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学案.docx
《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开启了人类对植物激素调节的探索解释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相关实验,举例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通过科学家发现生长素的相关实验,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 力。2 .通过生长素的作用及其作用的两重性形成稳态与平衡观。3 .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尝试设计实验,培养科学探究能 力。一、向光性的研究导致生长素的发现1 .达尔文父子的实验发现问题:植物的向光性,即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 向弯曲生长。实验操作。取材:金丝雀靠草的幼苗。条件:单侧光照射。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苗尖端是感光部位,发生弯曲的部位主要在苗尖端下部。 由此推测,当幼苗暴露在单
2、侧光下,苗尖端产生一种“影响”并向下传 递,引起下部发生弯曲。2 .波森-詹森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实验结论:从苗尖端向下传递的信号是一种可移动的化学物质。的背地性。根、茎生长方向不同在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根对生长 素更敏感。b.离心力使苗尖端中的生长素由中心向外侧运输,如图ni一。 即时应用典例2-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合成、分布、运输及生理作用的叙述, 正确的是(c )A.生长素的主要合成部位是芽、叶和种子中的胚乳B.生长素对植物的根、芽、茎只有促进作用,没有抑制作用C.生长素在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能 量D.单侧光会刺激幼苗尖端产生生长素,并引起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
3、解析: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顶芽、幼叶和胚;生长素对根、芽、茎 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生长 素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极性运输过程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转 运,因此会消耗能量;幼苗尖端产生生长素不需要光,幼苗尖端接受单 侧光照射后会引起生长素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分布不均匀,从而造成向 光弯曲生长。典例2-2生长素在苗尖端内的运输与自身的载体分布有关,也受光 照、重力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在如图所示的苗尖端中,生长素的运输 方向不会发生的是(D )A. a-*b B. a-*cC. bf dD. cf d解析:由于单侧光的照射,生长素可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即a 一b
4、;在苗尖端部位生长素可进行极性运输,即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 下端运输,既会出现af c,也会出现bfd;横向运输发生在尖端,在苗 尖端的下部不会发生,故不能由C运输到do任务突破2从不同角度理解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从运输方向分析:在苗尖端、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 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即只能进行极性运 输,而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输导组织进行非极性运输。从浓度大小分析:生长素因浓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和器官的种 类不同,在发挥作用时会表现出较大差异。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 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即两重性。从是否有光照分析:生长素横向运输只
5、发生在根尖、芽尖等产生生 长素的部位,且需要单侧光或重力等单方向的刺激。苗尖端均匀光照 或在黑暗条件下不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分析。A、B、C三点代表了根、芽、茎三者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在 10 10mol L/、 10-8 mol I/、 10-4 mol L左右。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作用也不同,这 是因为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敏感程度:根芽茎),也 说明不同器官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不同。A,、B,、C,三点之上的曲线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不同的促进 生长效果,而A,、B,、C三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 长
6、既不促进,也不抑制。注意不能把AA,、BB,、CL当作抑制作用区段,在这三个区段中 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即时应用典例2-3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 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 正确结论是(B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 9mol-I?时,抑制根的生长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IO moi广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于10 8mol-L 解析:由题图可知,当生长素浓度为10 9mol-L时促进根的生长;当 生长素浓度大于10
7、-6mol-L时抑制芽的生长,当生长素浓度小于10 6 mol-L时促进芽的生长;题图中根、芽、茎的三条曲线均能体现生长 素作用的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根对生长素较 敏感,由于重力原因,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近地侧,远地侧生长较快, 故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低于ICT mol - L。典例2-4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芽生长的作用效果和植物 的芽在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中的生长情况。图1中的a、b、c、d点 所对应的图2中的生长状况,正确的是(C )A. a B. bC. c一 D. d一解析:b点浓度对芽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显著,故该浓度是促进芽生长的 最适浓度;a点浓度对应作用效果
8、位于横轴的上方,因此该浓度也能促 进芽的生长,但促进作用弱于b点对应的浓度;c点位于横轴上,因此c 点生长素浓度既不促进芽的生长也不抑制芽的生长;d点浓度对应作 用效果位于横轴的下方,故d点对应的浓度抑制芽的生长。分析图2 可知,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生长情况比较,芽生长最快,芽生长最 慢,芽生长速度与无生长素处理的芽相同,芽生长速度快于无生 长素处理的芽而又低于芽。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对应关系应该为a 一、b、c、d。任务突破3探究2, 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变量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所以需要配制一系列浓度 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时间、实验材料、处理时的温度等为无关变
9、量,各组实验应保 持相同且适宜。实验的因变量是插枝生根的情况,实验的测量指标应是枝条的生根 数目或长度。实验结果分析。由图中曲线可知,促进插枝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2, 4-D浓度, 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2, 4-D浓度。即时应用典例2-5下列关于“探究2, 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的叙述, 正确的是(D )A. 2, 4-D浓度是实验的无关变量B.实验前插枝均需要在蒸储水中浸泡以去除内源生长素C. 2, 4-D具有催化作用,其在插枝内相应酶的作用下失去活性D.实验结果未必能说明低浓度2,4-D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 解析:2, 4-D浓度是实验的自变量;实验前
10、插枝不需要在蒸储水中浸 泡;2, 4-D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且插枝内 没有相应分解2, 4-D的酶;如果设置的一系列浓度梯度不合理,则实 验结果未必能说明低浓度2, 4-D促进生根,高浓度抑制生根。典例2-6某同学进行了 “探究2, 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活动,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 )A.实验所用枝条要用不同种的植株枝条B.用不同浓度2, 4-D溶液处理的枝条比蒸储水处理的枝条生根更快C.实验结果测量的指标只能用根的数量D.所用每个枝条都应留相同数量的侧芽解析:实验中要控制无关变量,所用的枝条应来自同一种植株,且枝条 长势相同;浓度过高的2, 4-D溶液处理会
11、抑制枝条生根,比蒸储水处 理的枝条生根更慢;实验结果测量的指标可以是枝条上根的数量,也可以是枝条上根的长度,每个枝条上侧芽的数量为无关变量,应保持 相同。3.拜尔的实验实验过程 及现象图示结论及分析切取苗尖 端移至切面 左侧+黑暗一 向右弯曲生 长切取苗尖 端移至切面 右侧+黑暗一 向左弯曲生 长1黑暗史0H9 A苗尖端产生了一种促进生长的化学物 质,向上运输;单侧光照导致这种化学 物质的不对称运输,这种不对称运输导 致的不均匀分布引起幼苗弯曲生长4 .温特的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温特实验充分说明,幼苗尖端确实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向下运输, 促进幼苗生长。他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5 .生长素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科版 选择性 必修 第五 第一节 生长素 发现 开启 人类 植物 激素 调节 探索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