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市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自测题语文试卷答题要求:1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3 .请用0. 5毫米的黑色中性笔作答。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从2002年4月科学杂志介绍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制稻基因组测序工作,到今年2月自然植物 杂志称赘我国水稻研究,说明中国的水稻研究已经引领世界。从跟跑、并跑,直至领跑,中国的水稻研究是如何走向卓越的呢?与今天人们更加关心健康不同,用“7%的耕地能否养活22%的人口”,也就是粮食安全,是20世 纪的中国
2、需要首先面对的问题。1994年,植物分子遗传学家李家洋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到了中国科学院 遗传所。回国后不久,他从拟南芥的研究转向了水稻的研究。提起这一转变,他说,这是为了和当时国 家的需求相契合。随后同样回国到遗传所工作的储成才和傅向东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参与了 “国际水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第4号染色体的测序工作。之后, 中国主导的“中国超级杂交水稻基因组计划”启动。2001年,中国联合研究组后来居上完成了粘稻基因 组工作框架图的绘制。在科研人员眼中,水稻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作物,而且也是非常理想的单子叶模式植物。水稻的基因 组较小,在作物中第一个完成了测序,加之较容易转
3、化,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学家进入了这一领域。 育种家负责培育新品种,水稻的基础研究者负责了解机理,这两者各有侧重。中国职业化的育种工作由 来已久,大量的水稻突变体材料为水稻基础研究提供了便利。而育种家通常也会从生产角度提出需要解 决的问题。“做基础的和育种家的有机组合,是水稻研究走在前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傅向东 7元o虽然与育种家合作,创制优质水稻品种,但储成才认为,在基础研究领域,不宜片面强调应用和产 业化目标,基础研究常常需要耐心,研究结果的产生需要积累。就拿他认为自己“最有用”的一项关于 粳稻氮肥利用效率的研究来说,前前后后也经历不少时间。四川农业大学陈学伟研究组关于“稻瘟病” 的
4、研究,从开始到成绩的取得也经历了十多年的时间。(节选自三国志蜀书庞统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日/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 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B.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日/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 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C.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日/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 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D.璋既还/成都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日/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
5、/又素无预备/ 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时汉族男子到20岁时行冠礼,后来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B.冠冕,古代皇冠或官员的帽子,借指高官,在本文中指庞统在南州做官。C.功曹,亦称功曹史,官名,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记录业绩。D.侯,文中指我国古代的爵位。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庞统受人赞赏。司马徽和庞统交谈,对庞统的才能感到非常惊异;刘备会见庞统并和他长谈,庞统受 到刘备的器重,与诸葛亮共事。B.庞统足智多谋。刘备和益州牧刘璋在涪地
6、会面时,庞统一口气给了刘备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采取了 中计,并攻下了许多地方。C.庞统耿直敢言。刘备在涪地大会将士,庞统直接指出刘备的言语错误,虽惹怒刘备,但仍然坚持原 则,直言自己没错,不向刘备道歉。D.庞统忠孝两全。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尽心尽力履行赡养职责;跟随刘备进军围攻雒县,被飞箭射 中,英年早逝,刘备悲痛惋惜。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统进策日:“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2)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14 .庞统才华得以实现的外界条件有哪些?请结合文章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0.A11. B12
7、. C13 . (1)庞统献策说:“现在趁这次会面的机会,马上就擒住刘璋,那么将军您就可以不动用军队而能平 定一个州。”(2)将军您在还没到他们驻地的时候,派人向他们通报,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授,并命令 军队整理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军的样子。14 .司马徽的赏识,庞统的声名逐渐显著而被人知道。刘备的器重,刘备为一代贤君,知人善任,有 容纳贤士之量,为庞统才华的实现提供了机会。【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本题是选择题,找准切入点,注意各选项间的不同之处。“璋既还成都”中“成都”是“还”的宾语, 不宜断开,排除C项、D项。“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不
