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 第一册.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 第一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 第一册.pdf(13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定 价:12.50元普通高中教科书必 修第一册普通高中教科书必 修第一册普通高中教科书必 修第一册普通高中教科书DILI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华地图学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华地图学社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华地图学社必 修第一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 华 地 图 学 社普通高中教科书普通高中教科书 地理 必修 第一册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组织编写出 版 中国地图出版社 中华地图学社(北京市白纸坊西街 3 号 上海市武宁路 419 号)发 行 上海新华书店印 刷 南通市先锋印刷有限公司版 次 2020 年 8月第 1 版印 次 2021年 7月第 3 次开 本 890 毫米1240 毫米 1/1
2、6印 张 8.5字 数 202 千字书 号 ISBN 978-7-5588-0257-7定 价 12.50 元价格依据文号 沪价费 201715 号审 图 号 GS(2020)3926 号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采用任何方式擅自复制或使用本产品任何部分 违者必究如发现内容质量问题,请拨打电话 021-62577380如发现印、装质量问题,影响阅读,请与中华地图学社联系。电话:021-62540887主 编:段玉山副 主 编:周义钦 苏小兵本册主编:王 军编写人员:(按姓氏笔画排序)王 军 苏小兵 周义钦 郭剑峰责任编辑:马宝艳 吴可嘉美术设计:木禾文化传媒声明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五
3、条有关规定,我们已尽量寻找著作权人支付报酬。著作权人如有关于支付报酬事宜可及时与出版社联系。本册教材图片提供信息:本册教材中的图片由视觉中国等图片网站提供。致同学们同学们:本套地理教材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其中第一册、第二册是必修教材,全体高中生都要学习;“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是选择性必修教材,供对地理有兴趣且选择地理作为高考科目的同学学习。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同学们的地理核心素养,本套教材加强了学法指导功能的设计。本套教材加强
4、了栏目的设计,以培养同学们学以致用的综合能力。每个主题用一个“探究”或“实验”活动引出正文。同时,教材里包含大量的“实验”“思考”“阅读”“活动”等栏目。其中“活动”栏目内涵非常广,包括思考、分析、比较、评价、绘图、调查、考察、模拟和制作等。地理 第一册教材开篇设计了“走进地理学”,让同学们深入理解地理学的内容,以及地理信息技术的原理和应用。结尾部分设置了“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方法指导”,告诉同学们怎么为野外实践活动做准备,怎么开展实践,怎么分析、解决问题。教材还加强了文字的可读性,同时使用了大量精美的景观图、遥感图、地图作为表达地理信息的载体。同学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让我们一起开始生动活泼
5、的地理学习吧!编者简要说明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意义。用贴近生活且有趣的两三个问题,引发大家探索本主题的兴趣,有的问题可以在主题学习中找到答案,有的则需要利用本主题所学知识进一步探索才能回答。明确学习本主题后需要达到的目标,是对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条目的进一步细化与分解。列出本主题的重要术语,包括地理核心概念、核心过程以及原理与规律等。供师生课堂巩固使用。概括单元知识脉络。落实单元核心素养。本单元的复习思考题。旨在培养同学们的地理实践力。问题导引主题练习复习思考核心术语学业要求学习目标知识图谱单元引言主题单元复习指导实践活动第 1 单元行星地球8走进地理学4主题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9探
6、究 中国“天眼”能发现什么 /9地球在宇宙中 /10太阳系八大行星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4地球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 /17主题 2 地球的圈层结构 /19探究 为什么能用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结构 /19地球内部圈层 /20地球外部圈层 /23主题 3 地球的演化过程 /26实验 地层是如何沉积的 /26地质年代的划分 /27地球的演化史 /29第 1 单元 复习指导 /35实践活动借助移动应用程序实地观察星空 /36第 2 单元大气环境38主题 4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39探究 航天服的秘密 /39大气的组成 /40大气的垂直分层 /43主题 5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运动 /48探究 走马
7、灯的原理 /48大气受热过程 /49热力环流 /53大气水平运动风 /55主题 6 常见的气象灾害 /58探究 台风路径 /58台风 /59洪涝 /61第 2 单元 复习指导 /65实践活动校园气象站建设与气象观测 /66目录第 4 单元陆地环境96主题 10 主要地貌类型 /97第 3 单元水环境68主题 7 自然界的水循环 /69探究 城市中的水是怎样“旅行”的 /69水圈构成 /70水循环过程 /71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73主题 8 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75探究 观测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75海水的性质及其影响 /76海水的运动及其影响 /82主题 9 常见的海洋灾害 /87探究 台风和风
