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辽宁省大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连市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答选择题时,请将选出的答案填写在对应题号后的括号内。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费孝通在乡土中国前面章节里讨论了三种形式的权力:从社会冲突里发生的横暴权力,从社会合 作里发生的同意权力,以及社会继替过程中发生的长老权力。在名实的分离这一章中,费孝通提出了 一种“时势造英雄”造出来的权力,叫“时势权力”。
2、这种权力是在变化的社会,人们掌握并适应了变化 从而占有优势,给个人或者群体带来的实际力量。比如电脑刚开始普及的时候,运用第一代计算机知识和 计算机技能的人,他们就有了优势,在那个时候成了 “英雄”。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些新富们,不是依靠传 统,而是靠时势带来机会,其致富能力也可以说是“时势权力”。社会变迁是相对于社会静止状态而言的。费孝通说:“社会继替是指人物在固定的社会结构中的流 动,社会变迁却是指社会结构本身的变动。”这两种过程可以并存而不冲突。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连续 的继承性和变革的创新性的综合体。有人说,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东西是“变”。中国古老的经典易 经,就是讲变与不变的。也因为这两类状
3、态的同时性,两种权力,即长老权力和时势权力才可以并行。 然而,两种权力还有此消彼长的现象。社会变迁得慢些,长老权力就强些,变迁得快些,时势权力就强 些。变迁得过快,就会发生“父不父,子不子”的现象。社会结构之所以要变,是因为如文化一样,社会 结构也是人们从环境里获取满足生活需要的工具。一旦这种结构满足不了生活所需,就要发生改变。当然,费孝通考虑的是对整个社会来说的,实际上一个社会内部是划分不同的利益群体的,变迁对于 不同的群体带来的冲击是不一样的,这里边有斗争。比如隋唐社会,在维护皇权自身的需要下,打击门阀 贵族,是通过科举制来把有才能的人选拔到政府里,而不是门阀贵族垄断权力,不管其有无才华。
4、一方 面,这是皇权维护自身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下层百姓想使身份地位向上流动的愿望的体现。这样新的 社会结构对于原来的门阀贵族是不利的,却有利于帝王的统治和下层百姓的向上流动,整个社会的活力被 调动起来了。我们也可以说,门阀贵族代表了社会结构不变下的“长老权力”,他们掌握了话语权,而科 举出身的平民子弟则是掌握了知识适应新社会机制的“时势权力”者。费孝通似乎忽略了社会群体内部不 子曰:“往而夷夫垒。我将往,往而见垒,是见中行寅与范吉射也。”锋往而增之。简子上之晋阳,望见 垒而怒曰:“嘻!铎也欺我! ”于是乃舍于郊,将使人诛铎也。孙明进谏曰:“以臣私之,铎可赏也。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净
5、治,此人之道也。今君见垒念忧患,而况群臣与民乎?夫便国而利于 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夫顺令以取容者,众能之,而况铎欤?君其图之! 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 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入主太上喜怒必循理,其次不循理,必数更,虽未至大贤,犹足以盖 浊世矣。简子当此。(节选自吕氏春秋似顺论)【注】中行寅与范吉射曾率军围赵简子于晋阳,这些营垒即中行氏与范氏所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湎/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 /陈可取也/B.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
6、郭高/沟油1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 之/陈可取也/C.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油1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 之/陈可取也/D.宁国曰/陈可伐也/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城郭高沟湖/深则民力罢矣/兴兵伐之 /陈可取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所以”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句中的“所以意义不同。B. “田成子患之”与“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两句中的“患”字意义相同。C.寡人,意为寡德之人,文中是田成子自称,春秋战国时期君主常如此谦称自己。D. “以臣私之”与“私我也”(邹
7、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字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楚国使者在考察了陈国之后,认为陈国虽小不可攻打;宁国却由使者讲述的内容分析出陈国民怨且疲 的社会现实,认为陈国可取。B.田成子能成为国君,皆有赖于他仁义勇敢的兄长完子;面对越国讨伐,完子决定带领贤良之士迎战, 亦完全是为了稳固弟弟的统治。C.完子表示与越国交战,一定要打败越国,直至战死,而随他去 贤良之士也会全部战死,这样国内就 剩他们的遗孤了,国家就会安定。D.简子要求尹铎拆除晋阳那些曾让他蒙受耻辱的营垒,尹铎反而加高了营垒,简子为此很生气,认为尹 铎故意欺骗他,要派人杀掉尹铎。13 .把文中画横线
