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武侯高中2021-2022学年高2020级高二(下)半期考试试题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年,许多优秀剧目被重新整理排演。许多多年未见于舞台的本戏、折子戏等得以被挖掘,重现 于世人面前,例如“新捏”成的昆曲桃花扇、京剧武戏朝金顶等。但是有些剧种的剧目丧失了原 有的野气以及应有的烟火气、市井气。一味追求雅致及“诗意”的倾向在当前戏曲界极为普遍,这在很 大程度上造成了剧种的“失味”:草根味、民间性、世俗化消失,地方文化特点不突出,剧种同质化或 泛剧种化、泛戏曲化的倾向严
2、重。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对于传统剧目的整理改编,不少剧作家试图剔除其粗糙的部分,在保持民间 性的同时适当融入当下观众的审美质素,提升其品格,使之成为既传统又焕发当代感的雅俗共赏的新市 民戏曲,但要做到雅俗共赏太难了,便索性往“雅”的方向走。而掌舵全剧的导演多是高级知识分子, 一旦偏好雅致,剧目的样式也就被决定了。剧目的大投入也是一个原因,若舞美精致华丽,其他部门自 然予以配合,形成统一风格。而根本的,在于“雅高于俗”的心理:戏剧工作者在创作辅导与推进传承 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渗入了精英文化意识。这一方面是因为传统的文人趣味偏雅好雅,另一方面也是 多年来国内一些专家热衷于引进精英主义经典理论的结果
3、。他们往往视戏剧戏曲为高雅艺术,并将之等 级位阶化。这种等级划分,恰恰阻碍了戏曲的民间化、大众化,也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 求。我们的很多戏剧工作者应辨清“唯美主义”与“伪美主义”的界限,摒弃双重标准,不能在理论上 对戏曲美学、雅与俗的内涵很清楚,但在实践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一味追求剧目的雅化。地方方言对于地方戏曲而言是第一要素。而现在的问题,恰恰是一度创作中不少剧作家不熟悉方 言,他们不是用方言思维来写戏,而是一味采用普通话思维。剧作家站在全国人民的角度上写戏是好 事,但剧本往往存在方言转换的问题,并且在二度创作中又有大量的戏曲演员讲的方言不地道,方言的 韵味自然无从“咂摸”。方
4、言被嫌弃,仍然是地方文化自信的问题。我们依然缺乏对地方文化的自信, 缺乏对地方方言、地方音乐及声腔等的自信。我们要有地方文化自信,这种自信并不缺乏历史底蕴,传 统戏曲能流传至今就是最好的明证。可喜的是进入21世纪,各地陆续提出了 “保卫方言”的口号。现在 传统戏曲进校园如火如荼,让人期待方言进校园,或者借着戏曲进校园让方言热起来。历史曾经给过我们启示。在清代中叶的“花雅之争”中,曾与昆曲争胜的弋阳腔失去了刚健清新 抢走了,这个时候,小说的“荒诞”性达到了高潮。“我”与抢劫者、司机的冲突,正是“我”与成人世界的冲突。荒诞的情节显示了荒诞社会中荒诞的人 和事,揭示了现实社会的残酷性,放大了人性的丑
5、陋,与走向成人世界的“我”的单纯善良形成剧烈冲 突,与“我”的理想形成巨大反差,启发人们思考,在对孩子进行成长教育的时候,该如何正视社会丑 陋一面的问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我”在黄昏时候寻找旅店,寻找的是一个栖身之地,一个让“我”能得到休息与补给的所在,是“我”十八岁独自走向世界的希望、力量与动力;“我”遭到抢劫后,躺在汽车里,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 的,还是暖和的。这时旅店是一个暖和的所在,象征“我”理想中的社会,理想中的外部世界的样子, 是温暖有爱的;旅店毕竟是一个临时的借宿点,不是“我”的最终归宿,是一段人生旅程的标
6、志,而“我”到黄昏时才 想到找旅店,表明了 “我”十八岁的行走有盲目性,没有清晰目标与计划的远行是注定会遭遇挫折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有北道曹 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公卿多以为宜闭玉门关,绝西域。太后闻军司马班勇有父风, 召诣朝堂问之。勇上议日:“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 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 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今
7、宜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 耆、龟兹径路,南强都善、于阑心胆,北捍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长乐卫尉锋显、廷尉暴毋 参、司隶校尉崔据难日:“朝廷前所以弃西域者,以其无益于中国而费难供也。且一旦反覆,班将能保 北虏不为边害乎? ”勇对日:“今通西域则虏势必弱,虏势弱则为患微矣;孰与归其府藏,续其断臂 哉!今置校尉以捍抚西域,设长史以招怀诸国;若弃而不立,则西域望绝,望绝之后,屈就北虏,缘边 之郡将受困害!今不廓开朝廷之德而拘屯戍之费,若此,北虏遂炽,岂安边久长之策哉! ”于是从勇议。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楼兰。其后匈奴果数与车师共入寇钞,河西大被其害
8、。延光二年,北 匈奴入寇河西,议者欲复闭关以绝其患。陈忠上疏曰:“西域内附日久,区区东望扣关者数矣。弃而不 救,则诸国从矣。若然,则虏财贿益增,胆势益殖,如此,河西四郡危矣。河西既危,不可不救,则百 倍之役兴,不誉之费发矣。方今敦煌孤危,远来告急,复不辅助,内无以慰劳吏民,外无以威示百蛮, 蹙国减土,非良计也。臣以为敦煌宜置校尉,按旧增四郡屯兵,以西抚诸国。“帝纳之,于是复以班勇 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 有北道/
