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高二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吉林省长春市十一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学程考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 .易传系辞上说,圣人行事的准则,是“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 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 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平昼夜之道而知: 材料反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主要是A.民本思想B.天人合一C.崇德尚贤D.和而不同【答案】B【解析】材料“与天地相似,故不违”“乐天知命”“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强调的是顺应自 然,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体现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B项正确;材 料和民本思想无关,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德”“贤”,排除C
2、项;“和而不同”强调处 理人际关系,而材料强调人和自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2 .“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 侵者闪米特人为争夺这肥沃的大河流域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此观点强调 了()A.人类文明在冲突中发展B.地理环境与文明发展C.古代战争的目的D.历史形成的残酷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题干“争夺这肥沃的大河流域而展开长达数千年的斗争的历史”可知美 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实际上是关于大河流域肥沃土地的争夺的历史。相较南北地区而言, 这里地理环境优越,适合人类繁衍生息。强调的是地理环境对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地
3、理环境,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古代战争的目的和历史形成 的残酷性,排除CD项。故选B项。3 .下表为字母演变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埃及圣书字 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 拉丁字母苫4於AA .缸羯n99ABBSB I .A Me口 AQ DAD QD23 . 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中国地区援助法案”修正案,允许中国留学生就学期间和毕 业以后在美国工作。1953年8月,美国总统签署“难民解救法案”,允许至少一部分留在 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从学生身份转为永久居民。这也是百年留学史上,美国第一次让中国 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这些法案的出台表明A.科技革命促使美国招揽中国人才B.美国对新中国进行科技封锁C.祖国强大
4、提升了留美学生的地位D.美国向新中国释放外交善意【答案】B【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美国通过将中国留学生留在美国工作,实现对新中国的科技 封锁,B项正确;美国修改法案的目的是通过不让留美学生回国,对新中国实行科技封 锁,A、C两项错误;1949年新中国成立,美国对华采取孤立政策,D项错误。故选B 项。24 .结合登山线路,泰山的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阶段。对这一仪式 三个阶段的保护是对泰山进行保护的重要内容。这说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应 A.确保文化概念上的完整性B.遵循真实性原则C.使非物质文化得到优先保护D.避免采用现代化手段【答案】A【解析】“封禅祭祀包括酝酿、登天和抵达仙境三个
5、阶段”体现了泰山文化概念上的完整 性,故A正确;“登天和抵达仙境”不能体现真实性原则,故B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 非物质文化得到优先保护,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避免采用现代化手段,故D错 误。故选A。二、材料分析题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时,孔于对西周礼乐文明进行多方面阐述,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 想。战国时,一大批思想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主张,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 武帝独尊儒术,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 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 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宋元时期,科技、史
6、学、文化、艺术高度繁 荣。明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清初,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禁锢 了中华文化的发展。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材料二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揪起了以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 动。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建立新的与共 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 立人格”,为此,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新文化运动中, 他们喊出了 “打倒孔家店”的口号,批判“吃人礼教”,提出要“以科学和人权并重” 中国文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大体实现了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变。摘编自张岱年、方
7、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材料三 人们在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时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 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传统文化向近代转向的表现。 结合所学指出新文化运动后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及五四运动后推动中华文化进步 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答案】(1)特点:连续性(传承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 样性,古代传统文化领
8、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 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本土性,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 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表现: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教;由压抑人的个性转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由为 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如学生回答提 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酌情给分) 价值目标:科学与民主;推动因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3)价值: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华理,体现着 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
9、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维护着中 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 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解析】(1)特点:根据“形成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确立儒学在中华传统文化中 的正统地位”、“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等信息可知具有连续性,从春秋战国到明清时期, 儒家思想贯穿始终。多样性;根据“宋元时期,科技、史学、文化、艺术高度繁荣。明 清之际,个性解放的思想出现”得出古代传统文化领域广阔,有思想、文学、艺术、科 技等。根据“魏晋玄学,唐朝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和发 展。到了宋代,儒佛道学说相互渗透,形成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
10、的新学派”得出具有 包容性,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不断吸收其他文化,形成新的文化成果。具有本土性,传统 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凝聚性,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2)表现:根据“他们认为,国民性的改造归根到底是革除旧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建立新的与共和制度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得出由维护封建礼教转变为批判礼 教;根据“其根本之点就在于重视人的价值,树立独立人格”得出由压抑人的个性转 变为重视人的个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由为专制统治服务转变为适应民主政治;由重 等级秩序转变为重自由平等。根据“他们喊出三个响亮的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价值目标是科学与民
11、主;五四运动后推动中华文化进步的主要因素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3)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 理即可。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蕴含着丰富的道 德华理,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方式。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 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三、论述题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文化传播受到文化的维模功能和适应功能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他 的行动体系理论中,强调了文化子体系
