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_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pdf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_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整理_资格考试-证券从业资格考试.pdf(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word.zl.教育公共根底知识整理 教育公共根底知识整理.1 第一局部 教育学根底.3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3 第一节 教育概述.3 第二节 教育的开展.4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开展.5 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7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7 第二节 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8 第三章 教育的目的.8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功能.8 第二节 教育目的确实立.8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9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9 第一节 教师.9 第二节 学生.10 第三节 教育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10 第四节 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11 第五章 课程.11 第一节 课程概述.11 第二节 课程改革
2、.13 第三节 新课程带来的变革.14 第六章、课堂教学.16 第一节 教学.16 第二节 课堂教学设计.18 第三节 教学策略.18 第七章、学校德育.19 第一节 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19 第三节 德育过程.20 第三节 德育的任务、目标、内容与课程.20 第四节 德育的原那么、方法与途径.21 第八章、班级管理与班主任工作.21 第一节 班级概述.21 第二节 班级管理的内容与原那么.22 第三节 班主任工作.22 第二局部 教育心理学.23 第一章 心理开展与教育.23 第一节 心理开展概述.23 第二节 心理开展理论.23 第三节 心理开展与教育.24-.-.word.zl.第四
3、节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开展与教育.25 第二章 学习与学习理论.26 第一节 学习概述.26 第二节 学习理论.26 第三章 学习迁移、记忆和遗忘.31 第一节 学习迁移.31 第二节 记忆.32 第三节 遗忘.33 第四章 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34 第一节 学习策略.34 第二节 知识.35 第三节 技能.36 第四节 问题解决.37 第五节 品德.38 第五章 影响学习的心理因素.39 第一节 学习动机.39 第二节 归因.40 第三节 注意.41 第六章 个别差异与教育.41 第一节 人格差异.41 第二节 认知差异.42 第三节 学困生.42 第七章 学生心理安康教育.43 第一
4、节 心理安康概述.43 第二节 学校心理安康教育的根本内容和具体方法.43 第三局部 教育法学.45 第一章 法与教育法.45 第一节 法的概述.45 第二节 教育法与教育法规.45 第二章 教育法律关系.47 第一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及其特征、类型.47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47 第三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和客体.47 第四节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47 第三章 教育法律标准.48 第一节 教育法律标准的含义及其类型.48 第二节 教育法规与教育道德.48 第三节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49 第四章 教育法制过程.49 第一节 教育立法.49 第二节 教育法规实
5、施.49 第三节 教育行政执法.50 第四节 法律制裁.50 第五章 教育法律责任.51-.-.word.zl.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概述.51 第二节 侵权责任.51 第六章 学生权利及其维护.52 第一节 学生权利的含义及其主要内容.52 第二节 学生伤害事故.52 第七章 教师的权利及其维护.53 第一节 教师权利的含义及其性质.53 第二节 教师权利的内容.53 第三节 教师权利的维护.53 第八章 教育法律救济.53 第一节 法律救济概述.53 第二节 教育行政申诉制度.54 第四局部 教师职业道德.54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54 第二章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54 第三章
6、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55 第一局部 教育学根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广义的教育,泛指但凡能够增长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开展的要求,在特定的教育场所,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的身心朝着社会期望的方向开展的过程。强调教育活动的组织性、方案性、专业性,有专业的师资和场地及系统的教育与教学组织的标准。教育学所研究的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P9-10 二、教育的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措施 教育影响:指教育活动中教育者
7、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响的形式,如教材、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等。三者关系:学校教育教育活动的三个要素之间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可以形成多种构造。1在三要素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2两者分别作为教与学的主体存在于同一教育实践活动中,共同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复合体。同时二者具有互为主客体的关系:在教的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受教育者是客体;在学习过程中,受教育者又是活动的主体。3他们有共同的教育活动对象,即教育内容;他-.-.word.zl.们也有共同的活动目的,即促进受教者素质的全面开展。P10 三、教育的形态 P11
8、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 教育的形态 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四、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展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育人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P13 五、教育的根本规律 教育最根本规律有两条。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开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社会开展水平对教育的开展起决定作用,同时教育对社会开展起反作用;在这一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开展关系的规律,我们称之为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个体身心开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
9、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可变性。影响个体身心开展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P16 第二节 教育的开展 一、教育开展的历史阶段: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动物的本能,否认其社会性 教育的起源 心理起源说:美国孟禄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模仿 P20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 教育的开展阶段:p21-22 注意:1、人类进入奴隶社会后就出现了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即学校。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在公元前 2500年左右的埃及;我国在夏朝时期就出现了以“庠“序“校为名称的早期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这
