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7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7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7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东省潍坊市2023年7月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肥胖正在要我们的命。世界各地的人们正在食用过多的错误食物,这为全球健康灾难打下了基础。超过20亿人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超过3.4亿5一1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超重或肥胖,占全球这一年龄群体人口的18,而在1975年,这个比例只有4。这不再是富裕世界的独有问题:超过1000万非洲儿童处于超重或肥胖状态。高达20的全球医疗保健支出被用于肥胖问题,包括预防和治疗肥胖或者相关疾病,比如心脏病和型糖尿病。政府预算正在像腰围一样危险地膨胀。这个无法回避的
2、问题是高脂肪高糖分食物造成的。我们选择这类食物的一个原因在于,它们通常比更有营养、脂肪较少的食物便宜。另一个驱动力是味道:我们觉得这些食物比扁豆、甘蓝和芹菜更加可口。实际上,研究表明,我们不仅认为不健康的食物更加可口,而且更喜欢吃被我们认为不健康的食物。超然客公众号对抗肥胖最常见的策略是通过奖励或惩罚诱导我们回避可口的食物。一些国家通过征收糖税以及其他管理措施激励食品制造商减少脂肪和糖分的含量。基于自我克制的饮食计划已经发展了几十年。父母将西兰花隐藏在意面酱中,或者承诺提供甜食奖励,以便让孩子摄入西兰花。这些策略似乎都不太奏效。虽然每年有数十亿美元被用在饮食计划、替代食品和泻药上,但是肥胖率仍
3、然在持续上升。更加成功的方法是改变我们对于低糖低脂营养食物的看法。我们需要让好东西产生吸引力。一系列实验展示了人类大脑在受到合适激励时多么容易改变品味。研究人员让被试者品尝两杯相同的葡萄酒,并且宣称两个杯子里装的是价格不同的产品。被试者表示,在饮用他们所认为更加昂贵的葡萄酒时,他们感到更加快乐。这不是想象的作用。当他们在功能性磁共振扫描仪中进行同样的实验时,饮用他们所认为的昂贵葡萄酒的被试者大脑中与快乐体验相关的区城出现了更加活跃的神经活动,他们的确更加享受这种味道。巧克力实验也得到了相同的结果。看起来,当我们拥有享受预期时,我们更容易享受某种事物。这一现象适用于从电影到啤酒的各种消费品,被称
4、为“营销安慰剂效应”。这是因为,从生物学上说,快乐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机制,是为了劝说我们追求对进化有用的目标。这种机制可以得到重新校正。这意味着如果你能说服自己相信西兰花很好吃,你就会发现西兰花真的很好吃,你的前额叶皮层也会真的出现与快乐相关的神经活动。对于对西兰花具有固定看法的成年人来说,这项技巧很难实施。不过,如果我们接受这个研究结论,我们也许可以更好地鼓励孩子接受健康饮食。我们并不是出生时就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这是我们从父母和周围人那里学到的。通过奖励或恐吓方式让孩子吃绿叶蔬菜或者将蔬菜藏在蛋糕里的标准技巧只会强化“健康食物很难吃”的预期,使之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相反,如果父母和其他
5、健康饮食倡导者能够传达“健康食物很美味”这一观点,那么根据葡萄酒实验,孩子可能真的会发现它们很美味,并且形成持续一生的健康饮食习惯。我完全承认,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过,研究表明,如果在蔬菜旁边画上蔬菜的卡通人物形象,或者赋予蔬菜吸引人的有趣名字,比如“透视胡萝卜”,那么小学生就会自愿食用更多蔬菜。父母可以充当孩子的榜样,热情地谈论菠菜和糙米,将孩子最喜欢的玩具或布娃娃与花椰菜联系起来,将蘑菇和核桃作为奖励。我们也许可以对我们自己的大脑使用相同的魔法。斯坦福心理系的研究人员调查了名称和标签对于食物选择的影响。他们为大学食堂里随机选择的蔬菜贴上了“放纵式”标签,比如“具有柑橘光泽的古怪胡