12、的功能是维模,即模式之维护的功能。文化的维 模功能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由于文化的这种功能的存在,在文化传播中,维模 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了一种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外来文化有利于维护本 土文化模式,便容易被接受,并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营养补充到本土文化机体中去。如 果外来文化对本土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性,维模功能就会起“文化警察”.的作用,竭 力阻止外来破坏性文化的侵入。同时,在文化传播中,文化适应也反映了文化的一种选 择性,它与文化维模原理密切相联。当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文化圈中时,它必须适应这 一文化圈的文化特色和接受能力等情况。没有这种适应,传播便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半 途夭折。实
13、际上,在传播文化过程中,不仅外来文化要适应本土文化,而且本土文化也 要适应外来文化,两者彼此相互适应,没有这种相互适应,就无法达到文化的整合。摘编自人人文库网浅论文化与传播的相互影响 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 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一论题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适应推动文化的自我更新论述: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东晋南北朝时代,佛教已经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宗教。 中国人在消化佛教哲学的同时,也把儒学融入佛教,使佛学本土化。宋明时期,儒家学 者又从佛学中汲取养料,产生了宋明理学。近代中
14、国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主张在 传统文化的框架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挽救统治危机;维新派“托古改制、把中国儒家 思想与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新文化运动大胆突破了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主张全面学 习西方,民主、科学、马克思主义等逐渐深入人心。结论:文化更新需要不断地取长补短,取长补短是文化不断发展的动力。示例二论题外来文化传播需要适应本土文化环境才能立足论述: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的佛教,表现出对中国原有文化圈的强烈依附和适应。在魏晋 隋唐时期,佛教不断地吸收佛道思想,对自身传统作出自我改造,迎合民众的心理需要, 它们与中国的儒家与道教混合在一起,对维护封建社会秩序发挥了强大的教化功能。北 宋时经过儒家
15、学者的努力,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将儒学上升到天理高度,形成理学, 佛教成为中国本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此相反,随着西学东渐,基督教传入中 国时,没有与中国本土文化相适应,因此在明清时期未能广泛传播,未能从总体上影响 中国文化。由此可见,外来文化的输入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如果条件不具备,文化交流就会遇到 各种阻碍,外来文化只有适应当时的文化环境和自然环境,才能在原有文化圈中找到永 久立足点。示例三论题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的传播有一定的选择和自我保护作用论述: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加紧侵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地主阶级抵抗派和洋务派为 了维护统治,冲破传统“天朝上国”的思想藩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
16、夷”及“中体西用” 的主张,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狂 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深入学习西方, 由“器物”层面深入到“制度”层面,传播了西方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共和等思想, 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民主共和 制度,资产阶级激进派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新文化运动,从思想层面向西方学习,用资 产阶级的新文化荡涤人们脑海中的封建文化,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的 发展开辟了道路。综上所述,随着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救民 道路,仁人志
17、士不断深化向西方学习,改造中国的本土文化,传播了西方进步思想,促 进了民众的觉醒,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解析】论证:依据题目要求,通过阅读材料,提取“外来文化有利于维护本土文化模 式,便容易被接受,并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营养补充到本土文化机体中去在传播文化 过程中,不仅外来文化要适应本土文化,而且本土文化也要适应外来文化”等有效信息, 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如“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相互适应推动文化的自我更新”等,确 定下论题后,结合所学知识,用古今中外的两到三个史实展开论述,例如用佛教等外来 文化传入中国后,逐渐中国化,并对中国文化产生影响等,说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 互影响,最后在阐述具体论题
18、的基础上,升华认识,得出相关历史规律或结论;整个解 题过程注意论题明确,论从史出,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四、材料分析题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战期间亚非拉经济政治的发展和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交战各国暂时放松 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 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更加强烈地要求摆脱殖民主义和本国的封 建统治。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 新思想的影响。十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 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第一
19、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 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 环境。摘编自黄正柏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 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也区国家主要事件亚洲中国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印度甘地领导国大党,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英国殖民者 斗争非洲埃及在华夫脱党领导下英国被迫让步,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埃塞俄比亚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了意大利侵略军拉丁美洲尼力口拉瓜桑地诺领导游击队反对美国扶植的独裁政权,迫使美军撤出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
20、路概述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时代背景。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相比,概括这一时期的民族解放运动总体有何 新特点?并根据材料归纳出这一时期民族解放运动的三种道路模式。【答案】(1)背景:一战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 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月革命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新觉醒,为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更有利的国际环境。新特点:领导力量多样性(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王公贵族和无产阶级等);指导 思想多样性(民主主义、甘地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斗争方式多样性(暴力革命、和平 改革、群众运动和
21、士兵起义等);发生地区广泛性(涉及亚非拉广大地区);斗争成果显 著。道路模式: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运动、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反抗 民族压迫和反法西斯斗争结合。【解析】(1)背景:根据材料一“交战各国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 使这些地区的民族工商业获得相对有利的环境,得以较快地发展”,可得出,一战 期间,西方列强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这些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大发 展;根据材料一“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随之壮大.“,可得出,民族资产阶级 和无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壮大;根据材料一“列强的互相残杀,殖民地半殖民地人们的参 战经历,使他们扩大了眼界,感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十
22、月革命还将马列主义传播到亚 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 寻求新的解放道路“,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既促进了被压迫民族的 新觉醒;根据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 沙皇制度,这些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 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可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为民族解放运动的 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2)新特点:根据材料二“两次大战之间亚非拉主要民族民主运动一览表中的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指导思想、斗争方式、地区范围、斗争成果等方面进行 分析。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1 2022 学年 吉林省 长春市 十一 高中 下学 第二 考试 历史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