8、暴潮 /87风暴潮 /88赤潮 /90第 3 单元 复习指导 /93实践活动长江口海水盐度变化特征分析 /94实验 流水作用的过程 /97流水地貌 /98喀斯特地貌 /100风成地貌 /102黄土地貌 /103主题 11 土壤与植被 /105实验 土壤里有什么 /105土壤 /106植被 /111主题 12 常见的地质灾害 /119探究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感受地质灾害的影响 /119地震 /120滑坡和泥石流 /123第 4 单元 复习指导 /126 实践活动 利用三维 GIS 观察典型地貌 /127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 /133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方法指导12945什么是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
9、地球表层自然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地理学既古老又年轻,其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18世纪中期以前,为古代地理学时期,以描述性记载地理知识为特征。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为近代地理学时期,以条理化归纳和解释各种地理现象为特征。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现代地理学时期,以关注地理现象的内在机制并预测其未来演变为特征。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地理学逐步发展成为涵盖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一门学科。自然地理引领我们体察身边自然景观的精彩,同时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文地理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领略城市和乡村的巨大变迁,更深刻认识人与空间的关系。由遥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构成的地理
10、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地理数据可视化,为我们呈现立体、动态、可查询分析的地理图景,是学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技术支撑。走进地理学汉书中记载:“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古人将日、月、星定义为“三光”,因它们各有天象呈现于天空中,故称“天文”;山林、川泽、丘陵等,因它们各有条理地分布于地球表面,故称“地理”。天文地理包罗万象,时至今日,我们仍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地理学内容体系水文地理气象气候地质地貌生物地理人口地理文化地理人 文地 理自 然地 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地 理 信 息 技 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城市地理经济地理5怎样学习地理高中地理在初中地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了
11、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以及这些事象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因此,高中地理主要涉及四个“什么”,即什么地方存在什么地理事象,存在这种地理事象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地理事象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变化。“观察现实情境发现地理问题探究问题根源拓展知识应用”是学好高中地理课程的重要路径。具体而言,就是要学会善于观察现实世界中的地理事象,透过事象发现其背后的地理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寻求解决途径,最终能将地理知识应用于指导生产生活实践。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应逐步达到“五会”:会使用教材。教材是提出地理问题、地理概念,阐释地理过程、地理规律、地理原理等地理事象的载体。学习探究这些地理事象要围绕教材文字、
12、图像、活动、练习等扎实展开。会运用地图。地图是最直观、最简明的地理语言。认真阅读课本和地理图册中的地图,掌握地理事象的位置及分布规律,并学会运用地图,可以培养我们的空间分析能力。会查阅资料。要学会通过不同途径查阅资料,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拓展,实现延伸性学习,有利于丰富知识与提高学习水平。会学以致用。地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验、调查和野外考察等是获取地理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要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发现生活中的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培养和提高地理实践能力。会应用技术。地理信息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地理研究方法,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了地理认知视野,成为现代地理学研究的