9、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B.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 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C.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 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D.初/西域诸国既绝于汉北/匈奴复以兵威役属之/与共为边/寇遂杀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略 有北道/曹宗请出兵/击匈奴以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廷尉,中国古代重要的武官官职,秦朝始设,汉朝沿置,魏晋
10、后职权较轻。B.招怀,意为招抚、怀柔,此处是指招彳来、安抚来自周边政权与民族的人士。C.河西,先秦指黄河以西、北洛水以东的狭长区域,汉以后渐指河西走廊一带。D.上疏,指臣下向帝王进呈奏章,也指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宗请求出兵攻打北匈奴,欲报索班等人之仇,并乘机收回西域,但这遭到班勇的反对,认为这不顾 历史经验教训和当前战略利弊。B.在讨论如何应对北匈奴的侵略时,朝中大臣大多主张闭关,断绝往来,以杜绝北匈奴的侵害,对此, 朝廷最终并没有予以采纳。0.班勇面对朝臣责难,坚持己见,认为不应吝惜经费,应设校尉驻敦煌,遣长史屯楼兰,朝
11、廷接受了班 勇的建议屯驻楼兰。D.陈忠在北匈奴再次入侵时,上书直陈事态之严重,并认为应当加派驻军以镇抚西域各国,朝廷最后派 遣班勇为西域长史,屯驻柳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2)今不廓开朝廷之德而拘屯戍之费,若此,北虏遂炽,岂安边久长之策哉!【答案】10.C11. A 12. C13. (1)更何况现在国库并不充实,军队没有后援力量,这时(出击匈奴)是向远方的少数民族显示我们 的弱点,向天下暴露我们的短处,我愚昧地认为不能批准曹宗的请求。(2)现在不推广朝廷的恩德而吝惜于屯驻垦荒的经费,像这样做,北匈
12、奴的气焰会更嚣张,这难道是安 定边疆的长远策略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起初,西域各国与汉朝断绝关系之后,北匈奴重新以武力威逼各国归属自己,听从驱遣,并同各 国一起侵犯汉朝边境。于是(北匈奴)杀死了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人,控制了了西域北道。曹宗 (为此)向朝廷请求出兵去攻打匈奴,为索班雪耻,并可乘机重新收回西域。根据文意,“北匈奴”为专有名词,“北”方位词作定语,之间不应断开,排除BD o“边寇”指侵犯边疆的敌寇,属于专有词语,“边”为“寇”的定语,之间不应断开;文言文对人的称谓一般按照“地域+职务+人名”的组合方式,所以“敦煌长史索班”之间不应断开,排
13、除Ao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A. “中国古代重要的武官官职”错误。廷尉为中央最高司法机构长官,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不属武官官职,应该是文职。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能力。C.“朝廷接受了班勇的建议屯驻楼兰”错误。根据原文“于是从勇议。虽复羁縻西域,然亦未能出屯楼 兰”可知,朝廷虽然接受了班勇的建议,维系了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关系,但最终并没有屯驻楼兰。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府藏”,国库;“后继”,后援力量;“是”,这;“示”,显示、给看;”是示弱于远 夷”,状语后置句;“弱”,弱点;
14、“短”,短处。(2) “廓开”,推广;“拘”,拘泥、吝惜;“若此”,像这样做;“炽”,气焰会更嚣张;“岂”, 难道。参考译文:起初,西域各国与汉朝断绝关系之后,北匈奴重新以武力威逼各国归属自己,听从驱遣,并同各国 一起侵犯汉朝边境。于是(北匈奴)杀死了后部司马及敦煌长史索班等人,控制了了西域北道。曹宗(为此)向朝廷请求出兵去攻打匈奴,为索班雪耻,并可乘机重新收回西域。朝中的公卿大夫大多认为 应当关闭玉门关,断绝与西域的往来。皇太后听说军司马班勇有其父班超的风范。就召班勇到朝廷来询 问。班勇建议道:“之前西域之所以时常发生叛乱,都是因为治理不当,西域各国反被他们迫害的缘 故。现在曹宗这些人因前时
15、战败而感到羞耻,想报匈奴杀害索班之仇,却不研究以前战斗的经验教训, 也不衡量当前战略的利弊。更何况现在国库并不充实,军队没有后援力量,这时(出击匈奴)是向远方 的少数民族显示我们的弱点,向天下暴露我们的短处,我愚昧地认为不能批准曹宗的请求。现在应重新 设置护西域副校尉,驻扎敦煌,此外还应派西域长史率领五百人驻扎楼兰,向西可挡住焉耆、龟兹的道 路,向南可增强鄱善、于阑的胆量,问北可抵御匈奴,向东可捍卫敦煌,我确信这是上策。“长乐卫尉 獐显、廷尉衰毋参、司隶校尉崔据责难道:“朝廷先前之所以放弃西域,是因为对汉朝没有利益,而费 用多难以供给。而且一旦有反复,班将军能保证北匈奴不侵犯边境吗? ”班勇回
16、答说。“现在我们若是 进驻西域,那么匈奴的威势就一定会减弱,匈奴的威势减弱,其危害就会削弱,这能与把宝藏还给匈 奴,并接好他的臂膀相比吗?如今设置校尉来镇守抚慰西域,设立长史来招抚怀柔西域各国,如果放弃 西域而不设立校尉、长史,那么西域就会对汉朝绝望。绝望之后,就会屈从北匈奴。汉朝的沿边各郡就 将要受到侵害!现在不推广朝廷的恩德而吝惜于屯驻垦荒的经费,像这样做,北匈奴的气焰会更露张, 这难道是安定边疆的长远策略吗? ”于是朝廷接受了班勇的建议。汉朝虽然维系了与西域各国的关系, 但也未能像班勇说的那样屯驻楼兰。后来北匈奴果然多次联合车师国共同侵略内地,河西地区受到严重 伤害。东汉安帝延光二年,北
17、匈奴侵掠河西地区,议者提议再次闭关以杜绝北匈奴的侵害。陈忠上奏书 说:“西域各国归心汉朝已久、有不少国家热诚地向往东方,到边关探寻请求。如果汉朝放弃了他们而 不去援救,西域各国就要归附北匈奴了。若是如此,北匈奴的财物就会增多,胆量就会增大,这样河西 四郡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河西四郡既然危险,朝廷不能不救援,那么就要征发百倍的人力物力,军事 开销将无法计算。现在敦煌处在孤立危急的境地,远道来求救,朝廷若再不帮助,对内无法慰劳官民, 对外无法向各族显示汉朝的威望,将会缩减自己的国土,这不是好计策。我认为敦煌应设置校尉,按旧 制增加河西四郡的驻军,来镇抚西域各国。”安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于是又任命班勇
