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总第88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总第88期).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抚州市“五型”政府建设工作简报第1期(总 第88期)2023-01-18资溪县加快“两山”高水平转化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近年来,资溪县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 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构建了从“资源保 护-核算评估-产业培育-金融赋能-反哺生态(产业)”的生态 产品价值实现全链条机制,走出了一条具有资溪特色的绿色 发展之路。先后荣获了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 建设示范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 县、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等称号。一、聚焦绿水青山“全域化、全民化”,厚植“两山”转 化本底。一是强化源头保护。科学划定生
2、态保护红线面积 630.8平方公里,占全县陆域面积50.56%。创新落实“河(湖) 长、林长+警长”生态综合执法机制,为绿水青山提供长效保 障。二是全域推进治理。实施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年 均造林绿化2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前三。生态环 境质量指数(EI值)达90.74,排名全国前列。三是全民共 建共享。将生态文明理念纳入“村规民约”,建立“四级”环 家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工作,持续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 实现了 “五个转变二一、生活垃圾由随地倾到向日常清扫、保洁、清运转变。 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流程,开展生活 垃圾清扫、保洁、收集、压缩及转运等服务,其中垃圾运转 做
3、到“垃圾不落地、臭气不外溢、渗滤液不滴漏”。全区日产 垃圾平均保持在100吨左右,垃圾清运基本做到日产日清。 同时,积极探索推动垃圾分类的好办法,在大量设置分类垃 圾桶的基础上,在城区安装了 5座综合垃圾分类服务和快递 服务、自动售卖、免费工具、信息采集等便民服务功能的“天 天环保吧”,在农村区域虎珏乡徐家村和红星垦殖场各新增1 座“天天环保吧”作为全区垃圾分类工作试行点,以点带面 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二、农村环境由无人管护、突击管护向日常长效管护转 变。结合实际情况,对照村庄分类标准,全区15个乡镇(场)、 1317个自然村分成三类进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在整治过程 中,切实
4、做到“五有、四到位”,即“有制度、有设施、有队 伍、有经费、有考核”和“人员三定到位、设施设备投入到 位、宣传到位、村内管护到位全面开展项目主管和保洁员 的现场培训,明确工作职责,提升管护水平,配足保洁人员 数量,按时足额发放保洁员工资,确保管护队伍稳定。全区 约1100公里县、乡、村道路得到全面养护,每年考核均达到 优秀。三、监管由突击检查向日常考核和齐抓共管转变。开发 农村环境“1+N”长效管护管理平台,环境卫生管理实现了 “网格化、智能化、数字化”,即通过政府“环卫监督”APP、 公司“劲旅在线”APP,把农村环境问题通过网络及时上传, 公司对上传的问题做到整改完成率、及时率、准确率三个
5、 100%o2022年以来通过APP反馈的问题共计1200余个,日 常督查中反馈问题合计4320个,均在12月上旬完成整改。 严格执行“三横两纵”管理考核机制,根据日常考核的结果, 政府拨付服务费;同时引进了第三方对公司运营进行日常考 核,形成乡镇和企业齐抓共管的局面。四、群众观念由被动管理向主动参与转变。在各村张贴 致村民的一封信,发动群众通过扫码的方式对环境卫生进行 监督。各乡镇(场)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 农户“门前三包”责任,实现一户一桶,形成共创、共管、 共监督的局面。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 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 人讲文明