13、重要支撑。中学阶段,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方法,已成为新时代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为什么要学习地理提到“地理”,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某地有某事物。例如,讲到北京,就想到天安门;讲到上海,就想到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讲到纽约,就想到华尔街。但地理学内容远比地名和位置丰富得多。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问:为什么乌鲁木齐天黑的时间比上海晚很多?为什么中国人有“东风化雨”的成语,而欧洲人却有期盼西风的习惯?为什么日本多发地震?为什么我国历史上有“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现象?为什么现在要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这些问题,都和地理密切相关。高中阶段,地理学科可以提供给我们认识自然界和进行社会实践的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14、培养我们学以致用的地理学科素养。例如,地理学让我们能够理解世界的基本特点,解释地球上环境和人类之间的复杂联系,揭示全球所面临的资源利用、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问题,了解地理信息技术在城乡发展、规划与管理、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呼伦贝尔草原67 遥感遥感是利用传感器等探测设备,对远距离、非接触目标进行探测和识别的技术。搭载在飞机、人造地球卫星等遥感平台上的传感器(如航空摄影机、多光谱扫描仪等)能够接收被感测地物反射太阳辐射的信息,然后利用光学设备和计算机软硬件将其转绘成影像地图,如航空影像图、卫星影像图等。传感器接收不同波段的电磁波,会在遥感影像图上呈现不同的色调、形状、大小、位置和纹理等
15、特征。借助这些特征,可以通过分析、推理和判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为灾害和环境的监测、地质矿产勘探、大型工程选址和城市管理等提供决策依据。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是指利用人造地球卫星技术,实时提供全天候、全球性的位置、速度和时间等信息服务的系统。目前世界上有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分别是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NASS)、欧洲的伽利略导航卫星系统(Galileo)和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目前,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已深入应用到日常生活、社会经济、军事行动和科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导航卫星系统,具有实
16、时导航、快速定位、精确授时、位置报告等功能。车载定位导航应用遥感技术监测咸海 20 年面积变化?1990年2000年2010年阅读地理信息技术及其应用阅读 咸海是中亚的一个内流咸水湖,曾是世界第四大湖。由于干旱和人类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咸海水域面积明显缩小。图中蓝绿色的范围是咸海的水域范围,其面积从 1990年到 2010 年间迅速萎缩,这个问题我们后面会有专门的活动进行探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示意图7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获取、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将代表不同主题的地图图层进行叠加,形成符合特定需要的数字地图。目前,地理
17、信息系统在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灾害评估、城乡规划、市场分析、区域管理和军事活动等。上海市农用地 GIS 综合管理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图层叠加原理示意图 上海市农用地 GIS(地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对上海郊区农用地空间信息的分层分类管理和分区统计,为上海市农业生产管理、布局规划和农业区划等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地理学不仅让我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地理事物,还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分析探究自然与人文现象,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有见识、有胸怀、有责任感的当代中学生所应追求的。8司马台长城的星空第 1单元行星地球茫茫宇宙中,有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它适中的体积和质
18、量,以及在太阳系中的恰当位置,使得地球上生机盎然。太阳源源不断地为地球提供光和热,同时,太阳活动对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影响。本单元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认识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系大家庭,探索地球从内部到外部的奥秘,回看地球的演化历史,担负起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地球的责任。9中国“天眼”宇宙是人类探索的永恒主题之一。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探索宇宙的奥秘。我国是最早进行天文观测和记录的国家之一,几千年来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天文资料。从尧帝时代的“观象授时”,到后来的“圭表”“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创制,以及二十四节气、天文历法的编制,我国为世界天文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2016年,有中国“天眼”之称的5
