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陕西省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校际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校际联考高一语文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学可以看作是作家追求个人审美体验的活动,也可以看作是与他人一起探求普遍价 值和意义的公共行动。文学公共性就是指文学活动的成果进入到公共领域所形成的公共话 题,此种话题具有介入性、批判性和明显的政治诉求,并能引发公众的广泛共鸣和参与意 识。就其本质而言,是指一种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批判精神,要求写作者积极介入公共 生活,表现自己对时代生活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判断。“感时忧国”既是中国文化精神中固 有的伦理情怀,
2、也是中国文学精神里特有的“公共性”品质。雨果说:“愤怒与温情,是对于人类不自由状况两个方面的不同反应,并且,能够发怒 的人就能够爱J中国文学的“公共性”,就具有这种既“愤怒”又“温情”的特点:一方 面,是“愤怒”和不满,具体表现为对权力的“以究王酒”的“上层反讽”;一方面,是仁 慈和“温情”,具体表现为“惟歌生民病”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中国文学的这 种特殊形态的“公共性”,源自于中国文化的“天下为公”的基本理念、“经世致用”的责 任伦理与“民胞物与”的博爱情怀。在中国儒家的文化元典礼记里,就建构了 “天下 为公”的观念。后来的吕氏春秋对“天下观”的阐释愈加深入,也愈加进步:“天下,
3、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在此基础上,吕不韦及其门人全面地阐发了 “士君子” 文化观,表现出极可宝贵的启蒙主义精神,“士之为人,当理不避其难,临患忘利,遗生行 义,视死如归”。这种博大的“天下”观念和“遗生行义”的“士君子”伦理,深深地影响 了中国以士人为主体的文学写作。受这样的“舍生取义”的观念影响,中国以史记为典范的史传叙事和小说叙事, 以“杜诗”为代表的诗歌抒情,在面对权力的时候,总是表现出一种醒世独立的写作精神 和亢直不挠的批判勇气,表现出一种中国式的“公共性”品质。王夫之说,中国自诗 经以来的诗人,“有所指斥,则皇甫、暴公,不惮直斥其名,历数其慝,而且自显其为家 父,为寺人孟子
4、,无所规避。离骚虽多引喻,而直言处亦无所讳”。这种“无畏于天, 无恤于人”的精神,作为一种伟大传统,在后来千百年的诗歌写作中,有继继绳绳的康续 和体现。在叙事文学的写作领域,司马迁则在太史公自序中,标举“贬天子,退诸 侯,讨大夫”的叙事原则,实乃一种高度成熟的人文精神,其中所包含的“公共性”,即使 今天来看,也具有充分的普遍性和现代性。同情民众,关注民虞,是中国文学的另一个伟大的“公共性”品质。以士君子为主体 的优秀的中国文人,无论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皆以天下苍生为念。而中国文学却常常会忽略。没有忽略它,我更是幸运的”可知,作者庆幸与蝉相遇,庆幸自己遇到了 “生命中的蝉”;“若我足够幸
5、运,我会成为那只蝉一一会微笑的蝉” “虽然我还不能确定。虽然我 还没想明白,但我依然会感激那只蝉”可知,作者在蝉的死亡中有了深刻的生命感悟,最 后感激蝉。【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从内容看,“它试图翻过身来,一次,一次,一次。又一阵秋风吹过,借着风力它终于翻了 起来,尽管翻起时折了翅膀。真是落也秋风,起也秋风。仿佛一切都是宿命” “它扇动了一 下翅膀,确信自己再也飞不起了只好艰难的退了下来”开篇,作者用了大量笔墨描写 一只被秋风吹落的蝉试图翻身、艰难挣扎前行,表现了这只蝉的坚毅和对生命的执着追 求。从结构看,“它休息了一会儿,改变了方向,边爬边张望着。我想它一定是在
6、寻找什么” “它是在寻找死亡,并且不仅是死亡本身还包括死亡的方式。或许它是从夕阳那悲壮而又坦然的谢幕中得到启示:一种合适的死亡方式代表着对生命的尊重”写蝉寻找死亡的方 式,正是它死前挣扎的结果,它意识到死亡是一件不得不面对的事情,才坦然选择死的方 式。这种死前的挣扎与面对死亡时的静默坦然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具感染力。从艺术效果看,“我和它的目光相遇,立即被它目光中那复杂到极致的单纯和接近于绝望的 坚毅所震撼!那一刻我明白,它是在寻找死亡,并且不仅是死亡本身还包括死亡的方式” 正是蝉的艰难挣扎前行,才让作者发现蝉面对生命时的单纯与坚毅,而这也是蝉打动作 者,让人敬佩之处,这样描写蝉的挣扎前行,更能
