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一等奖创 新教学设计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书愤教学设计创作背景:公元1186年(宋孝宗淳熙十三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已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罢官已 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想到山河破碎,国家动荡,感于世 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 而出。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 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 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 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
2、,内容极为 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文学赏析:全诗紧扣住一“愤”字,可分为两部分。前半叙述早年决心收复 失地的壮志雄心,后半感叹时不再来,壮志难酬。“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 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 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作者青年时就立下了 “上马击狂胡,下 马草军书”的宏愿。孝宗即位后,陆游曾向他陈述了有关定都、备战 和革新政治的建议,使得朝廷主战气氛甚浓。隆兴二年春,陆游积极 支持爱国将领张浚北伐,符离之役失利,朝中主和势力日炽,张浚被 罢免,陆游也受牵连而免了官职。乾道八年,陆游抵达南郑,
3、在四川 宣抚使王炎幕下任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八个多月的从军生涯是他一生 中身临前线最宝贵的时光,他身穿戎装,斗志昂扬地驰骋在西北国防 前线。他考察了南郑一带的山川形势和民情风俗,形成了他的“却用 关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战略思想,积极向王炎陈“进取之策”, 但南宋朝廷无法容忍他策划北伐的活动。最后王炎被朝廷召回,幕府 也被撤散,陆游殷切收复中原的主张成为泡影,他的内心非常失望和 苦闷但爱国热情并没有消减。“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二句,写作者在镇 江前线时,雪夜遥望瓜洲渡口宋军高大战舰;在南郑前线上,乘秋风, 跨铁马,奔驰在大散关道上。这是陆游亲历的两次难以忘怀的抵抗金 兵战斗。“瓜洲
4、渡”在江苏省扬州市南面的瓜洲镇,此事指宋孝宗隆 兴二年,陆游任镇江通判,劝说支持张浚用兵,准备北伐事。“大散 关”在今陕西宝鸡市西南,是当时宋金的边界,此事指宋孝宗乾道八 年,陆游做王炎幕僚,曾筹划恢复中原大计,领军队强渡渭水,策马 直驱大散关前线与金人作战。作者采用列景手法,两句用六个名词简 洁却巧妙地写出了战斗的情形和作者想抗金杀敌的心情。宋朝的军队 曾经在东南瓜洲渡和西北的大散关打败过金兵,一处是在冬天,一 处在秋天! 一次是兵船作战,一次是马队交锋。作者在追述早年的快 意征战生活,流露出抗金复国的豪情壮志。“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岁月不居,壮岁已 逝,志未酬而鬓先斑,这在赤
5、心为国的诗人是日夜为之痛心疾首的。 陆游不但是诗人,他还是以战略家自负的。可惜毕生未能一层长材。 “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太息)、“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 (夜读兵书)是他念念不忘的心愿。“塞上长城”句,诗人用刘宋 名将檀道济典明志。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 扬威边地,舍我其谁。然而,如今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 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 皓首皤皤。两相比照,满是悲怆。这一结局,非诗人不尽志所致,非 诗人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人,世事磨人。作者有心而天不予。悲 怆便为郁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亦用典明志。
6、 诸葛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 伯仲间二千载而下,无人可与相提并论。很明显,诗人用典意在贬 斥那朝野上下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名世二 诗人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灵魂放到未来,这自 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通过诸葛 亮的典故,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 法诸葛亮,施展抱负。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 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全诗除了巧用典故,还巧作对比,一处是理想与现实作对比, 本希望大家能同心同德抵抗金兵,但现实却是自己被排挤不能继续抗 战,恢复中原愿望无法实现
7、;二处是自己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作对比, 早年是“中原北望气如山”,而到了晚年却“镜中衰鬓已先斑”,表明 自己想杀敌报国却屡次遭受排挤打击的悲愤;三处是用三国诸葛亮慷 慨北伐同当今南宋朝廷妥协不抵抗作对比,以古鉴今,褒贬分明。全 诗感情沉郁,气韵浑厚,显然得力于陆游。这些诗句皆出自他亲身的 经历,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是那些逞才摘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 的。教学设计:一、导入南宋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朝代,由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 兵掳去,宋高宗赵构得以登上帝位。尽管当时宋朝的大好河山被金兵 占领,但从赵构的心理上来说,他并不想收复失地,因为一旦收复失 地,迎回二圣,他将无地可处。正鉴于此,南宋历
8、史上有很多的壮志 难酬、报国无门的形象,比如岳飞、辛弃疾、陆游等。他们心里压着 太多的愤慨,今天,我们就通过陆游的书愤来一同感受一下前人 的情感。二、教学目标1 . 了解作者及本诗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字面意思及深层含义。2 .学习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及列锦的手法;深入探究“愤” 的内涵和根源。3 .学习作者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情 怀。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人论世的诗歌欣赏方法及列锦的手法;书愤中“愤” 的内涵和根源。教学难点:学习列锦修辞手法的作用。四、知人论世(一)作者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生于国势危机 的时代,一生坚持抗金主张,在政治