8、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人兴师诛田成子,曰:“奚故杀君而取国? ”(2)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14 .尹铎免于被杀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10.B11. D 12. C13. (1)越国起兵讨伐田成子,说:“为什么杀死国君而夺取他的国家? ”(2)简子说:“如果没有你这一番话,我几乎犯了错误。”于是就按使君主免于患难的赏赐赏了尹铎。14.尹铎所为便国利主。孙明能够为尹铎直言进谏。赵简子能够虚心纳谏。【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宁国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
9、那么 老百姓一定会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气用到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 国是可以攻下的。”“蓄积多”和“赋敛重”一个是说财粮积蓄很多,一个是说赋税沉重,两者都为主谓结构,结构一致,单 独成句,故应在“赋敛前断开,排除AC。“城郭高”“沟流深”两个句子句式结构相同,对象一为“城郭”,一为“沟恤”,应独立成句,排除Do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词语意思及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 “田成子之所以得有国至今者”中的“所以”,原因。句意:田成子之所以能够享有齐国直至今天 的原因是。“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中的“所以,用来的。句意:老师,是用来传
10、授学业解 答疑问的人。B. “田成子患之”中的“患”,忧虑,担心。句意:田成子对此很忧虑。“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中的“患”,忧虑,担心。句意: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D. “以臣私之”中的“私”,暗中思考。句意:我暗中思考。“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私”,偏爱。句意:这是偏爱我啊。两句中的“私”字意义不相 同。故选D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 “一定要打败越国”说法错误,原文战请必败,意为一定要战败;“随他去的贤良之士也会全部战 死”说法也不准确,原文有“不死者不敢入于国”的表述,就是说没有战死的贤良也不敢再回到齐国。 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
11、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兴师”,起兵;“奚故”,什么原因,为什么;“取”,夺取。(2) “微如果没有;“几”,儿乎,差一点;“过”,犯错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从文中“夫便国而利于主,虽兼于罪,铎为之”可知,尹铎所为便国利主,所以不应被杀。从文中“孙明进谏曰:以臣私之,铎可赏也。铎之言固曰:见乐则淫侈,见忧则净治,此人之道 也”可知,孙明能够为尹铎直言进谏,将尹铎所作所为带给国家和君主的好处说明,这是尹铎没有 被杀的原因之一。从文中“简子曰:微子之言,寡人几过。于是乃以免难之赏赏尹铎”可知,赵简子能够虚心接受孙明 的进谏,及时改正错误,也是尹铎没有
12、被杀的原因之一。参考译文:楚庄王想要去讨伐陈国,派人到陈国侦察。使者(回来以后)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说: “什么缘故呢? ” (使者)回答说:“(陈国)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积蓄的财粮很多呀。”宁国 说:“陈国可以讨伐。陈国是个小国家,却财粮积蓄很多,(这)是(因为)赋税沉重,那么老百姓一定 会怨恨君主!城墙筑得高,护城河挖得深,那么老百姓力气用到衰竭了。派军队去讨伐它,陈国是可以攻 下的。“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于是攻下了陈国。田成子所以能够享有齐国直至今天,原因是这样 的。他有个哥哥叫完子,仁爱而且勇敢。越国起兵讨伐田成子,说:“为什么杀死国君而夺取他的国 家?”田成子对此很
13、忧虑。完子请求率领士大夫迎击越军,并且要求准许自己一定同越军交战,交战还要 一定战败,战败还要一定战死。田成子说:“一定同越国交战是可以的,交战一定要战败,战败还要一定 战死,这我就不明白了。”完子说:“你据有齐国,百姓怨恨你,贤良之中又有敢死之臣认为蒙受了耻 辱。据我看来,国家已经令人忧惧了。如今越国起兵,我去同他们交战,如果交战失败,随我去的贤良之 人就会全部死掉,即使不死的人也不敢回到齐国来。你和他们的遗孤居于齐国,据我看来,国家一定会安 定了。“完子出发,田成子哭着为他送别。死亡和失败,这是人们所厌恶的,而完子反使齐国借此得以安 定。做事情岂止有一种方法呢!所以听取意见的君主和学习道术
14、的土人,所听所学不可不广博。尹铎治理 晋阳,到新绛向简子请示事情。简子说:“去把那些营垒拆平。我将到晋阳去,如果去了看见营垒,这就 象看见中行寅和范吉射似的。”尹铎回去以后,反倒把营垒增高了。简子上行到晋阳,望见营垒,生气地 说:“哼!尹铎欺骗了我!”于是住在郊外,要派人把尹锋杀掉。孙明进谏说:“据我私下考虑,尹铎是 该奖赏的。尹锋的意思本来是说:遇见享乐之事就会迭意放纵,遇见忧患之事就会励精图治,这是人之常 理。如今君主见到营垒就想到了忧患,又何况群臣和百姓呢?有利于国家和君主的事,即使加倍获罪,尹 铎也宁愿去做。顺从命令以取悦于君主,一般人都能做到,又何况尹铎呢!希望您好好考虑一下。简子
15、说:“如果没有你这一番话,我几乎犯了错误。”于是就按使君主免于患难的赏赐赏了尹铎。德行最高的 君主,喜怒一定依理而行,次一等的,虽然有时不依理而行,但一定经常改正。这样的君主虽然还没有到 达大贤的境地,仍足以超过乱世的君主了,简子跟这类人相当。(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将,岂,难道。纪,经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勾画出了登高赋诗、不虚佳日的场
