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docx





《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计划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 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 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预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 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 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 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 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
2、关 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 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 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 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预 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 发展的自然衔接。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 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 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 主线,贯通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 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
3、,使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二、指导思想:在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 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适当关注儿童对未来生活的需求,把道 德学习建立在真正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上,使之成为 一种潜移默化的陶冶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中资源, 将生活中的素材整合为教学资源,才干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打造 出高效课堂,提升教学理念。三、教学目标:1.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本册内容主要让儿童从自己熟悉的学校生活、社区生活、家 庭生活入手,来感受自己生活的环境和环境中的人,知道家庭、 学校、社区各种生活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这些环境与人的关系 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本册的教育
4、内容让学生树立角色 意识、责任意识、规则意识等。在探索一切的热情中,在享受童 年的过程中初步具有公德意识。2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关注同学,关注每一节课,关注父母,关注自己?教材从学生 熟悉的生活入手引起学生对生活的回顾和体验,并让他们通过学 习活动,提高对生活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到对周围社会现象的关 注和对人的关注。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 实呈现。三上教材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寻常的现象切入,引起 儿童对生活的思量和关注总结、体验,关注身边的模范,关注自 己的学习习惯,正确引导学生的好学之心。3、富有开放性,给教师利学生都留出了拓展的空间。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地指
5、出:“课程资源不限于传统意 义上的教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等都是本课程的重 要资源。此外,本课程的资源还包括:图书(包括教材及教辅)、报 刊、图片、地图、图标等文本资源;影视节目、录音、录相、VCD、 网络、软件等音像资源;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实验室、 记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机构等”; “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开辟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教材注意了引 导教师学会利用和开辟地方教育资源,使教师能创造性地开展丰 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教师能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 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 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四、教材
6、分析:本册教材按照课程要求,安排了“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我 们一起长大”、“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我喜欢的学校”四个主题。 三年级的儿童很容易受到好奇心的驱使,产生盲目摹仿、尝试、 探索的心理,往往不顾后果盲目摹仿,匡助儿童形成初步的是非 判断能力,是三年级教育中应当强调的重点。五、教学措施:1、全面准确地把握课程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不同于以往的思品课和社会课,也不是两者 的简单叠加。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为学生认识社会、参预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2、斗胆选择、开辟和利用课程资源。教学中应依据课
7、程标准,重视学生的社会参预,重视学生生 活圈的逐渐扩大,注重社会性意义的发掘,如:民族文化、社会 风俗伦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经济等方面的整合。随着 活动形式逐渐复杂,涉猎的范围慢慢扩大,文本资源、社会信 息、考察采访资料等要综合运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凡能促进 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和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给学生 提供主动参预、探索发现、交流合作并且能增长知识、开辟智力、 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养成好习惯的一切可用教育资源,都应成 为品德与社会的有效课程资源。教师本身的学识、态度和价值观, 也构成为了影响学生学习的课程资源的一部份。3、综合组织多种活动。情感在活动中萌发,课堂在活动中
8、生成。养成好习惯的养成, 能力的培养,性情的陶冶是离不开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的。 活动使一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宛然嫩芽无声无息破土 而出。教材本身提供了不少活动的范例,如编剧本,角色扮演、 小记者采访等,然而教学总是处在一种流动的状态,时刻挑战教 师的智慧。使活动更适合自己班级的学生,使活动更具操作性, 及时调控活动进程等都是值得教者深思的。4、引导学生去进行角色转换。当前学校的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包办过多,角色意 识和责任意识相对较弱,他们不知道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 所承担的角色,更不知道自己由于角色不同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而角色意识和责任意识是一个人社会性发展的基础,
9、需要在小学 阶段的教育中奠定初步基础。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多进行一些 生活体验,并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在 根据不同的场合很好地进行着角色转换,履行自己的职责。教师 要注意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提高学生的认识。5、重视发展性教学评价方法的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关注人的发展过程,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 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强调评价过程化,重视儿童 在活动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儿童活动中付出的努力 的程度,以及过程中的探索、思量、创意等;强调评价多样化, 如:主体多样化,角度多样化,尺度多样化;强调质性评价,强 调日常观察过程,强化专题性探索过程,建立成长记录袋,
10、实施 阶段性评价。六、学期教改研究专题:把关于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作为本学期的研究专题。七、课时安排与进度:单元 单元及单元课题 节次周 次第一单元我在家庭中幸福成长总8节第14周我的一家2第1周爱的港湾2第2周爱的港湾1第3周安全地成长1第3周安全地成长2第4周第二单元我们一起成长总6节第5-7周说说我自己2第5周夸夸我的同学2第6周同学之间2第7周期中复习2第8周期中考试2第9周第三单元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总7节第10-13周我爱我们班2第10周学习交流站2第11周大家一起玩2第12周大家一起玩1第13周第四单元我喜欢我们的学校总6节第13周画画我们的学校1第13周画画我们的学校1第14周学校
11、里工作地人们1第14周学校里工作地人们1第15学校的变化1第15周学校的变化1第16周复习整理5第16周 期末复习、考试4第1718周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2022年教学计划小学20222022学年(上)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计划姓名: 学科:品德与社会 年级:三(2) 2022年9月课时安排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 学计划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学生绝大部份学生能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思想上 积极要求上进,参加了少先队组织,班上班风好,学风好。但也 有几个学生,组织纪律涣散,上课时能勉强遵守课堂纪律,课余
12、时间就不能自觉了,本学期得对他们进行自律教育。二、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 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索。3、创设学习情境,灵便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 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 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 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预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
13、活,在理解 和感悟中受到教育。三、教学进度安排:周次教学内容 教学时数第一、二周两年来的变化2课时第三、四周我的优点和不足2课时第五周我的兴趣和特长2课时第六周相信我能行3课时第七周说说我的家乡2课时第八周我是怎样长大的2课时第九、十周复习4课时第十一周爸爸妈妈真辛苦2课时第十二周不当家不知柴米贵2课时第十三周共建文明家庭2课时第十四周说说我们班2课时第十五周同学友谊要珍惜1课时第十六周我们应该这样学2课时第十七周团结合作才干赢6课时第十八周复习人教版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 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预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
14、爱心、 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 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 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 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 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 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 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 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 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预 现代社
15、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有学生75人,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很 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常识和社会生 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查”、“讨论”等 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促进良好的品 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四、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 参预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 学、热爱劳动、勤俭
16、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 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体味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 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4、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 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学习民主参预集体生活。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 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索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 遇到的道德问题做
17、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 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 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 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 技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影响。3、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 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五、具体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 必备的知识。2、善于调动和
18、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 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索。3、创设学习情境,灵便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年级有学生35人,男18,女17,大多数学生对品德与社 会这一学科很感兴趣,学生对社会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社会 常识和社会生活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通过“体验”、“尝试”、“调 查,、“讨论,等方面,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 促进良好的品德形成和社会良好发展,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四、教学要求: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 参预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 和
19、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 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 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3、体味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他们的养育之 恩,热爱家庭、尊重父母长辈,以恰当的方式孝敬长辈。4、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的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4、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
20、的发展 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5、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 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预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 和感悟中受到教育。六、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单元幸福家庭伴我成长10课时第一、二周我的家庭第三、四周幸福的家庭第四、五周我成长的故事第六周我会做的事情第二单元可爱的学校8课时第七周熟悉的学校第八周在学校工作的人们第九周学校工作的秘密第三单元为我们生活服务的人6课时第十二周 在邮局工作的人第十三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第十六周, 第十七周,一次卖报的体验三年级品德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一一、 指导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品德 上册 教学计划 社会 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