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默写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默写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默写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默写练习题一部编版(含答案)一、默写1.补写句子(1)晴空一鹤排云上,(2)不知何处吹芦管,(3)何当共剪西窗烛,(4)o (刘禹锡秋词(其一)O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O (李商隐夜雨寄北),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5)树木丛生,o秋风萧瑟,o (曹操观沧海)(6)我们要时时处处向别人学习,那么如何学习呢?孔子在论语十二章里这样(7)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7E: , 。2 .歌词为了突现主题往往有中心句,请在下列横线上写上这两首歌词的中心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的中心句:3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 ,巴山夜雨涨秋池。(
2、李商隐夜雨寄北)(2)夜阑卧听风吹雨,o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3)终古高云簇此城,。(谭嗣同潼关)(4)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一反常态,表明自己不悲秋而爱秋的句子是,04 .默写出下列古诗文。(1)自古逢秋悲寂寥, O (刘禹锡秋词)(2)晴空一鹤排云上,o (刘禹锡秋词)(3)君问归期未有期,o (李商隐夜雨寄北)(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夜阑卧听风吹雨,0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6)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7)爸爸提醒我:非淡泊无以明志,,我更喜欢谭嗣同的诗:,山入潼关不解平。5 .补全下列诗句。(1),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3、其一)(2)君问归期未有期, o (李商隐夜雨寄北)3 3)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4 4) ,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6 .情境默写。(1)刘禹锡秋词中一反前人悲秋之调,表明对秋天独特感受的句子 是:,。(2)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迈乐观之情的句子: ,。(3)同样是咏秋,刘禹锡秋词中的“”写出了秋天明艳的景致,而马致 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4)唐代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的诗句,表现了 诗人在羁旅中无奈、孤独的心情。(5)李商隐夜雨寄北中“, 句时空交错,虚实相 生,想象了团聚后的情景。(6)古典诗歌中亘古不
4、变的思念之情,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例如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就 用“, “把客居的寂寞转化为重逢的希冀,抒发相思之 苦。(7)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 ”写自 己虽年老体衰,闲居僻野,但仍不自悲自伤,期待着江山一统。(8)吟, ,感受陆游在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 二)中借风雨梦境抒发的忧国优民之情。(9)潼关中的“, ”两句描绘了高云、孤城、秋 风、马蹄声等景物,表现了潼关孤城的寂寥与辽远。(10)潼关中的“, ”运用拟人修辞,赋予河流、 高山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潼关山水的壮阔,也表现出诗人勇往直前的少年意气。7 .根据提示默写。(1)秋词(其一)中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抒写诗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六 单元 默写 练习题 部编版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