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教学设计6.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教学设计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河中石兽》教学设计6.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中石兽教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 .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3 .反复诵读,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翻译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老河兵的方法是对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先请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将相同量的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同时放入冰箱中冷 冻,你觉得哪杯水会先结冰?(生答)有人说是冷水,有人说是热水,也有人说是一起结冰, 那么实验证明是热水先结冰。发现这个现象的是非洲坦桑尼亚的一所中学的初三学生姆潘 巴,所以世界上将这一奇特的现象称为姆潘巴效应。其实,生活当中还有很多让我们意想不 到的事情发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
2、习清代大才子纪附带给我们的故事河中石兽,看 看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二、疑读正其音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1 .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板演生僻字)圮 木柿 学生自由朗读,用批注法在文中标出生字难句,并记下疑惑。2 .指名朗读,读出提高。请学生评价(评价可从正音、停顿两个角度进行)正音:看黑板划一划:师: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感。僧/募金重修是/非木柿盖/石性/坚重棹(zhao) /数小舟教师:请你发现,该如何停顿呢?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目的是教给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一般方法:注重文言 语感按意义划分,在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句首发语词、关联词、时间副词后需停
3、顿等等, 让学生在文中划出朗读节奏。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完成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教学目标。 3 .齐读要求学生在读准字音以及停顿的基础上注意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4 .感知文意。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得出了怎样的道理?(原文)。故事:一个庙门口的石兽倒塌在河里,十几年后,人们找石兽的故事。道理: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不可据理臆断。三、译读.明其意(一)小组合作,理解文意。要求:1.组内轮流翻译2.难点做好标记(二)你问我答。请学生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句子,全班交流。通过合作解决了很多问题,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来检查一下你的翻译情况。)(三)译一译(合作探究,突破难点。重难点词句)教
4、师:几个人?分别是谁?按照谁的方法找到了石兽?怎么看出的?1 .果得于数里外(倒装句)倒装还原了!省略的加上了!之教师:什么地方找到的?2 .当求之于上流(运用倒装方法)教师:一般会上哪里去找?可是老河兵为什么要去上游呢?3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 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教师:很长,理解有难度。大声地翻译,疑难可以同桌交流。请一生翻译。其他同学可以补充。(关注课下注释)画一画:把老河兵的这句话转换成图形(简笔画)来演示一下。(时间只有两分钟,左为上流,右为下流)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中石兽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24 河中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