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宁夏银川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
《云南省昆明市、宁夏银川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昆明市、宁夏银川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合考试一模语文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云南省昆明市、宁夏银川市2023届高三下 学期4月联合考试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鹿 住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 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 题。“遇史家风”这一概念,是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总结中国史学传统时提出 来的。他在文史通义中评价创作了通志的宋代史学家郑樵:不徒 以词采为文,考概为学也。于是越欲区
2、正史迁,益以博雅,贬损班固,讥 其因袭。运以别识心裁,盖承遏史家风,而自为经纬,成一家宫者也。司马迂著史记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交,成一家之言,历 史是在变化中进行的,史记就呈现出了这种变化。汉书作者班因 对引马迁多有微辞,但也肯定“共涉猎广博,赏穿经传,胞聘古今,上下 数千载间,斯以劲矣。在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简悦和后汉纪的 作者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或原则之一。值得注意的 是,班固的汉书是纪传体皇朝史,首悦的汉纪、袁宏的后汉纪 是编年体皇朝史,它们都不是史记那样赏通的历史著作。他们强调“通 古今”的必要性,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二是“通古
3、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王充指出:五经比于上 古,犹为今也。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育替者也。”正是在 这样一个思想背景下,苟恨等史家所倡言的“通古今”并非一定是体现著 作内容上的“通古今”,更要注重对现实的关注。司马迁的史记是中国史学上最早的、最全面的通史撰述,梁武帝的通 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它与前者不可同日而语,但在 史学上还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南宋史学家郑樵是闲发史学之追求一一“通” 的名家,通志是其名作。首先,郑樵强调“会通之义大矣哉”,他继 承了司马近“通古今之变”的撰述宗旨并在书志领域有重大发展。其次, 郑樵批评班固,认为其“全无学术”“断代为史,会
4、通之道,自此失矣。(1)地方五千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2)寡人自料,以楚当杂,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 题。行香子述怀苏轼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腹 中驹,石中火,梦中身。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 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举,一壶酒,一溪云。【注】十分:古代的盛酒器,形如船,内藏风帆十幅,酒满一分则一帆 举,十分为全满。陶陶:和乐、无忧无虑貌。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该词开篇描绘出一幅月夜饮酒图,意境清幽静闲逸,
5、用仙境般的世界引 出苏轼对争名夺利俗世的厌弃,自然而然。B.“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兼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感慨时光易逝、 人生如梦。“梦” “虚” “浮”语意互相呼应。C.下阀既有对现实处境的不满,又充满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从儿时归去 看,苏轼已经有了确定的退隐计划和安排。D.词人清心寡欲.“一张琴、一壶酒、一缕云”便足矣,与“浮名浮利,虚 苦劳神”的俗人形成了对比,褒贬非常鲜明。15 .词中“作个闲人”中的“闲人”有怎样的内涵?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
6、多与深广的 句子是:,。(2)赤壁赋中,苏轼与友人最后在精神上到达了豁达而又超脱的境界, 从而忘记了空间也忘记了时间的句子是,。(3)曹操观沧海中“,”两句描写了海水荡漾、峰峦矗立的景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 (本小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数字藏品可以创新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助力优质文化内容以轻盈姿态示 人。今年4月,中国青年报推出了一套中华民族读书典故数字藏品。藏 品以电子书签的形式呈现,通过使用国潮、插画等青少年_的现代 光素,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风格。袁莹映雪高山流水等文在要故, 今天的青少年可能并不熟悉。当它们由史书上枯燥的文字
7、变成 的 臧品,并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在青少年面前,其承载的传统文化 也变得生动活泼起来。传播推广传统文化,()。如果只注重对传统文化理念和价值的挖掘, 而忽视对用户深层心理和情感的满足,传统文化很可能陷入的尴尬。氨字藏品同时具有收藏属性、观赏属性和社交属性,为传统文化搭建 起一条进入数字空间的桥梁,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广。无论是河南博 物院的“妇好鹦尊”数字藏品、湖北省博物馆的“越王勾践剑”数字藏品, 还是风翔木版年画天河配数字藏品、舞剧只此青绿数字藏品,推 出后都受到普遍欢迎。这些数字藏品既3像放大器一样,又抓住了人们的 兴趣点,大大增强了文物和文艺作品的知名度.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