7、表达作者对蝉的赞美与歌颂。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臣(主父偃)闻明主不恶切谏以博观,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是故事无遗策而功流万世。 今臣不敢隐忠避死,以效愚计,愿陛下幸赦而少察之。司马法日:“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忘战必危。”天下既平,天子大恺,春*蒐秋弥,诸侯春振旅,秋治兵,所以不忘战也。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 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夫务战胜,穷武事,未有不悔者也。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务胜不休,欲攻匈 奴,李斯谏曰:“不可。夫匈奴无城郭之居,
8、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轻兵深入, 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得其民,不可调而守也。胜必弃之, 非民父母。靡敝中国,甘心匈奴,非长计也。”秦皇帝不听,遂使蒙恬将兵攻胡,却地千里, 以河为境。地固泽卤,不生五谷。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 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是岂人众之不足,兵革之不备哉?其势不可也。又使天下飞刍挽粟, 起于黄、月重、琅邪负海之郡,转输北河,率三十钟而致一石。男子疾耕不足于粮饷,女子纺 绩不足于帷幕。百姓靡敝,孤寡老弱不能相养,道死者相望,盖天下始叛也。 故兵法曰:“兴师十万,日费千金。”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
9、适足以结 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业,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不程 Zzzzsz/zzxz/zxzzxz/zzzzvzzvzzzzzxzxzzx/zzxzxzzzzzxzzzzzszxzz.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夫不上观虞夏殷周之统,而下循近世之失,此臣之所大恐,百姓 所疾苦也。且夫兵久则变生,事苦则虑易。使边境之民靡敝愁苦,将吏相疑而外市,故尉佗、 章邯得成其私。夫秦政之所以不行者,权分乎二子,此得失之效也。故周书曰:“安危 在出令,存亡在所用。”愿陛下孰计之而加察焉。(节选自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秦常积
10、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B.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C.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D秦常积众数十万人/虽有覆军杀将/系虏单于/适足以结怨深仇/不足以偿天下之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事,前例、旧事。本文的“故事”也是此意。B.春蒐秋弥,古代四季狩猎的名称都不同,春天打猎叫“蒐。即寻猎未怀孕的禽兽,秋 天打猎叫“弥”,即杀伤禽兽。C.城郭,春秋战国时期的都城,大都分为内城与外城两部分,内城为“城。外城为 “郭二D
11、.孤寡,孤儿和寡妇。“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寡”本义指男女丧偶,后专指 女子丧偶。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父偃深谙进谏之道,首先以传统的君臣职责作为自己冒死进谏的理由,接着表明自己 的忠心,为进谏打好了基础。B.主父偃在进谏中引经据典,以秦始皇不听李斯劝告而攻打匈奴最后导致天下叛秦为例, 劝谏皇上考虑采纳自己的意见。C.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很看重匈奴,却都未能降服过匈奴,主父偃认为应该借鉴历史的 经验,慎重对待攻打匈奴之事。D.秦朝的政令不能推行,就是因为国家大权为尉佗、章邯所分,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效 验。13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1)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2)暴兵露师十有余年,死者不可胜数,终不能逾河而北。【答案】io. D 11. A 12. C13. (1)况且发怒(兴兵)是违背大德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发动)战争是最卑下的 品行。(2)让军队在风沙日晒中待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胜数,始终没能越过黄河北进。【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秦朝经常聚积民众和屯兵几十万,虽然有歼灭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匈奴单于的军 功,这也恰恰足以结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偿全国耗费的资财。“众数十万人”作“积”的宾语,动宾间不可断开,故排除C。“单于”应为“虏”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B