8、宜断开。“大军卒 至”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项。画波浪线部分意思是: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为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 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 这是上策。故选Ao11题详解】本题考查掌握文化常识的能力。B项,“在本文中指庞统在南州做官”错,应是居于首位的意思。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直言自己没错”分析错误,原文为“统对日:君臣俱失”,承认自己也有错。故选Co【13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 “因”,
9、趁机;“执”,擒住、捉住;“用兵”,动用军队。(2) “相闻”,通报;“急”,形容词用作名词,紧急情况;“装束”,整理行装。【1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土之冠冕,由是渐显”可知 司马徽认为庞统很不一般,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首屈一指的人才,庞统的声名逐渐显著而被人知 道。由“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可知庞统得到刘备器重。“统对曰:君臣俱失。先主 大笑,宴乐如初”可知刘备有容纳贤士之量,为庞统才华的实现提供了机会。参考译文庞统,字士元,是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的才能。颍川人司马徽清
10、名儒雅,有 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 起谈论从白天一直到夜里,司马徽认为庞统很不一般,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中首屈一指的人才,从 此渐渐出名。后来郡府任命他为功曹。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尽心尽力履行赡养职责。刘备会见了他 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于是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 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地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这次会面的机会,马上就 擒住刘璋,那么将军您就可以不动用军队而能平定一个州。”刘备说:“刚来到别国境内,恩德威信还 没有树立,这样做不行。”刘璋回到成都
11、后,刘备要为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 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 益州,这是上策。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强大的兵力,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向刘璋上表 章进谏,让刘璋打发将军您回荆州。将军您在还没到他们驻地的时候,派人向他们通报,就说荆州有紧 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命令军队整理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军的样子。这两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 对您的离去感到高兴,估计必定会轻装来见您,将军您利用这个机会捉住他们,前去夺取他们的军队, 然后就向成都进军,这是中策。撤军返回白帝城,和荆州大军结合,慢慢再来图谋他,这是下策。
12、如果 犹豫不决按兵不动,就会陷入困境,不能长期这样。”刘备同意了他的中策,就杀了杨怀、高沛,回军 攻向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刘备)在涪地大会将士,设酒宴欢庆,对庞统说:“今天的盛 会,可以说是其乐无穷啊。”庞统说:“征伐别人的国家却很高兴,这不是仁义之人的军队。”刘备喝 醉了,大怒说:“武王伐纣,百姓在前后歌舞相送,他不是仁者吗?你的话不对,应该马上离席出去!” 于是庞统不知所措地退了出去。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原来的座位上,开始并不和刘 备相看、道歉,喝酒吃饭依然如故。刘备问庞统:“刚才的争论,是谁不对?”庞统回答说:“我们君臣 两个都有不对。”刘备大笑,酒宴又回到原
13、来的欢乐气氛。刘备进军包围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 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任命庞统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 谏议大夫。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叫作靖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春题湖上白居易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注】这首诗是诗人在杭州任期将满,回京之前所作。15.下列对这首诗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画图”二字是诗眼,领起后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最后以不舍意作结,写出了诗人对西湖的喜 爱。B
14、.西湖的春天,湖水澄澈、千山苍翠、明月如珠、早稻新发,一幅格调清新的山水画图展现在读者的眼 刖。C.“青罗裙带展新蒲”一句,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飘曳的裙带,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 美。D.这首诗前三联写景,突出西湖的生机勃勃;尾联抒情,表达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的留恋。全诗情景交 融,物我合一。16.本诗最精彩的部分是中间两联,诗人以优美的笔触,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 人的写景技巧。【答案】15.C 16.远近结合。远望群峰之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近 看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跳荡悬浮。远近结合,描绘出西湖春日“似画图”的景
15、色。比喻。诗人用翡翠比喻松树的绿色,用明珠比喻夜半时分高而远的明月,用碧毯细短的线头比喻幼小的 绿色秧苗,用青罗裙飘拂的长带比喻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无不妥贴入微,真切动人。【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表达技巧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 “写在稻田里劳作的少女飘曳的裙带,以少女劳动之美映衬了春日的西湖之美”错误,这一句是比 喻,写新生的蒲草在风中摇曳,就像是少女身上的罗带,并非实写少女。故选C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以及炼句的能力。“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意思是松树在山上排开层 层翡翠,月亮向波心点出一粒明
