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专题研讨材料】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七篇.docx





《【千万工程专题研讨材料】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万工程专题研讨材料】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发言材料七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案例专题学习研讨心得体会 发言材料近日,中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深入提炼总结“千村 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做法,对学 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深走实具有深刻意义。 今年是“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广大党员干部应把“千万工程” 作为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续写初心不改、实干为要、担当在前的“时 代篇章”。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惠及“千家万户”,续写“一 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篇章”。“千万工程”以解决群众最关注的 人居环境问题为起点,以“村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的协商模式为 路径,不仅改善生态“提颜值”,而且数
2、字赋能“增智慧”,更是拓 新业态“涨价值”,最终实现从“脏乱穷散”到“点绿成金”的华丽 蝶变,无数个“余村们”在绿水青山中端起了 “金饭碗”,无数个“下 姜村”走进了 “梦开始的地方“。党员干部当读懂其中“强党性”的 初心篇章,始终奉行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顺应居民和村民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既要能理顺城市的那一端,又要能顾好乡村的这一头,既 要扮靓城乡“颜值”,又要为美丽“增值”,不光让村民“鼓起口袋”, 还要让村民“富了脑袋”,走出一条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从问题中来,回问题中去“,理清“千头万绪”,续写“栉 风沐雨奋劲蹄”的“实干篇章”。“千万工程”
3、是习近平同志到浙江 今天的浙江,乡村旅游、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农 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3年的5431元提升到2022年的37565 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占比已达 51.2%0随着“千万工程”持续推进,浙江不断打通拓宽“两山”理 论转化通道,“绿水青山”在永续增值中充分释放发展动能。变“要我干”为“我要干共建美好生活。“千万工程”的出发点 和落脚点是不断解决好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反映最强烈的实际 问题。正因如此,“千万工程”又被当地农民群众誉为“继实行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最受欢迎、最为受益的一件 实事“。但要想把这件实
4、事办好,就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主导 地位,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 推进“千万工程”进程中,浙江坚持从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 关心的事情做起,由表及里、塑形铸魂,把精神文明建设贯穿农村人 居环境建设全过程,努力把农村建设成农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的美 好家园。同时,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 部门配合、社会资助、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建设机制,形成全社 会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共同建设的大格局。从美丽生态、美丽经济到美好生活,“千万工程”走的是贯彻绿 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子,根本目 的在于为乡亲们谋幸福。牢牢
5、把握这根准绳,认真学习借鉴“千万工 程”的好经验,因地制宜,务求实效,我们就能在与人民群众的“双 向奔赴”中激发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2023 “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千万工程”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谋划、亲自部 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策,“浦江经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 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带头下访接访群众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八 八战略”实施20周年、“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和“浦江经验” 20 周年的重要节点,总书记对“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专门作出重 要批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启示意义。作为党员干部,要从坚 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6、的政治高度,深刻领会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的精髓要义,深刻认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 学习践行“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的内涵精神和实践要求,在深 学笃行中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今后工作中,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引,学思践悟 “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思维,用以 指导XX工作实践,不断提升XX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战实效。一是学习领会。把学习践行“千万工程”和“浦江经验”,作为 XX各级党组织开展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注重把具体工作放在更高 层面“内化提升”上去学习,更好坚持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从党的科学
