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课一等奖小学语文《渔歌子》详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docx
《全国课一等奖小学语文《渔歌子》详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课一等奖小学语文《渔歌子》详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渔歌子详案设计理念: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课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课堂。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 写作特色。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量相合,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做法,提高课堂实效。如:通过对 比诵读张松龄、苏轼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教学目标:1、认识词中的生字,并会写3个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词。2、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课外主 动积累的习惯。教学重点:学习词的内容,想象并描述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体会
2、“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所表现出来的词人所追求的生活情趣。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诵读这首词,查阅有关词人的资料,复习有关词的知识。2、制作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背诵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一、话题引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欣赏唐朝词人张志和最出名的一首词。说到词,我 们开学的时候才学过一首,它是?(请生背诵)2、关于词这种文学体裁,你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答,师相机强调词的相关常识)3、咱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词牌名就叫做一一(师板题,生齐读,指导“子”的读法)4、像忆江南一样,这个词牌也是这首词的题目,能表示词的内容,那么,根据这题目, 你猜一猜
3、这首词大概写了什么内容?(师相机介绍:“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 就是垂钓者、打鱼人唱的歌。) 二、初读,读通顺。1、张志和是怎样向我们描绘他的垂钓生活的呢?请大家翻开书本110页,仔细地把这生读和词。师:她读得很有感情,是不是?生:是!也很有节奏。师:那么,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草堂松径jing已胜攀。一起来读!生:草堂松径jing已胜攀。师:会读了,有本事;读懂了,更了不起。你们读懂了吗?生面面相觑,默然不作声。师:有的同学不敢自信地回答我。那我问一问,哥哥在叫弟弟干什么呀?生:回去,回家。师:你怎么知道的?生: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师:“还”是什么意思?生:回! 师:哥哥
4、就是在叫弟弟赶紧 生:回家!师:生:师:好,我也来劝劝大家。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我。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狂风浪起且须还。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深情地:且须还。生深情地:不须归。师激情地:且须还!生激情地:不须归!师:为何不归,为何不归啊!哥哥知道答案吗?生:不知道。师:那么,请你用词来告诉哥哥出示课件。怎么来写呢?可以写“西山青,白鹭飞,烈日 当头不须归J你还可怎样写呢?来,拿出你的笔,在纸上写一写。生写“词。教师巡视。师:生:生:生:好,他很快就想回答了。来,听一听。桃花没,鳏鱼肥,烈风暴雨不须归。鳏鱼肥,桃花美,天
5、打雷劈不须归。众笑风景好,蹶鱼肥,师:斜风?不够强烈,生: 生: 生: 生: 师: 生:风景好,水又绿, 斜风吹,细雨下, 桃花香,鳏鱼肥, 桃花美,蹶鱼肥, 风景太美了,他- 不想回去。暴雨斜风不须归。 暴雨疾风不须归。 还为满足不须归。 斜风再大不须归。 悠然自得不须归。 迷人风景不须归。师:是不是这样的?是不是只有这个原因呢?我们要来了解一下张志和这个人。课件播放: (张志和本名张龟龄,他从小便才华过人,16岁的时候,他中了举人,还给皇帝写了 一份折子,列了许多治国的良方,于是皇帝封他做了大官,并且赐名张志和,希望他心 志平和,但后来他因事而被贬官。之后,他干脆辞官归隐。隐居在太湖一带,
6、整日扁舟 垂钓,过着悠闲自在的渔家生活。但他钓鱼却很奇怪,唐书.张志和传中曾这样记 载:师:怎样记载得呢?读!生:“志和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每垂钓,不设饵,志不在鱼也。师:“每垂钓,不设饵”,你读懂了吗?生:他每次垂钓都不投鱼饵。师:你有疑问吗?生:为什么他不装鱼饵却能够钓到鱼?师:没有鱼饵,怎么可能有鱼儿上钩呢,是不是?可是张志和却说他钓了很多很多。想一想, 你觉得他钓了些什么?生:他钓了一些休闲回来,让他自己的心平静。师:是啊,厌倦了官场的明争暗斗,他把什么钓回家了?生:悠闲!师:自在!生:因为鱼儿很多,不用鱼饵,自己就自投罗网了。众笑师:这是一个神仙在钓鱼啊!生:他钓了很多东西在脑海里
