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论语的读后感7篇.docx





《关于写论语的读后感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写论语的读后感7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写论语的读后感7篇关于写论语的读后感篇1 前阵子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论语,带着惊奇,我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 ?论语中有一句话是: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叛)矣夫!”意思是:孔子说:“君子要广泛地学习一切学问,并且用礼来约束自己,这样就可以不背离君子之道了。”为了关怀孩子理解,下面还有一个小故事,讲的是有一个小孩很放纵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大家都以为他没出息。一天,他听见有人对自己家的孩子说:“你不要和他玩,他仗着自己家有钱不读书,别跟他学坏了。”他听了后收到深深的警醒,觉得很有道理,从今发奋读书,做了一个有用的人。 是啊,我们要从小严格约束自己,广泛地学习科学文化学问,
2、不能放纵自己。我不由地想起了我自己。这个暑假,我没有能好好管理自己的学习,每次都是在妈妈的一再提示下做作业、看书。我又想到,我的一个姐姐在常熟市重点中学1200名同学的入学考试中考到了第2名,而她妈妈却始终不太管孩子的学习,我对姐姐的聪慧绝顶佩服不已。而妈妈却说,姐姐能取得好成果,都是靠自己的勤奋与自觉。她没有参加任何辅导班,妈妈也只让她自己学习,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姐姐自己抓重点、做练习,取得了全市其次名的优秀成果。我想,假如我也像姐姐一样学习,我会不会也会有她那么好的成果呢? 故事里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远近闻名的学者,姐姐通过自己的勤奋、自觉取得好成果,而我却照旧事事靠老师,靠家长,总
3、希望别人推着自己前进。可现在我明白了,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不能靠老师、靠家长,只能靠我自己,靠我的努力,靠我的勤奋。我要像故事中的孩子一样,准时改正错误,自我约束,奋勉努力,取得更好的成果。 关于写论语的读后感篇2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 子,有孔子的再传弟 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 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
4、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育之言,或简洁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 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又擅长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呈现人物形象。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征圣);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共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 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渊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潇洒俗等等,都称得上共性鲜亮,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孔子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养、优点和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状况,赐予不同的教育。表现了诲人不倦的宝贵精神。据颜渊载,同是
5、弟 子问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颜渊“克己复礼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务施于人”,答司马中“仁者其言也讱”。 颜渊学养高深,故答以“仁”学纲领,对仲弓和司马中则答以细目。又如,同是问“闻斯行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由于“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闻斯行之。”由于“求也退,故进之。”这不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问题,其中还饱含孔子对弟 子的高度的责任心。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篇,齐人口头传授的
6、齐论语22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觉的古论语21篇。西汉末年,帝师张禹精治论语,并依据鲁论语,参照齐论语,另成一论,称为张侯论。东汉末年,郑玄以张侯论为依据,参考齐论语、古论语,作论语注,是为今本论语。齐论语、古论语不久亡佚。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 子准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 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特别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养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关于写论语的读后感篇3 自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始终统治着中国人的思想。直至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论语的地位
7、才开头动摇。 ?论语究竟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他被古人视为经典,而后又成为所谓“封建统治者的工具”呢?怀着这些疑问,我闲逛于论语的花园,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神奇。 粗看论语,不过是一本语录。可细细品来,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论语里最常见的词汇,无非是中庸、君子、礼仁云云。 中庸却是论语里最简洁理解的而最难做到的。中庸指的是“对人处事实行不偏不倚、调和折衷的态度”。这种思想体现了当今北京居民的“忍”文化。对中庸的字面理解就是:惹不起躲得起、始终保持中立。这当然是好的,能避开许多不必要的争端,但过度的“忍”却能使一个民族沉睡,古代中国的进展就是一个
8、有力的证据。中庸是儒家的为人之道,体现了儒家学派的脆弱性。 君子是一个意义深刻的词。从小就听说什么“君子动口不动手”、“观棋不语真君子”等,感觉君子就像个呆呆的人似的。事实上,君子就是孔子他们儒家学派的一种自称,是理想的“中庸”的人。比如“君子不器”、“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斗”,都体现了君子的优良品质。与君子相对的当然就是小人了,小人并非是坏人,只是素养没有君子高罢了。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然而,君子的物质地位往往与小人相差甚远。 礼,表现了孔子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孔子生活在动荡担忧的春秋时代,诸侯国不遵守“周
9、礼”,闹得一团乌烟瘴气。孔子的礼的核心是“正名”,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孔子致力于维护三纲五常,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当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时,孔子生气地说:“是可忍也,熟不行忍也?” 仁,是孔子的道德观,这后来进展成为了他同学孟子的政治主见。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遵循“礼”,这就便是“仁”了。“仁者爱人”,这里爱的“人”是指上层社会的王室贵族;敬重朝廷贵族,“不犯上”,也说明孔子对“礼”的敬重。此外,孔子还把“仁”当作“人”的标准:“仁者,人也。” 纵然,论语经受了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论语 读后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