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真题——历史(湖南卷) Word版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年高考真题——历史(湖南卷)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考真题——历史(湖南卷) Word版含解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是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城址。城址内外发掘出大 片房屋建筑遗迹,多座陶窑,以及中国迄今已知最早的祭坛和古稻田。这说明() A.城市是最早出现的人类文明要素B.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C.古城先民已摆脱对渔猎采集的依赖D.遗址所处时代已迈入阶级社会门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2、:约6000 年新石器时代。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湖南澧县城头山古城遗址距今约6000年,考古发掘反映出现原始 农业、手工业、定居生活和祭祀活动,推动了中华文明的产生,因此长江流域的古城遗址说明长江流域是 中华文明重要源头,B项正确;早期城市的出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产生,而城市不是人类文明的要素,排 除A项;“已摆脱”说法绝对,排除C项;该遗址出现阶级分化,表明即将进入阶级社会,排除D项。故 选B项。2 .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 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A.秦国官僚制相对完善B.秦
3、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六国严格遵行宗法制D.法家人物在六国遭排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时空是:战 国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与关东六国多用其宗族及国人不同,秦国的相主要来源于各诸侯国,说明 当时秦国的官僚体制相对完善,并非采取世袭制,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秦国的用人政策改变,排除B 项;战国时期宗法制遭到冲击,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六国的相的出身及派别,因此排挤一词无法得出, 排除D项。故选A项。3 .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北朝使节皆为汉族 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这
4、说明()力、职业道德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 “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穆藕初的回应引发了沪湘知识分子新一轮批评。他们借助“劳动主义” “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 说,批评资本家群体是“掠夺者” “录”削者”,并警告他们,如果固守“资本掠夺”,“那小的就是同盟 罢工和息业,厉害一点就是俄国的榜样来了”。在这场激烈的论争中,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 饮食,虽不如居家之适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矣”。改编自李国芳一九二O年初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争议根据
5、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上海厚生纱厂招募湖南女工一事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 合逻辑,表述清晰。)【答案】【参考答案】评析:知识分子批评女工工时太长,有害身体健康。批评女工工资过低、侵犯女工自由人权,批评资本家是 剥削者和主张劳工神圣。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 播。国际上苏俄十月革命的胜利,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重新选择救亡图存的道路。因此,知识分子的批评建 立在维护工人阶级合法权益基础上是值得肯定的,体现了社会进步。纱厂批评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 平差距和工人素质低,认为工人待遇比其他阶层要好。20世纪初,受到一战的影响和政府的支持
6、以及提倡 国货运动的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快速地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企业的入侵。因此纱厂主的主张建 立中西资本主义发展差距和劳动者素质基础上,纱厂主主张发展实业来救国。综上分析,知识分子的批评和 纱厂主的主张都有一定合理性,而且资本主义经济也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当时湖南女工却置身 事外,妇女届代表认为女工比起其他劳动者的待遇较好,因此,知识分子不能忽视工人的现实情况。同时, 纱厂主对女工的剥削是确实存在的。那么,维护工人的眼前和长远利益和资本家的合法权益,则需要制定相 应的法律法规和保障制度,既限制资本家的过渡剥削,又要切实有效地保护工人的合法权益。【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
7、历史事务阐述题。时空:20世纪初的中国。首先,仔细阅读材料,分析争议的表 现和背景。知识分子的意见:据材料“女工每日须工作12小时,最后能剩下多少自由支配的时间?日夜轮 班怎么可能不损害身体健康?以上海的物价,每月8元工资怎么够用?他们还认为,女工入厂要家长署名 加铺保,三年契约,统统等于漠视自由人权”“他们借助“劳动主义”“劳工神圣”与社会主义学说,批评资本 家群体是掠夺者”剥削者”可知,知识分子批评女工工时太长,有害身体健康。批评女工工资过低、侵犯 女工自由人权,批评资本家是剥削者和主张劳工神圣。结合所学从五四运动的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苏俄十月革命的
8、胜利的角度分析背景。纱厂的意见:据材料“他批 评湖南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的巨大差距,不了解当下中国工人的教育程度、工作能力、职业道德 尚弱于西方,不明白中国大多数社会阶层的生活水平还不及工人等,他讥讽这些知识分子以泰西之糟粕 来拯救中国等于咱杀主义可知,纱厂批评知识分子不知道中西发展水平差距和工人素质低,认为工人待 遇比其他阶层要好。结合所学从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地发展、抵制外国企业的角度分析。然后, 针对双方的争议进行辩证地客观地分析。一方面肯定双方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看到双方认识的不足。据 材料“湖南女工近乎置身事外。妇女界代表张默君参观厚生纱厂后,称女工们起居饮食,虽不如居家
9、之适 然,视彼江北苦工破屋不蔽风雨、薄粥不充饥肠者,固胜一筹”可知,知识分子不能忽视工人的现实情 况。结合所学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的角度分析。最后,提出一些 合理的建议。如: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和保障制度,既限制资本家的过渡剥削,又要切实有效地保护工人 的合法权益。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 如一条流淌的河!”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
10、 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前2000年前后,萄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 大到社会各阶层。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
11、、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葡萄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 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参考答案1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西亚地区葡萄酿酒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西亚地区葡萄种植 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酿酒业的兴旺,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史料二有助于研究古巴比伦王国葡萄酒成为统 治者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在巴比伦王国,葡萄酒不仅是饮品,更是成为统治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史料三 有利于探讨葡萄酒