9、斗争中,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打击, 但他坚持自己的恢复中原的志向,至死不忘复国大业。陆游的诗今存 9300多首,他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他诗作鲜明的特色 是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继承和发展了古典诗歌现实主义和浪 漫主义的优良传统,对后世文坛影响深远。(二)背景介绍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 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 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赋闲了 6年,北定中原、收复 失地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五、朗读诗歌(一)阅读诗歌,整体感知1 .朗读指导:七律阅读节拍有两种方式:“二二二
10、一、二二一二”, 朗读时要注意节奏,读起来要有抑扬顿挫之感。2 .学生齐读(两遍)。(二)欣赏诗歌的方法一一知人论世1 .知人论世: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人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探究 他们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处的环境和时代,全面的把握作者 的精神世界。2 .以“知人论世”的方法解读诗歌。(1)文题解读:书:书写。愤,悲愤。“书愤”者,抒发胸中郁 愤之情也。(2)诗歌大意:首联: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里想到世事是如此艰难。我常 常北望中原大地,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颔联:曾记得25年前,在瓜洲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驰的楼船 战舰。在秋风中跨上战马奔驰,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颈联:相当初我以
11、塞上长城自比,立志许下扫除边患的志愿。如 今已是鬓发斑白、年老体衰,盼望北伐收复中原都成空谈。尾联:不由人缅怀诸葛亮,出师表真可谓名传后世。千百年 来有谁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呢!(3)情感基调:抑郁,悲愤。六、解读诗歌(一)诗歌中每一联的内容一一“书”什么?明确:1.首联“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2 .颔联“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3 .颈联“书”年事已高、壮志难酬之情;4 .尾联“书”敬仰孔明、渴望建功立业之愿。(二)就全诗来看作者所“愤”何事一一“愤”什么?明确:1.所愤之一为“世事艰二“世事”即指抗金救国、收复失 地的事业。它究竟有多难?只举同时代抗金英雄岳飞的遭遇可见一斑。 “愤”于投降派把
12、持朝政,朝廷“主和”,阻挠北伐。5 .所愤之二为“空自许”。诗人年轻时认为自己就像万里长城一 样,可以抵挡千军万马,可入仕以后多次因力主抗金而被罢官,壮志 难酬、请缨无路。“愤”于壮志难酬、请缨无路。6 .所愤之三为“镜中衰鬓已先斑二早年豪气如山,以“塞上长 城”自许,如今已两鬓斑白,祖国山河依然破碎,广大人民依然受难。 “愤”于岁月蹉坨,年华空老。7 .所愤之四为“千载谁堪伯仲间二诸葛亮一生以北伐中原、统 一中国为其终身大业。有谁比得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 呢?言外之意是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没有一个像诸葛亮这 样的人物来“将帅三军,北定中原。“愤”于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 人
13、领军。这四愤(愤国/愤己)愤报国有“罪”、愤壮志难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三)这些“愤”的根源是什么?一一为何“愤”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可知,这些“愤”的根源,其实全在于南宋 朝廷“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收复失地的绊脚石。作者的“愤”中含 “恨”,“愤”中含“悲”,“愤”中含“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的 风格。(四)颔联”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有哪些意象, 有何作用?明确:“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由六个纯名词的叠 加(罗列),就勾勒出两幅豪壮的战争图画,给人一种声势宏大、勇 猛进攻、收复失地的抗敌场面。作用:省略了相关的动词,体现了诗歌的凝练性和含蓄性,扩大 了诗歌的
14、容量,达到了以少总多的艺术境界。表面上看,造成意象的 脱节,实际上这是诗人有意为读者留下的空白,增加了审美情趣。七、归纳提升列锦的手法列锦”又称“列词”,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特殊的修辞手法,全句 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里面没有动词或形容词谓语,却同样能起到 写景抒情、叙事述怀的艺术效果。我们曾经学习过的诗篇中,还有哪 些具有纯名词意象的叠加一特点?明确: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 致远天净沙秋思)由九个名词组合而成,渲染出一幅凄凉萧瑟 的气象,表现诗人悲凉孤寂的心境。2.“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诗人 把杨柳岸、晓风、残月艺术地排列在一起,表面上是
15、写景,实际情寓 其中,用美好的自然景物,反衬诗人的空虚寂寞之感。类似用法的还有细草微风岸,危橘独夜舟;枯藤老树昏鸦,小桥 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八、课堂小结在本诗当中,诗人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 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爱国主义 的诗歌主题在我国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 坛上大放异彩。诗人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且把它融入到整个生命 当中,成为陆诗的灵魂。九.作业布置1 .背诵诗歌。2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陆游此诗和杜甫蜀相,说 说它们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情感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 同。示例:功绩方面:杜甫:“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陆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个人情感: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 的痛苦;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伐复国,建功立业。表现手法:杜甫:先写景,在景中融情,然后抒发感慨,写祠堂 与写人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 内涵丰富,感情真挚,格调沉雄。陆游:先回忆自己过去,然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 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十、板书设计书愤陆游书:书写一一沉郁愤:悲愤一一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无人领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