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docx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学案第三单元第9课说“木叶”.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映日荷花别样红第9课说“木叶”【目标重点】1 .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和古诗词名句。2 .学习诗歌语言富于示意性的特点。3 .能运用本课所学学问及获得的力量分析诗歌同类现象。自知自疑自学在前语言积累1.读准字音征成(sh)(2)橘颂(jii) (3)落木萧萧(x询o) (4)涔阳(c6n) (5)无妨(fRng) (6)陇首(long) (7)得鱼忘筌(quAn) (8)寒砧(zhEn) (9)桅杆(w6i) (10)漂泊(b6) (11)袅袅(口询0)(12)疏朗(shti) (13)窸窣(xi) (14)迢远(tiAo) (15)亭皋(gOo) (16)冉冉(齿 n) (17)门栓(s
2、huM 2 .理解词义(1)无妨:没有阻碍,没有关系;不妨。(2)歧路:从大路上分出来的小路。(3)迢远:遥远。(4)翩翩:形容轻快地跳舞,也形容动物飘舞;形容举止潇洒(多指青年男子)。(5)灼灼:形容光明。(6)亭皋:水边的平地。亭,平;皋,水旁地。(7)冉冉:(毛、枝条等)松软下垂的样子;渐渐地。(8)绵密:(言行、思虑)细密周到;稠密。(9)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10)景况:状况;境况。(11)疏朗:稀疏透亮?、通透亮?亮的意思。(12)寒砧:寒秋的捣衣声。诗词中常用来象征凄凉萧瑟的景象。砧,捣衣石。(13)缠绵:纠缠不已,不能解脱(多指病或感情);动听动人。文中形容叶对枝情深意厚
3、, 难以解脱,是活化的拟人辞格的运用。(14)袅袅:形容烟气缭绕上升;形容瘦长松软的东西随风飘动;形容声音绵长不绝。(15)万应锭:万能药。锭,锭药。(16)相去无儿:彼此没有多大差异。(17)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筌,捕鱼的竹器。O品读感悟3 .通读全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每局部的主要内容。答:答案 第一局部(13段):“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木 字。其次局部(46段):说明白“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三局部(第7段):小结。“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却是 一字千里。4 .不同示意性的字词进入诗歌,就造成了大不
4、相同的意味。请分析以下四句诗,说说 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意境。(1)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2)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3)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4)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答:答案(1)使用了 “木”字,黄色的树叶给人以空阔感。(2)使用了 “树字,绿色的树 叶给人以饱满感。(3)使用了 “木叶二字,微黄的树叶给人以疏朗感。(4)使用了 “落叶二字,绿色的树叶给人以繁润感。5 .作者在行文中信手拈来,引用了大量的古诗文,请找出几处所引用的材料,并体会 一下引用的作用。答:答案所引诗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谢庄?
5、月赋?)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陆厥?临江王节土歌?)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王褒?渡河北?)后皇嘉树,橘徐服兮。(屈原?橘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作用: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关心,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供应有力的论据,增加说服 力;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加感染力。对本文来讲引用的作用主要表达在第一点上,其次点作用只是附带产生的。【相关链接】1 .作者简介林庚(19102006),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
6、史家,北京高校教授。作为一名学 者,林庚教授的讨论主要涉及唐诗、楚辞、文学史等方面,显示出诗人学者的独有特色。他 将创作新诗和讨论唐诗完善地统一起来。在唐诗讨论方面,他提出的最闻名的论点是“盛康 气象 o主要作品有文集?唐诗综论?,诗集?夜?等。2 .背景展现新诗的创作曾经受了 20世纪30年月的辉煌,但当代诗坛却呈现出一派萎靡不振的景象, 林庚说“当代诗歌的路子不对诗歌的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诗化的语言、精练的语言,它 需要从日常的生活语言中不断进行提炼,既不能脱离生活语言,又要超越生活语言。他写 的?说“木叶?,正是通过对古代诗歌中“木字的艺术象征的阐释,说明诗歌语言的示意 性特点的。3 .题
7、目解说“说属于谈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 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互动互学交流深化0交流释疑1 .诗歌的语言富于示意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从课文看,“木与“树 的意味有什么异同?答:答案 根据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本植物的通称。“木作为“树的概 念的同时,却具有着一般“木头 木料“木板等的影子,会让人更多地想起了树干, 把“叶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样,“木也就给人以落叶、苍白、生硬之 感。“树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能给人以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2 .课文说诗歌语言的示意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成为语言形象的潜在力气,这些
8、潜在 力气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结合起来,就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文中说到的“树叶” 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有怎样不同的意味?答:答案 “树叶,树与叶的形象之间是非常全都的,都给人枝繁叶茂、浓阴 匝地的感觉;而“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枯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 秋的气息,甚至还让人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木叶是属于风,属于爽朗的晴空,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是“木 与“叶的统一,疏朗与绵密的交织,一个迢远而情深的漂亮的形象。而“落叶,那么比 “木叶还更显得空阔,它连“叶这一字所保存下来的一点绵密之意也洗净了。0深度研读1 .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示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语文 人教版 必修 五学案 第三 单元 木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