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8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8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8篇 一、复习,回忆前文 灰雀是那样的惹人宠爱,我们再来读读灰雀惹人宠爱的句子吧“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动听地唱歌,特别惹人宠爱。” 二、抓住重点,深悟导练 多么惹人宠爱的灰雀。列宁每天漫步都来到这儿,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它们,可有一天,列宁发觉那只胸脯的灰雀不见了,他在四周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呢?学习第(3-10)段 1、自由读课文(3-10)段,找找哪几段是列宁说的话,哪句话是男孩说的,用“”画出列宁说的话,男孩说的话用“_”画出来,列宁说的话读一读,说说从
2、中体会到了什么?(列宁的焦急、担忧、惋惜、关怀) 2、列宁的焦急、担忧、惋惜、关怀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爱) 3、聪慧的孩子,有谁知道灰雀到哪里去了?你是从课文什么地方看出来的?(男孩说的话),自由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4、男孩的话有三次,先说没观察,后来说灰雀会回来,还说肯定会飞回来,为什么前后会有如此大的变化(受到了列宁的感染) 5、男孩为什么要捉这只灰雀呢?他对灰雀的宠爱和列宁对灰雀的宠爱有什么不同? 三、感情升华,评价导思(学习11-13) 1、指导看图,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学习第(11-
3、13)段,读读想想,读了这几段,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吗? 2、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 (列宁见男孩已经知道错了,他敬重孩子,爱惜孩子,理解孩子,不想损害孩子,所以没有问孩子。 3、学习了课文,你喜爱文中的谁?为什么? (孩子,知错就改。列宁,爱惜动物,敬重、爱惜小朋友) 四、总结全文: 列宁对待孩子的教育没有一味的批判、指责,而是敬重、爱惜孩子的自尊心,循循善诱,让孩子主动熟悉自己的错误并改正。本文就是通过这样一件小事表达了列宁作为名人的不平凡的一面。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二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揠苗助长,学会本课8个生字以及一些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能在读中悟出寓意。 教学重、难点:体悟寓意 教学预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醒课题。 1、同学们,举起你们的右手,跟教师一起来写一个词(板书:“寓言”),认得吗?谁来读?有谁知道“寓言”是什么? 小结:“寓”在这里是“寄予”的意思,“寓言”简洁的来说,就是寄予着一个大道理的小故事。咱们一起来把它洪亮地读一遍。 2、连续和教师一起往下写(板书:“两则”),连起来会读吗?齐读“寓言两则”,它是什么意思呢? 对,“则”是个量词,有“条、个”的意思,“寓言两则”就是寓言两条。 3、今日,咱们就来学习第一则寓言。这个成语呀就是它的题目,谁能洪亮地读一读? (出示:揠苗助长)指名读,齐读。 二、
5、初读寓言,了解大意。 1、揠苗助长讲了一个怎样的小故事呢,咱们就来读课文。要求有3个:第一、标自然段的序号;其次、读准生字的读音;第三、读通顺课文。 2、检查朗读,了解故事。 (1)、大家读得很仔细。课文中有几个很难读的词,教师想先听听大家读得怎样。(依次出示以下词,读出意思) “盼望”:是什么意思?你能读好它吗? “着急”:其次个词咱们二年级时就学过了,一起读,与它意思相近的是“焦急” “筋疲力尽”:这第三个词可最难读了,谁来读?它是什么意思呢?哪个字就是“没有了”的意思? “兴致勃勃”:这个词该怎么读?和它意思最相近的词就是“兴高采烈” “纳闷”:最终这个词谁来读,什么意思?你能读出它的意
6、思吗? (2)、词语读得很不错,课文读得怎样呢?哪四位同学自告奋勇地来读,每人只要读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帮他们读故事的题目。(指名4人各读一小节) (3)、听了大家的朗读,教师很快乐。由于你们已经有了自己的读书方法,很会学习。教师还想看看:有哪些同学更棒,已经能猜猜“揠苗助长”的意思了? 小结:对,“揠苗”就是拔苗,“揠”就是拔的意思。刚刚咱们说的就是这个成语的原来的意思! (4)、那它毕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就让咱们来填一填吧!(完成填空后齐读) 出示:宋国有个农夫,由于盼望禾苗,就把禾苗,结果。 小结:这就是故事的也许,它讲明白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因而课文就可以依此分成三局部: 第一局
7、部是课文的第几自然段?其次局部呢?第三局部呢? 三、感受农夫,品读课文。 1、再读课文,感受农夫。 接下来,咱们就要进一步深入课文,感受农夫的形象,来把课文读得更好。请大家用自己喜爱的读书方式,或轻读,或默看,说说(出示:读了课文,我觉得这个农夫很。),教师信任,在课文的每一个局部,农夫会给你带来不同的感受。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把它写在给你感受深刻的地方。 2、沟通汇报,朗读品尝。 咱们来沟通一下。同学们有了各自不同的发觉和感受,可见大家读书很投入,很仔细。 (1)、很着急 首先请刚刚那位感受到农夫着急的同学来说一说,第一局部中有哪些给你感受特殊深刻的词吗? 结合答复,扣住“盼望”。这个“盼望”