7、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 学方法、增智慧。发挥媒体特色优势,结合“听原音、看原片”和日 常采访报道活动,更好地循足迹、悟原理。二是宣传弘扬。结合“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枫桥经验” 60周年等节点,按照省委宣传部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千万工程” 和“浦江经验”宣传报道,充分展示浙江各地深入实施“千万工程”、 弘扬践行“浦江经验”的实践做法,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在宣传中认 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大地走过的“足迹”、擘画的“印记”、 牵挂的“心迹”,加强重点策划,注重创新表达,讲好典型故事,做 强运营分发,让百姓群众可感可及、爱听爱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春 风化雨、深入人心。三是践行思想。牢牢把握“学
8、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 的总要求,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八八战略”、 三个“一号工程”统一贯通的思想线,聚力集团新闻宣传、文化服务 和传播平台一体推进的实践线,切实在“循迹溯源学思想促践行、建 功立业谋发展强改革”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政治能力、思维能力、实 践能力。四是调研解题。深刻把握“千万工程” “浦江经验”与调查研究 的内在联系,从集团党委做起,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带头 深入一线做调研、摸实情、抓落实,把当前媒体竞争发展中碰到的发 展问题转化为研究推进的工作课题,着力在解决问题、攻坚克难中推 动高质量发展。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心得体会近日,中
9、央有关部门赴浙江开展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面对 面交谈切身感受等方式,与浙江的同志一起总结实施“千村示范、万 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的经验启示。“千万工程” 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 大决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如今,全党 上下正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千万工程”中深刻 领悟“调查研究”之道,推动调查研究工作走心走深走实。心中有方向,查之有据、有的放矢,调查研究要“带着问题去”。 识大势才能方向明,方向明才能步子实。21世纪初,浙江经济社会 虽然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农村建设和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经济与社会、 城
10、市与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村庄布局缺乏规划指导和约 束,环境“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缺 失。面对这样的发展困境,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广泛听 取干群意见、充分研判风险形势的基础上,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启 动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实践证明,这是一次卓有成效 的调查研究之作,对浙江省加强乡村治理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全 党大兴调查研究,要有行动,更要见成效。如何才能取得成效?最重 要一点就是坚持问题导向,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好调查研究之前的 准备工作,对所调查的区域要有系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提前梳理总 结出要看的重点、要问的情况、要听的汇报,带着
11、问题去调研,有效 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地做无用功,让调研更有目的性、更有 针对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脚下有力量,明察秋毫、动真碰硬,调查研究要“紧盯问题究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千万工程”是习近平同志 到浙江工作后不久,用118天时间跑遍11个地市,一个村一个村地 仔细考察,充分掌握省情农情作出的重大决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 习近平同志紧盯农村环境“脏乱差”、农村经济“来源少、基础弱、 发展低迷”等突出问题,决定将村庄整治与绿色生态家园建设紧密结 合起来,同步推进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走生态立村、生态致富的路 子,并明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生态账与发展账一起算,
12、 整治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关停“小散乱”企业,大力创建生态品牌, 积极培育“美丽乡村+”新业态,把“生态优势”变成“民生福利”。 习近平同志“严谨踏实、明察秋毫”的调研态度在新时代的今天更值 得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强化问题导向, 以“问题导向”引领“调研方向”,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 紧盯突出问题不放手,深究细查、入木三分,敢于直面矛盾,勇于动 真碰硬,着力打通贯彻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眼前有目标,对症下药、精准施策,调查研究要“拿着办法走, 方向明则思路清,目标明则步履坚。在脱贫攻坚战推进过程中,要求 “把不清不楚变成一清二楚” “不搞大水漫灌,不搞手榴弹炸跳蚤
13、, 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 扶到根上:这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我国推进“精准扶贫”明确了目标、 确定了方向。20年来,“千万工程”的精准实施、有效落实、持续 向纵深迈进,得益于在调查研究后形成的一系列针对性强、适配度高、 行之有效的举措做法。广大党员干部在调查研究过程中,要扑下身子、 投身基层,把“解决问题”作为推进这项工作的根本目标和开展好这 项工作的根本检验标准,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解剖麻雀、体悟实情, 在真听真看真研究中找到我们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和死角盲区。要 善于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向基层干部“取经”,向农民群 众“求学”,自觉问计于基层、问计
