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7篇).docx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7篇).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但愿人长久教学设计(7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3、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重点: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词,其中田字个格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词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词语及重点句的意思 三、教学过程 一、简洁介绍生平,提醒课题。 可让学生课前搜集一些与本文有光的资料,包括苏轼的一些诗词,然后教师再加以补充。
2、 (1)介绍苏轼 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拭与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直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练读生字表上的生字 2)划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4)、学生练读全文 5)、抽读卡片 6)读准字音 7)理解词语 皓月:光明的月亮。 埋怨:由于事情不如意而对别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2、范读课文 三、细读课文 1、细读13自然段 理解“朝庭“:密洲”两个词语 2、学习其次自然段 自由读
3、课文 看图理解词语“皓月当空”,“万里无云”,想象家人团聚,品尝瓜果,欣赏明月“心绪不宁”是什么意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苏拭为什么思念弟弟 “手足情深”是什么意思 “形影不离”呢? 4、指导朗读 作业布置:抄写词语 版书设计 心绪不宁形影不离 其次课时 一、教学要求 1、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工婵娟”的含义。 三、教学步骤及过程 1、连续细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指明说说苏拭为什么要埋怨月亮 苏拭移情于月也戏人,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 自由练读 这段后面是省略好,他省略了什么?
4、 引导想象 这个问题问的没有必要,可删去,由于课文已说得很完整了。 细读5,6自然两段 想到这而,他的心里好像宽慰了很多,便底声吟诵起来。 想到这儿还想到哪儿? 他为什么宽慰了很多?这说明白什么?人有悲欢离合,就象月亮有阴晴圆缺,恰是世之长理,实难十全十美,他的宽慰,正是他与常人不同的珍贵之处。 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但愿完善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必伤悲,将思念之情留在心里,共同观赏良宵美景。 2、总结课文资料 本课以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北宋文学家苏拭的名词水掉歌头的创作经过。 3、指导背颂第46段 4、直到造句 一齐一齐出示文
5、中样句 示范:他们俩一齐读书,一齐玩耍 造句可随课文教学,讲到有关自然段直接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造句。 5、作业 板书设计 心绪不宁 埋怨重亲情 转念 宽慰通情达理 但愿人长期教案设计 篇二 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苏轼。有一年,他被朝廷派往密州去做官。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这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高兴喜地品尝着瓜果,欣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 苏轼跟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成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很少再有见面的时机。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有七个年头了! 月亮慢慢西沉,透过窗子把银光洒到床前。苏轼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6、他眼睁睁地望着那圆圆的月亮,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他转念又想:世上原来就是有悲也有欢、有离也有合的,就像天上的月儿有隐也有现、有圆也有缺一样,哪里会十全十美呢!但愿美妙的感情长留人们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好像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期教案 篇三 1、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从中体会苏轼对兄弟
7、苏辙的思念之情。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朗读导入,简介生平。 1、播放水调歌头的录音带,小黑板出示水调歌头全篇。 2、简介苏轼生平,并提醒课题。 (板书课题) 二、初读指导,了解内容 1、投影出示要求 (1)练读课文后生字。 (2)画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理解词义。 (3)力求读顺句子,读通全文。 3、检查学生朗读状况。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品尝玩耍埋怨睡觉 吟诵悲欢离合屈指算来 欣赏但愿宽慰隐蔽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索: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4、指导朗读水调歌头这首词,重点是朗读后面几句话。 三、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1、对“屈、悲
8、、缺”等字进展书写指导。 3、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自己不懂意思的词语。 四、总结下课,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听录音,感受水调歌头这首诗歌描绘的意境。 了解苏轼生平。 齐读课题。 2、小组合作,自由练读。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洁记忆。 (2)小组互读,订正读音,初步确定朗读感情。 (3)练习朗读自己课文。 (2)学生提出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婵娟埋怨皓月吟诵等 生思索后自由作答 练习朗读背诵 2、练习描红,书写生字,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
9、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县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写的词境地阔大,风格豪放,是宋代豪放派词的代表人物。他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 但愿人长期教学时间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意思,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含义。 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齐读水
