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力势能》教学设计【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7.4 重力势能教学设计l 教学模式介绍“传递-承受”教学模式源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后来由前苏联凯洛夫等人进展改造传入我国。在我国广为流行,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自觉不自觉地都用这种方法教学。该模式以传授系统学问、培育根本技能为目标。其着眼点在于充分挖掘人的记忆力、推理力量与间接阅历在把握学问方面的作用,使学生比较快速有效地把握更多的信息量。该模式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学问是教师到学生的一种单向传递的作用,格外留意教师的权威性。“传递-承受”教学模式的课程环节: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学问稳固运用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l 设计思路说明1. 复习旧课复习关于能的概念2. 激发学习动机争论:1) 、请
2、同学们结合生活,列举“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的例子。2)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列举“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能 量守恒。”的例子。3. 讲授学问一、功和能的关系二、重力做功的特点三、重力势能四、重力势能的相对性五、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4. 稳固运用例 1 在离地 80 m 处无初速释放一小球,小球质量为m200 g,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 m/s2,取地面所在水平面为零势能参考面求:(1) 在第 2 s 末小球的重力势能;(2) 在第 3 s 内重力所做的功,重力势能的变化1解析:(1)在第 2 s 末小球所处的高度为h(80 1022) m60 m2重力
3、势能为E mgh0.21060 J120 J.p1 / 9(2)前 2 s 下降了 20 m,前 3 s 下降了 45 m,第 3 s 内的位移为 25 m 第 3 s 内重力做功为Wmgh0.21025 J50 JGW 0,所以小球的重力势能削减,且削减了50 J.答案:(1)120 J (2)50 J例 2 如下图,质量为 m 物体静止在地面上,物体上面连着一个直立的轻质弹簧,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现用手拉住弹簧上端,使弹簧上端缓慢提上升度 h,此时物体已经离开地面,求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 解析:物体离开地面后,弹簧的伸长量为mg/k可见,物体上升的高度为hmg/kmg从而,物体重力势能的增
4、加量为mg(h k )mg答案:mg(h k )5. 检查评价请同学总结本节课内容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打算。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始、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之差。4、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6. 间隔性复习在以后的学习中表达教材分析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在被举高的过程中重力做功,重力做功的过程也就是重力 势能变化的过程,然后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的特点,推导得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
5、进一 步争论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及系统性。从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入手,来建立重力势能的 概念,在这一环节上,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这在不同路径状况下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来加深对探究过程的理解。正是重力做功有这样的特点,才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对这一点 学生会感觉比较困难。这一认知是渐渐建立起来的,在“寻找守恒量”一节中,给出了势能的定义,“物体势能是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启发学生思考,请学生说一说重力势能应该与哪些物理量有关。经过争论,学生会得出,重力势能应当跟物体在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还应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本节重点表达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教学时最
6、好 能结合一些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可以列举自由落体运动中 重力做功和重力势能变化的关系。这样做,也可以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作好预备。l 教学目标学问目标1. 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进展计算2. 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 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技能目标1. 依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 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形象 情感目标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看,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育学生探究自然规律的兴趣l 教学重难点【重点】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转变的关系【难点
7、】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l 课前预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l 教学过程一 复习旧课复习关于能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这个物体具有能。二 激发学习动机争论: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列举“物质的不同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的例子。2、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列举“各种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而且在转化过程中能量守恒。”的例子。三 讲授学问一、功和能的关系通过分析下边几个过程中能量的转化状况, 争论:1、“做功就肯定有能量发生转化或者转移”的观点是否正确?我们能得到什么结论?(1) 人拉重物在光滑水平面上由静止而运动.(2) 在水
8、力发电厂中,水流冲击水轮机,带动发电机转动.(3) 电力机车车在铁路上前进. 2.师生共同分析(1) 在人对重物做功的过程中,人的生物能转化为物体的动能.(2) 在水力发电厂中,水流冲击水轮机冲击,带动水轮机转动.从而带动发电机转动而做功 ,水流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3) 机车前进而做功,把电能转化为机车的机械能。在上述过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且都伴随着做功过程,板书做功使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转化.过渡:那么在能量转化中,能量的转化和所做的功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争论:在能量转化中,做功多少与能量转化或者转移多少的关系怎样?举例说明。(1) 举重运发动把重物举起来,对重物做了功,重物的重力势能增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力势能 高中物理必修2人教版 重力 势能 教学 设计 高中物理 必修 人教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