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4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熟悉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从前、废墟、疾步、无望、瓦砾、开拓、破烂不堪”等词语。积存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气。 3、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肤浅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巨大精神力气。 教学难点: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
2、:2课时 教学预备: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爱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忱的鼓舞,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闹而暖和,父爱如海洋,肤浅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急时会制造出惊人的奇迹。今日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一起去体验宏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相互检测生字。
3、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把握状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沟通读书状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精读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课文,画出令自己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做批注写出自己的感受。 2、汇报沟通读书体会,随机指导学生朗读。 五、布置作业,预留问题 1、想一想文章哪些地方描写了这对父子了不起,这些句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2、为什么文中反复三次消失“不管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管发生什么
4、,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其次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回忆课文内容。 2、1994年1月17日凌晨美国洛山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大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是父亲的坚决与绝不放弃,在儿子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制造出了惊人的奇迹。(板书课题) 二、品读体验 1、读文章最终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说一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沟通:重点引导学生从
5、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父亲的了不起 (1)他猛然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决的语气。) (2)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情愿帮忙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排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儿子的了不起
6、(1)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是你吗?”(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2)父亲声音抖动地说:“出来吧!阿曼达。”(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管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宏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详细句子感悟。 2、今日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宏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受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
7、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吩咐,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爱护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感受父亲对儿子的无私而真诚的爱;感悟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从读中感悟,从比照中体会地震中父与子的宏大。 、在创设的口语交际活动中,学生恰当地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预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话 、师述: 年,美国洛杉机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在不到分钟的时间里,万人受到损害。那是怎样的灾难哪?地震太可怕
8、了!震后的废墟更危急,由于那里随时可能发生*。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废墟的事。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引读)在混乱中(读第节)。 、读议: 此刻,父亲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父亲的话吗?(极度哀思,撕心裂肺地喊叫声) 、读中体会重点句: (引读)跪在地上大哭一阵后,他猛地想起(点击句子)出示: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你读懂这句话了吗?好!我来把前半句改一下,你们说后半句,谁来试一试? 阿曼达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很苦恼 (父亲和阿曼达在一起商议如何解决。) 阿曼达在和同学踢足球,腿骨折了,疼得直流眼泪 (父亲带着阿曼达去医院,帮忙他恢复安康!) 对!说得真好!大家说说,现在阿曼达被压在废墟下,生
9、死未卜 (父亲想方法找到他。) 、小结: 对!假如他还活着,父亲肯定要立刻见到他,看他是否受了伤;万一死了,也肯定要见到他!这就叫(再读)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自然段,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 “他挖了小时,小时,小时,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挽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的爱是多么宏大。 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宏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决的信念。 与其他
10、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无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旧活着。 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决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小时。这宏大的力气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管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知爸爸,他曾经对同学们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急,最困难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
11、读: 这句朴实的话最终让父子团聚,此时他们心中似有千言万语,让我们用朗读来表现这感动人心的场面吧。请大家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感动。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源于那朴实而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三、口语交际,升华感情 、是的,大家都觉得这对父子了不起,四周的人们包括那个孩子的父母就更加觉得这对父子了不起了,我信
12、任他们之间肯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 、自由选择角色,同桌进展对话练习。 、师:千言万语化作我们真诚的祝愿,让我们永久记住这对了不起的父子,齐读课题。 四、拓展阅读,布置作业 、回忆孟郊的古诗游子吟。 、补充表现宏大母爱的文章娘。 、布置作业: 登记生活中父母为我们做的看起来微缺乏道,却又饱含深情、饱含母爱的事。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爱 信任 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熟悉个生字,会写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从前、废墟、*、瓦砾”等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感受父
13、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加做人的责任感。 【课前预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供应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制造生命奇迹岁女孩挽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醒课题 、明确专题: 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介绍资料: 可以先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现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展讲解;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熟悉与感受。 、教师导入: 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
14、失所。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日就让我们来学习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自读课文,要求: 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熟悉生字和新词。 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组内互读课文,沟通学习收获。 、全班沟通: 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默读课文,思索: 用比拟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全班争论: 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
15、了一件什么事? 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其次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导入 、听写生字、新词。 、复习内容: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依据自己的提问,试着答复一下。 、小组内沟通。 、全班沟通,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缘由,争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量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排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 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忧孩子会有危急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表达了这位父亲急迫的心情
