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 .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近年来,宋代文学研究的突破与创新多集中于诗、文、笔记等以往关注较少的文体领 域,而传统的词学研究则相对较为沉寂。在此背景下,马里扬的内美的镶边一一宋词的 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一书出版,可谓为宋词研究的拓展与深化提供了珍贵的尝试。作者 对其研究有着非常自觉的反省,以“内美的镶边”这一巧妙譬喻为其所做工作定位。所谓 “内美”,盖指词之为词的文体特性。深入阐明这一点固为词学研究的根本要
2、旨,然而作者 自谓本书的研究并不直接探索“内美”,而将先从“镶边”的工作做起。所谓“镶边”,作 者借用高友工美典:中国文学研究论集一书中的“外缘研究”概念加以阐发,谓其为 对与宋词文体特质相关的外缘因素之考察,但又与以文献、历史考证本身为目的的“外部 研究”有所不同:“外部研究,侧重于文献的整理与作家生平及作品背景的查考,而外缘研 究则是在文学本体研究之内的,也可以说是文学的历史与文化的批评,不是单纯的文献与 历史的研究”,其意图在于“借助文献学或历史学的方法,要来进入对文本的文学特性的研 九O虽以对宋词“内美”的关怀为底色,然而占据本书主体并最能体现作者研究功力的部 分,仍是大量扎实、细腻甚
3、至趋于烦琐的实证性考据工作。书中所呈现的判断与观点,皆 建立在对诸如“犯曲”结构与文辞格式、王安石文集编撰、苏轼与杨绘之交往、晏几道歌 词“投赠”事件等具体问题的辨析之上。在直接材料有限、史实面目不清的情况下,作者 在茫茫史料间勾陈爬梳,如农民耕种般对一手文献材料一寸一寸地耐心耕耘,遂使史料间 的隐晦联系逐渐显影,模糊的历史事件有了较为清晰的轮廓。尤令人敬佩的是,虽以深厚的考证功力见长,作者呈现于书中的学术探索却不止于 此。在作者看来,实证性的考据工作,应当通向对文学本质问题的揭示与阐明:“我们认 为,古典文学研究当中的考证本身,恐怕不只是一种态度、方式与基础,或者应该本 就是一种批评J正如作
4、者反复所言的,“我们的目的是希望就此去理解文本特质所具有的 内在境界一一这应该是极其阔大深广的”,“文学作品的内在境界,则是具备有无限的可 能,历史的考证不过是通向它的一种进路:这样一种以历史文化考证作为文学批评的研究 方法,可用作者后记中所言的“词外求词”予以概括:“研究宋词,恐怕至少应该关注也算 是词外的两个传统:士大夫的文学传统;诗乐的文化传统。脱离了前者,宋就没有 着落;脱离了后者,词就等同于辞藻之辞本书所实践的外缘研究,正是通过 埋下了伏笔。暗示柿子树主人培植看护的辛苦和用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意思对即可) 第二处巧用叠词,描写村庄里的夕照炊烟景象。为下文情节发展作打伏笔一一因为“
5、朦朦 胧胧”,所以没有看见人,使情节更合理;同时“有饭香时隐时现地飘过”又暗示附近有人, 为老汉突然出现埋下伏笔。(意思对即可)9.示例一:张亦然。张亦然贯穿小说始终,是小说中着墨最多的人物,整篇小说情节紧 紧围绕张亦然展开。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缺乏严格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形象,他熟 知政策,了解百姓疾苦,明白道理,但言行不一,缺乏自律意识和担当,欺骗百姓为自己开 脱,具有一定代表性。小说通过张亦然这一形象,提醒政府公职人员应严于自律、防微杜 渐、诚信待民,深化了主题。示例二:老汉。小说标题是“一个老百姓”,小说中老汉说“我就是一个老百姓”,表明 小说主人公是“老汉”。小说突出了老汉的普通劳
6、动者形象。他善良、勤劳、淳朴、自 尊、通情达理,是老百姓的代表,富有正能量。小说通过老汉这一形象,深化了主题。 赞扬了以老汉为代表的老百姓身上的传统美德,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 民,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示例三:张亦然和老汉。小说情节围绕张亦然和老汉二人展开,主要描写了二人之间由 偷摘柿子而引起的故事。小说重点刻画了张亦然政府公职人员的形象和老汉普通劳动者 的形象,两种形象之间形成对比,个性鲜明。小说通过张亦然和老汉的形象,表达出对 缺乏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的批评和对百姓身上传统美德的赞扬之情,警示政府公职人 员应尊重百姓,诚信待民,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解析】【7题详
7、解】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 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 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C项,“小说叙述张亦然和他的妻子、女儿、老娘都喜欢吃柿子的内容”分析错误,文章开 头并没有写他“老娘”喜欢吃柿子。故选Co【8题详解】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对于句子的赏析, 应从艺术手法和艺术效果等角度入手。解答木题,既要揭示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还要分 析其对形象的塑造、情节发展和主旨的揭示起到的具体作用。从手法上来看,“像灯笼一 样” “就是一团团烈火,就
8、是一簇簇落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红得耀眼,红得透 明,红得热烈”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炊烟缕缕,朦朦胧胧”运用了叠音词,描写村庄 里的夕照炊烟景象。语言特点是整散结合和运用叠音词;从内容上来看,写的是柿子丰收 的景象;从情节发展来看,正是因为柿子诱人,才会有张亦然偷柿子的行为,而柿子的丰 收也表明柿子树是有主人的,并且主人对柿子树的培育看护非常用心,因此有人偷柿子, 主人必会出现,所以这段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9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点明塑造 人物角色所用到的描写手法(正面、侧面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及其对主人公的作用; 要分析
9、情节怎样围绕主人公展开及其对主人公性格展示所起的作用;要分析小说塑造主人 公了怎样的性格及通过该主人公表现什么主题(谁是小说主题最集中的体现者)。解答本 题,需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塑造、主旨表达等方面分析即 可。本题可答张亦然是主人公,也可答老汉是主人公,还可答二人都是主人公,注意言之 成理。(1)如认为张亦然是主人公。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可知,整篇小说情节紧紧围绕张亦然展 开。结合“我张亦然是干部是主任切不可人心不足蛇吞象,摘了一个又一个。树的主人 非常辛苦,一年四季披星戴月,忙忙碌碌! ”“张亦然很虔诚地问:大叔,您说吧您要多少 钱我给您多少钱!” “张亦然马上回答:当
