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中国自古以农为立国之本,黄河流域是世界农业的重要起源地之一。由于农业和农 村发展是商业和城市发生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同样是人类历史上城市起源最早的国家之 一。早期的城市可能更像是“大农村”,但作为专门存储黄河流域文明与文化创造的“容 器”,它们不断吸收、汇聚、传播早期的农业文明与文化,有力推动了当时黄河流域内 的农村聚落向更高形态演化,将城市的承载和服务功能提升到更高发展水平上。黄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城市革命”的摇篮之一。一直以来的主流意见认为,城市起
2、 源于五千年前,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陆续出现了古代城市。 这一派的核心观念即“城市革命”,它始于澳大利亚历史和考古学家蔡尔德。他把“农业 革命”视作“城市革命”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在世界最早的大河文明中,都是先出现 了“农业革命”,继而繁育出和养活了更多人口,再构建出较为复杂的分工体系及社会关 系,最终才导致了历史上城乡的分离和城市的诞生。历史上的黄河流域作为世界农业的 重要发源地,也因此而成为地球上最早诞生城市的地区之一。在人类“城市革命的年代, 拔地而起的黄河流域古代城市,实证了中国古代城市文明并非经由其他地区传播而来, 而是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自成一体、一7相承的独立
3、系统。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城市数量多、标识意义大的地区之一。从古代城市数量来看, 如果说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摇篮,那么黄河流域城市则是中华古代文明的容器。 据傅崇兰先生统计,“上下5000多年,在中国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沿海和内陆的周 边地区产生过国家统一和分裂过程中的60多座重要都城、几十座重要省城和2000多座 县城。”从古代城市的空间分布来看,在中国古代经济和文化中心南移之前,黄河流域 一直是都城集中分布区和文明发展引领区,承载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最主要和最重大的 发明和创造,特别是中国历史上知名的汉唐王朝均建都在黄河流域,不仅形成了以长安、 洛阳为中心的中国古代城市总体格局,同时也对
4、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发挥了其他地区无法 比拟的重大作用。再说文明标识。黄河流域集中了中华古代文明精髓和中国古代文化精华,是文化元 及之国郊,请而反之。晏子不得已而反,闻北郭子之以死白己也,大息而叹曰:“婴不 肖,罪过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吴起为魏将,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子自吮其脓。其母泣之,旁人曰:“将军 于而子如是,尚何为泣?”对日:“吴子吮此子父之创,而杀之于泾水之战,战不旋踵而 死。今又吮之,安知是子何战而死,是以哭之矣。”(节选自说苑复恩)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曰/养及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
5、身死白之/B.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日/养及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 身死/白之/C.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日/养及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 身死白之/D.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日/养及亲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 身死/白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逮臣有不测之功”与“逮奉圣朝”(陈情表)两句中的“逮”含义相同。B. “而亡其骏马”与“商女不知亡国恨”(泊秦淮)两句中的“亡”含义相同。C. “愿乞所以养母者”与“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两句中的“所以”含义不同。D
6、. “遂造公庭”与“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列传)两句中的“造”含义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臣相交就像市场买卖一般,臣子有大功之时,君主施以重赏;当君主赏赐超乎寻 常,臣子定当以死相报。B.秦缪公在寻找自己骏马的过程中,发现骏马已经被杀,并被分食了,秦缪公没有怪 罪他们,还赐给他们酒喝。C.晏子被迫逃亡,北郭骚来到齐景公的朝堂,转告景公,自己要以死来洗刷晏子的冤 屈,转身退下,就自刎而死。D.吴起率军攻打中山国,一个士兵生了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吮脓血。士兵的母亲联 想到丈夫的经历,感动落泪。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臣劳勤以为
