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台州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台州九校联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共9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 字。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现代文阅读(3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 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今日看来, 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其实它们间隔了大
2、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 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 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 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 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从此 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
3、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 种政策的影响。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 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他自称“少 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 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并且 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
4、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 “项酋” “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 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七斤没有辫子的担忧和关心。C.小说中的人物对话富有个性色彩,从“伊用筷子指着他的鼻尖说:这死尸自作自受!”可以看出 七斤嫂泼辣粗俗的性格。D.小说多用白描,富含深意,如“到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的土场上吃饭”说明不管是辛亥革命还 是张勋复辟,对农村都没有多大影响。8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赵七爷这一人物形象。9 .分析“辫子”在文中的作用。【答案】7. B 8.圆滑善变、见风使舵。从赵七爷将自己头
5、上的辫子盘上、放下又盘上这一细节描写 可以看出。阴险凶狠,愚昧无知。赵七爷是一个时刻梦想复辟的封建遗老,当他知道七斤没有辫子,便 特地来恫吓他,从他咄咄逼人的言语可以看出。是鲁镇封建社会中社会强权者势力的代表,借势打压七 斤,以维护自己强者地位;同时他对革命深恶痛绝,从他叹息天下大乱就可以看出来。9.“辫子”是文章的线索,贯穿文章始末,皇帝“坐了龙庭”需要辫子,没有辫子要被治罪,因此引发 了一场风波,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暗示社会背景。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后,张勋扶植溥仪复辟的背 景下,拥有辫子,意味着皇帝复辟登基;没有辫子,意味着复辟失败。反映小说主题。皇帝的复辟对于 老百姓来说,只意味着是否
6、应该留辫子,他们丝毫意识不到这与社会历史发展的关系,反映了辛亥革命的 思想并未得到广泛宣传,体现了它的不彻底性。塑造人物形象。因为七斤丢了辫子,在这次清廷复辟风 波中七斤嫂和周围群众就开始看不起他,而风波一过,丢了辫子的七斤又得到尊重,刻画出辛亥革命前后 农村底层百姓的愚昧麻木。【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 “表现了他对七斤没有辫子的担忧和关心”理解错误,阅读文本可知,赵七爷走到七斤家的桌旁,是 因为他知道七斤没有辫子,是来恫吓他的,并非“担忧和关心”。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他辫子的变化来看,“革命以后,他便将辫子
7、盘在顶上,像道士一般” “早望见今天的赵七爷已经不 是道士,却变成光滑头皮,乌黑发顶;伊便知道这一定是皇帝坐了龙庭,而且一定须有辫子”可知,因 为革命要剪辫子,所以赵七爷把辫子盘起来;而皇帝坐了龙庭,他又把辫子放下来,这表现出赵七爷的 圆滑善变以及见风使舵。由他对七斤说的话以及他到七斤家来的意图来看,“声色忽然严厉起来,“但是你家七斤的辫子呢?这 倒是要紧的事。你们知道,长毛时候,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大兵是就要到的。你可知道, 这回保驾的是张大帅。张大帅就是燕人张翼德的后代,他一支丈八蛇矛,就有万夫不当之勇,谁能抵挡 他”,他当初没有剪掉辫子其实就是梦想复辟,所以他其实是一个时刻想着复辟
8、的封建遗老;当听到皇 帝坐龙庭这一消息之后,他专门到七斤家来说话恫吓七斤,言辞咄咄逼人,这表现出赵七爷的阴险凶狠 以及愚昧无知。由“赵七爷是邻村茂源酒店的主人,又是这三十里方圆以内唯一的出色人物兼学问家”“常常叹息说, 倘若赵子龙在世,天下便不会乱到这地步了可知,赵七爷在当地属于封建强权势力,他恫吓打压七斤 来维护自己在当地的地位,他痛恨革命,认为革命让天下大乱。【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从情节角度来看,文章一开始写“皇帝坐龙庭”,七斤担心,因为“皇帝要辫子”而“我没有辫子”; 之后写因为七斤没有辫子引起的一系列风波,如赵七爷到七斤家恫吓七斤,因为七斤“没有辫子”,村
9、人躲避七斤,也因为七斤“没有辫子”;最后写风波平息,七斤不必为没有辫子担心,所以小说的情节 与“辫子”有关,“辫子”是小说的线索。从形象塑造来看,文中七斤因为辫子而遭遇“地位”的变化,一开始的七斤因为“三代不捏锄头”“很 知道些时事”,在当地是“出场人物”,之后因为没有辫子受到七斤嫂的斥骂,如“还是赶快吃你的饭 罢!哭丧着脸,就会长出辫子来么” “这死尸自作自受!造反的时候,我本来说,不要撑船了,不要上 城了。他偏要滚进城去,进城便被人剪去了辫子。现在弄得僧不僧道不道的。这囚徒自作自受,带累了 我们又怎么说呢?这活死尸的囚徒”,又遭到赵七爷的恫吓,连村民都“觉得有些畅快”“大抵回避 着,不再来
