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叙州区二中高2020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考古资料显示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海贝,很多来自渤海至南海域,甚至还有产于印度洋的,一些刻写甲 骨文的龟甲也被证实产于南海。这反映出A.价值认可与跨地域交往相互促进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初步奠定C.我国辽阔疆域版图已经基本奠定D.中心政治权力有效控制较为广泛【答案】A【解析】【详解】商代遗址中出土了来自渤海甚至南海和印度洋的海贝,且部分海贝被刻写了甲骨文,说明当时出 现了跨区域的交流和价值认可,故A符合题意;商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尚未形成,辽阔疆域版图的 也尚未奠定,排除BC;商代地方实行方国,中央政治权力并没有实现广泛的有效控制,
2、排除D。故选A。 2.商朝诸王常以鬼神、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 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A.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B.王权打破了当时的宗教权威C.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淡化D.政治生活中德治观念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 德、敬德等内容”可知,这体现了周代诸王重视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 涉及的是商朝到西周诸王起名特征的变化,不能说明文化传承受到严重挑战,没有涉及宗教权威被打破的 信息,UAB
3、C 错误。3 .“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甚赤,可种大豆”;“凡种 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种麦得时,无不善”“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 国古代农耕种植注重农时,说明农业生产经验丰富,故选B;材料未涉及区域性 农业生产的情况,排除 A;材料并没有反映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排除C;材料主旨是反映注重农时的重要性,而不是农作物品种的 增加,排除D。【点睛】本题解
4、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种麦得时,无不善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学生应 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角度入手,排除无关选项即可。4 .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 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据此可知,当时该地户数口数成丁男女数耕地总数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25户105口69 口617亩54亩、8亩A.精料细作农业发展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 土地租佃现象普遍D.自耕小农经济盛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得知该地农民都占有一定土地,并出现土地集中但不严重,反映出自耕农经济盛 行,故本题答案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精耕细
5、作农业发展状况和土地租佃现象普遍,排除AC俩项;B项 与题意不相符合,排除。5 .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 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A.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B.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C.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D.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 终录取名单”可以看出,其违反了科举按考试成绩录取的公平原则,故B项正确;ACD项不是材料主旨 的反映,排除。6 .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
6、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人物评价司马光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 佞辐犊,败坏百度,以至于此。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司马光与王安石为同时代人物,其政治观点比较保守,他对于王安石的评 价更具贬义。梁启超和列宁提倡变革,二者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更具褒义。三位人物的政治立场与评价紧密 相关,体现了对人物的评价
7、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故A选项正确司马光与王安石虽是同时代人,但是文 中提及“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过于武断,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后人掌握丰富资料,故C 选项错误王安石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度,所以列宁评价不符合史实,并不客观,故D选项错误。7 .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缗 富丽,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A.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8 .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C.当时兵器只有青铜兵器D.商周时不存青铜农具【答案】B【解析】【详解】“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
8、渐加长,花 纹繁缗富丽,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表明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故B正确;A与史实不符, 排除;CD太过绝对,排除。8 .下表内容是春秋时期关于君主的儿段记述。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春秋时期记述出处(春秋初年)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左传庄公十四年(春秋初期)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左传隐公五年(春秋中期)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 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 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左传襄公十四年A.君民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B.君民一体的国家观念增强C.以民为本的意识日益浓厚D.忠君爱国的观念不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三则材料都强调君
9、主在治理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众对君主的臣服和敬畏,表明春秋时期军民 一 体 的 国 家 观 念 增 强, 故 (:“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 “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两则材料强 调了君主的地位,无法体现忠君爱国的观念,故D选项错误。9 .明朝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 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 现象()A.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B.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答案】A【解析】【详解】明代时期设置内阁,废除丞相,本身即是君主专
10、制强化的结果,首辅的权力来自于皇权,其地位 与皇帝的信任有关,故A项正确;内阁不属于中央中枢机构,故B项错误;“内阁首辅”能够参与决策取 决于皇帝的信任与授权,随时可能收回,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首辅对大臣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权力来源 于君主,是君主权力加强的表现形式,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 关键是知道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首辅的权力来自于皇权,其地位与皇帝 的信任有关。10 .伯利克里改革将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但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地被选上了,也不可能 全身心投入公务。这说明A.雅典民主政治徒有其表B.公民群体政治素养有限C.民主运行机制脱离实际D.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
11、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表明,雅典民主还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真实性, 故A项错误;一贫如洗的平民并不能代表整个公民群体的政治素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贫如洗的 平民,即便幸运的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说明,雅典政治设计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故C项 正确;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与材料“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相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11 .“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 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 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
12、,“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 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材料反映了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C.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D.罗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皇帝的决定有法律效力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 王权法移转给他”来看,是因为皇帝和人民之间的契约使得决定有法律效力,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 权民授”,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意志”的法律效力,排除D项。 故选A项。12 .有学者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首次出现了 “南北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 宜宾市 叙州区 第二 中学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历史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