10、然不是。还有政策,还有章程,还有纪律,还有 思想觉悟,还有真诚和友谊,还有人格和品质”张亦然很难堪,很羞臊。他眨了眨眼 睛,低下头回答:“大叔,我老娘已经上了年纪,她非常喜欢吃新鲜柿子,作为她的儿子, 我”“张亦然沉默了,心里却波涛滚滚可那话是他亲口说出来的”等分析可 知,张亦然缺乏严格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形象,言行不一,欺骗百姓为自己开脱。小 说通过张亦然这一形象,提醒政府公职人员应严于自律、诚信待民等。(2)如认为老汉是主人公。小说标题是“一个老百姓”。结合“老汉斜斜地看了张亦然一 眼,说:你很有钱是不是?你太小看人了,我儿个柿子能值那么多钱?你这不是侮辱我吗?”“老汉把脚一跺:多,多,
11、多! ”“老汉缓和了 口气,很认真地问他:同志,看你也是一个 公家的人,你说这世界上只有钱才能解决问题吗?”“老汉说:还有教训,还有记性,还有 良心!同志,你给我5块钱算了,5块也不少啊! ”“老汉挥挥手:明白了,你也是一片孝 心啊。同志,我想搭你的车回家,到前边那个村你给我停一下,行吗?“第二天张亦然 上班时突然发现他的车里有个鼓鼓囊囊的书包,书包里塞满了红得透亮的柿子。张亦然倒 出来数了数,一共18个。还倒出来一张10元的钞票”等分析可知,老汉是一个善良、勤 劳、淳朴、自尊、通情达理的普通劳动者形象。这一形象,警示政府公职人员应尊重百 姓,廉洁自律等。也可以认为张亦然和老汉都是主人公。文章
12、大部分内容是围绕二人展开 的,结合两人的对话内容及行为分析,两种形象之间形成对比,个性鲜明。文章批评了缺 乏自律精神的政府公职人员,赞扬了善良、朴实的百姓等。【点睛】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
13、自以孤 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 名于时。寻登进士第。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 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 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 寻移江陵府掾曹。愈自以才高,累被推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 比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 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铐凡鄙,近者铐还省父,愈 为序饯铐
14、,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 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 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 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 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 及友朋孤女近十人。长庆四年十二月卒,谥曰文。(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
15、有改动) 【注】从:堂房亲属。辟(bi):征召。宫市:原意指宫廷内所设的市肆。唐德宗贞 元末年,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口称“宫市”,实为掠夺。比部:刑部所属四 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懑/功第一/想不平之想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宪宗命翰林学土段文昌重撰文勒石。B.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想功第一/想不平之/想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C.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想/功第一/想不平之想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宪宗命翰林学土段
16、文昌重撰文勒石。D.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想功第一/想不平之/想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 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11.对文中所涉及的文化常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书舍人,官名,魏晋始设,清朝终止,掌管起草诏令,参议政事及侍从、宜旨、慰劳 等事B.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 迹与品德而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扬之意。C.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职 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D.孟郊,和贾岛并称“郊寒岛瘦”,二人以苦吟著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
17、括,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从小失去父亲,由同族兄长抚养长大,自幼刻苦读书,后来考中进士,文章得到别 人的赏识,终成一代名土。B.韩愈说话率直,无所回避,操行正直,不擅长应付世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 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没有听从,使得韩愈发怒。C.元和十二年,韩愈担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因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被朝廷任 命为刑部侍郎。韩愈借撰写平淮西碑替裴度歌功颂德。1).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2)愈自以才高,累