6、萝卜”“爆炸性辣椒和用酸橙调味的怪异甜菜”“激情迸发的可爱青豆”。在另一些时候,他们为制作方式完全相同的蔬菜贴上了标准的或者听上去很健康的标签,比如“青豆”或者“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少的青豆”。他们观察到,在使用“放纵式”标签时,选择蔬菜的人数和蔬菜摄入总量分别增长了25和23。同标准标签相比,强调健康属性的标签并不能使蔬菜更受欢迎,这一发现为传统公共卫生策略带来了重大挑战。如果你不能说服理性的斯坦福学生为了自己的健康选择蔬菜,这种方法就不太可能适用于更加广泛的群体。研究表明,为蔬菜赋予吸引人的名字是个更加有效的方法。你可能读到过关于人类长期喜爱糖分和脂肪的论述,但是没有神经学证据表明大脑不能通过
7、训练喜欢上卷心菜而不是蛋糕。我们是杂食动物,我们应该可以食用任何食物。“我们努力食用更多蔬菜,但我们没有努力让自己更加喜欢蔬菜,”食物记者比威尔逊反思道,“这也许是因为,人们几乎普遍相信,我们不可能习得新的口味,摆脱之前的口味。不过,事实恰恰相反。”(摘编自赫克托麦克唐纳后真相时代,刘清山译)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然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糖分食物会导致肥胖,但受价格与味道驱动,人们仍然乐意购买与食用。超然B.与通过奖惩诱导人们回避可口食物相比,改变人们对健康营养食物的看法更有助于降低肥胖率。C.“对我们自己的大脑使用相同的魔法”中的“魔法”,指的是赋予蔬菜一
8、个更加吸引人的名字。D.作者与食物记者比威尔逊都认为,人们通过训练完全可以习得新口味,并摆脱之前的旧口味。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们花费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来对抗肥胖,但是这些努力见效甚微,世界范围内的超重或肥胖人数一直在不断增加。B.“这种机制可以得到重新校正”说明,如果我们相信某种事物,我们就可以接受并且享受这种事物,从而得到快乐。C.“我们并不是出生时就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可见我们的饮食习惯是后天习得的,而这种习惯不一定是健康的。D.从使蔬菜受欢迎的效果来看,“放纵式”标签要好于强调健康属性的标签,强调健康属性的标签又好于标准标签。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
9、据来支撑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科研人员安东尼奥兰格尔说:“如果你在认知上确信某种经历是好的,那么将其添加到你目前对于快乐的衡量之中就是合理的。”B.脑科学家王荣认为:“我们的神经系统对大脑中不同的功能系统的信息进行整合,为大脑不断适应外界变化提供了生理学基础。”C.记者沃尔特李普曼认为:“我们的看法涉及的时空和事物超出了我们的直接观察范围,我们不得不根据他人的说法和我们的想象将它们拼接在一起。”D.作家莎士比亚说:“名字中有什么?虽然我们叫它玫瑰,但若换一个名字,它还是一样甜美。”4.作者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增强自己观点的科学性?请根据文本简要说明。(4分)5.每逢假期胖十斤。暑假将至,又
10、到了父母苦恼于如何为体重超重的孩子安排饮食的时候。请结合文本内容,给这些父母提几条建议。(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官司(节选)杨金远前情提要1948年解放战争时期,鲁南战场上一次战略转移行动中,某部三团一连负责阻击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团长告诉一连连长老谷午夜听到军号声后才可以撒退,但是晚上所有人都没有听到军号声。结果,除老谷被一对农民夫妇搭救外,其他人全部牺牲。老谷从此踏上寻找三团长的路程,决心找三团长问个明白。后来在长江边找到了另一支解放军部队,认识了一位营长,老谷跟随营长一段时间后决定去北京找人打听三团的下落。老谷真的去了北京。时间是19
