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考古学家苏秉琦认为,中国文化是自成一系的,又是多源的。它的发展不是一条线 贯彻始终,而是多条线相互交错的网络系统,且有主有次。这说明,中华文明的主要特 点是()A.多元一体B.传承有序C.连续发展D. 一脉相承【答案】A【解析】“中国文化自成一系”说明了文明的独特性,“多源”也就说明文明的多元性,不 是一个中心,多条线的网络系统,有主次,说明了文明之间的联系,即一体性,A项正 确;BCD三项也是中华文明的特点,但不能通过材料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2.商朝的国家管理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
2、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 控制的方国和部落。商朝推行该制度主要原因是()A.商朝国家机构的完善B.统治疆域的不断扩大C.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D.商王尚未实行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内服指商王直接控制的王畿地区,外服指商王间接控制的方国 和部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有限,商王没有能力对王 畿以外的地区实行直接控制,C项正确;虽然商朝的国家机器比夏朝更加完善,但与题 目的主旨无关,排除A项;虽然商朝的疆域得到扩大,但不是商朝推行内外服制的主 要原因,排除B项;商王尚未实行中央集权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 3.井田制下,村社内的土地分为公田和
3、私田,私田是分给村社成员的份地,按制度定 期交换,村社成员要随份地变动而迁居,即“三年一换土易居这意味着私田() A.可以进行交易买卖B.收获全部上缴国家C.属于小农经济范畴D.所有权归国家所有【答案】D【解析】井田制下,村社成员要随着份地的定期交换而变动住所,“三年一换土易居”意 味着村社成员只是份地(私田)的临时使用者,没有所有权,私田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 D项正确;井田制下无论公田、私田(土地)都不能买卖,A项错误;村社成员随着份 田变动而更换居所,并不意味着要将全部收获物上缴国家,B项错误;村社成员耕种的A.社会生活充满活力B.女性社会地位提高C.诗歌出现繁荣局面D.统治者推崇力量美【
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朝不仅运动种类多,而且女性参与运动,这说明唐朝的社会 生活充满了活力,A正确;题干未涉及到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排除B;材料主旨并非 关于唐诗,排除C;材料未涉及到统治者,而且踏青和力量无关,排除D。26 .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用农民承担定额 租调,成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 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成为庸。这一调整() A.加强了农民的租役负担B.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C.直接促进了商业的发展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答案】D【解析】材
5、料信息是,与北魏相比,唐初成年男子征税年龄延后和纳庸代役。依据所学 知识可知,这说明农民的劳动时间有了较充分的保证,农民赋役负担有所减轻,故D 项正确;农民的租役负担有所减轻,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征税标准改变和政府人 身控制,排除B项;赋役负担减轻直接有利于农业的发展,间接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排除C项。故选D项。27 .唐天宝十三年(754年)至十四年,全国59%至60%的人户承担了国家100%的赋 役;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颁布的两税法则规定,不论土著居民,还是外来侨居户 口,无论坐商还是行商,均要按规定纳税。这表明,两税法()A.确保了杂税征收B.改变了收税标准C.调整了纳税时间
6、D.扩大了征税范围【答案】D【解析】唐德宗建中元年两税法实施后,不论土著居民,还是外来侨居户口,无论坐商 还是行商,均要按规定纳税,这说明两税法扩大了征税范围,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 项正确;杂税征收与两税法无直接关系,A项错误;题目主旨是征税范围不是征税标准, B项错误;两税法虽然分夏、秋两季征收,但材料没有体现征税时间,C项不符合题意。 28.唐代宰相多来自世家大族;而五代宰相出身却复杂得多,有出身行伍、官吏、幕僚、 寒门甚至家奴等,进士出身者在整个宰相群体中超过了半数。这一变化反映出() A.社会阶层的流动B.中央集权的弱化C.商品经济的发展D.市民文化的兴盛【答案】A试卷第10页,共1
7、5页【解析】根据材料“唐代宰相多来自世家大族;而五代宰相出身却复杂得多,有出身行 伍、官吏、幕僚、寒门甚至家奴等,进士出身者在整个宰相群体中超过了半数”可知, 由唐朝到五代,宰相的出身由世家大族为主到日益多元化,特别是进士出身者超过了半 数,反映出科举制等因素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所以A正确;宰相出身的变化不能 说明中央集权的弱化,所以B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与材料内容无关,所以C错误; 市民文化的兴盛与宰相出身的变化无关,所以D错误。29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三武一宗”的政府“反佛”活动,民间也有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观和 封建纲常反对佛教。古代的反佛主要是因为佛教()A.冲击了儒学正统地位,导致道
8、德沦丧B.耗费了社会资源,影响了政府税收C.威胁了中央集权,造成了社会的动荡D.宣扬的形神分离,不容于传统文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三武一宗”的政府“反佛”活动,民间也有韩愈用儒家的天命观和封建 纲常反对佛教。结合所学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并盛行时期大量兴建寺庙,占用土地和人 口,这耗费了社会资源,影响了政府税收,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传入对 儒学产生了冲击,但没有导致道德沦丧,排除A项;中国古代政府“反佛”活动的主要原 因是佛教盛行耗费了社会资源,影响了政府税收,而不是威胁中央集权,造成社会的动 荡,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本土化,而不是不容于传统文化, 排除D
