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24课诗词曲五首.docx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24课诗词曲五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24课诗词曲五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4.诗词曲五首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反复诵读,了解诗词曲不同体裁的特点;了解诗歌的朗读技巧, 感受诗歌的音韵美和意境美;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 背景理解诗词曲的内容和思想感情,并熟读成诵。过程与方法能够有感情、有韵味地吟诵诗歌,读出作品的情感和意蕴;通过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蕴及其流露出的作者的感情,从 而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激发学生 热爱和珍惜今天和平生活的情感;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爱国之 情与报国之志,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志。学习 重点诵读诗词,了解诗意,体会诗情;通过关键字词的解读来把握诗歌的主旨。
2、学习 难点理解诗词曲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借古讽今的表现手法,了解其在 文中的作用。学法 指导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探究法。我等过程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十五从军征当代社会参军入伍,保家卫国,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神圣职责,无比光 荣,火热的军营生活让人生绽放异彩!然而在兵役制度极端不合理的封建 时代,一旦踏上军营之路,很可能陷入悲惨的境地。今天我们学习十五 从军征,感受一位老兵的令人心酸的悲惨命运吧!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一助学资讯作品介绍: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 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的汉族诗歌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内容丰 富,反映社会
3、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 的歌谣,共5000多首。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 汉代乐府民歌,当时繁复的兵役使得那个时代充满了小人物的心酸和无奈。没有 马革裹尸,却也垂垂而暮。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二、字词积累冢(zhdng)累累(14i)狗窦(dbu)雉(zhi) 旅葵(kui)舂谷(chOng)羹饭(geng)饴(yi) 环节二自主学习二、字词积累踌躇(ch6u chu)宫阙(quB) 三、朗读节奏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
4、,百姓苦。四、理解曲意群峰众峦好像在这里聚集,黄河的惊涛骇浪好像在发泄着愤怒,潼关外有黄河,内 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令人伤心的是途中所见的秦汉宫殿遗址,(昔日 的)万间宫殿早已化作尘土。王朝兴盛,百姓受苦;王朝覆灭,百姓仍然受苦。环节三 4作 探 究一、理解诗歌,深入赏析1 .反复朗读课文,说说这首小令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一层写的是什 么内容。共写了三层。第一层:“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地势险 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由潼 关的险要地势想到其重要的历史作用及曾建都长安的历代王朝,抒发怀古情 思。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对
5、现实场景的描写转入议论抒 情,诗人通过对历史清醒的认识,对老百姓的疾苦感到无比愤慨和深切同情。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聚”和“怒”两个字用 得好在哪里?“聚”字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中,“怒”字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 用“聚” “怒”将山的雄伟与水的奔腾之势勾勒出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 写出了潼关的地势险要,暗含一幅千军聚集、万马嘶鸣的历史画卷。3 .你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意思?它在文中起到什么作 用?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而王朝灭亡之 际,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在这 首小令中是曲眼
6、,有对老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与人文关怀,是全曲主题的开拓 和深化。4 .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作者先描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然后从关中长安万间宫阙化为 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 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二、归纳写作特点写景、抒情和议论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开头从写景入手,大处着墨,写出潼关的地势险要、气象雄浑。但作者并非单 纯写景,而是把它作为点燃自己感情火花的引线,因此曲中一半的篇幅展开抒情和 议论。即使在山川景物描绘中,作者也不是客观地描绘自然景色,而是渗透着自己
7、 强烈的主观感情。咏史和抒情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曲尾评议历代兴亡和人民群 众的关系,不仅立意新颖、引人深思,而且议论中蕴含着深沉的慨叹、悲愤。环节四点 拨归 纳乂早主旨诗人借凭吊潼关古迹,追忆历史,指出广大人民的痛苦境地不会因为 朝代的更替而有所改变,表达了作者对广大人民的同情,同时对封建统治 者热衷于争夺权力而不顾广大人民死,舌予以鞭挞。教 学 板 书山坡羊 I潼关彳潼关1卜才士怀古怀古1山:峰峦如聚、 水:波涛如怒, 望:宫阙万间、 :意:伤心秦汉,,险111百姓疾苦1深切同情,战争灾难J环节五 拓展 延伸学生课外可以小组的形式搜集“百姓苦”的具体史料,在课堂上进行简短 的汇报交流。我号
8、反思五首诗词曲是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名篇,各有特色,在教学时,一定要抓住它们各自的特点 进行重点教读,这就是诗词曲教学的最大感触。有的诗词意境美,就着重赏析其意境;有的诗词 主题鲜明,那就着重挖掘诗人的思想感情;有的诗词表现手法独特,那就着重分析表现手法的妙 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古诗词学习最适宜的方法就是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 生愿意读、喜欢读、乐意诵读,是诗词教学的另一感触。环节二自主学习三、朗读节奏朗读诗歌,注意节奏。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