11、52年4月。一切似乎都有点不可思议。也不知道老谷哪里来那么大的能耐,居然有办法找到了解放军总后勤部。一个青年军官接待了老谷。青年军官被老谷迫切要找到三团的精神感动了,他替老谷查阅了数不清的档案材料,又打了数不清的电话,最后,他不无遗憾地告诉老谷,三团真的出国了,去朝鲜战场了。他让老谷不要到处乱跑,回去好好待命,总有一天团长会派人去找他的。青年军官最后一句话或许只是随便说说,老谷却当真了。老谷说,依你这样说,我只有回去等团长他们了?青年军官已经被老谷搞得有些心烦,他说,是这样的,否则的话到时团长就是回去找你也见不到你。老谷说,要是团长不回去我又该怎么办?青年军官几乎是在应付了。他说,团长已经答应
12、过你等他的号子,团长不会不回去找你们的。你真的不好乱跑。老谷真的听信了青年军官的话,决定回鲁南将军庙等团长。老谷在鲁南的那个小山村一等就是四十多年。老谷终于决定要跟团长打一场官司,好好跟团长算算这笔账。那一年,老谷已经70岁了。满头的白发,脸上尽是纵横交错的皱纹,像龙眼的树皮一样。老谷心里想着,要是团长还活着,也该是70多岁的人了。老谷已经感觉到自己来日无多了。老谷想,这场官司要是再不打,就来不及了。那时,他就是到了阴曹地府,也无脸见一连的弟兄们。团长实在太过分了,团长怎么可以说话不算话,说好要吹号的怎么又不吹了呢?要是当时团长吹了号子,一连就不会输得那样惨了。老谷不知道这个官司该怎么打。换句
13、话说,就是这个官司让他打赢了,团长不在又有什么用,官司还不是白打了?老谷被这件事搅得心里很痛苦,他不知道这个官司到底还打不打?老谷万万没想到就在这时,在东北垦荒的营长会给他寄来一封信。营长说他已经见到团长了。营长让老谷去一趟东北。老谷坐火车到达东北的时候,营长已经在车站上等他了。营长说他要带老谷去见一个人。营长把老谷带到了一个很大很幽静的林子里。老谷往里走的时侯,才发现原来那是一片公墓区,他不知道营长为什么要带他到这种地方来。营长说这个地方他也是不久前才发现的。营长说他已经退休了,退休后和垦区的朋友到处跑,跑着跑着就发现了这个地方,还找到了老谷要找的团长。老谷心里凉了一下,他突然有一种不祥的预
14、感。很快地,老谷和营长要他见面的那个人见了面。是个60来岁的小老头。老谷第一眼看他时就觉得非常眼热。老谷终于认出他是团长的警卫员。老谷不禁叫了出来。老谷说,警卫员你怎么会在这,咱团长呢?警卫员什么话也没说,他朝老谷招了招手,老谷就跟着他走了。警卫员领着老谷穿过一片小竹林,然后就在一座坟前站住了。老谷一眼就认出碑石上方那桢陶瓷照片上的人就是团长,团长诡谲地望着老谷微微笑着,像在对老谷说,你一直在找我吗?我就在这哪!老谷的脑子里突然一片空白。他有些站立不稳了。警卫员说,团长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团长已经在这里静静地安眠了四十五年,也就是说,老谷在毫无希望的期待中,空等了团长四十五年。很显然那是一段
15、不便公开的历史,警卫员很不愿意提起它,在追述那段历史时,他的心情显得特别沉重,他的每一句话都让老谷惊讶得目瞪口呆。警卫员告诉老谷,四十多年前的那场阻击战,当大部队转移后,团长确实没让号手吹号。并不是团长把吹号的事给忘了,而是团长根本就没让号手吹。当团长给一连下阻击任务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用一个连的牺牲去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因为如果情况真的如团长说的那样,午夜前就让号兵吹号,命令一连突围的话,那么,大部队被敌人追击的危险性就非常大,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至于团长答应老谷吹号的事,完全是团长不得已而为之,于无奈中撒下的一个美丽的谎言。团长实在不忍心一整连的生命从一开始就带着死亡的梦魇走上战场。警卫员说
16、,自那场阻击战后,团长心里便充满了负罪感,并到处打听有关一连的消息。但战斗那样紧张,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团长为此常常一个人自叹自责,团长说过,一个士兵要是背叛了他的军队和他的祖国,必然是要受到惩罚的。现在的情况恰恰相反,是军队欺骗了她的士兵,是他的祖国背叛了她的士兵,而她的士兵在用满腔的热情和热血为她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仍然对事情的真相一无所知,实在是太残忍了。团长知道,是他把上百个活蹦乱跳的生命亲自送向敌人的刀枪底下的,在一连上百条生命面前,他永远是一个罪人。超然客公众号警卫员说连长你别恨团长,就是在朝鲜战场牺牲的那一刻,团长还在为他自己所做过的事忏悔着。团长是一个十分值得敬重的人。否则