9、项。故选B项。30 .千金方是唐代医学名著,书中孙思邈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此书名 为“千金”,并不是说其中药方价值千金,而是指“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 逾于此二由此可见,千金方()A.体现了浓厚的人文关怀B.收录的药方价值较低C.是世界上首部国家药典D.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答案】A【解析】材料“将妇人方、儿童方置于首要位置“体现了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的重视, 材料“人命至重,贵于千金”则体现了对人声明的重视,由此可见,千金方体现了浓 厚的人文关怀,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唐朝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 一部国家药典,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千金方的医学思想,没有强调千金
10、方 在民间得到广泛传播,排除D项。故选A项。二、材料分析题31 .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注重对地方的管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周人以同姓兄弟或烟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 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 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 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 设郡尉负贵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 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
11、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 簿。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动有罪过的官吏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三 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 郡县制。所以隋书地理志说:“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 邑,有逾古典,而郡县之制,无改于秦,”这是一点也不错的。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分封制的创新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分封制实施产生 的政治作用。(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分析汉初的分封与周代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实行分 封的后果及汉武帝采取的
12、对策。【答案】(1)创新:在原有邦国内区域内建立诸侯国。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2)措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定期对郡县长官实行考核;中央派官员监察地方。(3)不同:汉代只有皇帝能实行分封;王国以下仍是郡县制。后果: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对策:汉武帝推行推恩令。【解析】(1)创新:根据“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今参沙子”在 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其创 新体现为在原有邦国内区域内建立诸侯国。作用:根据所学分封制的影响,分别从加强 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
13、区域等角度总结回答。(2)措施:根据“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得出郡县官 员分工负责;根据“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试卷第12页,共15页 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得出定期对郡县长官实行考核;根据“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 纠举弹动有罪过的官吏”得出中央派官员监察地方。(3)不同:根据“西周的封建是层层分封,而汉代封建只有一层分封”得出汉代只有皇 帝能实行分封;根据“诸侯王国以下依然是郡县制”得出王国以下仍是郡县制。后果:结 合所学可知,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造成诸侯王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严重后果。对 策: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推行推恩令
14、。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思想史的黄金时代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得益于此时丰厚的文化积累, 在沉积和发酵了两千多年后,内部的压力已经足够大,加上适当的外部条件,就出现了 春秋战国时的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王磊一个黄金时代的形成与终结对战国百家争鸣现象的一种解读材料二 在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中,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孟之辈周游列国,竭力 宣传“礼治” “仁政”,但是他们的学说过于忽视刑政的现实作用,显得迂阔而不切实 际,没有被诸侯采用。相反,法家的治国思想却受到各诸侯国的欢迎。刘长江先秦时期德治与法治关系辨析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文化大喷发、思想大爆炸的“外部条件
15、” 和根本原因。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的儒法之争的实质,并分析儒家和法家思想 在战国时期不同命运的原因。【答案】(1)外部条件:诸侯争霸,礼贤下士;学术环境宽松;礼崩乐坏;周王室衰微; 私学兴起。根本原因:社会的变革。实质:德治和法治之争。原因:儒家思想不切实际;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无 助于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 专制的愿望。【解析】(1)外部条件: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可分析出诸侯争霸,礼贤下士; 根据材料“丰厚的文化积累”可分析出学术环境宽松;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可分析出 礼崩乐坏;结合周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