6、、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五、实现“全域(横向)一体化向“全程(纵向)一 体化”转变。初期,东乡区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PPP项 目主要采取横向一体化运营模式,即将一个区域范围(全区) 视为一个整体,由一家企业负责,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明确 责任主体,缩短管理链条,降低政府管理成本,形成规模化 一条龙运营管理,确保区域内作业管理、监管标准等保持一 致性。近来,随着环境卫生标准提高,该项目由横向一体化 向纵向一体化转变,即将前端清扫保洁、中端垃圾转运、末 端综合治理整合三位一体,由一家企业负责全流程的所有工 作,实现“一把扫帚扫到底”的模式,不但实现多工艺整合, 减少协调成本,而且有利
7、于企业为降低运费,为未来“新技 术、新工艺”的应用和整合预留发展空间。乐安县创新开辟易地搬迁后扶新天地谱写“十四五”乡村振兴新篇章“十三五”期间,乐安县有效实施了易地搬迁脱贫工程, 已搬迁安置1009户4060人、其中脱贫搬迂户898户3568 人,已建成集中安置区9个,是抚州市搬迁安置规模最大、 任务最重、难度最大的县区。近年来,全县在推进“筑牢保 障体系、产业就业帮扶、强化服务功能”等三大举措上下功 夫,有效破解了搬迁户稳得住、能增收、乐安居等方面难题, 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交出了令搬迁户满意的安居又乐 业搬迁后扶乐安答卷。一、筑牢保障体系,解决搬迁户“难稳住”问题(一)开展防返贫监测
8、和帮扶。紧盯搬迁对象中的低保 户、特困供养户、残疾户、老人户以及因病因意外而导致生 活严重困难户等重点人群,做到每月一排查一分析一研判, “一对一”常态化跟踪收入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 全问题,做到应纳尽纳,坚决守住搬迁户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的底线。建立工作台账,落实迁出地和迁入地“双向”帮扶 全覆盖,做到遇困即扶,确保搬迁对象“稳得住:目前,全 县搬迁户已识别纳入监测对象19户70人,其中已消除风险 12户45人。(二)落实问题排查整改销号。落实每月回访巡查机制, 对搬迁户安全隐患、教育、医疗、饮水、产业就业及其他“愁 难急盼”等问题开展深入排查。对照发现问题,由“点长” 牵头调度,行
9、业部门、安置社区、县乡村振兴局分工负责落 实整改,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体推进,所发现问题均已 清零销号,提升搬迁对象满意度。(三)强化搬迁户权益保障。对规定跨村跨乡镇安置的 搬迂户,其迂出地的退耕还林、生态效益补偿、耕地地力保 护等各种补贴政策不变,山林地和耕地可自行经营或有偿流 转。搬迁对象的医保、养老、低保、特困供养等社会保障权 益保持不变;原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的权益保持不变。 同时,已为所有的搬迁户办理了住房不动产权证,搬迁户拥 有永久性居住产权,让搬迁户吃上产权“定心丸二二、落实“两业”帮扶,解决搬迁户“难增收”问题(一)夯实增收支撑,多渠道拓宽就业路径。外出务工 输送一批。依托
10、就业服务大数据平台,开展劳力人数、就业 状况、技能水平、务工意愿及培训需求等信息“大摸底”,大 力宣传务工奖补政策和就业招聘信息,有序组织有劳动力搬 迁对象外出务工。全县搬迁户已输送务工1664人,其中县内 务工706人,县外务工958人,就业务工率达92%。2022年 度已向搬迁户发放务工交通奖补70余万元。同时,出台了 “易地搬迁对象就业扶持专项补助新政策”,凡在本县厚发 工业园区务工的搬迁对象,每人每月另奖补200元。2022年 度已发放务工奖补13.7万元,有效激发了厚发安置区搬迁对 象在厚发工业园区就近务工的积极性。公益岗位兜底一批。 为使弱劳力、半劳力等就业困难户实现稳定就业,利用
