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2第二框达标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第六课2第二框达标检测.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推断题1 .科学技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2 .我国文学艺术具有好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3 .我国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没有任何共性。()4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5 .中华文化的包涵性使其能兼容世界各国文化。()答案:l.X 2.X 3.X 4. V 5.X二、选择题6 . 2023年9月10日,其次届敦煌文博会文化年展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敦者, 大也;煌者,盛也。”敦煌文化记述的历史之漫长,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为世界所罕 见。材料揭示了敦煌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内容丰富,无
2、所不包 与时俱进, 历久弥新A.B.C.D.解析:选A。敦煌文化记述的历史漫长,说明敦煌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 当选;敦煌文化涉及的领域之广泛,内容之丰富,为世界所罕见,说明敦煌文化博大精深, 独树一帜,独领风骚,当选。中的“无所不包”说法错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7 .宋锦源于宋代,主要产地在苏州,其质地精致、工艺独特,被誉为“锦绣之冠”。 自宋锦以“新中装”的现代中式礼服形式亮相APEC之后,苏州宋锦便以名贵优雅的崭新 形象走向世界。材料说明()全盘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创新使 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政治活动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A.B.C.
3、D.解析:选C。材料揭示了宋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和博大精深的特点,符合题意。由材料信息可知,对宋锦的创新(“新中装”的现代中式 礼服)使宋锦焕发出了新的朝气(以名贵优雅的崭新形象走向世界),符合题意。正确对待传 统文化的看法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非全盘继承,观点错误。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 播的主要手段,观点错误。8 .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医疗阅历和学术理论,并汲取了秦汉以来有关天 文学、历算学、生物学、地理学、人类学、心理学的学问,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 论,对人体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预防、诊断与治疗,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由此 可见,黄
4、帝内经()同时具有好用性和整体性特点 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创建力 含有特定的多 元化的民族特性 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了时代性A.B.C.D.解析:选A。黄帝内经阐述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科技注意实际运用,具有好用 性和整体性的特点,符合题意。我国古代科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建力的生动体现, 符合题意。材料均没有体现,与题意无关。9 .“馄饨”是大家普遍的叫法。云贵川一带称之为“抄手”,广东秀港一带称之为“云 吞”,江西称之为“清汤”,福建人称之为“扁食燕”。各地对“馄饨”称呼的差异反映了 ()A.中华文化同根同源B.中华文化是各地域文化的总和C.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D.中华民族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5、解析:选C。各地对“馄饨”称呼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显明的区域性特征,即一 方水土,一方文化,C项符合题意。10.英国闻名建筑师威廉查布斯说:“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的确是无与伦比的。欧 洲人在艺术方面无法和东方绚丽的成就同日而语,只能像对太阳一样尽量汲取它的光辉而 已。”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白()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B.中华文化中园林艺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C.中华文化对世界的贡献最大D.中国园林艺术曾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解析:选B。“中国人设计园林的艺术的确是无与伦比的”说明白中华文化中的园林艺 术独树一帜、独领风骚,故B项符合题意;题干并没有强调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故A项 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6、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11 .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其中很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如“胡 同”来自于蒙古语,“悖悖”“萨其马”来自于满语。很多民族乐器在汉语称谓上也多是采 纳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表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定过程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益于它特有的开放性和包涵性推广一般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的多样化发展 不同民族的语言融合可以消退 民族间的文化差异A.B.C.D.解析:选A。汉语言文字中很多词汇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很多民族乐器的汉语称谓多采 纳少数民族语音的谐音,这些都说明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是中华文化发展的必定过程,也 体现了汉语言文化的发展得
7、益于它特有的开放性和包涵性,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项。 错误,推广一般话有助于中华各民族文化融合。中“消退”说法错误。12 .习近平主席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演讲强调,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持续发 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 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建的文字至今仍在运用。 2 000多年前诸子百家的很多理念,至今仍旧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这段话进一步佐证 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中华文化的力气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建力和凝合力之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离不开民族文化A.B.C.D.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解读材料信息可
8、知,材料体现了中华文化 的特点和中华文化的力气,故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是与题干的指向性不一样。三、综合题13 .宣纸是中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安徽泾县的宣纸享有盛名,宣纸制作技艺2023年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宣纸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传承千年从未间断,享有“千 年寿纸”的美誉。由于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特点,故有“纸寿千年”之 誉。材料二 宣纸从原料制作到成纸历时两年多、100多道工序。宣纸按加工方法分为原纸 和加工纸。按纸张泅墨程度分为生宣、半熟宣和熟宣。熟宣是采纳特种再加工技术形成更多 花色品种的加工宣纸,
9、分蜡宣、矶宣、色宣、色矶宣等百余种。书法和写意画用生宣,工笔 画用熟宣。(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华文化的特点。(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安徽泾县宣纸的文化价值。解析:(1)审读材料,依据关键信息“宣纸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 传承千年从未间断”可以得出材料一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点。(2)可以从宣纸制作 技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作用,宣纸制作工艺对传承中华文明的作用,宣纸见证中华 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作用等方面组织答案。答案:(1)“宣纸得名于唐,成熟于宋元,盛于明清,兴于今,传承千年从未间断”, 表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2)宣纸制作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宣纸制作技艺是中华 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是人类的共同文化财宝。宣纸制作工艺困难,体现了中华 民族超群的才智,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宣纸有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等 特点,因此对传承中华文明,见证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重大意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