16、可分析出周王室衰微;结合所学可分析 出私学兴起。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社会的变革。(2)实质:根据材料“孔孟之辈周游列国,竭力宣传,礼治“仁政“法家的治国思想” 可分析出德治和法治之争。原因:根据材料“他们的学说过于忽视刑政的现实作用,显 得迂阔而不切实际”可分析出儒家思想不切实际;根据材料“没有被诸侯采用“可分析出 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无助于实现他们的强国抱负。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法家思想 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33 .古代中国社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选官制度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选官标准“四科取士”: “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
17、行修,经 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日刚毅多略,遭事不惑, 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二 隋炀帝时增设进士科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 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 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1)据材料一,概括“四科取士”的选官标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选官制度主要 盛行于什么时期?(2)据材料二,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主要特点。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最大合理性 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制,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机制的?【答案】(1)
18、标准:德行、学识、才能。时期:汉代(两汉时期)。(2)特点:直接报名、考试、择优录取。看待:机会均等,对知识分子的心理产生积极响,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解析】(1)根据材料“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突出德行;“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 士”突出学识;“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突出才能。根据材料选官标准“皆有 孝悌廉公之行”可见是察举制,盛行于两汉时期。(2)根据材料“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和“由官府择优录取”可以答出科举 制的特点;结合科举制的影响,评价科举制对士人的影响,言之成理即可。三、论述题3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宰相的独白中国古代的中枢权力机构指的是官僚机构
19、中奉君主旨意议策、决策、总领政务的机 构,它的主体即宰相机构及其制度配置。小乙同学为宋太祖时期的宰相(丞相)写了如 下独白试卷第14页,共15页宰相(宋太祖时期)我太苦恼了!中书门下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朝政了,好像我这个 同平章事的权力很大,但实际上我只有行政权,且行政权还分出一部分给了参知政事, 军事权分给了枢密院,财政权分给了三司,这就导致相权分割破碎,相互制约。皇上大 权在握,但是人浮于事,行政效率低下,作为臣子的我们想办成一件事太难了。请根据所学和范例,为唐太宗时期的宰相撰写一段独白。【答案】宰相(唐太宗时期):我太难了!作为门下省的负责人,我的职责就是封驳审 议,如果审议太严,负责起草诏
20、令的中书省嫌我耽误事儿;如果审议不严,尚书省执行 时容易出问题,皇上也会批我工作不给力。相权三分各管一摊儿,集体讨论,相互制约, 方能万无一失,我们就应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才能上对得起皇上的信任,下对得 起黎民百姓。【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首先,分析材料内容,结合唐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的相关 知识,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职责分明,各司 其职。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述成文,逻辑严密,条理清晰。份地并不固定,不是份地的主人,私田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不同,不属于小农经济范畴, C项错误。4 .春秋时,孔子提出“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诸夏而外夷狄”的主张。战
21、国时,孟子 则逐渐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华夏与夷狄。这反映出()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B.传统华夷观念已被突破C.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渐强D.孟子背离孔子的民族观【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裔不谋夏,夷不乱华”、”内 诸夏而外夷狄”的思想,指的是不允许少数民族武装干涉中原地区华夏民族的事务,是 “华夷之辩”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以华夏为中心甚至歧视夷狄民族的色彩;而战国时期, 孟子明确提出了“用夷变夏的观念,以是否行仁义、知礼仪,是否接受华夏文化来区分 华夏与夷狄。这一变化说明对华夏文化的认同感渐强,C项正确;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 国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河南省 南阳市 内乡县 高级中学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历史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