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指导(11种题型答题技巧+注意事项).docx
《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指导(11种题型答题技巧+注意事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高考诗歌鉴赏答题指导(11种题型答题技巧+注意事项).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指导第一部分各类题型答题技巧一、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 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设问方式】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 .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 .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分析思路】1 .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 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 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1)知人论世,结合
2、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 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8)爱恨情长的形象。常用词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遇、 壮志难酬、慷慨愤世、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也、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
3、对 征伐、爱恨情长、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等。2 .事物形象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 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 即物象,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竹、梅等。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 象征意义来设题。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 诗歌的思想和情感。具体分析思路:(D捕捉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形、色、声、态等)、环境特点和内 在品性;(2)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3)联
4、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 社会环境,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常用方法:(1)从整体构思看,表现手法是托物言志或象征;(2)从具体描写方法看,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对比及常用修辞(比喻、拟人、夸张)等。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 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4)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 了怎样的情感等。5 .答题示例6 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
5、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 在句中是“阴冷”之意。(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 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 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二)全篇诗眼1 .概念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
6、词。2 .提问方式(1)全诗的诗眼是某某字,请作简要分析。(2)有人说,本诗诗眼是某某字,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找出全诗的诗眼,请简要分析其妙处。(4)本诗是怎样以某某字词统摄全篇或贯穿全篇的?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赏析。(5)本诗是怎样紧扣某某字词来写的?请作简要分析。(6)结合诗句,说说这首诗是如何围绕某某字词来表情达意的?(7)诗题为某某字词,通篇虽无某某字词,但句句紧扣某某字词。请作简要分析。(8)这首诗是如何突出某某字词的?试作简要分析。注意:第(4)至(8)种提问方式属于变式提问,碰见此类提问,要注意辨析答题角度。3 .答题技巧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
7、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点面结 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 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 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 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4 .答题步骤(1)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则此步骤可以省略。(2)分析叙说。说明诗句内容是如何贯穿这一诗眼的,即逐句、逐联、逐层叙说。注意要扣住 诗眼来叙说。5 .答题示例例题L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
8、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问:你认为这首诗中哪个字词能够统领全篇?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答案一:(步骤一)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二(步骤二)首联写海天茫茫, 山川阔长,都是“夕”中之景;颔联写“灯火”、“星河”,颈联写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这些景物 都笼罩在“夕”字之中。正因为身处“夕”中之江楼,能够消暑,故尾联向朋友发出邀请,回应 题中的“招客二答案二:(步骤一)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诗眼”。(步骤二)首联写眺望的远景, 壮阔而又高远;颔联写近景,万家灯火,映在水中的星河闪烁
9、,都是俯瞰所见;颈联由上而下写 风吹古木,月照平沙;而尾联则是“东望”所感,向朋友发出邀请。九、思想感情类【设问方式】1 .这首诗词的某句(某联、某片、某细节、某典故、某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 要分析。(局部考查)2 .这首诗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整体考查)【分析思路】如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1)看注解(作者、背景、词解);(2)抓意象、意境;(3)抓诗眼、 关键词;(4)懂典故;(5)懂手法。思想情感分类1:1 .咏史怀古诗(1)表达物是人非的惆怅,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感慨。(2)借古人的遭遇来类比自己的遭遇, 抒写年华消逝、怀才不遇之叹,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
10、之悲。(3)赞扬古人建功立业的事迹,表 达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 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5)借古讽今,劝谏或批评当今统治者。2 .边塞征战诗(1)表达建功立业的渴望,或报效国家的激情,或保家卫国的决心。(2)表达戍边将士的乡愁, 或家中妻子的离恨。(3)表现塞外环境的恶劣、生活的艰辛,或连年征战的残酷。(4)表现对帝王 穷兵跋武的不满,或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对战争的厌恶。(5)表现报国无门的怨愤,或归家 无望的哀痛。(6)表现塞外风光的奇丽壮阔。3 .山水田园诗(1)表现静谧美丽的自然环境,表现对自然山水的喜爱。(2)表现对官
11、场仕途的厌恶,或对隐 逸生活的向往,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追求自由闲适生活。4 .思乡怀远诗(1)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2)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5 .赠友送别诗(D抒写离愁别恨或别后的孤独寂寞。(2)借以一吐胸中块垒或表明心志。(3)表达劝勉、鼓励、 安慰之意。6 .思妇闺情诗(1)表达对丈夫的思念。(2)表达对兵役和战争残酷的怨恨。(3)表达对青春易逝的哀怨。(4) 表达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7 .托物言志诗(1)感慨兴衰。(2)寄托哀思。(3)托古讽今。8 .谈禅说理诗表达某种禅趣或哲理。9 .羁旅行役诗(1)表达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2)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3)表达对安
12、定幸福生活的期 盼向往。10 .伤春惜别诗(1)抒发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2)表达对某人的无限思念之情。11 .游仙悼亡诗(1)表达对亲人离去的哀怨和思念。(2)借助仙境表达自己的远大抱负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12 .即事感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思想情感分类2:1 .忧国伤时(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籁武。如杜牧过华清宫、杜甫兵车行。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2 .建功报国(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2)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3)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