8、仿佛让人看到农夫正眼巴巴地看着、盼着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指导朗读。整个第一自然段该怎样读,才能读出农夫着急的心情呢?自由练炼。 指名读。听了你的朗读,仿佛能看到农夫还仿佛听到他在说 齐读。大家想象得多么真实呀!咱们读课文呀,就要带着想象去读。来,把咱们的想象送入课文,好好读读! (2)、很辛苦、很快乐 大家读得多投入呀,把农夫着急的样子读得活敏捷现!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一边抓住关键词,一边绽开丰富的想象来读好其次局部,读出农夫很辛苦、很快乐的样子。大家自由练练吧。 谁能给大家展现一下? 你那个“最终”让教师听出了农夫好不简单想出方法后的喜悦,你能把这种喜悦读得更充分些,更鲜
9、亮些吗?请你连续往下读。 (出示图片)看,有多少棵禾苗需要他一棵一棵地往上拔呀!(一望无际、不计其数)所以“他从中午始终忙到天黑”,从这句话里你知道了什么?同学们,让咱们一起来想象那番情景吧:中午,烈日当空,农夫正弯着腰,弓着腿,在田里“将禾苗”;两个小时过去了,农夫满头大汗,顾不得一擦,还在田里“将禾苗”;有是三个小时过去了,太阳落山了,可农夫仍在田里“将禾苗”;天已经完全黑了,农夫的衣衫早已湿透,可他还在田里“将禾苗”多么辛苦啊!因此他累得“筋疲力尽” 农夫的辛苦咱们已经读得淋漓尽致了,但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谁来连续往下读? 你读出了“兴致勃勃”样子,但农夫早已筋疲力尽,哪还来的力气这么大
10、嗓门地说话呀?可他的心情肯定是兴奋的,所以教师要说读好这一段是个挑战嘛!教师给大家出了个办法(出示填空),你们先想想该怎样填,再往下读。能把填的动作做出来就更了不起了! 让咱们把整个其次局部连起来读一读。 (3)很可怜、好愚蠢 “他的儿子很纳闷,其次天跑到田里一看”此时,你觉得农夫又傻又可怜。 四、表演想象,体悟寓意。 1、可农夫自己还不明白呢。不信,咱们来演演。教师来做你们认为的傻农夫,聪慧的同学们就做农夫的邻居、村长、儿子、父亲或是禾苗都可以。先想好:你扮演谁?农夫傻在哪里,该怎样劝他?边想可以边和同桌沟通一下。 2、现在开头表演: 师:老农我呀姓俞,熟悉我的人都叫我“老俞”。我可真倒霉呀
11、,种了一大片的禾苗,长都不长,真是急死我了。好不简单想了个方法,辛辛苦苦拔了大半天的禾苗,没想到禾苗竟然都枯死了。大伙儿光是笑我傻,有谁知道我老俞的心有多酸!我多么盼望有个好心的人来跟我说说,好让我明白我毕竟傻在那儿,错在哪里呀! 生: 师:听了这么多好心人的话呀,我这颗榆木脑袋也好像开窍了。原来我这样做违反了禾苗的生长规律,反而把事情办坏了,我急于求成,反而欲速不达呀!感谢大家!感谢大家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小故事学完,大道理也不知不觉悟出来了。这就是揠苗助长这个小故事里蕴含的大道理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其实,它还是成语“揠苗助长”的比方义呢,咱们再来读一读。在生活中,
12、我们通常把那些为了急于求成而违反规律的做法叫做“揠苗助长”(指着板书读) 五、联系生活,升华思想。 1、这里,教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叙述故事)。听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吗? 2、大家谈得真好!看,只是一则小小的寓言,就让咱们的同学变得聪慧了,会用头脑去思索、区分生活中的大事了。由于,寓言虽然短小,却蕴含着人类的才智。多读寓言,学会思索,肯定会让咱们变得更加聪慧。教师还要向大家推举两本书(出示:新编寓言故事、伊索寓言) 作业安排: 1、完成补充习题。 2、回家把揠苗助长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板书: 揠苗助长 违反生长规律急于求成事情弄糟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我们的民族小学
13、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熟悉“坝、傣”等5个生字。会写“坪、坝”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装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宠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抄写描写窗外宁静情景的句子。 4、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骄傲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局部。 2、抄写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师生跟着边拍手边唱。 2、导入: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
14、族,五十六朵花。你们是属于哪个民族,哪一朵花呢? 3、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民族及本民族的一些服饰、风俗等。 4、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民族的服饰和风俗习惯?请你展现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文字资料,介绍自己了解的其他民族的状况。 5、依据学生介绍状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着重引导学生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民族的状况,并相机出示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二、提醒课题,初读课文。 1、早晨,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小路上走来,他们都快乐地朝着同一个方向走去。他们要去哪呢?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看一看好不好?(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 2、初
