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7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导读与教学(选择性必修上).docx
《课文7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导读与教学(选择性必修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文7论语十二章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导读与教学(选择性必修上).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文7:论语十二章(一)课文精读各章译注1 .子日:“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安逸),敏(勤勉)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至I)有 道(指有才艺或有道德的人)而正(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语气助词,表肯定)。(学而) 【翻译】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 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注解】这句话讲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不应当 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而应当把注意力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面,追求真理。 孔子的学说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对于人格的重视。孔子不但希望每一个人能够
2、生存, 还希望他能够好好地生活。因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有道德的或精神的生活,而禽兽只 有生物的或物质的生存。要发展人性,政治家不但要使人民丰衣足食,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 使他们都能修身立德。人活着不仅仅为了求得饱暖安逸,还应该有一种对理想的追求精神。 有了这样的理想,就不应再沉溺于物质的欲望,要有克制自己的能力,把对物质的追求提升 为对真善美的追求,以及精神的独立上来。这样就不会去计较私欲得失,蝇营狗苟,而会敏 于事而慎于言,使自己的内心清澄,去接近有道之人来匡正自己。2 .子日:“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如何,把怎么样呢?对怎么办呢)?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伶)【翻译】孔子说:“
3、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遵守礼仪有什么用? 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 礼乐又有什么用? ”【注解】“乐”在这里并非音乐的意思,而是礼乐!礼乐是外在的,而仁是内在的。孔 子身处乱世,面临贵族旧制的瓦解,社会阶层激烈变化,而文化方面也是圣贤不明、百家齐 放。因此他力图复兴礼乐,希望挽回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然而,他同时也认识到,所谓礼 乐,只不过是外在的形式,而内在的仁才是真正的人性核心和文化的根本。礼乐追根溯底也 是发自人心的内在情感,对孔子来说,礼乐的真正意义就是正人心、塑造完美的人性心理。 所以,失去了仁这个内在核心,礼乐就不成其礼乐,而只省下一个无用的空壳了。这样的礼 乐绝不是孔子所努力复兴和弘扬的
4、礼乐。礼乐(礼节和音乐)礼乐始自夏商,到周朝初期周公“制礼作乐”形成独有文化体系, 后经孔子和孟子承前启后,聚合前人的精髓创建以礼乐仁义为核心的儒学文化系统,从而得 以传承发展至今,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 二、文本理解1 .理解“仁”的内涵(1)什么是“仁” ?孔子的解释是“克己复礼为仁”。请解释“克己复礼”的内涵。答:答案“克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自觉地约束自己;“复礼”是要践行礼仪,一切言行 要纳于礼。前者为内,后者为外;前者为知,后者为行。总之,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 觉地遵守“礼”的规定。(2)下面的句子都带有“仁”字,说说它们分别是从哪些角
5、度阐释“仁”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仁者不忧。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答:答案 第句是说“仁”与“礼”“乐”的关系。“仁”是“礼”“乐”的根本要求, “礼” “乐”是“仁”的外在表现。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就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第句是说践行仁德是一个人的使命担当、沉重责任。士人应用一生乃至生命去践行它。第句是说评判一个人是不是“仁”的标准,“不忧”是其重要指标。一个人如果真正 明白何为仁的时候,他会坦然面对人生的喜乐,不庸人自扰。第句讲践行仁德,完全取决于自己,不能由别人强制。强调践行的主动性和内在性。2 .理解“道”的内涵下列句子中“道”的含义是否相同?哪
6、个“道”才是孔子心中的“道” ?(1)朝闻道,夕死可矣。(2)土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就有道而正焉。答:答案 第一个“道”是道理、真理。第二个“道”是路。第三个“道”是道德,侧重指 品德、学问。第一个“道”才是孔子心中的“道”。因为这句话是孔子爱真理甚于爱生命的誓言。生 命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但是,有了生命的我们应懂得人生的真理,知道怎样活着才是有价 值的。3 .理解“好学”的内涵(1)请结合论语十二章,说说“好学”的标准或条件。答:答案坚定学习的志向,切忌分心于物质享受,以免陷于物欲进而降低了学习的效果。学习(工作)中应是多做少说。遇到机会,时常向道德高的人学习并改进自己的缺点。(
7、2)孔子认为“好学”之“学”学什么?请结合第十二章谈谈。答:答案 孔子认为,“学”主要是学诗经经典。不学诗,无以言。学习诗经,可 以培养自己的联想与观察能力,可以锻炼自己的合群性,不仅可以学到自然知识,还可以用 在与父母、国君的相处上。总之,要“学”的内容很广泛。4 .理解“君子”的内涵“君子”是论语中十分重要的词语,同时、作为中华民族道德评价的标准,源远流 长,深入人心。“君子”在春秋早期是一个地位词,主要指各级贵族。到了孔子心中,就变 成了道德修养高尚的代名词。请结合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内容,谈谈如何成为君子 或者成为君子的条件是什么。答:答案(提示)重义轻利。见贤思齐。文质彬彬。推己及人。
8、勇于担当。追求 真理。敏慎好学。克己复礼。5 .体会语言之美论语语言精微、凝练、隽永,又不乏生动,请结合这一特点品味下列句子中的加点 I司语O(1)朝闻道,夕死可矣。*答:答案“可”包含了闻道的欣悦,殉道的宁静与平和,用语寻常却极其隽永。(2)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答:答案“彬彬”形容两者配合得十分适当,既不偏胜于文,也不偏胜于质,不偏不倚,恰 到好处。叠字的使用,很有形象感。(3)譬如为山,未成一赛,止,吾止也。 答:答案“譬如” 一词表明堆土成山用了比喻,说明功亏一簧的深刻道理,只出现喻体,未 出现本体,给人很多联想。三、积累卡片1 .通假字词语例句解析知知者不惑 同“智”,智慧2 .古今
