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九年义务教育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其次单元比例一章的第三节内容。对于比例尺,学生可能在地图上都曾见到过,或许并不生疏,尽管如此,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拟抽象的,教材结合详细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阅历,让学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这课内容是在学习了比、比例的学问的根底上学习的。是比、比例的学问和乘除法意义的综合应用。在整个教材的编排中,表达了教材以学生探究为主,通过自我的实践过程,感受到学问的广泛应用,体验到数学的价值。要求学生要充分理解和把握比的意义,依据乘除法的意义来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教材注意了学问的形成过程,实
2、践过程,同时提倡敏捷,多样的解决比例尺问题,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深刻的体验到比例尺的应用和价值。 学情分析: 依据教材内容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的让学生了解比例尺,应用比例尺,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第一、现代教育家认为:“课堂教学,不应把学生当作“收音机”,只接收信息。而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气氛。供应“舞台”,让学生亲身去体会、去观看、去发觉、去探究、去沟通。这才是学生猎取学问的真谛”。本节课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情景,提高学生的参加率和学习兴趣。课前通过问题情景引入,注意数学与生活的相结合,从生活中感受比例尺,从动手操作中熟悉比例尺,从自主探究中总结比例尺,再去体验
3、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整堂课学问点严密连接,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其次、学生方面注意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构建新学问,在体验中把握学习方法。本节课主要实行“引导-发觉-自主探究”的教学形式。先利用小蚂蚁为什么5秒钟从宝鸡到达西安这一问题引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后让学生动手操作想方法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练习本上,实际上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比例尺表示1米,让学生在自我探究中构建出比例尺的概念。 第三、抓住要点、强调重点、突破难点。由于在本节课中要熟悉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区分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学问点多,容量大。抓住重点,个个击破是我主要思索的问题。因此在引入数值比例尺时重点抓住
4、比例尺的意义让学生说,介绍线段比例尺时重点强调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对应的实际距离即可,强调千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重点强调无论是放大比例尺还是缩小比例尺前项永久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等等,注意了细节的强调及学生易出错问题的强调,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水到渠成。 第四、敏捷运用多媒体教学,增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最终多种习题的出示,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把握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 技能目标:通过测量,绘画,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增加学生的观看、动手操作和计算力量。 情感目标: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
5、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含义,学会依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本节课共分四个环节: (一)、问题情景引入,熟悉实际距离、图上距离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西安吗?宝鸡到西安的动车坐过吗?动车美观、舒适,尤其是速度特别快,现在从宝鸡到西安只需要70分钟,比以前快了许多。可是有一只小蚂蚁很厉害,它只用5秒钟就从宝鸡到达了西安,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有二,一是激发兴趣,活泼课堂。二是熟悉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这里恰好引出了小蚂蚁在地图上爬行的图上距离,而我们坐动车所走过的路程就实际距离,特别直观形象的区分了两个概念,为新课做好
6、铺垫。) (二)、动手操作,熟悉比例尺: 1、师:下面我们共同做一个小讨论,你能把1米长的线段画到自己的练习本吗?有什么好方法吗?(出示这个小讨论为学生创设思索的空间,学生不能按实际大小画,只能想方法缩小,从而引出比例尺,让学生亲身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 2、师:你准备画多长的线段代表1米呢,那就把自己的想法和设计表达出来,完成下面的表格。(课件出示,教师强调单位统一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完毕了探究,汇总了答案。 教师小结:这里我们把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进展了比拟,写出了比,这些比1:101:1001:50就是比例尺,总结出比例尺的意义,即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
7、比叫做比例尺。(提醒了课题并板书课题)。要求学生能很精确的说出每个比例尺表示什么? 3、问:熟悉了比例尺,你在哪里见过比例尺呢?(地图上) 课件出示两幅地图:数值比例尺1:40000表示什么?线段比例尺:08001600km 告知学生线段比例尺1格就是图上的(1cm),对应的实际距离是800km,2格就是图上的(2cm),对应的实际距离是1600km 你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吗?即求比例尺要知道谁? (板书)1cm:800Km=1cm:80000000cm=1:80000000(8千万) 强调:线段比例尺只看第一格对应的实际距离即可。 留意千米和厘米的单位换算。(添5个0,去5个0)
8、(这里利用两幅地图,自然而然的熟悉了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并使学生学会了相互转化) 4、看到了这么多的比例尺,刚刚说的比例尺都是把实际比拟大的距离,缩小肯定的倍数,也可说按肯定比例缩小画在图纸上,所以它们有共同点你发觉了吗?(前项比后项小,而且一般前项为1)那么在应用比例尺过程中还请同学们 留意以下几点: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单位长度肯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 (三)、运用比例尺,解决问题: 引入:绘制一张周密零件图纸,它的实际长度6毫米,比例尺201,求图上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在这里先让学生观看
9、201,与从前见到的比例尺不一样,它后项为1。从而区分了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之后总结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四)、稳固应用,拓展延长: 1、比例尺是()与()的比。 2、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要在千米数后面添上()个0;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在厘米数后面去掉()个0。 3、把线段比例尺改为数值比例尺。04080120km 4、小丽家到学校约900米,画在比例尺为1:30000的图上应是()。 5、一种零件长8mm,画在图纸上长4cm,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比照例尺的理解,进一步稳固求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亲
10、密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有关比例尺的计算力量,激发学习数学的乐趣。也表达了本节课的主旨,数学来源于生活效劳于生活。) 最终进展全课总结:学习了比例尺的学问,你还有什么不清晰的?谈一谈,学习了这节的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数值比例尺:1:1000 线段比例尺:04080千米 方大比例尺:100:1 缩小比例尺:1:100 1cm:800Km=1cm:80000000cm=1:80000000(8千万) 教学反思: 比例尺这节课,它的学问点多,容量大,教过人教版教材的教师可能知道比例尺这节课在第一课时,只要完成比例尺的熟
11、悉教学就可以了,不用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其实刚开头预备这节课时,我也很发愁,这么内容,多么多难点如何在一节课中突破?后来经过认真讨论教材,才体会到了新教材的好。 1、化繁为简 以前我们在求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时,要利用方程列比例,方法特别繁锁,并且把学生思维约束在了一种方法上,而现在学生只要把握好比例尺的含义,理解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间的关系,不用讲就会自然的利用倍数关系列式,教师再把公式的方法引导出来,让学生自己选择喜爱的方法,敏捷的去计算,这样很好的表达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培育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比方练习题中的线段比例尺,只要理解线段比例尺的含义1cm就是40千米。特别便利、直接的就能转换成数值比例尺,表达了一题多解,敏捷运用。 2、环环相扣 比例尺其实是特别抽象的一个概念,把它变成贴近生活,简单理解是我最关注的问题,所以设计了一系列亲密联系的环节,首先问题情景引入,熟悉实际距离,图上距离,再利用小讨论解决问题,将各类题型穿插其中,最终稳固反应。 由于学问点多,容量大,所以学生的承受状况也参差不齐,不过这也是一次大胆尝试的过程,还请各位专家,领导、教师多提珍贵意见。 比例尺教学设计与反思这篇文章共10301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