18、被损黜,作进学解以自喻。【答案】10.D 11. B 12. B13. (1)等到考进士的时候,把自己的文章在公卿之间投送,曾担任过宰相的郑余庆很是为 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时出了名。(2)韩愈自己认为才华出众,多次被贬谪,写下进学解来自明己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懑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想对碑文不 服,李想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 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李想”作“功”的定语,故“李想”后不能断句,据此排除AC。“禁中”是“出入”的宾语,故“出入
19、”和“禁中”之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B。故选D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B.“褒扬”错误,应改为“褒贬”。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使得韩愈发怒”错误,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 为连州阳山令”可知,应该是皇帝发怒,不是韩愈。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洎”,等到;“投文于公卿间。“于公卿间投文,状语后置句;“延”,传布;“由 是”,因此;“知名于时”,“于时知名”,状语后置句。(2)“以”,认为;“累”,多次;“喻”,表明心意。参考译文:韩愈,字退之,昌
20、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不做官也不出名。韩愈三岁的时候成了孤儿, 被同族的堂兄抚养。韩愈因为自己是孤儿,小时候学习儒家经典很刻苦,不像其他孩子那样 还需要奖励来督促。等到考取进士时,(韩愈)在公卿之间投送自己的文章,曾担任过宰相 的郑余庆大力为他传布名声,因此他在当时很出名。不久韩愈就考中了进士。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请韩愈作他的巡官。董晋的职员班子撤除后,徐州的张建封又 请他去做佐官。韩愈说话直爽坦率,不去刻意躲避和忌讳什么,他的品德专一而正派,不擅 长处理一些世俗事务。后来调他去做四门博士,再后来升为监查御史。德宗晚年的时候,朝 廷中分了好儿派,宰相也不好好负责。宫市的弊端很明显,但谏官们反
21、复提意见皇帝也不接 纳。韩愈曾经写了几千字的文章极力批判这件事,皇帝不听反而很生气,把他贬到阳山县做 县令,后来酌情转到江陵府做掾曹。韩愈自己觉得自己很有才,但却常被朝廷排挤贬黜,就写了一篇进学解自明心志。 政府中管事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很同情他,因为韩愈很有史学才能,委任他作比部郎中和史馆 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又提升为考功郎中(大概是负责绩效考评的人力资源部官员) 知制诰(起草政令的人),然后封为中书舍人。不久又有看着韩愈不顺眼的人,翻出他以前 的旧事,说韩愈曾经降职到江陵府期间,荆南节度使裴均用比较优厚的条件招待韩愈,裴均 的儿子裴铐凡俗鄙陋,近日回京探望父亲,韩愈写了一篇序文为裴铐送
22、行,称呼裴均的字。 这种言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韩愈又被贬为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担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请韩愈作他的行 军司马。淮西和蔡这两个地方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首都长安,凭借功劳授予他 刑部侍郎,还下诏命韩愈撰写平淮西碑,碑文中韩愈多处记述裴度的事迹。而当时最早 进入蔡州捉拿吴元济的应该是李想,他的功劳最大,李想很不服气。李想的妻子常出入皇宫, 于是(向宪宗)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下诏派人磨掉韩愈所写的碑文,命令翰林学士段文 昌重新撰写并刻石。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他人交往,不论人家升沉,他总不改变态度。他年轻时和洛阳人 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好,当
23、时两位还没有名气,也未曾显达,韩愈不辞寒暑,在公卿之间给 他俩说好话,推荐他俩,其中张籍终于考中进士,在仕途上很顺利。后来韩愈虽然仕途通达, 名声显贵,常常在办完公事有空暇的时候,就(跟他们)谈话会餐,论文作诗,和过去一样。 而遇到有权有势的豪门贵族,就像对待奴仆那样,瞪起眼睛不予理睬。对后进则奖掖鼓励, 十有六七吃住在他家里,有时弄得自己早饭也供应不上,却仍然和颜悦色毫不介意。他总是 把兴起名教、弘扬奖励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总共(经他资助)内外亲戚以及朋友的孤女出 嫁的有十人之多。长庆四年十二月死去,谥号为“文二(二)古代诗词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行香子李清照天与秋光,转转情伤
24、,探金英知近重阳。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 凉。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蛰声细,漏声长。注:绿蚁:新酿成还未过滤的酒,上浮微绿泡沫。14.下面有关本词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三句,写秋天的天空无云清爽,看到菊花知道重阳节快到了。国破、家亡、夫 丧,且词人转徙江浙,抚今追昔,何等“情伤”。B.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承前,说因为时近重阳,衣服要加厚;因为情伤,需耍用酒来 浇愁,情怀酸楚。C.下阕前三句,写黄昏院落,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词人酒醒,种种往事又涌上心头。D.下阕最后三句说词人在明月之夜难以入睡,听着由捣衣之声、细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宁夏 银川市 第一 中学 上学 第二次 月考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