10、时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我国封建学校分为官学和私学。到了宋代,儒家思想被精缩至四书和五经,其中?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被定为四书,并被视为考试的根本教材。3、在西方,奴隶社会也出现过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欧洲的封建社会以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最为流行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开展的特点: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P22 二、教育改革与开展的趋势 1、现代教育的曙光19世纪末20世纪 30年代初(1)欧美教育革新运动(2)现代教育的倡导者杜威教育即生活、学习即社会、从做中学 2、二战后的教育大开展20世纪 50年代中期70年代 原始社会 无阶级性、水平低下、
11、传递生产经历、言传身教、口耳相传,没有特定的教育场所和专职教育人员 古代教育 强烈的等级性、教学方法及学习方法的刻板性、思想统治的道统性、教育过程的专制性,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性 现代教育 严密联系社会生产生活、群众化、自然科学知识大大增加、科学化现代化、班级授课制-.-.word.zl.(1)教育投资大幅度增加,教育规模迅速扩大(2)教学内容科学化,教学手段现代化 3、面向新世纪的改革20世纪 80年代至今(1)高度重视教育改革,突出教育的战略地位(2)教育改革的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3)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4)加强和改良道德教育(5)重视师资水平 三、21世纪教育开展的趋势 1、全民教育
12、 2、教育民主化 3、教育信息化 4、教育的可持续开展 5、教育的个性化 第三节 教育学的产生和开展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根本问题 1、教育学: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提醒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以普通中小学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集中研究中小学教育中的学校制度、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原那么、教学方法、教学形式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等。3、教育学的根本问题:就是教育和社会开展关系以及教育和人开展的关系。简单地说,社会教育人三者的关系问题就是教育学的根本问题。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开展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学?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
13、一部教育文献,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是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中国:孔子“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墨子“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实用技术的传习、道家回归自然,复归人的本性 西方:柏拉图?理想国?,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分阶段教育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建立:人物 著作 观点或标志 英培根 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实验科学的鼻祖 捷克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诞生。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天赋予人的自然本性是一样的,人应受到同样的教育,提出“把一切知识交给一切人的口号 英洛克?教育漫话?提出
14、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于后天,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法卢梭?爱弥儿?认为人为的、根据社会要求加给儿童的教育是坏的教育,-.-.word.zl.而让儿童在自然中顺其自然地开展才是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影响的教育越是好的教育。瑞士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那么全面地和谐地开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力量,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 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德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展,即“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的教育理论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英 斯宾塞?教育论?俄 乌申
15、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杜威的教育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历的改组改造;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以活动组织学习,在做中学,不断地改造自己的经历。德康德 认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教育的任务根本在于充分开展人的自然禀赋,使人人都成为自身,成为本来的自我,都得到自我完善。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马、恩、列等经典作家根据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对教育的阶级性、人的全面开展等问题作了科学的解释。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被称为“教育学的科学化开展阶段。代表著作: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主义?加里宁:?论共产主义教育?马卡
16、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教育诗?苏联当时的教育部长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总结了苏联社会主义教育的经历,构建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论述了全面开展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家杨贤江化名李浩吾所写的?新教育大纲?那么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4、近现代教育学理论的开展:三大流派,布鲁纳的?教育过程?提出机构教学论,赞科夫提出开展性教学理论,瓦根舍倡导范例教学,霍姆林斯基提出全面开展的教育理论。美布鲁纳?教 育 过程?提出“构造教学论,强调“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改学科的根本构造;倡导发现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科学兴趣和创造能力。苏联赞可夫 提出了“开展性教学理论,核心是“以最
17、好的教学效果来到达学生最理想的开展水平。德瓦根舍 倡导“范例教学理论,提出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的根本性、根底性,并通过对范例的接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word.zl.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提出全面开展的教育理论,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全面和谐开展的人,社会进步的积极参与者。美布卢姆 其教学理论主要由教育目标分类学、教学评价理论和掌握学习教学策略三局部构成。法 保罗 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三、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 方法:历史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行动研究。第二章 教育的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指教育活动的成效和职能