15、读课文,读准字音,画诞生字词。 三、趣味识字 1、出示词语:坪坝、穿戴、装扮、欢唱、招呼、飘扬、敬礼、蝴蝶、奇怪、孔雀舞、嬉戏、招引、喧闹、古老、铜钟、粗大、凤尾竹、雪白、摇摆。(指名读、小教师领读、开火车读、全体读、) 2、嬉戏稳固生字。 贴字嬉戏:教师读生字,学生找出相应的卡片贴到黑板上画的才智树上。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嬉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3、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字的书写。 四、整体朗读感知 思索:民族小学的美表达在哪里?你喜爱哪一段就重点朗读哪一段。 五、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朗读第一段,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轻声朗读其次、三自然段,结合课文插图,说说民族小学
16、的孩子是怎样上课的? 3、四人小组沟通:假如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仔细,朗读课文这么悦耳,你会怎么做? 4、引导体会:“这时候,窗外非常宁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似乎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课后抄写在积存本上。 5、下课了,同学们怎样尽情地玩耍?假如你也在其中,你想和他们玩什么嬉戏? 6、这些不同民族的小朋友能走到一起来上课、交朋友说明白什么? 7、学习第四自然段:这所民族小学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一边读一边想象,拿起彩笔,画出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六、加深体会,竞赛朗读。 1、学了课文,你觉得民族小学美在哪些地方?你能用
17、自己的朗读来表现出这些美吗?指导体验朗读: 风光美:通过看图体会朗读。 衣着美:指名一学生穿戴上一套白族服饰呈现在同学面前,承受大家的赞美后,用快乐、骄傲的语调朗读。 行为美:结合“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尊敬的教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这句子和学生平常的礼仪生活阅历,引导学生用发自内心的真诚、友好、荣耀的语调朗读。 朗读美:如何读得连小动物都被吸引住了。 2、课文写得很美,你喜爱哪一局部?选择你喜爱的局部参与朗读竞赛,先在小组进展,再选出代表参与。 七、课后积存 1、把你喜爱的局部背下来。 2、把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抄下来。 八、布置综合性学习 我们在学校过着欢乐的学习生活
18、,课余生活又是怎样安排的呢?我们将开展一次活动,那么,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该怎样记录呢? 可以用文字表达,就像写简短的日记;可以填表格;可以用画图的形式留意边记录边整理资料,预备和同学沟通。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课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自主探究和发觉的力量。 2搜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存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3以“秋天”为主题绽开语文实践活动,培育学生的口语交际力量和写话力量。 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学生开口说) 教学难点: 习作(学生动笔写) 教法学法: 读、说、写相结合 教学用具: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1实物投影仪。 2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画成图画。
19、3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爱秋天吗?说说理由,教师可依据学生的答复出示相应的图画或挂图(可以是前面课文的挂图,也可生画的)。 师:秋天真是个漂亮的季节,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天给我们大家带来许多的来的欢乐,是吗?板书:秋天的欢乐 师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时快乐的心情。 2拓展思路,绽开话题。 a、请学生说说自己在金秋季节最喜爱做的事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先说说。 b、详细说说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预备。要求: (1)把做的事儿说清晰。 (2)说出自己的欢乐。 (3)可以边说边演,可以请同桌一起说说演演。 3讲评结合,促进沟通。 a、指名学生上台口述,师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上册 语文 第一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