合作数小棒的活动,给学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想的根底上,将究竟有多少根小棒这一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在数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自己去体验、感悟,从而发觉数数的方法,体会十进关系。然后是议一议的活动,让学生沟通:关于数数,你有什么新的发觉?最终是练一练的活动,包括接一接、数一数、说一说、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新知的应用与拓展。 2、采纳小组合
7、作学习,让学生在交往互动中学。 本节课采纳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小组合作数小棒,共同决策,集体解决问题,学生在小组中可以自由学习、充分交往,小组中的每个同学都有操作、发言的时机。 3、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开心的气氛中学。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依据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本节课创设了企鹅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礼物的故事情境,力图引领孩子们走进一个布满童趣的童话世界,让他们学得轻松开心又积极主动。 2的熟悉教案篇2 一、说教材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许多的平面图形的,比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本节课的学习即与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着亲
8、密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亲密的联系在于讨论方法、讨论的切入点有一样的”地方。本质的区分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的学习立体空间图形的开头。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外表积、体积的计算等打下坚实的根底。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 学问与力量:借助详细的实物和模型,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局部的名称、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看思索、动手操作,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进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总结、归纳
9、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把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四,学情分析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初步熟悉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在生活中也会常常遇到长方体和正方体。虽然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在平面图形中许多讨论方法学生已经把握,比方讨论平面图形,我们一般从点、边、角等方面来进展讨论。 五,教法、学法 主要采纳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方法。 六,教学预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讨论单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上课开头,我们先出示一幅商场一角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看,都发觉了哪些外形的物体?能不能用
10、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学学问、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 学生一般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这是我们连续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我想学生的答复应当是五花八门,比方魔方、快递包装盒、牛奶盒、铅笔盒、橡皮等等,或许学生描述不是那么准确,比有的如铅笔盒,它并不是一个平平的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是我们这时不要焦急否认学生,由于学生已经从以往的平面图形走到了现实中的立体图形,这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的应当予以确定。对于那些不准确的描述,我们会在最终进展争论,让学生依据本节课学习到的学问进展推断。 (二)讲授新知 我们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样的道理,长方体和正方体也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实
11、际物体,依据学生认知进展的规律,我们应当从实物中提炼出模型,因此我们可以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固然抱负条件下每个同学最好都有一份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第一步就让学生直观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闭上眼睛想一想,今日我们学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与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究竟有什么不同?通过直观的感知,学生的答复或许不是那么准确,比方,平面图形有一个面,立体图形有好多个面;再比方平面图形是画在纸上的,而立体图形是现实生活中的等。我想这足以可以说明学生已经开头进展了立体图形的思索。 这时进一步追问,假设让你来描述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你觉得应当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以
12、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帮忙学生梳理,讨论平面图形时,我们可以从顶点、边、角等几方面来进展讨论。同样的道理在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时我们也可以选取几个讨论点来进展探讨,比方面,棱(即面与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顶点(即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固然,这些名称的熟悉可以是学生课前预习,也可以作为教师的新知讲授。当学生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各局部名称后,可以设计一个环节,让同桌两个相互说一说,加以稳固各局部的名称。 在把握了各局部名称后,我们可以先讨论长方体、也可以先正方体;固然也可以放在一起进展讨论,本节课我采纳先讨论长方体再将讨论方法迁移到正方体的模式: 长方体的特征,在前面我们已经确定了可以从顶点
13、,面以及棱三个方面来进展探究。 顶点的数量很好数,是8个顶点,固然在数的过程中要留意引导学生有挨次的来数。讨论的重点在于面和棱。这时我想完全可以把问题抛给学生进展小组争论。在小组争论开头之前,我们要给学生供应几个问题:第一,长方体有几个面,面与面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验证的?其次,长方体有几条棱,棱与棱之间有没有什么特点?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的?带着这两个问题同学们进展小组合作。并完成讨论表格。 小争论完毕,学生在进展汇报沟通的时候,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去数面的个数的时候,怎么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我们可以上下、前后、左右来数。一共有6个面。对于面的特点,我们可以从面的位置、面的外