13、C。“结怨深仇”是并列结构的短语,互文修辞,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古今异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 “本文的故事也是此意”的说法不恰当,本文中的“故事”应断开,并非古今异义 词。应是“是故”为一个固定词语,意思是“因此”,“事”作后面的主语。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虞夏殷周等历朝各代,很看重匈奴”理解有误,从原文“夫匈奴行盗侵驱,所以为 业,天性固然。上及虞夏殷周,固不程督,禽兽畜之,不比为人”可以看出虞夏殷周等历 朝各代,并不看重匈奴。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
14、力。(1)“逆”,违背;“兵”,兵器;“兵者凶器也”判断句;“末节”,最卑下的品行。(2) “暴”,通“曝”,晒;“有”,通“又”;“逾。越过;“北”,向北进兵。参考译文: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会厌恶率直的进谏以使自己的视野开阔,忠诚的大臣不躲避重罪而 直言劝谏,因此不会有遗漏的策略,他们的功业将流传万世。如今我不敢为了逃避死亡而隐 瞒忠心,所以来献上愚昧的计策,幸而希望陛下赦免我的罪过,稍微考察一下我的想法。司马法上说:“国家虽然大,若是喜欢战争,就必然灭亡;天下虽然太平,若是忘 掉战争,就必然危险天下已经平定,天子演奏大凯的乐章,春秋两季分别举行打猎 活动,诸侯们借以春练军队,秋整武器,用以表
15、示不忘战争。况且发怒(兴兵)是违背大德 的,兵器是不吉祥的器物,(发动)战争是最卑下的品行。古代人君一旦发怒一定会有伤亡, 所以圣明的君王对待发怒兴兵的事非常慎重。那致力于打仗取胜,用尽武力的人,没有不后 悔的。从前秦始皇凭借战胜对手的兵威,蚕食天下,吞并各个交战的国家,统一天下,其功业 可与夏、商、周三代开国之君相同。(但他)一心取胜,不肯休止,竟想攻打匈奴。李斯劝 谏说:“不可以攻匈奴。匈奴没有固定居住的城池,也无堆积的财物可守,到处迁徙,如同 鸟儿飞翔,难以得到他们加以控制。如果派轻便军队深入匈奴,那么军粮必定断绝;如果携 带许多粮食进军,物资沉重难运,也是无济于事。就是得到匈奴的土地,
16、也无利可得,遇到 匈奴百姓,也不能役使他们加以守护。战胜他们就必然要抛弃他们,这并非是为民父母的君 王所应做的事。使中原疲惫,而以打匈奴为心情愉快之事,这不是长久之计。”秦始皇不采 纳李斯的建议,就派蒙恬率兵去攻打匈奴,开拓了千里土地,以黄河为国界。这些土地本是 盐碱地,不生五谷。这以后,秦朝调发全国的成年男人去守卫北河地区。让军队在风沙日晒 中待了十多年,死的人不可胜数,始终没能越过黄河北进。这难道是人马不足,武器装备不 充裕吗?不是的,这是形势不允许呀!(秦朝)又让天下百姓飞速转运粮草,从黄县、月垂县 和琅邪郡靠海的县城起运,转运到北河,一般说来运三十钟粮食才能得到一石。男人努力种 田,也
17、不能满足粮饷的需求,女子纺布绩麻也不能满足军队帷幕的需求。百姓疲惫不堪,孤 儿寡母和老弱之人得不到供养,路上的死人一个挨一个,大概由于这些原因,天下百姓开始 背叛(秦王朝)。所以孙子兵法上说:“发兵十万,每天耗费千金。”秦朝经常聚积民众和屯兵几十万, 虽然有歼灭敌军、杀死敌将,俘虏匈奴单于的军功,这也恰恰足以结下深仇大恨,不足以抵 偿全国耗费的资财。匈奴走到哪里偷到那里,侵夺驱驰,以此为职业,天性本来如此。(所 以)上自虞舜、夏朝、商朝和周朝,本来都不按法律道德的要求来督导他们,只将他们视为 禽兽加以畜养,而不把他们看作是人类。如果往前不借鉴虞夏商周的经验,往后却遵循近世 的错误做法,这正是我
18、最大的忧虑,百姓最感痛苦的事情。况且战争持续一久,就会发生变 乱;做事辛苦,就会使思想发生变化。这样就使边境的百姓疲惫愁苦,使将军和官吏们相互 猜疑而与外国人勾结,所以尉佗和章邯才能实现他们的个人野心。秦朝的政令不能推行,就 是因为国家大权为这两个人所分,这就是政治的得和失的效验。所以周书上说:“国家 的安危在于君王发布的政令,国家的存亡在于君王用什么样的人。”希望陛下仔细考虑这个 问题,加以明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岐亭道上见梅花,戏赠季常苏轼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数枝残绿风吹尽,一点芳心雀呻开。野店初尝竹叶酒,江云欲落豆稽灰。行