10、调歌头。 2、今日我们连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感情朗读,体会感情 1、观看图画,学习第1到第4小节 师:我们观看一幅图画,一般都要观看哪些要素? 师:那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 师生共同解决这些问题,并完成14小节的朗读与理解。 师板书:心绪不宁 师总结:晴朗的夜空万里无云,一轮又大又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着窗外不时传来家庭中亲人团聚、共赏明月的欢乐声。可这一切都不属于苏轼,反而更增加他思念分别已久、独居远方的弟弟,他为心里不禁埋怨起来: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 师板书:埋怨 2、细读5、6小节,理解苏轼心情的转变 (2)
11、出示句子:想到这儿,他的心里好像宽慰了很多,便低声吟诵起来。 师:“想到这儿”指想到哪儿? 师:“宽慰”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宽慰了很多?这说明白什么? 师板书:宽慰 (3)师生一起朗读水调歌头 三总结课文 1、说说本课表现了苏轼的哪些情感? 苏轼埋怨月亮是由于它在( )时候变得这么( )、这么( );但他想到世上原来就是( ),就像天上的月儿( )一样,他祝福( )常留人们心间,这样虽然( ),也能共同拥有( )! 齐读课题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 学生带着问题进展争论沟通。 (a重点理解“心绪不宁”和“手足情深” (b突出第2小节朗读的高兴与第4小节朗读的忧愁 (c理解第四小节后的省略号表示心
12、里还有很多埋怨月亮的话 (1)自由轻声读课文 (联系上下文理解) (这说明他豁达大度,喜爱人生) (4)再读第5自然段 用“”画出表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意思的句子。用“-”画出表示“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的意思的句子。并进展朗读。(女生读原句,男生读解释句) 2、逐段理清表达的挨次,练习背诵。 但愿人长期 心绪不宁埋怨宽慰 但愿人长期教案 篇四 一、导入新课 王维说得好,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苏轼一个人在他想看着别人在家里团聚,欢高兴喜的过节,自己却一个人孤独的在思念着多年未见得弟弟,他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呢? 他又是怎么样过节的呢? 二、进入新课 下
13、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课文的第四小节,同学们自己把这一小节读一遍,划出课文中表现苏轼孤独的词语。 他又在埋怨什么呢 他又问什么要埋怨月亮呢? 由于他觉得月亮也在戏弄人,偏偏在别人分别的时候变得那么圆那么亮,但是月亮不是人,无所谓有情或无情,苏轼怨月实为怨人,人事纷繁,为了生活而各奔东西,亲人经常很难相聚。 指导朗读,留意要把他孤独的感觉和他埋怨的语气读出来 大家来想一想,这一小节最终为什么要用省略号的呢?他可能还会想些什么? 他始终这样埋怨下去了吗?(一位学生读第五小节) 这是他好像宽慰了很多,这说明他什么呢? (说明他与常人不同,说明他豁达大度,喜爱人生) 想到这里,它不禁提笔,写下了这名垂千古的
14、佳句: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期, 千里共婵娟!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三、小结 苏轼这一美妙愿望通过月亮送给了弟弟,送给了亲人,也送给了天下全部的人,这也是这首诗流传至今的缘由,也盼望这一美妙的愿望能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但愿人长期教学设计 篇五 一、情境导入 1、教师演示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多媒体课件。 2、谈话:同学们,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我们会和亲人团聚,品尝瓜果月饼,共享一轮明月。但总有人由于生活和工作的缘由漂泊他乡,不能与亲人团聚,看到这一轮明月,心里会有那些感受? 3、每逢佳节倍思亲,望着天上的月亮,总让人想起家乡的亲人。这节课,
15、让我们和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一起过一个中秋之夜,好吗? 4、介绍苏轼。 5、苏轼与弟弟苏辙情同手足,但长期天各一方,时值中秋,目睹别人家团聚,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他在伤感之时,悟出真缔,于是解脱惆怅,写出了但愿人长期,千里共蝉娟的千古绝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第一遍读课文,留意标诞生字词。 (2)其次遍读课文,留意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弄清生字词在课文中的意思。 (3)学生第三遍读课文,读通全文,理解大意。 2、检查自读,组织沟通,理清课文的情感线索: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板书) (1)检查词语的读音与记忆(小黑板出示) (2)学生提出
16、一些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探讨 (3)指名试读课文,并思索: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是一件什么事? 三、稳固练习 指导观看、书写生字。 四、作业 抄写词语,练习朗读课文。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同桌相互订正。 2、学生回忆课文的情感线索。 3、引导学生看板书提问:苏轼为什么会心绪不宁、埋怨、宽慰?(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二、换位体会,深入探究 (学生扮苏轼,教师做学生。) 1、感悟“心绪不宁” 师问:苏先生,在这美妙的月圆之夜,人们都在品尝月饼,欣赏明月,您老为什么却显得如此“心绪不宁”呢?把您的心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1)引导学生自由读第13自然段,重点抓住“手足情深”“形影不离
17、”等词进展理解、体会。 (2)引读:苏先生之所以如此“心绪不宁”,是由于思念(弟弟)啊!是的,苏先生跟弟弟从小(手足情深),小时候他们(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成天形影不离)。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怪不得苏先生会这般(思念弟弟呢)! (3)、指导朗读:对于描写人们团聚的句子要读出开心的语气,描写苏轼思念之情的句子要读出伤感的语气。 2、感悟“埋怨” 师: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苏先生,您的思亲之情我们能够理解,可您又是在“埋怨”谁呢? (1)学生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2)学生边看图边想象(演示多媒体课件),教师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您在干什
18、么?又在想什么? (3)互动对话沟通。 师:是呀,在这美妙的月圆之夜,苏先生,您却见不到自己日夜思念的弟弟,心里是多么难受呀!望着天上这圆圆的月亮,更增加了您丝丝悲伤之情。 (4)配乐范读,重点指导读好“偏偏”这个词语。 (5)学生练读,教师指名读(评点)。 (6)齐读第四自然段。 3、感悟“宽慰” 师问:苏先生,我知道后来您的心情变了,还吟诵了一首千古名词。最终五行我已经读过了,可我读得不好,想请您作示范,好吗?还有些不明白这几行词怎么能表达您的“宽慰”之情呢?请您给我解释一下,行吗? (1)学生自由朗读第五、六自然段,画出重点句段 (2)小组合作沟通,然后集体沟通。 指名读第五、六自然段,
19、评议。 指名说说诗人心中宽慰的理由。 引导学生充分体会诗人从离愁别恨中解脱出来,如大海般宽阔的胸怀。重点指导朗读。 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但愿人长期,千里共婵娟”这句的含义。 师述:但愿美妙的感情常留在人们的心间,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既然离别难免,那就不要伤悲,把思乡之情留在心中,共同观赏这醉人的良宵美景吧! (3)适度拓展,阅读古代诗词中表达此类感情的诗句,丰富积存。 海内存知己,天际若比邻。王勃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4)师生分角色读。 (5)学生赛读。 (6)指导背诵第五、六自然段。 在理解感悟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进展朗读训练,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但愿人长久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