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8海岸地貌.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8海岸地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师大《地貌学》教案08海岸地貌.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八章海岸地貌本章重点 难点内容:1 .海岸带的组成2 .海岸的动力作用3 .海岸带的泥沙运动及其地貌4 .海岸类型本章内容:海岸线:海面与陆地的交线。诲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的接触地带,即海洋水体与陆地交互作用的地带。 其宽度主要取决于潮差的大小和海岸带的地形特征。海岸带的分段:海岸(潮上带,后滨):高潮线以上至海蚀崖上缘的狭窄的陆上地带。平缓 的沙质海滩以长草处为界。大部分时间出露在海面以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 浪时才被海水淹没,遭受激浪流的作用,发育现代海蚀地貌。潮间带(前滨):位于高低潮面之间的地带,间歇性被海水淹没,为现代海 滩区。水下岸坡(潮下带,滨外和临滨):为低潮面以下,至波浪对海
2、底仍能起作 用的深度(2波长的水深处)。这里可发育现代海蚀阶地和海积阶地。自波浪 开始变形处的海底到波浪破碎带的前缘为滨外,自波浪破碎带到低潮面为临滨。诲岸地貌是指由波浪、潮汐、近岸流等海洋水动力作用所形成的独特的地 貌。第一节海岸的动力作用一、波浪作用(-)深水波浪的特性是指水深大于1/2波长的水深处的波浪。可视其运动不受海底摩擦的影响。1 .深水区的波浪运动是通过水质点在一定,史间范围内作圆周运动来实现的。随时间的变化,水质点在轨道上的位相也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波浪的向前 传播。波浪的传播只是波形与能量的传播,水质点仍在原地做圆周运动。2、波浪在向传播的同时,能量也句下部水星传播。自海面向下
3、随深度按等差级数增加,水质点运动轨道的直径(波高)则以 等比级数减小。当海底深度大于波长时,波浪对海底作用已很微弱(1/2波长 处仅有表层的1/24 )o由风直接作用下形成的波浪称为风浪,其运动轨迹为不封闭的圆形或椭圆 形(受温度、密度、风力的变化等影响)。风浪在风停息后或离开风区向外传播 就转变为涌浪,其运动轨道为封闭的圆形。(二)浅水波浪的传播与变形当波浪传播到海底深度小于1/2波长水深处,受海底摩擦的影响,波浪发 生变形,转变为浅水波浪。2 .运动轨道的变形水质点的运动轨道由深水区的圆形轨道变为呈不对称的上凸下扁的椭圆形 轨道。自水面向下轨道半径不断减小,轨道变得愈来愈扁平,到海底,水质
4、点仅 作平行于底面的直线形振荡运动。3 .波浪破碎轨道的不对称,也使得波形呈现出不对称性。在向岸传播过程中,波形不 对称愈益显著,前坡愈变愈陡,后坡愈显平缓;轨道上半部波动流速大,下半 部波动流速小,使得向岸的波动流速大于向海的,愈近海岸,波动流速的不对 称愈显著。当波谷的速度赶不上波峰的速度时,即发生波浪的翻转破碎,波峰 与波谷的分离,即波浪破碎。4 .波浪折射当波浪传播进入浅水区,如波向线与等深线或岸线不垂直而成一偏角,则 波向线将逐渐偏转,趋向于与等深线和岸线垂直,这种现象称波浪折射。二、潮汐与潮流作用I .潮汐的周期性涨落影响海岸带的侵蚀和堆积作用:戴维斯据海岸带潮差大小,把海岸分为:
5、弱潮海岸:潮差2m,多发育河流三角洲I、堡岛等中潮海岸:潮差2-4m,多发育潮汐三角洲、潮汐通道、潮滩、盐沼等 强潮海岸:潮差4m,多发育有潮滩、盐沼等为主的地貌组合。2.潮汐的周期性涨落,引起诲面的定期升降,使波浪作用范围大:按潮汐引起的水位变化,可把海岸带划分为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三、近岸流1 .沿岸流分布在破浪带与岸线之间,流动方向与局部海岸线平行的一股海流。其成 因有两种:当波峰线与岸线斜交时,由于波浪折射作用,在波浪带与岸线之间产生 一股与岸线平行的沿岸流。河流入海,咸淡水混合,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沿岸流。如长江和钱塘 江入海后形成的浙闽沿岸流和黄海沿岸流等。2 .近岸循环流近岸
6、循环流由自外海缓慢输送到碎浪带的整体水流、沿岸流和离岸向外的 裂流三部分组成。波峰线与岸线平行或斜交(沿岸流的雍水作用)均可形成。第二节海平面变动一、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冰后期的海面变动冰期和间冰期的存在,引起大洋水体的增减,造成海面的多次升降。但冰 后期的海面升降对现代海岸地貌的发育有着直接的影响,现代海岸主要是近 6-7千年来发育的。大理冰期约开始于20000年前,在距今18000年左右达到最盛期,约在距 今10000年前结束。在其最盛时期,海面曾下降到现在海面以下130150米, 甚至更多。从距今10000年开始,第四纪最后一个冰期结束,全球进入了冰后 期,气候逐渐变暖,海面又开始回升(
7、约在距今6000年左右,达到最大规模。从距今6000年左右开始,海面变化趋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目前,对全新世早期的海面变动已取得大体一致的认识,但对6000年来的 海平面变化则仍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主要有三种观点:(1)以费尔布里奇为代表的诲面振荡学说:认为距今50006000年前期 间,存在一高海面,当时海面比现在高3-5m,此后,海面升降频繁,变化于 +3至-3或-4米之间(以现代海面为标准)。(2)以谢帕德为代表的诲面连续上升学说:认为全球的海平面是持续上升 的,现在的海面是全新世以来的最高海面。(3)以菲斯克为代表的3600年来诲面稔定学说:认为全球的海平面先是 稳定地上升,并约在距今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貌学 师大 教案 08 海岸 地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