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学设计课 题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课型复习课 时2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点掌握有关古诗歌形象的知识能力点掌握关于古代诗歌形象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步骤教育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重难点掌握关于古代诗歌形象试题的答题方法和步骤教学过程一、了解考纲,回顾局考1、考试大纲的要求考试大纲表述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高考试题中设分值 为8分。2015年考试大纲表述为“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对于古代诗 歌来说,该考点主要指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D(鉴赏评价)2、2014年高考命题特点纵观2014年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
2、可以发现下面的命题特点:古诗词文本的选择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唐诗 宋词元曲”,诗词曲的文学样式和顶峰时代不再严格挂钩,出现诗经 宋诗的考查,回归文本,回归文学。对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一考点的考查是高考古诗 词鉴赏题目的命题重点,其中,对“形象”的考查集中在意象和意境上。紧扣“浅易”的考纲要求,注重结合具体诗文的理解,不在名词术 语上为难考生。二、掌握方法,规范答题古代诗歌很注重塑造形象,常以此来寄托情感,表达主旨,因而,古 代诗歌的形象鉴赏是一个重要的考查点。诗歌的形象具体可分为人物形 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类型。(一)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
3、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二是作品刻 画的人物形象。前者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抒情主人公就是一1 .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对诗歌人物形象的 情感进行分析,是这道题的答题方向,然而题干还指明了分析的切入口, 那就是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因此,考生解答这道题,首先必须从词作中找 到词人对西湖游人描写的文字,然后去揣摩不同动作神态的人所具有的不 同情感。【示例】“番腾妆束闹苏堤”,人们在苏堤上装束鲜艳,翻腾热闹, 想要留住春天,表达了留春之意;“凌波寸不移”写观景的女子看到花在 雨中褪色,柳
4、絮落在地上沾了泥,无法移步,表达了伤春之情;“三三两 两叫船儿”,写雨后春去,人们也纷纷叫船归家,表现了对春归的黯然心 伤和可奈何。2 .这g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答:【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中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题干已经指出赏 析的角度“点面结合”,赏析的内容“暮春之景”。因此,考生应从点面 结合的描写手法中去分析词人的写景之句。“面”即是对晚春季节西湖景 色的整体描绘,“点”又是词人从万千西湖景色中撷取的一些独特意象描 绘以及写人时的细节描写。【示例】“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 的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
5、花在雨中褪色, 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 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二)(2012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 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答:【示例】 诗人只顾追寻胜景而不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 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 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解析 分析诗歌中的人物
6、形象,首先要明白该诗中的人物为抒情主人公的 形象,即诗人自己的形象,从诗句的描写中明显感觉到诗歌塑造了一个闲 适、喜爱自然景色的诗人形象。(三)(2008广东)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注】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1)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答:(2)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一答:【答案71)1反丽音苏丽睛蔡亍木奖寒耐面前自然属性,都运用了拟人 的修辞方法。(2)木芙蓉:一种傲然独立
7、、挑战困难而不受他人摆布的充满自信 的形象。窗前木芙蓉:一种历经辛苦孤独后能够坦然面对生活的坚忍、淡 定、安闲的形象。(四)(2012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野 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模粮,况随流俗作重阳。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模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 句。政:通“正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答:答豪一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 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解析】 针对诗句“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有两个 答题点要注意:一是标点符号
8、“? ”不能忽视,反问之意,赞美之情;二 是野菊的形象,要提炼概括,中心语是“高洁二(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忆秦娥刘辰翁中斋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随韵寄情,不 觉悲甚。烧灯节,朝京道上风和雪。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注】 本词是刘辰翁于南宋灭亡后和邓判之忆秦娥而作。邓 判号中斋,参加过抗元斗争。上元:即上元节,也叫元宵节、烧灯节。 梅发:白发。本词的上片描写出一幅怎样的景象?有何作用?答:【解析】 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元宵节风雪交加、朝京人烟稀少 的现象。作者用如今元宵节荒凉景象的描写,与昔日元宵
9、节的繁盛景象 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物是人非的感慨。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再如,屈原的离骚 就用如椽巨笔塑造了一位忠于祖国、矢志不渝、追求理想、上下求索的爱 国诗人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一人称写法。后者如诗经静女刻画了一对 青年恋人的形象,男青年的热烈痴情、淳朴憨厚,女青年的漂亮活泼、伶 俐俏皮靡不毕现。唐代诗人张志和在渔歌子中塑造了一个斜风细雨不 须归的从容自适的渔父形象。苏轼在赤壁怀古中塑造了周瑜羽扇纶巾, 谈笑间橘橹灰飞烟灭的儒将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写法。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 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
10、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 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 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 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 进行。2、人物形象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3、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1)从标题、注释入手,因为标题或者注释往往对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的身份、经历及思想情感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2)由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入手来把握人物形象。(3)通过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意象)来把握人物形
11、象,因为景物描写能 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能体现人物心境。4、人物形象类试题答题步骤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 帽或总结”,描写形象的基本身份(将军、英雄、隐士等)。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 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形象+具体分析+ 意义或情感。5、例题【例1】(2013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竹轩诗兴张镒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
12、莫移墙下一株梅。【注】 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题目: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考生要想把握 诗人的形象,首先,要抓住诗人“倦卧”“闲吟”等行为,通过诗人的所 作所为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其次,要抓住诗中写的“竹”“雪”“梅” 这几个意象,通过对意象的分析来把握诗人的高雅志趣;最后,从诗人居 住的环境,通过对“竹轩”“柴门” “狭径”的环境分析来把握诗人形象。【答案】 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 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 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
13、的生活态度;“竹” “雪” “梅” 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例2】(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题目: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答:解析】 先找出关键词句,再作分析。“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载书归”“林风透卧衣”说明邹明府担任县令三年,为官清廉, 保持着自己的高洁品行。【答案】 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 离去,马依旧瘦弱,随
14、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 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 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二)事物形象1、知识梳理古典诗歌中有一类诗叫“咏物诗”,这类诗歌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 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 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 物形象。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 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感情,如咏物诗中常见的松、梅、竹等。 再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
15、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 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 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 这位民族英雄。这首诗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首句“千锤万凿”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 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 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 视若等闲的气魄。第三句“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 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的不怕
16、牺牲的精神。至于 最后一句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2、事物形象常见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诗(词)中的某某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诗(词)中某某的形象特点。3、鉴赏事物形象的方法(1)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把握事物形象的特点。作者在塑造形象时,往 往赋予形象以情感,所以考生可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来把握诗 歌的事物形象特点。(2)提炼所写事物特征的词语,重点是抓住事物的形态、色泽、特征、 生长环境等来概括事物的特点。如例3,抓住右兰花的绽放环境“雪径”, 花的姿态“偷开” “乱吐”,花的颜色“浅碧” “红”和受到处土的喜爱“名 在山林处土家”等,就可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高中语文 鉴赏 古代 诗歌 形象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