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16《赤壁赋》课时1预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
《第七单元16《赤壁赋》课时1预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16《赤壁赋》课时1预学案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请用1分钟阅读了解预学目标)16赤壁赋课时1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读懂字面意思,突破文字障碍。2 .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文体特点。(请你用14分钟完成课文P118120的阅读,阅读时请用手指划过所读内容,用笔标注 关键信息,同时完成下列填空。) 一、助读资料1 .作者信息苏轼(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眉山(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中了进士后,登上仕途,早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而受到排挤,后又因写诗讽刺而被以“诽 谤新法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司马光执政时,尽废新法,苏轼也激烈反对。因统治集团 内部的倾轧而被一贬再贬,最后贬到了海南岛,直到63
2、岁遇赦北归,第二年在常州病逝。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为 “苏辛;书法:列宋四家“苏黄米蔡(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之首。2 .背景介绍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 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 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 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 壁赋。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 塑等提供了
3、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3 .了解常识乌台诗案: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 亶(da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 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因宋朝有 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 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二、思考题第1段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赋 第七 单元 16 课时 预学案 高中语文 部编版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