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2023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考物理学问点总结 高考物理复习技巧 物理高考必背学问点归纳 高考物理学问点总结 1、大的物体不肯定不能够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肯定可以看成质点。 2、参考系不肯定会是不动的,只是假定成不动的物体。 3、在时间轴上n秒时所指的就是n秒末。第n秒所指的是一段时间,是第n个1秒。第n秒末和第n+1秒初就是同一时刻。 4、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不肯定是等于路程的。 5、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应打出轻重适宜的小圆点,如遇到打出的是短横线,应调整一下振针距复写纸的高度,使之增大一点。 6、使用计时器打点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计时器稳定后,再释放纸带。 7、物体的速度大,
2、其加速度不肯定大。物体的速度为零时,其加速度不肯定为零。物体的速度变化大,其加速度不肯定大。 8、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速度可能增大;加速度增大时,速度可能减小。 9、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肯定为零。 10、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不肯定与速度方向一样,也不肯定在同始终线上。 11、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 12、图上两图线相交的点,不是相遇点,只是在这一时刻相等。 13、位移图象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解题前先搞清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象与速度图象混淆。 14、找准追及问题的临界条件,如位移关系、速度相等等。 15、用速度图象解题时要留意图线相交的点是速度相等的点而不是相遇处。
3、 16、杆的弹力方向不肯定沿杆。 17、摩擦力的作用效果既可充当阻力,也可充当动力。 18、滑动摩擦力只以和N有关,与接触面的大小和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19、静摩擦力具有大小和方向的可变性,在分析有关静摩擦力的问题时简单出错。 20、使用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细绳套在同始终线上,弹簧与木板面平行,避开弹簧与弹簧测力计外壳、弹簧测力计限位卡之间有摩擦。 21、合力不肯定大于分力,分力不肯定小于合力。 22、三个力的合力值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和,最小值不肯定是三个力的数值之差,要先推断能否为零。 23、两个力合成一个力的结果是惟一的,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状况不惟一,可以有多种分
4、解方式。 24、物体在粗糙斜面上向前运动,并不肯定受到向前的力,认为物体向前运动会存在一种向前的“冲力”的说法是错误的。 25、全部认为惯性与运动状态有关的想法都是错误的,由于惯性只与物体质量有关。惯性是物体的一种根本属性,不是一种力,物体所受的外力不能克制惯性。 26、牛顿其次定律在力学中的应用广泛,也有局限性,对于微观的高速运动的物体不适用,只适用于低速运动的宏观物体。 27、用牛顿其次定律解决动力学的两类根本问题,关键在于正确地求出加速度,计算合外力时要进展正确的受力分析,不要漏力或添力。 28、超重并不是重力增加了,失重也不是失去了重力,超重、失重只是视重的变化,物体的实重没有转变。
5、29、推断超重、失重时不是看速度方向如何,而是看加速度方向向上还是向下。 30、两个相关联的物体,其中一个处于超(失)重状态,整体对支持面的压力也会比重力大(小)。 返回名目 高考物理复习技巧 建立错题档案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考试前的复习,它可以让你有的放矢,查缺补漏,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最大的收获。错题档案关键在于其建立过程,建立错题档案不是简洁地抄下答案,而是应当先抄下题目,看懂答案,隔肯定的时间自己在做,要留意找出错误缘由,找出解题突破口,举一反三。 许多同学觉得物理难学,其实就是没有建立起很好的物理模型思维,假如平常做题的过程中注意分析总结归纳,把许多经典的物理模型都归纳出来,记在(笔记本
6、)上,并反复对其进展变形训练的话,一切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由于出题人无非就是从那几个经典的模型中变化出新奇的高考题来的,所以预备一本模型笔记本对一个物理的考生是非常重要的。 返回名目 物理高考必背学问点归纳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缘由. 力是矢量。 2.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留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外表四周,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外表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
7、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肯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局部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肯定在物体上. 3.弹力 (1)产生缘由: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状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到处相等. 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肯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状况下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
8、,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接触面不光滑;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行.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一样也可以相反. (3)推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
9、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一样.然后依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平衡法:依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推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依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F N 进展计算,其中FN 是物体的正压力,不肯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5.物体
10、的受力分析 (1)确定所讨论的物体,分析四周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讨论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挨次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挨次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 (3)假如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讨论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意给定的运动状态. 6.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与分力:假如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一样,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
11、力的分力. (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 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便利某些问题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中都采纳正交分解法. 7.共点力的平衡 (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 (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
12、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纳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x =0,Fy =0. (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像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二、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转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讨论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讨论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外形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抱负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
13、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状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即v=s/t,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准确描述. (2)速率: 速率只
14、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肯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v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表示. (3)方向:与速度变化v的方向全都.但不肯定与v的方向全都. 留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
15、大、是小或是零,物体加速度就大. 6.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a=0,v=恒量. (3)位移公式:S=vt. 7.匀变速直线运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 (2)特点:a=恒量 (3)公式:速度公式:V=V0+at 位移公式:s=v0t+ at2 速度位移公式:vt2-v02=2as 平均速度V= 以上各式均为矢量式,应用时应规定正方向,然后把矢量化为代数量求解,通常选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但凡跟正方向全都的取“+”值,跟正方向相反的取“-”值. 8.重要结论 (1)匀变速直线运
16、动的质点,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即S=Sn+l Sn=aT2 =恒量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 9.自由落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为零,只受重力作用. (2)性质:是一种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a=g. (3)公式: 10.运动图像 (1)位移图像(s-t图像):图像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该时刻所对应速度; 图像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图像是曲线则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 图像与横轴穿插,表示物体从参考点的一边运动到另一边. (2)速度图像(v-t图像):在速度图像中,可以读出物体在任何时刻的速度;
17、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等于物体的速度图像与这段时间轴所围面积的值. 在速度图像中,物体在任意时刻的加速度就是速度图像上所对应的点的切线的斜率. 图线与横轴穿插,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反向. 图线是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图线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运动. 三、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肯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转变这种运动状态为止.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定律说明白任何物体都有惯性. (3)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肯定律不能用试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试验现象的根底之上,通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高考 物理 知识点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