10、听他从城内得来的新闻”;最后辫子风波过去之后,“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 敬,相当的待遇了大家见了,都笑嘻嘻地招呼”,这些变化是由辫子引起的,体现出当时背景下农 村底层百姓的愚昧麻木。从社会背景的来看,辫子的有无其实暗示了当时的社会背景,由注释可知,故事发生在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后,他和所属官兵仍留着辫子以示忠于清王朝。1917年7月1日拥护清朝废帝溥仪在北京复 辟,7月12日即告失败”,这说明拥有辫子、赵七爷放下辫子意味着皇帝的复辟,而没有辫子、赵七爷 盘起辫子则意味着复辟失败。从主题来看,从文中来看,皇帝坐龙庭,人们因为七斤没有辫子而改变对他的态度,而皇帝不坐龙庭, 人们又恢复了对
11、七斤的尊敬,这说明在老百姓的心中,皇帝的复辟与否只是意味着是否应该留辫子,他 们意识不到革命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这说明辛亥革命的思想并没有深入民心,体现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性,凸显了小说的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浮扁舟以适楚兮,过屈原之遗宫。览江上之重山兮,日惟子之故乡。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 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徘徊江上欲去而未决兮,俯千仞之惊 湍。赋怀沙以自伤兮,嗟子独何以为心。忽终章之惨烈兮,逝将去此而沉吟。吾岂不能高举而远游兮,又岂不能退默而深居?独嗷嗷其怨慕兮,恐君
12、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争而 强谏兮,死犹冀其感发而改行。苟宗国之颠覆兮,吾亦独何爱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冯夷教之以上 诉。历九关而见帝兮,帝亦悲伤而不能救。怀瑾佩兰而无所归兮,独茕茕乎中浦。峡山高兮崔嵬,故居废兮行人哀。子孙散兮安在?况复见兮高台。自子之逝今千载兮,世愈狭而难 存。贤者畏讥而改度兮,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电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又或为之臣佐。变丹青于玉 莹兮,彼乃谓子为非智。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违国去俗死而不顾兮,岂不足以免于后世?呜呼!君子 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要以为贤兮。夫我何悲? 子所安兮。注:日惟:句首语气
13、词。伊:助词,无义。处死:处理死的方式。退默:引退隐居。冯 夷:河伯。九关:九重天门。中浦:水滨。(选自苏轼屈原庙赋)(乙)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摄提贞于孟瓯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 名。名余日正则兮,字余日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 不吾与。朝搴与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 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选自屈原离骚)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贤者畏讥而改度兮度:度量B.嗟子区区,独为其难
14、兮区区:一心一意 C.朕皇考日伯庸皇:楚王D.纫秋兰以为佩纫:缝纫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浮扁舟以适楚兮肇锡余以嘉名B.独嗷嗷其怨慕兮日月忽其不淹兮 C.过屈原之遗宫恐年岁之不吾与D.审勉于乱世而不能去兮摄提贞于孟隙兮 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B.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C.伊昔/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D.伊昔
15、放逐兮/渡江涛而南迁/去家千里兮/生无所归而死无以为坟/悲夫/人固有一死兮/处死之为难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庙赋采用“骚体赋”的形式,文章风格与屈原的作品风格有暗合之处;大量运用语气词“兮”,使文章哀婉缠绵而又悲壮遒劲,读起来荡气回肠。B.通观屈原庙赋,苏轼认为世道越来越偏狭,有人“随俗变化,斫方以为圆”,有人“又或为之臣佐”,因此,他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违国去俗、死而不顾”。C.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诗人称自己与楚王同姓同宗,不仅表明了他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世,还表明了他对楚国的兴衰有义不容辞的责任。D.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16、两句是说“我”具有美好的品德。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惟高节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与。(2)朝搴毗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答案】10.B11. D 12. D 13. B14. (1)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2)早晨我采撷坡上的木兰,晚上摘取洲中的宿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句意: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改变做人的准则。度:准则。C.句意:我已去世的伟大的父亲字伯庸。皇:大。D.