9、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四、借助课后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诗意诗意: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路遇一个乡下 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 (乡里人回答道:)“远处就是你家, (已是)松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 在屋脊上飞来飞去。屋前的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羹。羹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 给谁吃。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就洒落在征衣上。环节三作探究1.诗歌选取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雉、庭院、旅谷
10、、水井、旅葵。作用:衬托出荒凉的景象,烘托人物悲凉的心情。2你是如何理解“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这两句运用对比手法,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 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却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作者以此句开篇,给 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3 .描绘老兵回家后见到的庭院中的情景有何作用?由遥看到近见,描绘了满眼荒凉凄楚的景象,从侧面反映了家中已无人的境 况,以悲凉的景象烘托老兵心中的悲哀。4 .请赏析“泪落沾我衣”。“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含丰富、深厚、沉痛的感情,反映了老兵悲惨的 遭遇,更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兵役压迫之下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 当时黑暗的社会
11、现实。5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来谋篇,其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是 怎样的?请加以分析。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T归途中T返回家中T “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 为:想回家,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T希 望落空T彻底失望(家中无人,景象荒凉)T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 看”)。环节四点 拨 归 纳文主 旨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 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的故事。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反 映了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教 学 板 书十五从军征作者感慨家中惨景十五少年及 、八十皓首辞 兔入狗窦、 雉飞梁上 庭生旅谷、井生旅葵,1军对 全
12、归j夸 征者 伤悲比 张荒冢、 累累 泪沾、衣裳抒情环节五 拓展 延伸1 .课后了解中国古代兵役制度的演变。2 .课后阅读陈陶陇西行和杜甫兵车行。3 .将十五从军征改写成一篇小作文。要求:在尊重原诗的基础上扩写, 增加细节。不少于300字。教学环节教 学 内 容环节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古往今来,送别诗不胜枚举。其中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 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这首诗,感受一份别样 的送别之情。环节二自主学习一、助学资讯1 .作者简介:岑参,唐代边塞诗人。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其诗作气势豪 迈,色彩瑰丽,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风格与高适相近,二人并称“高岑”,
13、 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人物。有岑嘉州集。2 .背景介绍: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军府所在地 为轮台(现在新疆轮台)。这是诗人第二次出塞,武判官即其前任,本诗正是诗人 在轮台送其归京时写下的。3 .文体常识:歌行体,南朝宋鲍照所创。他模拟和学习乐府,经过充分的消化吸 收和熔铸创造,不仅得其风神气骨,自创格调,而且发展了七言诗,创造了以七 言体为主的歌行体。篇巾硒短可长;保留着古乐府叙事的特点;声律、韵脚比较 自由;句式比较灵活,一般是七言,也有的是以七言为主,其中又穿插了三、五、 九言的句子。二、字词积累百草折(zh0)裘(qiii)锦衾(qin)瀚海(hdn) 阑
14、干(Idn)羌笛(qidng)饮归客(yin)风掣(ch4) 二、朗读节奏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环节二自主学习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三、理解诗意北风席卷大地,枯草被吹断了,塞北的天空八月份就下起了大雪。忽然像 是一夜间春风吹过,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顿时盛开。雪花飘进珠帘里,沾 湿了罗幕
15、,穿着狐皮大衣也不觉得暖和,织锦被都显得单薄了。将军的硬 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冰冷得难以穿上。沙漠上纵横交错地结着百丈 厚的冰层,万里长空凝聚着暗淡阴森的云。主师在营帐里摆设酒宴送别即 将归京的客人,宴席上还有胡琴、琵琶和羌笛奏出的胡地音乐助兴。傍晚 大雪纷飞,落在辕门上,红旗冻僵在劲风中不再飘动。在轮台东门外送你 离去,分手时大雪已覆盖了天山的路。山路迂回曲折,已经看不见你的身 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行的蹄印。一、理解诗歌,深入赏析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忽如” 一词妙在何处?赏析 这个写雪景的名句。妙处:不仅写出了塞外天气的变化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还传神地写 出了诗人的
16、惊喜之情。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冬雪比作春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塞 外雪满枝头的奇丽景象,比喻新颖,想象丰富,营造出一种充满生机、富 有诗意的氛围,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以苦为乐的精神,格调高昂豪迈。 2.诗歌描写了雪后军营的苦寒生活,这样写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环节三合作探究写军营将士的苦寒生活,反映了战争的艰苦,同时为送行场面渲染了 悲凉气氛。3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所展示的景象。 大风夹着雪花飞进了珠帘里,沾湿了罗幕,就连狐裘、锦衾这样高级 的御寒品也挡不住严寒。4 .赏析“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示例一:诗人用浪漫亭张的手法,极力描绘雪中天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导学案 第24课诗词曲五首 部编版 九年级 下册 导学案 24 诗词 曲五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