11、村级 光伏发电收益、安置区充电桩收益、衔接资金等新开发一批 针对搬迁弱劳力户的公益性岗位。2022年新增公益性岗位72 个。帮扶车间安排一批。在厚发、公溪等安置区内或附近, 建成了饰品加工、食品加工、仕女扇等劳动密集型、技术门 槛低的就业帮扶车间6家,优先吸纳了 200余户有劳动能力 但无法外出务工的搬迁户,户均年增收8000元以上,帮助脱 贫群众在“家门口就业二项目建设吸纳一批。坚持以工代赈 项目实施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紧密相结合,建设技能低的以 工代赈项目,优先吸纳搬迁户参与务工。2021年至今,该县 以工代赈和衔接资金投入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已吸纳搬迁 对象参与务工增收达500余人次。(二
12、)强化“造血”功能,多形式实现产业带动。依托 产业基地辐射带动增收。全县已发展双抱菇130万平方米、 中药材4.2万亩、设施蔬菜1.3万亩等一大批产业基地,实 现就近带动搬迁户就业参与生产300余人。同时,通过“反 租倒包”“代种代养”、入股分红等形式,让200余名搬迁对 象直接参与特色产业发展,实现互利互赢。建立“微田园” 实现自主增收。厚发、上罗等安置点为搬迁户户均流转土地 30nl2以上,开发了一大批“微菜园”“微果园”“微花园”,栽 种四季蔬菜、花卉水果等,发展安置社区“庭院经济”,美化 了环境,增加了搬迁户收入。三、强化服务功能,解决搬迁户“难安居”问题(一)强化公共服务,使搬迁户舒
13、心。选优地段让生活 更便利。将安置区选择在交通便利、区位优越的工业园或集 镇等中心地带,解决了就业、就学、就医、出行、购物等便 利问题,让搬迁户能顺畅享受便捷生活。整合资源让服务更 贴心。在安置区完善配套了学校、幼儿园、医院(卫生室)、 购物超市、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文体设施、视频连 线室、商业服务网点、警务室、充电桩、便民服务中心、邮 政快递之家等公共服务设施,让搬迁户愉悦享受均等公共服 务。科学规划让社区更宜居。各安置区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 和生活设施得到充分保障,同时适度进行了绿化亮化,所有 安置区均实施了 “秀美乡村”建设,是当地环境最美丽的新 家园。(二)推进社区管理,使搬迁户顺
14、心。党建引领强化社 区管理。全县各安置区均组建了党支部(党小组),党组织的 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厚发安 置区设立三级网格制度,社区书记担任网格长、社区干部担 任二级网格长、党员担任网格员,把社区划为六个网格小组, 每个小组由五个党员担任网格员负责联系群众,31名党员联 系搬迁户681户。机构健全推进有效治理。厚发安置区成立 了社区居委会,设居委会主任(支部书记)1人、居委干部4 人;实行“点长制”管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社区“点 长”,切实将跟踪帮扶落实在搬迁户的心坎上;县直部门选派 了驻社区第一书记1人、工作队员2人,进行定点帮扶;聘 请了物业公司参与社区管理,
15、建立安保、保洁制度;推行了 户籍、就业、就学、就医、社保等“一站式”服务,县政务 服务中心选派干部进驻社区参与服务,落实社区干部集中办 公、轮流坐班值班、民事全程代办等机制,为搬迁户就近办 事提供便捷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帮”。理事协会助力 共享共治。推举威望高、热心肠的“三老”,创建社区管理理 事会,协助社区干部建立矛盾化解台账,有效解决搬迁户日 常生活中出现的烦心事、揪心事,引导搬迁户积极参与助老 爱幼、新区建设、环境整治等活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 的良好格局。(三)倡导文明新风,使搬迁户爽心。持续文明倡导弘 扬新风。用好社区管理人员入户走访、帮扶干部定期回访等 机制,大力开展殡葬改
16、革、高价彩礼、封建迷信等乡风文明 宣传教育活动,开展“五好家庭”“文明之星”等群众性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引导搬迁户遵纪守法、孝亲敬老、睦邻和谐、 好事新办,弘扬文明新风。丰富文化生活和谐融入。传统节 日期间,开展送戏进社区等文体活动,组织搬迁户跳广场舞、 练健身操等,有效促进了来自不同乡镇不同村搬迁户之间的 沟通和交流,增进感情,实现和谐共融。激发内生动力提振 精神。引导搬迁户摒弃“等、靠、要”思想、提振精气神, 让搬迁户当主角,上台分享增收故事,传授致富真经,充分 提升搬迁户内生动力,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境管护机制。持续开展美丽宜居示范村、示范庭院创建,实 现生态环境与人居环境同步