9、异义词语例句解析(古今义)史文胜质则史*古义:虚饰,浮夸。今义:历史。一日一日克己复礼 古义:一旦。今义:一天。小子小子何莫学夫诗 古义: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今义:男孩子;人(用于男性,含轻蔑意)。3 .多义实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弘士不可以不弘毅形容词,广、大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动词,扩大事迩之事父*动词,侍奉请事斯语矣 *动词,实践,从事敏敏于事而慎于言 *形容词,勤勉回虽不敏 形容词,灵敏4.重点虚词词语例句释义项(或用法)已死而后已 停止可谓好学也已 *通“矣”,表陈述语气而人而不仁 *连词,表假设,如果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连词,表顺承,就任重而道远 连词,表递进,而且其其“恕”乎
10、 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人称代词,他于君子喻于义 介词,对勿施于人 *介词,给5.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死夕死口J矣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道而死贤、齐、内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齐,形容词 作动词,向 看齐,与 样/内, 名词作状语,在内心正就有道而正焉形容词用作动词,纠正,匡正6 .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固定句式人而不仁,如乐何?“如何”,把怎么样呢”“对怎么办呢”宾语前置句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作“省”的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句,固定句式仁以为己任,不重乎?正常语序为“以仁为己任”,“不亦乎”,“不也吗”教学要点师生合作示范探究论语十二章。(二
11、)教案片段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有一本书能穿越千年历史给人以温暖和光亮,给人以心灵的指引,它就是论语。人 们常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论 语。论语共二十篇,分为五百一十二章。每一篇都用第一张的头两个字做标题,各章独 立成篇,其排列秩序在内容上没有必然的联系。每一章只有三言两语,行文以对话为主,是 语录体散文的典范。二、文本研习学习活动一:读文本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自省xrig如乐何 yue文质彬彬 bln 譬如pi未成一簧kui八倍yi 学习活动二:明要义1 .示范分析第一、二章。第一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
12、而正焉,可谓好 学也已。”重要字词:就:靠近、看齐。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解读:这一章主要讲的是什么?示例:此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小结:孔子谈“君子”对生活、工作两个方面的要求。生活包括饮食起居,工作包括办 事说话。饮食起居尚俭,不主张奢侈。工作应该是多做少说,“先行其言,而后从之。”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重要字词:而:表假设,如果。如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译文: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
13、对待礼呢?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 样对待乐呢?解读:你从这一章读出了什么呢?示例:“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 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2 .小组合作探究其余十章。按照第一、二章的学习方法,全班分成十个小组,每个小组讨论、探究其中一章。要求: 小组上台展示,其中一人朗读,一人指出关键字词并解释,一人翻译,然后轮流解读本章大 jQj、O3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以下为预设)。第三章: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重要字词:朝:名词做状语,在早上。夕:名词做状语,在晚上。道:在此处特指儒家 的“仁义之道”。译文:孔子说:“早晨
14、得知真相,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解读: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第四章: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重要字词:喻:明白,知晓。小人:指品德低下的人。译文: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理解核心概念:义:原指“宜”,即行为合于“礼” o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 想、行为的道德原则,义有君子义和小人义之分,君子义大我,小人义小我。大我,为大众、 为社会也;小我,撮伙偏党也,今所谓“哥们义气”也。解读:“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 说。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第
15、五章: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重要字词:贤:形容词作名词,有德行的人。齐:形容词作动词,看齐。内:名词作状语,在心里。译文:孔子说:“看见有德行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心里 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解读:孔子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见贤思齐。见到强于自己的人,要向他看 齐;见到不如自己的人,要反省自己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第六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重要字词:质:质朴、朴实。文:华美、文采。野:粗野、鄙俗。史:虚饰、浮夸。彬 彬:配合适当的样子。译文: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