16、珠。绿色的毛毯绒头是抽长的早稻,青色的罗裙飘带是舒展的新蒲。这两联运用比喻的修辞,诗人把松树的绿色比作翡翠,把夜半时分高而远的明月比作明珠,把幼小的绿 色秧苗比作碧毯细短的线头,把舒展着的绿色的蒲叶比作飘拂的长带,形象生动,自然贴切。诗人以幽 丽华美的笔触,用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勾画出西湖的旖旎风光。同时,也运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松排山面千重翠”是远景,写远望群峰之上,松树密密麻麻排满山 面,千山万峰显得一派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是近景,近看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 莹剔透。此处远近结合,描绘出西湖春日“似画图”的景色,表达诗人对湖上春光的珍惜与爱悦的感 情。全诗由于有了中间这四句
17、精当传神的描写,末两句的“勾留”之意才得以顺势推出。(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中,表现作者与琵琶女有着相似处境,因而有一见如故的亲切之感的千古名句是:(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表现历史人物刘裕北伐时豪迈气势的两句是:(3)赤壁赋中,作者以侧面烘托的方式,表现客之洞箫声的强大感染力的两句是:【答案】 .同 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蔑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涯” “戈” “壑” “蛟” “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18、 (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民俗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地域性。同一个节日在不同的地域传播,总会有的不同,这是个非常复杂的发生学、传播学过程。但是就影响力而言,层级越高,就越带有超 越性和高尚性。一村一落的民俗,只要满足普通人六畜兴旺、老少平安的基本愿望就可以 了;而一省一市一个国家的民俗,则必然要承担起更为普适、包容、美好的社会责任。民俗的层级越 高,就越是摆脱了具体的实用价值,越具有某种道德和信念的力量。那是一种普通人,但是值 得所有人仰望追寻的“星空”。也就是说,(),包含着从平庸生活中超拔出来的向上的渴望。根据这个意义上看2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
19、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祟。为了旅游 开发而编造的“传说”,为了贪污腐败不被发现而塑立的“禄神”,为了开车违章免于被罚而生造的“车神”,都属于 的伪民俗、丑民俗、恶民俗,是走向了 “文化”反面的精神霉菌。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形形色色五谷丰登难以企及不上台面B.林林总总风调雨顺难以企及不登大雅C.形形色色风调雨顺难以逾越不登大雅D.林林总总五谷丰登 难以逾越 不上台面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民俗最终指向雅,却出自于俗B.雅是民俗的旨归,俗却是它的源起C.俗是民俗的源起,雅却是它的旨归D.民俗出自于俗,却最终指向雅2
20、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从这个意义上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祟。B.根据这个意义来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崇。C.从这个意义上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祟的产物。D.根据这个意义来看,那些打着民俗旗号的“伪民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崇的产物。【答案】18.A19. D 20. C【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林林总总:形容杂乱众多。形容人或事物众多。“形形色 色”和“林林总总”都有多
21、种多样的意思,后者偏重指杂乱无章,不切合语境,所以选用“形形色 色”。五谷丰登:泛指粮食丰收。风调雨顺:风雨均匀适度。与“风调雨顺”相比,“五谷丰登”与前后的 “六畜兴旺” “老少平安”更协调,更符合“普通人的基本愿望”,所以选用“五谷丰登”。难以企及:难以达到。难以逾越:难以超过。根据后文值得所有人仰望追寻,所以是普通人难以达到, 选用“难以企及”。不上台面:比喻俚俗卑下,拿不出手,见不得人。不登大雅:不能登上高雅的厅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 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上台面”强调卑劣,“不登大雅”强调粗俗,前者贬义更 重,更适合形容“伪民俗”的特点,所以选用“不上台面”。故选A
22、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根据后文“包含着从平庸生活中超拔出来的向上的渴望”,此处应该以“民俗”为陈述对象,由此可以 排除B、C两项。与后文“包含着渴望”更为贯通一致的应为“出自于最终指向,排除A。故选D。【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错误:一是“根据这个意义上看”介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从来看”,排除B、D;二是 “伪民俗,是功利、拜金等腐朽思想在作祟”错误,“是在作祟”成分残缺,应改为“是 在作祟的产物”,排除A。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
23、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耳闻目睹的周围人的经历和经验,然而, ,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 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一切。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 生命体验的幸运人。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一中 2022 2023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末 语文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