14、于群众,从人民群众身上汲取智 慧和力量,形成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依据和有 力支撑,以调查研究实现“工作纠偏”,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 展。2023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以下简称“千万工程”)是习近 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大决 策,全面实施20年来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为浙江城乡融合 发展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 深入学习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 境整治工作的报告,全面深
15、入总结浙江省20年推动“千万工程” 的坚守与实践,提出了 7个方面的经验,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村人居 环境整治工作指明了路径、提供了动力。实现共同富裕,最艰巨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而乡村振兴是实 现这一目标的必经之路。进入新时代,振兴乡村不仅要巩固拓展脱贫 攻坚成果,而且要以更有力的举措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新路径,完 善基层治理体系,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实践 迈出坚实步伐。强化党建引领,提升治理效能。“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 兴,关键在党二村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农村基 层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村民群众的纽带,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 “主心骨”。完善村级组织建
16、设,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并 将其贯彻落实到“千万工程”实践的全过程各方面。因此,要充分发 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党建统领+基层治理”打通基层治理“最 后一公里”,通过党员示范岗、党员包干区、党群志愿服务等载体推 动村庄网格智治,着力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提升治理能效的行动优 势,统筹推进“141”基层治理模式,逐步形成支部推动、党员行动、 村民互动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优化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千 万工程”以整治村居环境为抓手,开展城乡绿化美化行动,将大量的 传统村庄改造为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持续推动改善人居环境和 公共服务,为村庄未来发展擦亮了“金名片二
17、由此可见,建设美丽乡 村,既要多措并举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更要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生态 治理模式,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合理布局村级公共服务设 施,顺应生态旅游与绿色消费需求的同时提升村民生活品质,推动全 域“绿色共富”转型步伐,拓宽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切实增强群众的 幸福感和获得感。立足特色产业,共筑金山银山。“绿山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 入践行“千万工程”,不仅要化“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还要 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作为发展突破口,扎实推动共 同富裕。一方面,乡村应立足本地实际情况,依托具有地方特色的生 态文化禀赋,通过地理标识、品牌开发、IP运作等方式,创新探索满 足消费
18、者差异化需求的产品运营模式,打好乡村产业“特色牌另一方 面,要借助数字经济智慧产业搭建“桥头堡”,积极培育拓展乡村新 兴业态,通过文创直播、农村电商打破产业发展区域协作壁垒,吸引 各类人才返乡就业创业,扎实推动经济结构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筑起 造福万千村民的“金山银山。“千万工程”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五重启示今年是浙江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千万工程”) 20周年。20年来,以其为总牵引,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 万千农民群众,逐渐探索出一条加强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 兴的科学路径。“千万工程”给浙江带来巨大变化的深层次原因是什么?对中国 农村发展又有何种启示?浙江大学中国农村
19、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黄 祖辉6月1日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围绕上述问题作出解析。“改变的是人居环境,更是营商环境”2003年,为改变农村地区遇到的环境、发展问题,浙江启动“千 万工程,一一从全省选择1万个左右的行政村进行全面整治,把其中 1000个左右的中心村建成全面小康示范村。由此该省农村迎来一系 列嬷变。谈及“千万工程”给浙江农村发展乃至省域发展带来的作用,黄 祖辉表示,“千万工程是不断迭代升级的,既经历了示范引领、 整体推进、深化提升、转型升级的过程,又经历了从温饱型生存需求 向小康型、共富型发展需求跃升的过程。同时它不仅是乡村人居环境 改善的建设工程,也是乡村的民心与民生工程、村庄的治理与
20、发展工 程、城乡协调与融合的枢纽工程,对促进浙江发展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在其看来,20年来,“千万工程”在浙江产生了多个联动与互 动效应。“它首先改变的是乡村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的改善与升级又 带动了乡村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事务的发展,同时也调动了广大 村民对乡村人居环境设施管护的积极性。其次,它改变的也是乡村的 营商环境,使村庄同时成为城市居民休闲生活所在地,让美丽乡村转 化为美丽经济成为可能,促成乡村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这反过来又增加了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对乡村共富发展产生 了显著效应。”坚持“农民需求” “实干精神”如今的浙江乡村,在诸多数据上让人眼前一亮。如浙江已建成特 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千万工程专题研讨材料 千万 工程 专题研讨 材料 2023 浙江 经验 案例 专题 学习 研讨 心得体会 发言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081075.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