16、,他迫切地盼望孩子能够平安。 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立刻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表达了他失去儿子的哀思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 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决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盼望,他信任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决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决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迫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
17、子仍旧活着,是由于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 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争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他挖了小时,小时,小时,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挽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宏大。 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宏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决的信念。 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无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
18、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旧活着。 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决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旧活着。 引读: 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决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小时。这宏大的力气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管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知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急,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 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最终让父子团聚,此时心
19、中有千言万语,又感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感动。 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 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质疑: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沟通自己的看法。 “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
20、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消失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沟通: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四、课后拓展,连续“亲情” 、自由组成小组,在课后排演播送剧,制成录音带,然后大家在一起听一听,评一评。 、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 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详细描述中感受父爱的宏大力气。 教学难点:领悟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展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21、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齐读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质疑: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初读课文 (一)自由朗读课文,思索以上两个问题,留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检查自学状况。 1、认读生字词:混乱、从前、废墟、爆炸、瓦砾、洛杉矶、阿曼达、地震、安排、坚决、疾步、挖掘、破烂不堪、无望、叹息、哀思、砸着、抖动、拥抱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害。”(“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感受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句子2:“那个从前布满孩子们
22、欢声笑语的美丽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A、观看地震后的图片出示生字词:混乱、从前、废墟、爆炸、瓦砾,从画面中可以理解混乱:乱七八糟,这就叫做混乱 废墟:房子倒塌后成了废弃的地方,那就叫- 瓦砾:废墟里面看到有很多碎的瓦片、砖块,这就是-) (这就是大地震留在我们脑海中的几个词语,你看,我们学词语可以查字典,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借助画面,还可以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读书就是这样,要做个有心人。) 除了了解这些词语,还有其他词语的意思盼望大家运用教师介绍的方法自己理解。 3 、在这场大地震中一对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儿子被埋在废墟中,父亲冒着( 危急 ),抱着( 坚决的信念 )不顾
23、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最终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 )的故事。 4、谁能完整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完整地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危急,抱着坚决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最终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及其同伴的故事。 过渡:确实,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犹如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制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扫瞄课文,看看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板书:了不起 父亲 儿子
24、) 三 、品读父亲的了不起,感受肤浅的父爱。 1、静心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索: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同桌两人沟通一下。 沟通句子: A、他立刻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决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你从哪些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心理的变化、对孩子的承诺) (2)父亲一开头的心情是怎样的?(难过无望)指导朗读父亲撕心裂肺的呼喊 (3)父亲一开头是难过无望,后来却是
25、那么坚决,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是他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 (5)这段通过什么描写表达宏大的父爱?(板书:心理描写) B、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忙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无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情愿来帮忙我?”没有人给他确定的答复,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
26、2)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比照)把谁和谁进展了比照? (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无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状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引读:他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不管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无望和父亲的坚决。 指生读。 C、“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
27、一想: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a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 b 、师:同学们,36小时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呢?12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接:白天。统共是几天几夜呀?生:2天1夜。 c 、大家想:在这2天1夜的时间里,我们寻常人会做些什么?(生答)而父亲却在生答(不停地挖)父亲自无任何工具,出了挖还用过哪些动作?(搬、推、挪、刨等)可是状况紧急,不容过多思索,就一个念头挖下去。单用一个“挖”更能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劳累和决不放弃,感受到父亲执著的信念和肤浅的爱。 d、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
28、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师:曾经有哪些人劝阻过他?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生接);消防队长拦住他:(生接);警察走过来,(生接)。而父亲答复他们的只有这样的话:出示“谁情愿帮忙我?”“你是不是来帮忙我?”“你是不是来帮忙我?” 这是什么描写?(语言描写)发觉这三句话有什么特点?(都表达一个意思) 但是父亲的心情一样吗?你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再说。 (1、请求2、急迫3、崩溃) (生接)父亲多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帮忙,多么想尽快地救出儿子啊,可人们都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由于失去孩子过于哀思,精神失常了,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接(儿子在等着我!) (3)大家想,在挖
29、掘的过程中,父亲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生答塌方、爆炸)师:所以,父亲的衣服会(生接);处处都是(生接)。 (4)出示句子: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这句是什么描写?(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挖掘的艰辛和伤痛,长时间的精神熬煎,但他不放弃,我感受到这是一个坚忍不拔、遵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是什么支撑着父亲,让父亲变得这么坚决,决不放弃?(生:不管)师: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生齐读)儿子在等着我。 师:永久要跟儿子在一起的执着让阿曼达的父亲变得多么的了不起啊。(生齐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处处都是血迹。 自己在下面练习读出你的理解来。指生读,齐读。(配乐) 够救大家。由于你说过不管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四 、总结 1 、通过品读重点词句,让我们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2 、在写法上,通过心理、语言、外貌、动作描写刻画父亲的高大形象,让我们感受到如山的父爱。 3 、小结阅读方法:抓住细节描写的句子品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感情朗读理解感悟。 五 、作业布置 摘抄熟记精彩语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