16、面,体现了文人骚客特有的生活情趣。B.孟浩然“把酒话桑麻”句与三四句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表现了邻里间融洽的关系。C.五至八句中间运用顶针修辞,写出了邻里间闲时相思、思则即见、见则畅谈之情状。D.全篇言情切事,若离若合,起落无迹,文气畅达自如,看似平淡散缓实则天然浑成。16 .有人说,这首诗到“无为忽去兹意思已经表达完整了,后面两句完全可以删去。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5.B 16.最后两句点明诗人深深地明白登高赋诗、饮酒言笑的生活,是要有衣食作保证的, 力耕不怠,才是衣食所安,才是欢乐的根源。这是诗人对劳动生活的认识,它使全诗的思想内容更加丰富 深刻。没有这两句,诗歌就只停留在对田园生
17、活的歌颂与赞美这一层次上,未免失之单调。【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把酒话桑麻”表现的不是邻里之间的关系,而是宾主欢笑畅饮的场面。故选B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炼句的能力。整首诗歌中,“春秋多佳日无为忽去兹”全都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 情事串成一片行云流水,充分展现了隐居生活的乐趣。而单从这些语句来看,诗人这种快然自足的乐趣所 体现的自然之理与东晋一般贵族土大夫的玄学自然观没有什么两样。而陶渊明的自然观虽然仍以玄学为外壳,但他的自然之趣是脱离虚伪污浊的尘网,将田园当作返朴归真的 乐土;他所相与之人是淳朴勤
18、劳的农夫和志趣相投的邻里;他所寄托的玄理,朴实明快,是他在亲自参加 农业劳动之后悟出的人生真谛。所以,此诗末二句“忽跟农务,以衣食当勤力耕收住,盖第耽相乐,本易 务荒,乐何能久,以此自警,意始周匝无弊,而用笔则矫变异常”。所以,诗歌结尾“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点明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这是陶渊明自然观的核 心。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纯真的人间情谊, 并从中领悟最高的玄理一一自然之道。这种主张力耕的“自然有为论”与东晋土族好逸恶劳的“自然无为 论”是针锋相对的,它是陶渊明用小生产者朴素唯物的世界观批判改造土族玄学的产物。因此,有了最后这两
19、句,诗歌才能以情化理,理入于情,不言理亦自有理趣在笔墨之外,明言理而又有真 情融于意象之中。(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静女中男子与女子相约于城角,女子“,男子“,这两句描写的虽是人物 外在动作,凸显的却是处于热恋中的男女主人公的内在心理。(2)登高中“, ”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 得到表现。(3)劝学中认为人要想成为“”的君子,就要“”,足见学习与反思的重要意义。【答案】.爱而不见.搔首跳强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知明而行无过矣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0、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胸蹦”“啸”“知”“己”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司马迁对口语的运用是非常出色的,他人在宫廷,笔下并无一点儿宫廷气,()几十万言,没有一句像皇帝秘书的口吻。中国人似乎张力有限,容易被他的社会角色所霸占。司马迁显然是个例外,他有 两张脸,表面的模糊,o作为旷世大学者,他一直心向民间,他的民间立场一点都不勉强。他曾是黄 土高坡的放牛娃,漫山遍野奔跑。所谓文章(),一定是源自真切感受。司马迁不缺这个,他反而是真 情太多,必须加以压缩,有时还要伪装,以春秋笔法,以()的方式讲
21、出来。他一生都在读书,行 路,行了十万里路。他为后世文人的修炼树立了楷模。李白漫游天下,学的就是司马迁游历、学历、 经历,三者合一。,比如伟大的曹雪芹,他走的是漫长而又曲折的精神之旅。,寥寥数语,人物就活灵活现。大处把握和细节铺陈,他都做得很到位。后世文人,不但写散文 的推崇他,连明清小说都在它身上汲取营养。古文观止选他的文章,数量超过苏东坡和欧阳修。他是 模糊文本的先驱,用小说和戏剧手法写项羽,写刘邦,真是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鸿门宴”的紧张气 氛,本身就像戏剧,不同的人物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中国历代大文豪,几乎无不推崇司马迁,所谓道 德文章,人品与文品,司马迁都足以垂范后世。18 .请在
22、文中括号处填写恰当成语。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答案】18 .洋洋洒洒力透纸背微言大义19 .里边的清晰也有不游和游得少的司马迁还是写人的高手【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说司马迁写文章写的很快很多,与“几十万言”搭配,可用“洋洋洒洒”。洋洋洒洒: 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第二空,根据“一定是源自真切感受”可知,此处是说司马迁的文章写得深刻,可用“力透纸背”。力透 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常用来形容诗文等作品运力巧妙,内涵深刻。第三空,与“
23、春秋笔法”搭配,是说司马迁写文章时将深刻道理融入含蓄 语言中,可用“微言大义”。 微言大义:包含在精微语言里的深刻的道理。【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句与“表面的模糊”意思相对,句式一致,可填:里边的清晰。第二空,此句是说曹雪芹与司马迁和李白漫游天下相反,“走的是漫长而又曲折的精神之旅”;位置上处 于总领句,与“比如”要搭配,可填:也有不游和游得少的。第三空,根据“寥寥数语,人物就活灵活现”可知,此处是概括司马迁写人写的好,可填:司马迁还是写 人的高手。(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忽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辽宁省 大连市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