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8《登高》固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8《登高》固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8登高勖同学目标】(1分钟)1 .运用所学知识,学会鉴赏诗歌。2 .学会通过寻找诗歌中的关键字去把握诗歌的情感。(27分钟)1,下列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2,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万里悲秋常作客 D.潦倒新停浊酒杯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萧萧:草木摇落的声音 万里:很远的地方 潦倒:衰颓,失意3 .名篇名句默写。(1)杜甫一生长年漂泊,老年病苦孤愁,登高中“ 两句就对他这种状况做了生动的概括。(2)杜甫在登高中以
2、“, ”两句,为我们营造了一幅 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3)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体现秋季景物特点的句子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45题。秋雨叹(其三)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注】秋雨叹组诗共三首,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 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朝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 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谁比数:没人关心。衡门:贫者所居。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言:“日者君象,土者臣象。”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
3、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反锁”写出了诗人闭门不出的生活状态,“环堵”写出了诗人家境的贫困。B.颔联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C.颈联借胡雁欲高飞而不能来比喻诗人自己身居困厄不能施展抱负的无奈处境。D.这首诗前四句描写了诗人雨中寥落的情景,后四句抒发了诗人对个人及国事的感慨。 5.杜诗详注说此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请结合尾联加以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登兖州城楼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注】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杜甫父亲杜闲任兖州司马。杜甫探亲之
4、际,初登兖州 南楼而咏此诗。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出登楼的缘由和时间,说明诗人登楼是在刚来兖州省亲之时。“趋庭”用了论语 中“鲤趋而过庭”的故事。B.尾联“多”说明深广,是杜甫登楼远眺,生起怀古情思的原因。“独”字表现了杜甫因怀 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感。C.诗人从纵横两方面,即地理和历史的角度,分别进行观览与思考,从而表达出登楼临眺时 触动的个人感受。D.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面三联都是实写,尾联由“临眺”引出思古之意,则是 虚写。 7.这首诗的颔联和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诉,乾坤日夜浮”相似,请简要分析其 相同点。同学反馈做错题目的题号原因分析:知识
5、口方法口技能口题意理解口本课时的疑惑是否解 决,解决的途径和程 度如何?疑问情况:解决口未解决口解决途径:与同学讨论交流口询问老师口解决程度:一般口良好口其他1 .【答案】C【解析】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独读,“登台”是一个词,要连贯起来读。2 .【答案】D【解析】“万里”指远离故乡。3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4 .【答案】B【解析】“写出了诗人看到稚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奔跑的身影时愉悦的心情”分析不当, 应是以稚子的无忧无虑来反衬诗人对民生困苦的时局的担忧。5 .【答案】诗人用“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指君臣失道的时局,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昏 庸、奸臣当道的愤懑之情。“泥污后土何时干” 一语双关,表面上指希望天气好转,从而使 百姓生活好转,暗指希望奸臣当道的局面尽快结束。尾联寄寓了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6 .【答案】B【解析】“孤独感”错。“独”字表现杜甫不忍离去时的“独”特感受,并非孤独感。7【答案】意境相同,都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运用了 “连”“入”“诉”“浮”等动词,富有动态感;运用了想象手法,把视觉之外的“海岱”“青徐” “吴楚”融入眼前;寓情于景,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感情。(答到任意三点即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