17、美、全域美。二、聚焦绿水青山“可量化、资产化”,夯实“两山”转 换基础。一是明晰资源产权。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摸 清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按照“到企”“到户”的原则,落 实生态资源统一确权登记。二是核算资源价值。在全省率先 开展县域GEP图斑级精算,参与起草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 算技术规范江西省地方标准,完成GEP一张图平台框架搭 建。2020年资溪县生态产品价值达366.3亿元,是当年生产 总值的8.1倍。正在编制2021年GEP精算报告。三是规范 资产交易。成立生态资产(产品)交易中心,出台资溪县 生态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开展生态资产产权和生态产品交 易。截止2022年,生态资产交易平台完成交
18、易4.29亿元。三、聚焦绿水青山“产业化、融合化”,拓宽“两山”转 换路径。一是壮大绿色工业体系。按照“产城景”融合发展 思路,打造了面包食品产业城、竹科技产业园两大生态产业 园,全力构建产业集聚化、结构绿色化、链条生态化的绿色 工业体系,吸引了福建圣农集团多次增资扩产,以“竹业第 一股”双枪科技为代表的竹行业前十龙头企业,有5家落户 资溪。面包食品、竹木加工正朝着百亿、50亿级产业集群发 展。二是提升生态旅游质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旅游开发, 建成大觉山5A级景区,大觉溪、真相乡村、御龙湾和野狼 谷等4个4A级景区,形成“1+4+N”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深入推进“旅游+”多业融合,培育森林康
19、养、精品民宿等新 业态,全县森林景观利用达到38万亩,清凉山国家级森林公 园入选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基地。三是绘出现代农业新 景。依托生态天然屏障作用,促成圣泽白羽肉鸡祖代鸡场项 目落地,自主培育的“圣泽901”新品种在资溪首发上市, 构建以白羽肉鸡全产业链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以抚州林 业“千万资源变千亿产值”行动为抓手,大力发展林笋、林 菌、林药等林下经济,全县林下经济利用森林面积62万余 亩,实现综合产值30亿元。同时,注册“纯净资溪”区域公 用品牌,统领各类生态产品,提高产品“溢价”能力。四、聚焦绿水青山“金融化、价值化”,增添“两山”转 换活力。一是推动资源整合。设立生态资源收储平
20、台,实现 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目前,已收储山林22余万亩,河湖水 面5000亩,闲置农房等生态资源资产20余项,总价值超过 20亿元,撬动社会资金30亿元发展生态产业。二是创新绿 色金融。鼓励每家金融机构至少创新1种生态权益类融资信 贷产品,颁发全国首张林下经济收益权证,在全省率先落地 “林权补偿收益权质押贷款”“林业碳汇权益质押贷款”等金 融产品,“森林赎买抵押贷款”荣获全省金融创新一等奖。目 前,全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项贷款余额34.55亿元,占比 居全省前列。三是防范化解风险。成立林权代偿收储担保平 台,出台资溪县林权代偿收储担保管理办法,化解林权抵 押不良贷款5480万元。成立纯净资溪
21、生态产业协会,吸纳 180余家生态企业入会,吸引低成本信贷资金投向生态资源 培育和绿色产业发展上,推动生态产品价值良性转化、可持 续发展。五、聚焦绿水青山“制度化、常态化”,完善“两山”转 化保障。一是完善工作考核机制。将GEP指标纳入高质量发 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将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结果作为领导干 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参考,以绿色考核“指挥棒” 倒逼“两山”转化。二是深化“两山”理论研究。围绕建设 全国“两山”理论转化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建设“两山学院”, 创新实施“智汇资溪”行动,推动南昌大学资溪学院落地, 全力打造“两山”实践创新引领样板之地。目前,到“两山 学院”参加现场教学达30