8、恰当的成语。(3分)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思想引领”比“双向奔赴”更重要B. “双向奔赴”比“思想引领”更重要C.不仅要做到“双向奔赴”,还应追求“思想引领”D.既要重视思想引领,又要讲求双向奔赴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 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io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面小题。骨质疏松也被称为“静悄悄的疾病”。在骨质疏松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 外在表现,容易被人忽视。很多人在骨折发生之后,才惊觉自己已经存在 骨质疏松的问题。生活中,我们的一些不良习惯
9、会增加患骨质疏松的风险。一是_,日常饮食如缺乏钙、蛋白质、新鲜蔬菜水果,将不利于骨骼健康。二是很 少晒太阳,维生素D缺乏,在骨质疏松人群中,低维生素D水平的情况很 常见,尤其是不常去户外活动的老年人。因此,_o三是身体活动 不足。缺乏身体活动会导致骨骼和肌肉中钙的减灵,木要运动的人会更容 易发生股部骨折。加强体育锻炼,以抗阻力和有氧运动为主并长期坚持, 将对骨骼有益。四是经常跌倒、有跌倒倾向的人骨折的风险更高。_o 老年人群可以参加一些改善平衡、协调能力和肌肉力量的运动,此外,还 应在专业机构进行骨骼健康检测,确保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获得 更好的健康收益。20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
10、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 .辞海中对移就修辞格的解释是,“甲乙两项相关联,就把原属于形 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这 一修辞,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每。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 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日:请问相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 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 士子曰:自然 是一个人! 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且待小僧伸伸脚。一一张岱夜航 传序张岱说,“天下
11、学问,惟夜航船中最难对付。”所以,他用这个小故事告 诉我们,“企所记栽,皆眼前极肤浅之事,吾辈聊且记取,但勿使僧人仲 脚则亦已。故命其曰夜航船。读圣贤书的书生,竟不知道尧舜这样的两个圣人,亦不知道澹台是复姓。 从这个故事中你读出了什么?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 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语文参考答案1.8 (3 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析:原文第二段表述为:在班固之后,汉纪的作者荀悦和后汉纪 的作者袁宏,都把“通古今”作为历史撰述的宗旨之一。不包括班固。1.9 (3 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
12、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析:原文第二段末尾表述为:“通古今”并非只是体现著作内容上的“通 古今”,更要注重对现实的关注。原文是递进关系。3. D (3 分)【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析:A项,梁武帝的通史则是最早以“通史”名书的通史撰述;B项, 史学家强调“通古今”有两个原因,一是司马迁“通古今之变”宗旨具有 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是“通古今”也是当时思想家所关注的问题。选项 遗漏了关键信息;C项曲解文意,原文第3段为:郑樵把“会通”与“断代” 对立起来的看法,不被本文作者认可,并非不被后世史学界认可。4. 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
13、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三面为墙成阁”错。根据原文“阁通常在四周开窗,或设置栏杆 回廊,而楼则三面为墙,一面开窗”可知,设置“栏杆回廊”的是“阁”; “三面为墙”的是“楼”。故选Bo5. 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 但是阁的使用价值比楼大得多”错,根据原文“它们的区别 在于,阁通常在四周开窗,或设置栏杆回廊,而楼则三面为墙, 一面开窗”可知,原文只是谈到了 “阁”与“楼”的区别,并未说到价值; 而“旧时皇宫里常把楼阁建于台上,作为宰相等人办公处,因而有内阁 之称”也不能作为“阁”的价值高于“楼”的证据。故选Co6 .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强化文物保护意识。建
14、立健全保护法规,确保 奖惩制度落实。合理开发潜在价值,科学修葺古建文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加大保护宣传力度,强化文物保护意识,激发人们的参与意识。根据 “地方政府要综合利用多种途径,开展亭台楼阁的保护宣传工作,在社会 上形成一种全民参与的保护意识”可知。要建立健全保护法规,确保奖惩制度落实,形成带动和示范效应。根据 “地方政府应当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尽快出台内容科学、执行到位的古亭 台楼阁保护法规,对于违法破坏古亭台楼阁的必须依法给予惩罚。另外, 对于古亭台楼阁保护工作突出的个人或单位,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 神奖励,形成带动和示范效应”可知。要合理开发潜
15、在价值,科学修葺古建文物,实现古亭台楼阁在现代社会 的新生。根据“对古亭台楼阁修葺的本质就是对古建筑遗迹的保护,但是 在修葺和保护过程中要注意既有所保留又有所割舍,尽可能在小规模改造 的前提下对古亭台楼阁进行修葺,以确保它们能够一代又一代的保存下来, 让后人能够有幸目睹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同时实现古亭台楼阁在现代社 会的新生”可知。(每点2分,共6分。)7 . C【解析】“他们所生活的时代达到了一个今人难以到达的高度”错误,曲 解文意,原文是“那个时代就人性、政治和生活的本质意义而言,都达到 了难以言喻的高度”,原文首先界定了 “就人性、政治和生活的本质意义 而言”范围,且是“难以言喻的高度”