14、形、面的大小也就是面积三个方面来描述,最终得出结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面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固然对于每个面都是长方形这个说法在后面的练习中会进展特别的论述) 在去讨论长方体棱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仿照刚刚讨论面的过程:比方,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怎样数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绽开充分的沟通、争论。有的学生会想到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共计24条棱,但是在数的时候全部的棱都重复计算了一遍,最终要减半,所以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会想到根据棱的长度去数,一共有三组,每组有四条棱长度相等,共计12条棱。还有的同学可能是根据空间位置来去数,这时可以让这
15、位同学到讲台上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来进展标注,通过空间位置的划分,可以分为3组,每组有4条,共计12条棱。每种方法都可以,但是我们要鼓舞学生运用第3种方法,由于第三种方法学生是真正站到立体空间的角度去思索问题,要予以确定。这时,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环节,同桌两个彼此不重复、不遗漏的数一数各自长方体的棱并说一说每组棱有什么特点。最终我们得出结论: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在学生把握了长方体的顶点、面、棱的数量和特征后,引导学生观看长方体中一个顶点对应几条棱,学生很清晰的知道:一个顶点对应3条棱。在数学中,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且
16、向学生介绍,一般来讲,我们把水平方向的较长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熟悉说课稿二的棱叫做长,把水平方向较短的棱叫做宽,把垂直方向的棱叫做高。讲授完长宽高后,可以让学生到讲台上来说一说自己长方体模型的长宽高。让学生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摆放的位置进展变化的。 在讨论正方体特征时,我们可以让学生自己依据刚刚讨论长方体的方法去讨论正方体。完成讨论表格,并比照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一样之处和不同之处。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索得出结论:正方体也有8个顶点、6个面,12条棱。但是正方体的6个面大小、外形完全一样。并且正方体的12条棱长度也完全一样。这正是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的不同之处。
17、本环节的设计重点在于讨论方法的迁移,以及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样之处和不同之处进展比拟。 最终我们要让学生明白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包含关系:在平面图形中,我们学习过正方形是特别的长方形,只不过正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我们称之为边长。这里的正方体是不是特别的长方体呢?抛出这个问题让学生进展思索?其实,正方体就是一种特别的长方体,只不过正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而已,我们把它称为棱长。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在集合范围内,正方体是一种特别的长方体。二者是一种包含的关系。 到此本节课的新授内容以根本完毕,依据练习的层次性,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练习。 最终,让学生思索两个问题: 1,生活中的铅笔盒、冰箱等是不是
18、标准的长方体 2,是不是全部的长方体的面都是长方形。 这两个问题留作学生课下思索。 八、板书设计 略 2的熟悉教案篇3 教学目标 (一)了解并把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理解并把握体积高级单位与低级单位间的化和聚。 (三)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的习惯,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精确地运用单位间的化聚法进展计算。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体积单位进率和单位之间的互化。 (二)复名数和单名数之间的转化。 教学用具 投影片,电脑动画软件(或活动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预备 教师: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元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长度单位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
19、米 厘米 教师: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面积单位 1米2=100分米2 1分米2=100厘米2 厘米2 口答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4米=( )分米=( )厘米。(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500厘米=( )分米=( )=米。(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教师: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进率,和高级单位和低级单位之间转换的方法,今日我们学习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单位之间的转化。板书课题: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二)学习新课 1熟悉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出示电脑动画图(或抽拉投影片)。 出示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提问:体积是多少?(1分
20、米3。) 给一条棱涂色,提问:棱长多少厘米?(10厘米。) 1厘米3为单位,一个一个涂,涂满一排,提问:体积是多少?一排一排涂,涂满十排(一层),提问:体积是多少?一层一层涂,涂满十层(即全部涂上)。提问:体积是多少? (101010=1000(厘米3)。) 教师:由此可知1分米3等于多少厘米3?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1分米3=1000厘米3 教师:假如把刚刚的图理解为棱长1米,即体积为1米3,它的体积是多少分米3? 再请学生看一遍电脑动画图后,学生口答教师板书:1米3=1000分米3。 教师:能说一说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吗?(1000。) (2)教师:(指黑板板书)这些是常用的长
21、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及进率,比拟它们有什么不同处?(名称、进率两方面。) 2体积单位的互化。 (1)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常常需要把体积单位进展转化,现在来学习这个问题。 出例如3:(投影) 3.8米3, 0.54米3各是多少分米3? 把问题改写成如下形式:(板书) 8米3=( )分米3 0.54米3=( )分米3 教师: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如何计算?并说出这样计算的理由。 学生边争论边试算。然后归纳,教师板书: 由于1米3=1000分米3,8米3有8个1000分米3,列式:10008=8000,填8000。 (第2题同上理)1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 教案 模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