7、。师:是啊!张志和不仅钓到了美丽的风景,让桃花的芬芳铺满他的生活,而且他更钓到了一 份生:悠闲自在。师:这也是他一生的追求,心志平和。来一起读。生:心志平和。师:让我们像张志和那样,独坐着,任清风拂面,任桃花的芬芳扑鼻而来,一起读一一音 乐响起生有情感地:渔歌子师:斜风细雨生悠长地:不一一须一一归一一师:再读一次!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师:这首渔歌子流传至今,已上千年。它是唐词的宗祖,也成为后代文人墨客争相填和 的范本。后代文人对它推崇之至,你们看,这一首课件出示苏轼的浣溪沙。自由 读一读,看看有什么发现?生:浣溪沙师:你来说说!生:有些句子和渔歌子当中的一模一样。师:是不是?生:是!师:苏轼太
8、喜欢这首词了,所以他把张志和的句子放进了自己的词里。让张志和笔下的美景, 百年千载地悠悠回荡。一起读!生有词的味道地:浣溪沙斜风细雨不须归。师:假如你来到浙江湖州,你一定会看哪座山?生:西塞山师:来到西塞山你一定会想起一个人?生:张志和师:想到张志和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吟诵一首词师:渔歌子师:来,让我们深情地吟诵这首千古绝唱,让它在我们的心中定格成一幅清丽自然、醇香久远的永恒画卷吧! “渔歌子”起。生和着音乐背诵整首词。师:好,下课!生:谢谢老师,老师再见!师:跟后面的老师说再见。生挥手:再见!首词读上两遍,注意词当中的生字,把词念得字正腔圆,明白吗?好,自由地读吧!(生自 由读)2、读得很专
9、心、很投入!现在,谁来展示读一下?其他同学注意听,听他有没有把生字 都念准了。(指名读,师小结指导生字:“塞”、“蓑”、“箸的读音)3、谁再来读一读,不但要字正腔圆,还能根据以往学到的朗诵古诗词的方法,读得有 节奏些。4、有味道!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词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 读呢?请看,每行词的前半部分你们读,后半部分我来读。(出示课件,师生合作朗读完词,)5、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下,我读前半部分,你们 读后半部分。(师生再次合作朗读全词)6、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词,注意那个节奏,那个味 道。(生齐读诗歌)三、品味词
10、中画。1、师重复读最后一句,设问:“不须归”是什么意思?(板书)?(指名说)2、都下雨了,为什么还不愿回家呢?(指名说)3、哦,你还从这首词中读出了美景,你真会读书!是的,张志和不仅是著名的词人, 也是有名的大画家,他常常把画画的技巧融入到写词中。他的好朋友大书法家颜真卿曾经这 样夸他,说他写的词:(课件出示: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他写的词就像一幅画,里面藏着 很多的景物,很多的色彩。那么,通过刚才的朗读,你发现了哪些景物?(指名说)4、一共有9种,你们都发现了吗?5、那么,词人又分别采用了哪些色彩来描绘这些景物呢?同学们,你们看,假如这黑 板就是一张画纸,现在,让我们把这九种景物工整地写到这
11、张纸上,尽量用上彩色粉笔,使 它们看上去更像一幅画,比如说:这儿是流水,我该用什么颜色来写? 蹶鱼是游在水里的, 它是?所以我用黄绿色把它写在画面的最下方。 如果我在这个位置写上西塞山的话,你 觉得白鹭应该写在哪里? 鹭是一个生字,大家看一看怎么写,要把这个字写漂亮,有个 诀窍,你看上面可以写小一点,宽一些,下面相对窄一点,长一些,来,拿起笔,我们都来 写一写这个字。同学们,看明白了吗?还剩下五种景物,我请两位同学合作来补充完整, 好吗?其他同学也可以在我们准备的白纸上写一写。注意写字的姿势,把字写漂亮。)6、评价板书。(同学们,他们画得怎样?请你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7、短短的27个字,就让
12、我们读出了这么多景物,这么丰富的色彩,让我们感觉:(课 件出示:这真是一幅 的画面!)8、对,真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呀,看着,想着,这幅画就成了一首绝美的词:渔歌子 齐:9、同学们,这仅仅是一幅展现在我们眼前的静止不动的画吗?10、也是动画喽,来,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走进这幅迷人的画卷,去听一听,看一 看,再闻一闻?(播放音乐,远处,连绵起伏的山云雾缭绕,一群白鹭扑腾着翅膀,飞 向青天;近处,桃花盛开了,柔和的春风中,花瓣带着晶莹的水珠飘落水中 诵读整首词。)11、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一定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什么。谁来说一说?(师小结:真 是如诗如画呀。真是如诗如画呀。此情此景,让我们情不自
13、禁想诵一曲渔歌子,读!)12、同学们,置身于这么美的景色之中,你们想回去吗?想不想? 我们都陶醉了。张 志和呢,你看他,青箸笠,绿蓑衣,只留给我们一个背影,此时,你一定看到了他的神情了, 是怎样的?13、说得真好,青箸笠,绿蓑衣里藏着的是一份悠闲,一份自在。所以,虽然湖面上吹 着乍暖还寒的风,下着毛毛的细雨,他依然写道:(指2名接读)四、拓展,品出“钓”中情。1、可是,他的哥哥张松龄,却很担心他在外流连忘返,惹出麻烦。他不但出钱给他盖 了一间草堂,还写了一首词,同样是采用渔歌子这个词牌来写的,就是这首和答弟志和渔 父歌。(课件出示: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14、。)2、他写了什么呢?先自由读一读吧!3、指名读。4、哥哥在叫弟弟干嘛?5、你怎么知道的?6、一个字一一7、对了,哥哥在劝弟弟快些回来,那我也来劝劝你们,你们就是张志和,我就是哥哥, 看看你们能不能用词来回答。贤弟啊,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狂风浪起且须 还。 且须还。(激昂):且须还。 为何不归?为何不归呢?请你仿照张志和最后这两行词的格式也来写一写,把原因告诉哥哥。(课件出示:, , 不须归。)8、是啊,这么美的风景,怎么舍得回来呢?可是,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让我们细细 的了解一下张志和这个人。(张志和本名张龟龄,他从小便才华过人,16岁的时候,他中了 举人,还给皇帝写了一份折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渔歌子 全国 一等奖 小学语文 渔歌 详细 教学 设计 课堂实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