12、的起源地和起源时间,可以推断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故乡来自于东方高加索山区。(2)参考答案示例:论题:葡萄酒的传播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阐述:古代世界,人类的交往主要在同一区域内部或欧亚大陆之间进行。随着不同地区商贸往来的不断,葡 萄酒由西亚地区和埃及传播到地中海地区的希腊、意大利半岛及西岸地区。汉武帝时期,疆域的向西扩展, 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繁荣。丝绸之路是经中国西北和中亚联通欧亚大陆的商路。葡萄酒 也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方殖民扩张,各洲之间贸易随之扩展,国际流通中的商品 种类和数量增加,葡萄酒也成为人们喜欢的饮品。西班牙人把葡萄酒带到殖民地拉丁美
13、洲,英国人将葡萄酒 带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殖民地。美国的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快速发展。葡萄酒的消费群体逐渐大众化。21世 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葡萄酒的主要生产国和消费国包括世界各大洲的主要国家。因此,葡萄酒不仅 仅是一种饮品,更能体现了不同区域人类交往逐渐密切的发展趋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古代世界。据史料一“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 油和葡葡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可知,史料一有助于研究古代西亚地区葡萄酿 酒业的发展。可以推断古西亚地区葡萄种植业的发展推动了当地酿酒业的兴旺,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据 史料二“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14、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川可知,有助于研 究古巴比伦王国葡萄酒成为统治者特权的表现。可以推断在巴比伦王国,葡萄酒不仅是饮品,更是成为统 治者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据史料三“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 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可知,有利于探讨葡萄酒的起 源地和起源时间。可以推断葡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故乡来自于东方高加索山区。【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古代和近现代世界。首先,仔细阅读材料二内容,从不同角度来 提炼一个论题。据材料二“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
15、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公元 前2000年前后,萄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 岸”、“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也“15菊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入“1819世 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19世纪中期,美国葡葡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21世纪 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可知,葡萄酒的传播 体现了人类交往的不断扩大。据材料二“中世纪的欧洲I,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 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可知,近代以来,葡萄酒逐渐成为社会各
16、阶层的消 费品。然后,结合不同时空下政治、经济来阐述论题。例如:结合古代世界商贸联系的区域性到新航路开 辟和殖民扩张、全球贸易联系的逐渐紧密来阐述。最后,归纳总结,形成认识。例如:葡萄酒不仅仅是一 种饮品,更能体现了不同区域人类交往逐渐密切的发展趋势。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南北朝 时期。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南北朝时期,南北政权互派使节,对使节的要求相近。北朝使节都是汉族土 族。结合所学可知I,北魏政权统一北方,尤其是孝
17、文帝改革,学习中原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南北政 权都有利于对华夏文化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反映南北政权对华夏文化的认同,而没有进行南北政权的 比较,排除A项;南北政权处于对峙局面,而不是和好,排除C项;北朝政权仍然是鲜卑族控制,排除D 项。故选B项。4.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废”,跪求奏对。仁宗遣宰相吕 夷简告知他们皇后应废 理由。事后,孔道辅等遭贬黜,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这反映 了宋代()A.皇帝家事不容外朝官员置疑B. 土大夫政治降低了皇帝权威C.御史与谏官职能有混通趋势D.宰相已沦为君主专制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18、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孔道辅、谏官范仲淹等以后无过不可 废 跪求奏对。朝廷诏令御史、谏官不得相率请对可知,宋仁宗下诏废郭皇后,御史中丞与谏官 反对皇帝废后,跪求奏对,导致御史中丞遭贬黜,而后朝廷诏令御史、谏官“相率请对”,说明士大夫阶层 为维护政治稳定,敢于向皇帝谏议,一定程度上限制皇权膨胀,B项正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皇帝废 后即是皇帝的家事,同时也是国家大事,A项“不容置疑”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御史与谏官 对皇权的制约,而非御史与谏官职能混通,排除C项;宰相已沦
19、为君主专制的工具的说法错误,相权与皇 权具有一定的相互制约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5,永乐年间,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赐予朝鲜“五经”“四书”等经籍;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将皇后徐 氏所制劝善内训I赐予日本。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儒家学说在明初有新发展B.书籍向外流通渠道不畅通C.请求赐书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想D.朝日两国借助明王朝强化政权权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明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明成祖应朝鲜使臣请赐”“又应日本使臣请赐”可知,朝鲜和日本的请赐行 为,说明两国以明朝政权为其宗主国,欲借助明朝
20、赐书的行为,来强化自己政权的权威,D项正确;材料 与儒家学说的发展无关,强调的是朝鲜、日本的政府行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官方行为,与书籍向 外流通渠道不畅通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请求赐书是为了强化政权的权威,非是为了吸收中国先进思 想,排除C项。故选D项。6.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 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 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年高考真题历史湖南卷 Word版含解析 2023 年高 考真题 历史 湖南 Word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