22、余批次2100多人。三是坚持“双 碳”目标引领。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省质标院等8家科 研院所,共建“抚州(资溪)碳中和实践创新中心”,在全国 率先开展县域碳盘查工作,入选全省“双碳”管理标准化技 术委员会名单。2022年全县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14.15万吨, 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积极推广“绿宝”碳 普惠制,个人碳币贷授信H96.8万元,发放林业碳汇权益质 押贷款1.95亿元。临川区探索“事业留编,企业用人”新模式助力企业发展临川区针对有色金属、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首位 和主导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引才难、留才难等问题,创新实施 高素质人才助企工程,采取“事业留编,企业用人”模式
23、, 将专业对口的硕士以上学历高素质人才考录至区内事业单 位,安排到企业挂职服务2年,打通企业与事业人才互通渠 道。2022年,招录的9名硕士以上学历的高素质人才带事业 编制到自立环保、安通新材料、银涛药业等企业工作,开展 技术创新、科技研发、成果转化等科研服务,帮助解企业业 关键技术难题,着力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助推企业高质量发 展。一、精心布局,按需引才,确保“人岗相适:专门成立 调研组,深入园区各大企业,了解企业需要哪些专业人才, 急需解决什么技术难题,在科技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 题等。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区委组织部、区委编办、区人 社局等单位结合企业所需和全区各事业单位编制现状,充分
24、研判论证,有针对性的确定招录岗位,确保企业用完后回本 单位也能有用武之地。这种人才引进方式按照事业编制引进 方式招录的人才,录用后先到企业服务2年,服务期满后, 人才可自由选择返回事业单位,也可继续留在企业工作,让 其在合适岗位发光发热。二、精准保障,落实待遇,确保“心无旁鹫二高素质人 才录用后,按照从快从速的原则,第一时间办好录用上编手 续,让他们带事业编制进企业工作,让人才安心、放心、舒 心。同时,为让引进人才尽快适应新的岗位,采取“一对一” 导师制培育方式,为每名驻企服务人才确立一名企业高管或 技术总监作为导师,手把手“传帮带”,解决人才在工作中遇 到的各类问题,着力培养一批懂经济、会管
25、理、有专长、了 解企业、服务企业的优秀人才。为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 用的好,制定出台了临川区人才分类认定目录和临川 区人才政策待遇包,将引进人才分为3大类9个层次,量 身定制了 14个政策待遇包,包含研发奖励、生活补贴、购房 补助、住房保障等,给予人才最丰厚的“政策待遇”并落实 保障。三、精确考核,激发热情,确保“才尽其用:明确应聘 人员录用后在聘用岗位的最低服务年限为5年(含在企业挂 职服务时间),其中第一年为试用期。应聘人员录用后原则上 在企业挂职服务2年,服务期满后再回聘用单位工作。如其 本人自愿继续在企业工作,经区委组织部、区人社局和聘用 单位同意,可再延长1年挂职服务。最长可达三年
26、的挂职服 务期让人才有了“过渡期”和“缓冲期”,让人才无后顾之忧, 尽心尽力为企业服务,确保招聘的高素质人才能在临川长久 服务、持续发光发热。为充分发挥好人才考核“指挥棒”的 正向激励作用,制订了派驻人才“双向考核”制度。一方面 服务企业制订绩效管理办法,对派驻人才进行日常考核,并 根据工作情况和考核结果确定其绩效奖励等次;另一方面由 区委人才办牵头,每季度到企业实地察看,形成考察报告, 向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汇报。试用期满后结合企业日常考 核情况与考察报告,形成年度考核报告,对派驻人才进行“综 合打分”,考核结果作为驻企服务人才评先选优、表彰奖励、 职称评聘等重要依据。通过监督考核,有效督促
27、驻企服务人 才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发展成长注入活力。广昌县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特聘“名誉董事长”制度 为乡村振兴注入“智”动力近年来,广昌县创新实施能人帮村战略,聘请创业成功 人士、离退休干部、知名人士、乡贤、专业技术人员等优秀 人才担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名誉董事长”,解决村级集体经 济组织发展中人才匮乏、信息不通、销售不畅等问题,为村 级集体经济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截至2022年底,全县47个 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1260余万元,同比增长14%,培 育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0万元强村13个,其中100万元以上 村3个。一、创新引育机制,“固巢养凤二一是明确选聘对象岗 位职责。