7、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2)婴不肖,罪过固其所也,而士以身明之,哀哉!试卷第10页,共20页14 .文中哪些事例论证了“德不孤,必有邻”这一观点,请简要概括。【答案】10.C 11. B 12. D 13. (1)因此臣子辛勤劳苦为君王,而不希求君王的 赏赐;君王执政施恩来治理臣民,而不求感恩。(2)我不贤,罪过本来就该受到这样的处置,而贤士用生命来为我昭明,真痛心啊! 14. (1)秦缪公原谅了杀马食马肉的人,那些人帮助缪公解难胜晋。(2)晏子帮助北郭骚供养母亲,北郭骚以死证明晏子的名节。(3)吴起亲自为受伤士兵吸脓,士兵作战勇猛向前不退缩。【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
8、断句的能力。句意:我赞赏晏子的仁义,并曾经向他乞讨过奉养母亲的粮食。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对 赡养过自己父母亲的人,应该用生命来替他受难。如今晏子被怀疑,我准备以死来洗刷 他的冤枉。曰引起下文内容时,其后断开,“吾闻之曰”中间不断开,排除BD;“吾将以身死白之为主谓结构,“吾”做句子的主语,中间不断开,排除A。故选C。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逮,等到。句意:等到臣下有了不可估量的大功/到了晋朝建立。B.含义相同,错误。亡,丢失/灭亡。句意:丢失了他的骏马/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什么是 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C所以,用来的/的原因。句意:想要讨一些东西来奉养
9、我的母亲/这是前汉兴 盛的原因。D.造,到去/起草、制定。句意:于是就到齐景公朝堂/楚怀王命令屈原起草法令。 故选Bo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D.“感动落泪”不当,士兵母亲想到儿子将要报恩,可能战死疆场,担忧而落泪。故选Do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 “是故”,因此;“牧”,治理;“德”,感恩、感激。(2) “肖”,贤;“固其所也。本来就该受到这样的处置;“明。为昭明。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依据“见人已杀其马,方共食其肉缪公曰:吾闻食骏马肉不饮酒者杀人。即以次饮 之酒”可概括为:秦缪公原谅了杀马食马肉的人,那些人帮助缪公解
10、难胜晋。依据“北郭子召其友而告之曰:吾悦晏子之义,而尝乞所以养母者。吾闻之曰:养及亲 者,身更其难。今晏子见疑吾将以身死白之。遂造公庭,求复者曰逡巡而退,因 自杀也”可概括为:晏子帮助北郭骚供养母亲,北郭骚以死证明晏子的名节。依据“吴子吮此子父之创,而杀之于泾水之战,战不旋踵而死。今又吮之,安知是子何 战而死,是以哭之矣”可概括为:吴起亲自为受伤士兵吸脓,士兵作战勇猛向前不退缩。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必然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伴。”施行恩德的人以 不让人感恩为贵重,接受恩惠的人以必定报答为高尚。因此臣子辛勤劳苦为君王,而不 希求君王的赏赐;君王执政施恩来治理臣民,而不求感恩。所
11、以周易上说:“(为 政者)使民劳苦而无怨言,有功却不求感恩,这种人淳厚到了极点。“君臣在一起,用 市场上做买卖的方法交接,君王悬示爵禄来对待臣下,臣下竭尽全力来回报君王。等到 臣下有了不可估量的大功,君主就对他施加重赏;如果君主对臣下有超越寻常的恩惠, 那臣下就必定以死来回报他。秦穆公曾经外出,他的骏马走失了,他亲自前去寻找它,发现有人已经杀死他的骏 马,正在一起吃马肉。秦穆公对他们说:“这是我的骏马。”那些人都吓得站了起来。 秦穆公说:“我听说吃骏马肉不饮酒的人会丧命。”马上依次赏给他们酒喝,杀马的人 都感到羞惭而离去。过了三年,晋国攻打秦穆公,并围困了他。以前吃马肉的那些人在 一起相互说:
12、“可以拼死报答吃马肉得酒的恩惠了。”于是他们冲溃了晋军的围困,秦 穆公终于能够解除危难,战胜晋军,擒获晋惠公后回师。这就是给人恩惠而得到福佑回 报啊!北郭骚亲自上门求见晏子,说:“我私下赘赏先生的仁义,想要讨一些东西来奉养 我的母亲。”晏子派人将仓库中的金钱和粮食分拨一些送给他,他不要金钱而接受了粮 食。不久,晏子被齐景公怀疑而出走。北郭骚叫来他的朋友并告诉他们说:“我赞赏晏 子的仁义,并曾经向他乞讨过奉养母亲的粮食。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对赡养过自己父母 亲的人,应该用生命来替他受难。如今晏子被怀疑,我准备以死来洗刷他的冤枉。”于 是就到齐景公朝堂,请求传达的人转告景公说:“晏子是天下的贤人,如
13、今离开齐国, 齐国必定会受到侵犯。如果必定见到齐国被侵犯,不如先死。请让我断颈来辨白晏子的 冤枉。”说完转身退下,自杀了。齐景公听说这件事,十分震惊,乘上驿马亲自追赶晏 子,一直追到国都郊外,请求晏子返回。晏子不得已才返回,听说北郭骚用死来为他辩 白冤枉,长叹一声说:“我不贤,罪过本来就该受到这样的处置,而贤士用生命来为我 昭明,真痛心啊! ”试卷第12页,共20页吴起做了魏国将军,进攻中山。军队中有人长了痈疮,吴起亲自用口为他吸脓。那 人的母亲为此哭泣,旁边的人说:“将军如此对待你的儿子,为什么还要哭泣呢? ”那 人的母亲回答说:“吴起用口吸过这孩子父亲的伤口,他父亲便在泾水之战中被杀,战