19、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省平塘县建成并启用,用来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目前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 可实现毫米级指向跟踪,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随着“天眼”的启用,我国已经掌握了许多天文奥秘,极大地增加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搜集资料,说一说中国“天眼”在宇宙探索方面的主要新发现。你还期待中国“天眼”能发现什么?主题 1 地球的宇宙环境 宇宙有边际吗?地球位于宇宙的何处?在太阳系的众多天体中,为什么太阳对地球最为重要?地球为什么能适宜人类 生存?问题导引 天体 天体系统 太阳辐射 太阳活动学习目标 利用天体系
20、统示意图,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依据图文资料,说明太阳辐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核心术语探究探究中国“天眼”能发现什么1011地球在宇宙中什么是宇宙?宇宙是天地万物的总称。我国东汉高诱在淮南子批注中曾写到:“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晴朗的夜晚,人们可以用肉眼或者借助各种观测仪器看到闪烁的恒星、模糊的星云、移动的行星、圆缺多变的月亮、拖着长尾的彗星这些宇宙中的物质或者结构,统称为天体。各种天体中,最基本的是恒星和星云,它们都有巨大的体积与质量。地球只是无数天体中一颗普通的行星。图 1-1 主要天体宇宙中的天体是不断运动的。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
21、。地球所处的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最远距离约为 137亿光年。各种天体的特性不同。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行星是围绕恒星运行的质量较大的球状天体;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呈云雾状的天体;卫星是围绕行星运行的天体;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矮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质量和体积比行星略小且未能消除轨道附近其他物体的球状天体。恒星(太阳)卫星(月球)星云(玫瑰星云)矮行星(冥王星)行星(地球)彗星(哈雷彗星)111948年,美国物理学家伽莫夫提出了宇宙大爆炸学说。他认为我们所观测到的宇宙始
22、于约137亿年前的一次大规模爆炸。从此以后,宇宙不断膨胀,物质从热到冷、从密到稀地演化。宇宙大爆炸学说目前主要有两项观测事实的支持。早在1929年,美国天文学家哈勃发现遥远星系的光波“变长”了。哈勃大胆推论,遥远星系光波“变长”是由于宇宙在膨胀。假设光速不变,发光恒星在远离时,我们接收到的光的波长就会向长波方向偏移,哈勃称之为谱线“红移”现象。1965年,美国射电天文学家彭齐亚斯和威尔逊探测到了弥漫全宇宙的微波背景辐射,并认为这种辐射以相同的强度从宇宙空间的各个方向射向地球。后来,美国科学家约翰 马瑟和乔治 斯穆特又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在各个方向上的差异性。很多科学家认为,微波背景辐射只能解
23、释为宇宙大爆炸的直接遗迹,是宇宙膨胀后冷却状态下大爆炸散落的残余辐射。虽然宇宙大爆炸学说有观测事实的支持,但它还有很多难以解释的问题。例如,大爆炸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子?宇宙大爆炸的能量来自哪里?宇宙大爆炸最初几分钟物质形态变化的探测证据何在?所以,宇宙的成因还有待人类继续探索。银河系之外,还有上千亿个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叫河外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组成可观测宇宙。可观测宇宙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和2 000多亿颗恒星组成银河系。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太阳位于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的银盘上。银河系太 阳、行 星 及其卫星、矮行星和众多小天体等构成太阳系。太阳为中心天体。日地平均距离约为1.5
24、亿千米。太阳系图 1-2 天体系统示意图注:光年是计量天体间距离的单位。1光年即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为9.461012千米。银盘是银河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环绕在银河系的中心,并向边缘逐渐减薄,呈圆盘状。地球与月球组成地月系。月球绕地球公转。地月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地月系太阳地球地球月球宇宙大爆炸学说阅读阅读图 1-3 宇宙演化示意图距今约137亿年距今约50亿年宇宙暴涨阶段大爆炸大爆炸大爆炸结束,宇宙背景辐射宇宙形成和演化阶段宇宙进入加速膨胀阶段今天的宇宙太阳12太阳系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各大行星按照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
25、星,合称八大行星。在太阳引力的作用下,八大行星、矮行星,以及众多的小行星、彗星等天体,都环绕太阳公转。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从地球北极上空看,都按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绕日运行;公转轨道基本在同一个平面,且都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八大行星的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三大特征。在太阳系中,每个行星都是独一无二的,各具特点。图 1-4 太阳系示意图海王星火星哈雷彗星木星水星金星地球土星天王星小行带星 太阳系是太阳和以太阳为中心、在太阳引力约束下的众多天体,按一定规律运行的天体系统。太 阳131.按照行星的平均密度和表面温度、体积和质量、距日远近等特征,通常将行星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和远日行星三类。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高中教科书·地理必修 第一册 普通高中 教科书 地理 必修 一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