句意: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纫:用绳索连结。故选B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17、法的能力。A.句意:小船浮波顺流来到了楚地 以:连词,来。句意:于是把美好的名字赐给我。以,介词,把。B.句意:独自抒发自己的怨恨和敬慕之情。其:代词,代自己。句意: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其,助词,用在句中,调节音节,无意义。c.句意:经过屈原的遗宫。之:助词,的。句意:害怕岁月不等待我。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句意:人们在乱世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身退隐。于:介词,在。句意: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于:介词,在。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想当年,你再次被放逐南荒之地,曾渡过大江的汹涌巨浪。你离开家园跋涉千里,生无归宿啊死 无墓地。悲哀啊!人当然都不免一死,可
18、是决定怎样死却很不容易。句末语气词“兮”后要断开,排除C;“千里”补充“去家”的距离之遥远,要连在一起,排除A;“悲夫”是发表的感慨,要单独成句,“固有一死”的主语是“人”而不是“夫人”,在“人”前断 句,排除B。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8. “劝诫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样违国去俗、死而不顾”错误,由原文“君子之道,岂必全兮。全身远 害,亦或然兮。嗟子区区,独为其难兮!虽不适中,耍以为贤兮”可推测,苏轼对屈原的做法持肯定态 度。故选Bo【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惟”,只有;“不可以企及”,意思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夫人”那些小人;
19、“不吾与”,宾 语前置,应为“不与吾”,意思是不是我的同类。(2)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搴”译为“拔取”;“毗”,译为“土坡”; “揽”,摘取。参考译文:甲乘一叶小船到达楚国故地,经过屈原的遗宫。放眼眺望江边的重重山峰,这就是你魂牵梦萦的故 乡。想当年,你被放逐,渡过滔滔江水而南迁。你离开家乡遥遥千里,活着无可归依,死后也没有坟 墓。悲哀啊!人都有一死,但如何对待死,却是很为难的事。你独自在江边徘徊,想要离开人世而还没有 下定最后的决心,俯望着面前千仞高的惊涛急湍。你作了怀沙来抒发自己的悲伤,让人感叹你与众 不同的是怎样的心情。诗的结尾的辞情多么悲凉而壮烈,将离开人世而
20、去,又在最后一刻犹豫不决。我怎不能高昂着头远游四方?又怎不能隐退沉默、隐居不出?独自抒发自己的怨恨和敬慕之情,担 心君臣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活着既然不能奋力争辩羯力进忠言,仍期望死后君王受到感动,从而改变他 的(错误)行为。如果国家灭亡,那我怎能愿意独自长久地活下去?拜托江神代自己陈述冤屈,水神冯夷 教自己(向天帝)申诉。经过九重天门而见到天帝,天帝也为你悲伤,而无法挽救。你有像美玉、兰花一 样高洁的品质却无处客身(不被重用),只能忧伤孤独地在江边行走。江边的山峰高耸而险峻,你的故居荒废了,行人为之叹息。你的子孙后代都流散在哪里呢?何况我 又见到你故居的高台。自你仙逝到今天已过千年,世道更加偏狭
21、,人生更加艰难。贤良的人忧谗畏讥而 改变做人的准则,随世俗之风顺应变化,摒弃方正而崇尚世故圆滑。人们在乱世中力挣扎,却舍不得洁 身退隐,有的竟然做了助纣为虐的臣仆。你想把一幅色彩脏乱的图画改成如美玉般洁白,人们就说你太 不明智。只有高尚的节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那些小人当然不是我的同类。告别国家,抛弃人世,义无反顾 地赴死,难道不足以免受后人的非议指责吗?啊!君子的处世准则,难道一定要这样苛责求全吗?保全性 命,远离祸害,或许也是正确的吧!我赘叹你专心一意,独自走上艰难的道路。即使你的做法有些激烈, 不够适中,但要紧的是,你不愧是一位高尚贤良的君子。那么,我还悲伤什么?屈子,你的灵魂安息吧!我是
22、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 生。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 均。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我把江禹芷草披在肩上,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 旁。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早晨我在大坡采集木兰,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 莽。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四季更相代谢变化有常。我想到草木已由盛到衰,恐怕自己身体逐渐衰 老。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来呀我在前面引导开 路!(-)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
23、小题。(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徒。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注】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徂徒:山名。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颔联写景,其中一 “随” 一 “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B.甲诗颈联描绘了 “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 喜的感受和体验。C.乙诗颔联中,这一 “重”字,热烈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台州市 联盟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语文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