28、出台广昌县特聘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名誉董事长” 的实施方案,组建专题调研组深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乡 贤企业,充分了解双方需求。“名誉董事长”主要从创业成功 人士、离退休干部、知名人士、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中选聘, 实行聘任制,聘期为2年,不领取任何报酬,参与工作但不 干预,主要担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的参谋员、指导员、服务 员、宣传员。二是构建科学管理服务体系。该县构建起一套 “三联”管理服务体系,乡镇牵头联系“名誉董事长”开展 工作,安排一名班子成员作为服务专员;村党组织书记作为 其直接联络员,每月至少向其通报一次运行情况;县委组织 部适时召开座谈会,及时了解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工作难题。 三是建立动
29、态管理激励机制。及时了解“名誉董事长”工作 开展情况,推行积分制,根据积分确定人才认定等级。表现 优秀的,给予全县表扬,适时推荐参与市级以上各类评优活 动;连续两年以上获得表扬的,纳入广昌县高层次人才联谊 会会员,并作为优秀人才享受相应人才政策。对于三个月积 分为零的,给予及时解聘。二、坚持精准匹配,“引凤还巢”。一是建立人才动态数 据库。为做到精准选配,该县对人才群体开展拉网式摸底, 开展莲乡优秀乡土人才评选活动,修订莲乡在外乡贤名录, 建立起人才动态数据库。二是建立按需选派制度。按照村“两 委”推荐、乡镇党委集体研究、组织部门考察的方式,结合 人才学历年龄、工作经历、专业特长等因素,按需选
30、派名誉 董事长,缺技术,就选派技术骨干,缺资金,就找资金专家。 三是加强宣传精准对接。加强对内、对外政策宣传,全县71 名乡贤踊跃报名,以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县乡村振兴局、 县农业农村局、县工信局等部门,从经验管理、总体思路、 职业技术等方面,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考核,根据“双向选择” 原则,最终确定47名特聘“荣誉董事长”,其中,企业人才 23名,涉及物流、光伏、电商、食品加工等领域;技术人才 24名,涉及特色种养殖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领域,实现人 才和资源的精准对接。三、激发创新活力,“百凤斗艳”。一是“授之以渔”。充 分发挥“名誉董事长”在产业规划、技术技能方面的优势,指导村集体产业升级。如
31、该县通过县里选派退休农技干部到 企业担任“名誉董事长”,解决杨溪乡杨溪村500余亩水稻田 缺少生态种植技术难题,推动稻田产业进一步升级增收,该 村集体经济增收100万元。二是实行“一村一策”。该县为无 集体经济产业的村聘请当地成功创业的企业家担任“名誉董 事长”,为各村制定“一村一策”发展计划出谋划策。在“名 誉董事长”的带动下,在外乡贤累计返乡投资项目40余个, 直接拉动村级集体经济上游产业链投资2000余万元,扩大 水果玉米、水稻制种等特色种养植面积达3000余亩,帮助销 售“水果莲”、金丝皇菊、蜜桔等农产品达100余万斤。三是 实行“村企联姻:实施“村企联姻”行动,发挥资金技术优 势,“名誉董事长”组织建立林下经济产业园,采用“企业+ 村集体+农户”模式,村集体以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与企业强 强联合、抱团发展,实现多方共赢。产业园主要种植林下中 药材岗梅、黄精、茯苓和食用菌等作物,形成“林+药+菌” 一体化,核心区种植3万亩,赤水镇天咀村、杨坊村等以荒 山、田地或资金入股的形式参与,为集体经济带来收益40余 万元。东乡区实现“五个转变打造优美城乡环境提升群众生活品质近年来,东乡区围绕打好“生态治理突围战”战略目标, 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为契机,结合创建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