13、亭怀古。(4)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6)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3 .思乡怀人(1)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2)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4)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4 .生活杂感(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2)昔盛今衰的感慨。(3)借古讽今的情怀。(4)青春易逝的伤感。(5)仕途失意的苦闷。(6)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1)依依不舍的留念。(2)情深意长的勉励。(3)坦陈心志的告白。思想情感总结1: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如
14、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忧国忧民之感慨、国破家亡之痛楚、游子逐客之凄凉、征夫思妇之幽怨、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建功立业之豪迈、自由悠闲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热爱、亲情友情之真挚、归耕 隐居之怡乐、黑暗官场之苦闷、离别思念之愁绪、贬官谪居之悲恨、韶光易逝之感慨思想情感总结2:忧国忧民、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 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离愁别恨、杀敌报国
15、、建功立业、孤独惆怅、寂寞 伤感、闲适愉悦、遭贬激愤、坚守节操、表现哲理、感奋振作、激励友人等。【答题步骤】L分析诗歌描写了什么内容。5 .分析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注:如果涉及到艺术手法,需要指出手法的运用。答题格式:本诗通过()的描写(叙述、回忆),抒发(表现)了诗人()的感情。【答题示例】6 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绣龟形诗侯氏睽离已是十秋强,对镜那堪重理妆?闻雁几回修尺素,见霜先为制衣裳。开箱迭练先垂泪,拂杵调砧更断肠。绣作龟形献天子,愿教征客早还乡。注龟形诗:以“龟”谐“归”。睽离:分离。尺素:书信。开箱迭练:打开箱子折 叠丝绢。练,白色的丝绢。拂杵调砧:拂拭捣衣的木槌调
16、整好捣衣石准备为征夫制衣裳。杵和 砧,均为捣衣用具。诗中哪几句是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感情?答案:(步骤一)诗中的颔联和颈联四句运用了细节描写:闻雁修书,见霜制衣,开箱垂泪, 调砧断肠。(步骤二)这些具体、典型的生活细节,真切有力地抒发了家中妻子对戍边丈夫的思念 之情。十、一词(句)领全诗类【设问方式】1 .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2 .哪个字词(句)是理解全诗的关键?请简要分析。【分析思路】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词(句)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 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切入分析一般抓两点:如是从内容或结构
17、上去问哪句是领全诗词时,分析时一般抓在内容 上能起总领的句子或结构上能起承上启下的句子;当问哪个字时,一般宜抓住能体现或表现诗 人情感的动词或形容词去理解分析。【答题步骤】1 .结构作用:从该词(句)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铺垫、照应、对比、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贯串全诗的主线、线索、引起某内容等)考虑。2.主旨作用:该词(句)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答题示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羊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奉确: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答案:(
18、步骤一)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 的气氛。(步骤二)此句以此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十一、篇章结构类提问常见用语“结构特点”、“线索”、“思路”、“结构作用”;“开篇特点”、“脉络”、”几个阶段(时期)”;“结合全诗”、“在整首诗中二答题思考方向1 .感情脉络喜、怒、哀、乐等情感的变化历程。2 .写作思路时间、空间(远近高低)、地点、景物先后、虚实等逻辑思路。答题常用术语1 .诗题:点明内容、主题等。2 .首句:总领(全诗)、引领、奠定基调、开门见山等。3 .中间诗句:过渡、铺垫、蓄势、承上启下等。4 .尾句:呼应、总结、卒章显志等。答题基本格式确
19、定结构思路;结合诗句解说;表达效果(情感、主旨)。(一)考查角度1 .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 度、思想感情也一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当然也有先情后景的。下笔即写情,类似开门见 山。从具体的形式看,各有不同:有时间空间结构的。也有前后文形成转折的;有前后照应的, 也有层层深入的。着眼于对诗歌整体结构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的构思特点、构思脉络、结构 层次等的分析。设问方式(1)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试作简要分析。(2)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3)分析这首诗歌的构思脉络。(4)这首诗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分析思路构
20、思脉络就是行文思路或结构。其规律是:起一一承一一转一一合;或者简单地说:景(事)- 情(思)。具体地说,“起”,就是起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或者心中所思之事,作者找到某种契合点 引起所咏之辞;“承”,就是承接起句的契合点,对所要描写或叙述的对象进行具体刻画,而这个 刻画往往是与下文有着紧密联系的;“转”,就是在上文似乎一般刻画的层面的基础上,转向与作 者思想情感紧密关联的、或与上文构成波澜的、或触发作者思想情感的具体触发点,对这个触发 点进行描述,从而为下文所表达或抒发的思想情感作准备;“合”,就是作者在上文写景或叙事的 基础上,所表达或抒发的合理合情的思想情感。回答这类“构思脉络题”,就是要弄清
21、楚各层次的 内容,对各层次的层意进行概括,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表述时要说清先写了什么,再 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即开头、中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内容。答题示例例题L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山房春事岑参梁园口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问: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答案:一、二句写梁园的繁盛不在一一仰望空中乱鸦翻飞,遥望前方一片萧条;三、四句以 “旧时花开”反衬现在的人去园空。这样,一、二句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三、四句就在此基础上抒发感慨,显示主旨。从而表达了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悲凉之感。2 .对诗歌行文线索的考查设问方式
22、: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分析思路:古代诗词中往往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或者是景,或者是情。线索往 往体现在诗词的一些关键性词语或诗句。叙事诗中的线索,往往把显示人物性格发展的各个事件 联结成为一个整体;在情景交融的抒情诗中,线索往往把意境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着眼于对 诗歌线索的考查,往往注重对诗歌情感变化层次和一篇之纲的分析。解答这类题目,要善于寻找 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和句子;写景抒 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诗歌关键位置上的抒情议论句。答题示例: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关河令周邦彦秋阴
23、时作渐向暝。变一庭凄冷。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周邦彦(1056T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寒声:指秋声, 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问:从上、下两阙的首句看,这首词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答案:是以时间推移为线索写的。上阕写的情景发生在日间“渐向暝”时;下阕写作者难以 入眠的情景已经推移至更深、人去、夜寂静时。3 .对句子结构作用的考查设问方式:(1)某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某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某句放在某位置行不行?为什么?分析思路:古诗词在结构上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高考 诗歌 鉴赏 答题 指导 11 题型 技巧 注意事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