19、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注】元丰三年(1080),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正月初一日,苏轼即从京师(今开 封)出发,踏上赴黄州之路。路过岐亭时,邂逅好友陈季常。稽:同“秸行当:正 宜。乌云:比喻妇女的黑发。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蕙”“兰”“菊”的悲惨遭遇,自然引出了写作对象“梅花”。B.颔联详写梅花,“数枝”显梅花的精神,“一点”写梅树枝干的疏朗。C.颈联写诗人与友人的饮酒活动,“江云欲落”写出江云低垂的特点。D.尾联表现了诗人风趣的个性,他戏言饮酒时不妨看看秀发如云的美人。15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案】14. B 1
20、5.被贬僻远之地的郁闷不平之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小数枝显梅花的精神,一点写梅树枝干的疏朗”错,“数枝”写的是梅树枝干的疏 朗,“一点”突显梅花精神。故选Bo【15题详解】木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蕙死兰枯菊亦摧”“数枝残绿风吹尽”写出路边的残花败柳,路上一片萧条景象,此时 诗人被贬,在路边见到这番景象,突出了诗人的愁苦,表达了诗人被贬僻远之地的郁闷不 平之情。“蕙死兰枯菊亦摧,返魂香入岭头梅”意思是说在冬季,百花凋零,即使是傲霜的菊 花,也终于抵挡不住严寒的淫威
21、而憔悴枝头,而梅花就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绽放,向人间预 告春的信息。以“蕙” “兰” “菊”的悲惨遭遇,自然引出了写作对象“梅花”,写出了 “梅 花”的精神,在冰天雪地中傲然绽放的气节,衬托出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志趣。 “野店初尝竹叶酒”写诗人与友人的饮酒活动,表现出了与友人饮酒的闲适,“江云欲落 豆稽灰”写出了此时的景致,“行当更向钗头见,病起乌云正作堆”他戏言饮酒时不妨看看 秀发如云的美人,表现了诗人风趣的个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豁达乐观的人 生态度。(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婚俗礼仪“六礼”中的“亲迎”环节,就是今天的迎亲,场面热
22、烈隆重。诗 经氓中的“,”两句正 是婚礼“六礼”中的亲迎之礼。(2)短歌行一诗化用典故,既表明诗人热切地接待贤才,又委婉地流露出其吞吐天下 的雄心壮志的两句是“、二(3)赤壁赋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的两句是a, o【答案】 .以尔车来 .以我贿迁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 . 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如“尔”“贿”“哺”“苟”“毫二第n卷(表达题共8。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
23、描述: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 非常整洁,绿草如茵,校舍十分简朴,但是()o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 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槛外山光,历春夏 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我在这个地 方 O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引人深思。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 别有一番风致。土山的背后,缓缓地流动着一条小河,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这 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 先生的一篇荷塘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陕西省 西北工业大学 附属中学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校际 联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034047.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