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阅读答案 靖康初,复以给事中召。时金人攻京师甫退,翰造阙,即日赐对,除翰林学士,寻改御史中丞。上疏言边事,因陈决胜之策。陈邦昌为太宰,翰上疏力争之。 种师道罢为中太一宫使,翰言: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行使解兵柄。钦宗谓其老难用,翰曰: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兵辱于楚;汉 宣帝老赵充国,而卒能成金城之功。自吕望以来,用老将收功者,难一二数。以古揆今,师道虽老,可用也。且谓: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 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不然,将来再举,必有不救之忧。宜起师道邀击之。上不能用。擢中大夫、同知枢密院,论益不合,以病去,除延康殿学士、知亳 州。
2、坐言者落职,提举南京鸿庆宫。 高宗即位,用李纲荐,召复延康殿学士。既至,拜尚书右丞兼权门下侍郎。时建炎大变之后,河北山东大盗李成、孔彦舟等,聚众各数十万,皆以勤王为名, 愿得张所为帅。所为御史,尝论黄潜善奸邪不行用,由此得罪。李纲为相,乃以所为河北等路招抚使,率成等众渡河,号召诸路,为兴复计。潜善力沮之。宗泽论车 驾不宜南幸,宜还京师,且诋潜善等。潜善等请罢泽,翰极论以为不行。李纲罢,翰言:纲忠义英发,舍之无以佐中兴,今罢纲,臣留无益。力求去,高宗未 许。时潜善奏诛陈东,翰谓所亲曰:吾与东,皆争李纲者。东戮东市,吾在庙堂可乎?求去益力,章八上,以资政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复以言者落职。 绍兴元年
3、,召复端明殿学士、提举万寿观,辞不至。二月,复资政殿学士。三年五月,卒,赠光禄大夫。 翰通经术,正直不挠,历事三朝,致位政府,徒以黼、攸、潜善辈熏莸异味,横遭口语,志卒不展。纲虽力引之,不旋踵去,翰亦斥逐而死。所著书有论语解、春秋传。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二十二,有删改) 注吕望:即姜子牙,年老时得遇周文王,后辅佐周武王灭商。薰莸:香草和臭草,比方志趣、政见不合。 9.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为书诋时相 诋:指责 B.秦始皇老王翦而用李信 老:认为年老 C.将来再举 举:行动,兴兵 D.纲虽力引之 引:引导 10.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
4、项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11.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推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行使解兵柄 B.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行使解兵柄 C.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行使/解兵柄 D. 师道名将/沉毅有谋山西/士卒人人信服/不行使/解兵柄 1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中书舍人孙傅因反对开凿水道被罢免。许翰认为不应当罢免孙傅,因而惹怒了当时的宰相,也被降为江州太平观提举。 B.宋钦宗认为种师道年老不堪重用,许翰试图以王翦、吕望等为例来说明任用老将的必
5、要性,但钦宗最终没有承受建议。 C.许翰对朝廷罢免李纲这样忠贞有才能可以辅佐国家中兴的人很绝望,认为自己也没有必要留任,连续八次上奏恳求辞职。 D.许翰正直不屈,虽为三朝老臣,但因与黄潜善这类奸臣政见不合而横遭诬陷,难以施展理想,对此,布满惋惜之情。 13.把以下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谓百姓因弊,起为盗贼,天下有危亡之忧。愿罢云中之师,修边保境,与民休息。(5分) (2)金人此行,存亡所系,令一大创,使失利去,则中原可保,四夷可服。(5分) 参考答案 9.D(引:举荐,引荐) 10.A(两个“于”均为介词,相当于“对”。 B项前一个“因”是介词“趁机”后一个“因”是介词“通过、经由” C项前一个“乃”是连词“于是”后一个“乃”是副词,起帮忙推断的作用,可译为“是” D项前一个“以”是介词“用来”,后一个“以”是介词由于”) 11.B(“师道名将”为推断句,不能断开;“不行使,解兵柄”与原意相悖) 12.C( “连续八次上奏恳求辞职是因陈东被杀而作出的打算) 13.(1)认为百姓生活困顿,会起事成为盗贼,天下将有危险灭亡的忧患。盼望停顿云中战事,整治安抚边关,帮忙(让)百姓疗养生息。(5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