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docx
《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第5课《杜甫诗三首》导学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杜甫诗三首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 了解近体诗的相关常识和杜甫的身世经验;2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品尝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 .感受诗人深厚的苦痛与忧思。领悟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二、阅读指导:(一)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 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 “往体诗”。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 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近体诗,乂称“今体诗”“格律诗”,使唐代形成的格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
2、句数固定(排律 诗除外):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固定:讲究平仄对仗。律诗是近体诗(与唐代以前的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 于唐初。八句,分五言、七言两体,简称五律、七律。律诗中,凡两句相配,称为一 “联”。五律、 七律的第一联(一、二句)称“首联”,其次联(三、四句)称“颔联”,第三联(五、六句)称“颈 联”,第四联(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律诗必需符合以下三个基本条件:1 .押韵:其次、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要求押平声,且一韵究竟。2 .对仗:律诗中间两联(颔联和颈联)必需对仗。3 .平仄:律诗
3、和绝句的每句平仄都有规定,误用者谓之“失粘”。所谓“失粘”,应当是指邻句不相 粘一一“粘”的意思是两句诗的平仄相同,而邻句则是指下一联的上旬和上一联的下句。与“失粘” 类似的规则,还有“失对”,也就是同一联的上下两句没有平仄相对(二)生平及写作背景杜甫(712-770),字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祖籍湖北襄 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志向,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 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起先在长安寓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己饿 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剧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 “朱门酒
4、肉臭,路有冻死骨” 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宏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代表作:“三吏”、“三别”。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明清文人 推崇他为“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工部集。杜甫20岁以后可分四个时期。1 .读书壮游时期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流露了诗人对 一切事业的雄心壮志。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 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会面。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 表。2
5、.困守长安时期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 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啼饥号寒使 他比较客观地相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确立了现实 主义创作方向。3 .陷贼与为官时期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 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一一高度的人民性和爱国主义精神。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 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 长安收复后,回
6、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759年,对政治感到悲观的杜 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4 .漂泊西南时期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 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思想更深 邃、诗风更沉郁。带有更多的抒情性质。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 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起先了 “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 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三、写作相关背景秋兴八首(其一)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 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7、765年四月,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夔州(今 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秋兴既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 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此诗以描绘秋景为外在的行文线索,以抒发悲愁之情作为连通各联的内在联 络,以情感的起伏流转,贯穿次第绽开的各组景物,形神训诲,浑然一体。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的诗题叫咏怀古迹,明显他在写昭君的怨恨之情时,是寄予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的。他 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家乡,境况和昭君相像。虽然他在夔州,距家乡洛阳偃师一带不象 昭君出塞那样远隔万里,但是“书信中原阔,干戈北斗深”,洛阳对他来说,仍旧是可望不行即的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杜甫诗三首 一语 文人 必修 第二 单元 杜甫 诗三首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