16、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 朴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解读:本章说明了文与质的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 与质是对立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质朴与文采同样重要。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 不亦远乎? ”重要字词: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而:表并列。以为:把作为。已:停止。译文:孔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大,而且 路程遥远。把仁作为自己担当的责任,不是也很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很遥远吗? ”解读: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
17、接受重任, 才能够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愿望。而“仁”应该是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第八章: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簧,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黑,进,吾往 也。”重要字词:为:堆积。平:形作动,填平。覆:倾倒。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 的。又好比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定去做,是我自己要坚持的。”解读:孔子用“堆土成山”和“平整土地”的比喻,说明做事不可以半途而废,要持之 以恒。而进退的责任在自己而不在别人。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重要字词:知:同“智”。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迷惑,仁德
18、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解读: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 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畏惧。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日:“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 而由人乎哉? ”颜渊日:“请问其目。”子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日:“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重要字词:一日:一旦。归:称赞。目:条目。非礼:不合于礼。事:实践。译文: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就是仁。一旦 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赞你是仁人。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
19、要靠别人吗? ” 颜渊说:“请问克己复礼的细则。”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看,不合于礼的不听,不合于 礼的不说,不合于礼的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颖,愿意实践这些话。”解读: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 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 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第十一章:子贡问日:“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重要字词:恕:原谅,宽容;以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译文:子贡问孔子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生奉行的呢? ”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 吧!自己不愿意的
20、,不要强加给别人。”解读: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 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第十二章:子日:“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重要字词: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群:合群。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迩:近。译文: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 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 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知
21、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解读:诗可以兴、观、群、怨,就是肯定文学的观察社会、干预生活、修养身心、治国 养家的作用。学习活动三:探技法探究:这十二章论语分别阐释了什么观点?又分别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请把答案填在下表中:内容主要观点说理方法AA-第一早安贫乐道,就有道而正理证第一早礼、乐以仁为基础理证第三章执着追求“道”(真理)理证第四章君子重义轻利对比第五章虚心学习,自我反省对比第六章文质兼备,方为君子理证第七章“仁”为己任,要意志坚强理证第八章譬如为山平地,持之以恒比喻第九章智、仁、勇成就完美人格例证第十章克己复礼为仁理证第十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例证第十二诗对人和社会的作用例证三、总结提升学习
22、活动四:谈看法争鸣:学了论语十二章之后,你受到哪些启发?对自己应该作怎样的要求?在生活中如何践行“仁” ?请结合篇章中的具体条目来谈一谈你的看法。示例:克己复礼:克制自己,归复到礼的规定。生活中,我们都会有很多的欲望,这些欲望有的是合理的,而有的是不合理的甚至是不 合规的。比如,校园里的樱花开了,许多同学都有摘取的欲望,但是,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明 确的规定:不得损坏公物,樱花是公物,所以我们就要抵制内心的诱惑,这样做就是“仁” 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我们总是希 望老师多关注自己一点,多关心自己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是否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文 论语 十二 2022 2023 学年 语文 导读 教学 选择性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