16、,而不是“难以到达”。8 (1)标题“理性和浪漫”是线索。(2)思路是:从回忆春秋后期到战 国三百年间的诸子百家的各种风采写起,引出话题“理性和浪漫”。然 后分析研究产生这段历史的时代背景。将今人的理性和浪漫与古人进行 比较,表达深深的反思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结构,概括主题的能力。分析文章的线索和思 路,首先要概括段落大意,然后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注意文章标题、重点 句段的作用(如开头段、结尾段、过渡段等)。文章第一段交代从春秋后 期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空前光辉灿烂的文化时代;结合原文第二段“这片 土地上何时出现过这么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学者?他们 来自各个阶层、各个阶级、
17、各个社会集团他们留下的深邃的思想、灿 烂的辞章”等可知,二至四段交代这一时代产生的诸子百家出身、风 采、以及理性与浪漫的特点;结合原文“从一片土地到另一片土地, 这样的人生充满理性,这样的行迹又浸透了浪漫。从历史上看,只有 在一个民族处于竞争和发展的生气勃勃的时代,才会窥见这一类身影”可 知,第五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引出的话题“理性和浪漫”,照应题目, 引起下文对产生诸子百家的时代背景的研究。以上为文章第一部分。据原 文第六段“应该研究滋生这些奇特生命的土地”、第七段“我们所能看到 的这些记录很可能只是当时繁华绚烂当中的短短数页,还远不能再现那个 盛况空前的时代”,六、七两段两段是对产生这段历
18、史的时代背景的分析 研究;据原文第八段“一个时代逝去了,再不复见那而且他们的气质、 才情、行为,都无法效仿”,第八段是过渡段,承接上文对诸子百家产生 背景的研究,引起下文与当今人物的对比。以上为文章第二部分。据原文 第九段“但当年也就是这样一些不合时宜的人物,创造了一个时代。 大概今天再没有一个人能像他们那样”等,将今人的理性和浪漫和古 人进行比较,后文表达深深的反思之情。此为文章第三部分。综上分析, 结合文章结构和散文标题可知,文章是围绕“理性和浪漫”展开的。分析 文章写作思路时,抓住第五段、第八段两个过渡段即可。9 .因为春秋后期到战国初期间的诸子所具有的激情与理性成了那个时代 的标志,他
19、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奔走呼号。他们“各言一家之理,各展一技 之长”,不求名利,不图富贵,只想发扬光大自己的学说。而当今的人 们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时候“浪漫,比起他们来就要大打折扣了,太 过理性,太讲究效率,追求实用,因而“从严格意义上讲,我们今天已经 没有了诗。我们生活在一个丧失了诗情的世界上。因此我们也将逐渐丧失 理性和浪漫”。作者告诫我们在科技发达,理性使然的今天不要忘记“浪 漫”。(每点2分,共6分。大意对即可。)【解析】本题的设置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力。在阅读并回答了前两道题 后,考生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并组织语言表达出来。目的其实是梳理文章的 内容,概括文章主旨。10. B【解析】本题考查
20、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句意:这样,楚国鄢、郢必然会引起震动。我听说平定天下,在它还未混 乱时就要着手;做一件事在未开始时就要做好准备;祸患临头,然后才去 发愁,那就来不及了。所以,我希望大王及早谋划。“治之其未乱” “为之其未有”是对称结构,其中“其未乱” “其未有” 都是后置状语,不能与前面的谓语断开,排除AD。“则无及已”中“己”通“矣”,是句末语气词,在“己”后断开,排除C。故选Bo11. 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前句,资本、依托。句意: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后句,财物。句意:带着价值千金的财物。含义不同,判断错误。B.前句,阻挡,抵挡。句意:天下无人能
21、够抵挡。后句,对等,比得上。句意: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比得上项王的吗?含义 不同,判断正确。C.前句,果真,如果。句意:大王如果真的能听取我的建议。后句,确 实,实在。句意: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期啊。含义不同,判断正确。D. 表述正确。故选Ao12.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山东诸国又迫于秦威”错,原文是“韩、魏迫于秦患”,是韩、魏迫 于秦威,不是山东诸国迫于秦威;“合纵联盟必将大祸临头”于文无据, 原文为“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 未发而国已危矣”,楚王认为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威胁,不能和他们深 入地谋划合作,恐怕他们反会投入秦国
22、的怀抱。这样,计谋还没有付诸实 行,楚国就会大祸临头。不是“合纵联盟必将大祸临头”。故选D。13. (1)全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有上百万的披着铠甲带着武器的将士,千 辆战车,万匹战马,粮食物资可供十年使用。(2)我自己料想(估计,考虑),(单)凭楚国来对抗秦国,未必能够取 得胜利。在国内与群臣谋划,也不值得依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 “地方”,土地方圆;“带甲”,披着铠甲带着武器的将士; “支”, 供给;“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带百 万甲,千乘车,万匹骑”,上百万的披着铠甲带着武器的将士,千辆战车, 万匹战马。(2) “自料”,自己
23、料想(估计,考虑);“当”,对抗;“内”,名词 作状语,在国内;“恃”,依靠。参考译文:苏秦为赵国推行合纵联盟,去游说楚威王说:“楚国是天下强国,大王是 天下的贤主。楚国西边有黔中、巫郡,东边有夏州、海阳,南边有洞庭、 苍梧,北边有汾品一带的重镇哪阳,全国土地方圆五千里,甲兵百万,战 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供十年,这是建立霸业的资本。凭楚国的强大, 大王的贤能,天下无人能够抵挡。秦国妒忌的莫过于楚国,楚国强盛则秦 国削弱,楚国衰弱则秦国强大,楚、秦两国势不两立。所以为大王考虑, 不如六国结成合纵联盟来孤立秦国。大王如果不合纵联盟,秦国必然会派 出两路军队进军楚国:一路从武关出发,一路从黔中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云南省 昆明市 宁夏 银川市 2023 届高三 下学 联合 考试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