18、,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开展和社会 开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即教育能够发挥的作用。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从作用的对象看;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从作用的方向看;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个体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具体是指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开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教育对个体开展的促进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个性化的功能;教育对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教育对个体开展的负向功能。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具体是指教育活动和系统对社会开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 教育的政治功能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 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教
19、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开展的功能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创新功能 社会功能 教育对社会文化的融合功能 控制人口数量 调整人口构造 教育的人口功能 改善人口质量 提高民族素质 教育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可持续开展的功能 教育对社会开展的负向功能 -.-.word.zl.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第二节 影响教育功能发挥的因素 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及其对待教育的态度 受教育者的根底条件 内部因素 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和灵活性 教育环境的质量 社会的政治因素:政治环境、体
20、制、指导思想和政策路线、执政党建立 外部因素 社会的经济因素:生产力开展水平、社会成员分化状况、科学技术开展 社会的文化因素:文化传统、社会舆论、文化交流 第三章 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 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功能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过程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它可以包括国家和社会教育机构、家长、教师等对学生的各种期望。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二、教育目的的层次构造 教育目标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培养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 学校教育的目的 课程目的 教学目标 导向功能
21、 三、教育目的的功能 鼓励作用 评价作用 教育活动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活动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第二节 教育目的确实立 一、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word.zl.(1)教育目的确实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2)教育目的确实定还要注意受教育者的身心开展特点。(3)教育目的确实定受制于人们的教育理想。二、教育目确实立中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观可分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其理论根底:(1)目的:2010年 7 月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开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
22、“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开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立者和接班人。(2)精神实质: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开展 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4为经济建立和社会全面开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3理论根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根底。二、我国全面开展教育的根本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教师 一、教师的定义:教师是指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当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立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二、教师的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
23、、父母与朋友、研究者 三、教师的根本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四、教师的专业开展及途径(一)教师专业开展的概述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职业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二)影响教师专业开展的因素 个人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关键事件与关键人物、生活的危机、性情与意向、兴趣或嗜好 组织环境因素:学校的规章、管理风格、公共信任、社会期望、专业组织(三)教师专业开展的阶段理论 1、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 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word.zl.生存新手、关注情境提高教学质量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能否自觉关注学生
24、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2、教师开展的五阶段理论 教师开展的五阶段理论,是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伯利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系统研究以及德莱弗斯职业专长开展五阶段理论的根底上,根据教师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情况提出的。新手阶段 熟练新手阶段2-3年 胜任阶段3-4年 业务精干阶段 专家阶段(四)教师专业开展的途径 教师成长与开展的根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师范教育培养新教师,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最根本的知识和技能训练;第二,通过实践训练提高在职教师的素质,为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的转变提供所必须的知识和经历。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 根本 开
25、展微格教学:特点:微型性、学习性、矫正性、研讨性 途径 教学决策训练 反思教学经历 组织新教师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提高新手型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有效的方法,能够帮助新手型教师习得优秀教师驾驭专业知识、进展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积极性等方面表现出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能力。波斯纳认为,经历的反思非常重要,并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历+反思=成长。教师的反思包括:第一,对于活动的反思,是教师在完成活动之后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想法的反思;第二,活动中的反思,是教师在作出活动的过程中对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表现、想法的反思;第三,以上面两种反思为根底,总结经历,并指导以后活动的反思。教学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公共 基础知识 整理 资格考试 证券 从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