18、为西域长史,率五 百人出塞屯驻柳中。(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注】温庭筠:晚唐诗人。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 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茂陵:汉武帝陵。14.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魂销”即“销魂”,虽多形容悲伤愁苦,此句表现出苏武骤见汉使悲喜交加之感。B.颔联上句描绘出一幅望雁思归图,下句展示了苏武牧羊绝塞的单调、孤寂生活。C.颈联
19、运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表现了诗人对苏武塞外归来人事沧桑的慨叹。D.尾联对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描写,表露出苏武对天子刻薄寡恩的怨恨和无奈。15 .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试做简要赏析。【答案】14.D 15. (1)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君臣却已不相见的 伤悲之情。(2)用典,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空 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时光不还,赞颂了苏武的忠君爱国情怀。(3)怀古讽今,晚唐国势衰颓,民族矛盾 尖锐,诗人想象苏武归来封侯受爵,哭吊先皇,表达出对忠君爱国、心向故国的民族气节的呼唤。【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
20、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诗 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 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 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D项,“尾联对苏武归来后哭悼武帝的描写,表露出苏武对天子刻薄寡恩的怨恨和无奈”说法错误。此 句通过想象追思历史,归来封侯受爵,君臣却已不相见,只有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时光不还。赞颂 了苏武的忠君爱国情怀
21、。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技巧、理解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要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诗歌内容。抓 住所写的景物、人和事,分析诗歌所用的表达技巧,所抒发的思想情感。本题,题干“尾联主要运用了 哪些表现手法?试做简要赏析”,尾联“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意思是:封侯受爵缅怀茂 陵,君臣已不相见;空对秋水哭吊先皇,哀叹逝去华年。尾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表达技 巧,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化用论 语中的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这二句谓苏武历经生死苦难而 不失汉节,回来后竟不得封
22、侯,只能空向秋波悲叹年华已逝,表露出作者对刻薄寡恩的天子的深沉怨 恨。尾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汉宣帝赐苏武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武帝已经长眠茂 陵,再也见不到完节归来的苏武封侯受爵了,苏武只能空自面对秋天的流水哭吊已经逝去的先皇。这种 故君之思,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最后一笔,把一个带着历史局限的爱国志士的形象,更真实 感人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点睛】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三步走: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
23、缺部分。(1)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 “,”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2)苏轼的定风波中,“ 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达作者不畏人生风雨的 旷达;“” 一句则道出作者看淡荣辱得失的超然情怀。(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 用两个典型的动作,写出了英雄无用武之地 的急切悲愤的情态。(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 ”的景象,表达对百 姓忘记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5)醉花阴中,作者借阴沉的天色和袅袅的香烟来表达时光难捱的愁绪的句子是:“,(6)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向门客解释强秦不敢对赵国开战的原因是“ ;蔺相如再三避让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 成都市 高级中学 2021 2022 学年 下学 期中考试 语文 Word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