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6篇】.docx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6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初二物理下册教案【优秀6篇】教学目标 篇一 知识目标 1、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知道电压的单位伏特、千伏、毫伏及相互关系; 3、记住干电池和家庭电路的电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想象、类比、推理能力,搜集信息能力。 情感目标 1、体会类比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学科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 初二物理下学期教案 篇二 自由落体运动 一、自由落体运动 1、定义: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思考: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是否相同?为什么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不同? 在空气中与在真空中的区别是,空气中存在着空气阻力。对于一些密度较小的物体,例如降落
2、伞、羽毛、纸片等,在空气中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影响较大;而一些密度较大的物体,如金属球等,下落时,空气阻力的影响就相对较小了。因此在空气中下落时,它们的快慢就不同了。 在真空中,所有的物体都只受到重力,同时由静止开始下落,都做自由落体运动,快慢相同。 2、不同物体的下落快慢与重力大小的关系 (1)有空气阻力时,由于空气阻力的影响,轻重不同的物体的下落快慢不同,往往是较重的物体下落得较快。 (2)若物体不受空气阻力作用,尽管不同的物体质量和形状不同,但它们下落的快慢相同。 3、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 (1)v0=0 (2)加速度恒定(a=g)。 4、自由落体运动的性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 二、自由落体加速度 1、自由落体加速度又叫重力加速度,通常用g来表示。 2、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3、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自由落体加速度都相同。 4、在不同地理位置处的自由落体加速度一般不同。 规律:赤道上物体的重力加速度最小,南(北)极处重力加速度;物体所处地理位置的纬度越大,重力加速度越大。 三、自由落体运动的运动规律 因为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及其推论都适用于自由落体运动。 1、速度公式:v=gt 2、位移公式:h= gt2 3、位移速度关系式:v2=2gh 4、平均速度公式: = 5、推论:h=gT2 问题与探究 问题1
4、 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与在空气中下落的情况相同吗?你有什么假设与猜想? 探究思路:物体在真空中下落时,只受重力作用,不再受到空气阻力,此时物体的加速度较大,整个下落过程运动加快。在空气中,物体不但受重力还受空气阻力,二者方向相反,此时物体加速度较小,整个下落过程较慢些。 问题2 自由落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请你结合实例谈谈什么情况下,可以将物体下落的运动看成是自由落体运动。 探究思路:回顾第一章质点的概念,谈谈我们在处理物理问题时,根据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如何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进一步理解这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 地球上的
5、不同地点,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相同吗? 探究思路: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同一物体所受的重力不同,产生的重力加速度也就不同。一般来讲,越靠近两极,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就越大;离赤道越近,加速度就越小。 典题与精析 例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物体一定做自由落体运动 B.若空气阻力不能忽略,则一定是重的物体下落得快 C.自由落体加速度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D.满足速度跟时间成正比的下落运动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精析:此题主要考查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的理解,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选项A没有说明是什么样的物体,所受空气阻力能否忽略不得而知;选项C中自由
6、落体加速度的方向应为竖直向下,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都与时间成正比,但不一定是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BCD 例2 小明在一次大雨后,对自家屋顶滴下的水滴进行观察,发现基本上每滴水下落的时间为1.5 s,他由此估计出自家房子的大概高度和水滴落地前瞬间的速度。你知道小明是怎样估算的吗? 精析:粗略估计时,将水滴下落看成是自由落体,g取10 m/s2,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可求得。 答案:设水滴落地时的速度为vt,房子高度为h,则: vt=gt=101.5 m/s=15 m/s h= gt2= 101.52 m=11.25 m. 绿色通道:学习物理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所以在学习中要注重理论联系
7、实际。分析问题要从实际出发,各种因素是否对结果产生影响都应具体分析。 例3 一自由下落的物体最后1 s下落了25 m,则物体从多高处自由下落?(g取10 m/s2) 精析:本题中的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为g=10 N/kg,并且知道了物体最后1 s的位移为25 m,如果假设物体全程时间为t,全程的位移为s,该物体在前t-1 s的时间内位移就是s-25 m,由等式h= gt2和h-25= g(t-1)2就可解出h和t. 答案:设物体从h处下落,历经的时间为t.则有: h= gt2 h-25= g(t-1)2 由解得:h=45 m,t=3 s 所以,物体从离地45 m高处落下。 绿色通道:把物
8、体的自由落体过程分成两段,寻找等量关系,分别利用自由落体规律列方程,联立求解。 自主广场 基础达标 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石块从同一高度处同时自由下落,则 A.在落地前的任一时刻,两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位移和加速度 B.重的石块下落得快、轻的石块下落得慢 C.两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相等 D.它们在第1 s、第2 s、第3 s内下落的高度之比为135 答案:ACD 2、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处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则在下落过程中 A.两球速度差始终不变 B.两球速度差越来越大 C.两球距离始终不变 D.两球距离越来越大 答案:AD 3、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到达地面时
9、的速度与在一半高度时的速度之比是 A. 2 B. 1 C.21 D.41 答案:B 4、从同一高度处,先后释放两个重物,甲释放一段时间后,再释放乙,则以乙为参考系,甲的运动形式是 A.自由落体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a C.匀加速直线运动ag D.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D 5.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质量的5倍,A从h高处,B从2h高处同时自由落下,在落地之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下落1 s末,它们的速度相同 B.各自下落1 m时,它们的速度相同 C.A的加速度大于B的加速度 D.下落过程中同一时刻,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答案:AB 6、从距离地面80 m的高空自由下落一个小球,若取g=10 m/
10、s2,求小球落地前最后1 s内的位移。 答案:35 m 综合发展 7、两个物体用长L=9.8 m的细绳连接在一起,从同一高度以1 s的时间差先后自由下落,当绳子拉紧时,第二个物体下落的时间是多长? 答案:0.5 s 8、一只小球自屋檐自由下落,在t=0.2 s内通过高度为h=2 m的窗口,求窗口的顶端距屋檐多高?(取g=10 m/s2) 答案:2.28 m 9、如图2-4-1所示,竖直悬挂一根长15 m的杆,在杆的下方距杆下端5 m处有一观察点A,当杆自由下落时,从杆的下端经过A点起,试求杆全部通过A点所需的时间。 (g取10 m/s2) 初二物理下册教案 篇三 一。教材分析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
11、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 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
12、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二、学年的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处于积极状态,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才能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规律,产生探究物理世界的兴趣,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获得相应的能力。教学中要注意
1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鼓励他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指导他们学会适宜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要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了解他们的知识、能力基础,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并且根据他们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安排。由于学生的基础差异比较大,所以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现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优秀6篇 初二 物理 下册 教案 优秀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