17、,他不可能在这里为团长守墓一守就是四十多年老谷泪已经下来了。老谷自己跪在了团长的坟前。老谷说,团长,咱一直在等着你给吹号,没听到你的号响咱没敢撤,那场战斗响输得很惨,全连弟兄们都栖牲了老谷说,团长,咱找你找了几十年,咱找得好苦,咱不怪你,咱本来是要跟你打一场官司的两天后,老谷带着对团长的深深眷念乘车西去。一路上,老谷一直想开明白他和团长之间究竟谁是对的,谁又是错的。但弄来开去,就是开不明白。也许,在一场伟大的战争面前,任何事情都已显得微不足道,更何况谁对谁错。其实,也很难说到底谁对谁错。也无所谓谁对谁错。老谷在心里想着。(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青年军官
18、对老谷的态度由感动到心烦、应付,侧面表现出老谷为一连战士讨个说法的执着与较真。B.小说通过写警卫员与老谷的对话,塑造了团长爱惜士兵、以大局为重并最终为国捐躯的英雄形象。C.警卫员之所以不愿提起那段历史是因为那段历史过于残酷,不便于公开,而且让团长心怀负罪感。D.老谷虽然知道了事情真相,但对他和团长之间到底谁对谁错始终没有弄明白,最后带着遗憾离开。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对老谷苍老外貌的描写,表现了他等待时间之久、寻找团长之苦,并暗示出打官司的紧迫性。B.句子中的“凉”字,写出了老谷预感到团长可能已经离世,自己无法获得答案的一种悲凉和失落。C.句子中的“诡谲
19、”写出了老谷看到团长照片时的错觉,说明他已经猜到当年是团长故意不让吹号的。D.句子用凝练的语言,写出了在残酷的战争而前,团长让战士们抱着生还的希望走向必死境地的无奈。8.寻找团长、弄清真相的过程中,老谷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6分)9.小说围绕“官司”这一中心事件展开叙述,请谈谈这样构思的艺术性。(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4小题。真宗时,王旦为相,宾客虽满座,无敢以私干之者。既退,旦察其可与言者及素知名者,使吏问其居处。数月之后,召与语,从容久之,询访四方利病,或使疏其所言而献之,观其才之所长
20、,密籍记其名。他日,其人复来,则谢绝不复见也。每有差除,旦先密疏三四人姓名请于上,上所用者,辄以笔点其首,同列皆莫之知。明日,于堂中议其事,同列争欲有所引用,旦曰:“当用某人。”同列争之莫能得。及奏入未尝不获可同列虽疾之莫能间也 曹玮久在秦州,累章求代。上问旦谁可代玮者,旦荐枢密直学士李及,上即以及知秦州。众议皆谓及虽谨厚有行检,非守边之才,不足以继玮。杨亿以众言告旦,旦不答。及至秦州,将吏心亦轻之。会有屯驻禁军,白昼掣妇人银钗于市中,吏执以闻。及方坐观书,召之使前,略加诘问,其人服罪,及不复下吏,亟命斩之,复观书如故。将吏皆惊服。不日,声誉达于京师。亿闻之,复见旦,具道其事,且称旦知人之明。
21、旦笑曰:“夫以禁军成边,白昼为盗于市,主将斩之,事之常也,乌足以为异政乎?旦之用及者,其意非为此也。夫以曹玮知秦州七年,羌人慑服,边境之事,玮处之已尽其宜矣。使他人往,必矜其聪明,多所变置,败坏玮之成绩。旦所以用及者,但以及重厚,必能谨守玮之规摹而已矣。”亿由是益服旦之识度。真宗既与契丹和亲,王旦问于李沆曰:“和亲何如?”沆曰:“善则善矣,然边患既息,恐人主渐生侈心耳。”旦亦未以为然。及真宗晚年,多事巡游,大修宫观,旦乃潜叹曰:“李公可谓有先知之明矣。”(选自涑 水记闻卷六)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加句读处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的横线上。(3分)及A奏B入C未D尝E不F获G可H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潍坊市 2023 月高二 下学 语文期末 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