14、斗中他毫不退缩,战死了。如今吴起又为我儿子吸脓,不知道这个孩子又将在哪一次战 斗中死去,因此为他哭泣啊。”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刘克庄宋朝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 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 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注:韩五: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排行第五,人称韩五。谷城公:亦称黄石公。传 说汉代张良曾于谷城山下遇仙人传授兵书。骊山母:道教传说中的女仙。传说
15、唐朝李 筌曾在骊山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国脉微如缕一个“缕”字,让人想起飘忽不定、一触即断的游丝,用极形象的比 喻表现南宋王朝危在旦夕,再不拯救,将后悔莫及。B. “闻说北风吹面急”一句中,北风”暗指北方来的蒙古兵,它既点出了敌军入犯的方 向,也渲染了入犯者带来的杀伐之气。C.上片以韩世忠为例,提出在大敌当前时,应放宽尺度,重用人才,解救国家危难; 下片抚今追昔,指出国势垂危的情况下,不应幻想依靠天险,而应依靠能拯世扶倾的英 雄。全词感情丰沛流畅,词句凝练有力,用典精妙自然,意气风发、朗朗上口。D.本词是一首婉约词。“问长缨”句
16、,含蓄委婉地指出国家的安危存亡已经到了紧要关 头,提醒统治者应关注请缨报国志士的呼声。16 .本词上片大量用典,却不显累赘,请结合诗句分析用典的作用。【答案】15. D 16.示例:上片引用韩世忠、谷城公、骊山母的典故,说明没有人指 点教授,依然可以建功立业,保家卫国。表达了刘克庄希望统治者能够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解救国家危难的愿望。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若分析“长缨”这个典故, 言之成理也可。)【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D.“婉约词”错,本词应为豪放词。故选D。16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
17、授,也不干曾遇骊 山母连用三个典故: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黄石公传授张良兵书;唐朝李筌曾在骊山 下遇一老母为他讲解阴符秘文。前文说“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可见, 此处用典说明了作者的自信,人间自有降龙伏虎的好汉,只是无人不拘一格任用人材。 如不信,试看南宋初年的抗金名将韩世忠吧。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年轻时有“泼韩五” 的浑号,出身行伍,既没有名师传授,也未遇神仙指点,但是却能在谈笑之间大战两河, 成为抗金名将。下片“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连用三个典故,张巡、许远,安史之乱时, 他们坚守睢阳,坚贞不屈。班超投笔从戎,急赴国难,司马相如期望凭借文章获得功名 利禄。表达大敌当前,
18、假如没有像张巡、许远这样的良将,即使有坚固的城池,也不能 久守。作者大声疾呼:好汉们,不需再计较个人得失,不需发无聊之呻吟,赶快投笔从 戎,共赴国难吧!用典可以使诗歌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五、情景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中“? 两句,自问自答,一句深沉的 疑问,一句无奈的叹息,道出同心而离居的感伤。(2)杜甫蜀相中“, ”两句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 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3)欧阳修秋声赋里写秋风“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而“秋风”这个意象,在陆游的诗中也出现过,如“, 【答案】 采之欲遗谁 所思在远道 映阶碧草自
19、春色 隔叶黄鹏空好音 楼船 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秋风吹客橘 节物叹遐方或秋风严瀚清 春雨戴溪绿)【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试卷第14页,共20页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遗”“鹏”“洲” 0六、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西方的哥特式教堂被文学家雨果誉为“大艺术”,雕塑、绘画、音乐等曾经都依附于教 堂;东方可以称作“大艺术”的,非中国园林莫属。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 与中国园林不同,(),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虚,与周围景致交融为和谐的整体。 由建筑的小空间进入自然的大空间,中国园林的主旨是回归自然,而非控制自然。虽然中国园林的发展经历了帝王、贵族、
20、士大夫等阶段,但雅集却,出现在各个 时代和各类园林中。园林的景致,先贤的风雅令人神往。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 是生活场叫更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拥有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 居二上将饮酒、作诗、品茶、弈棋、赏曲、鉴古等生活升华为艺术。从而造就了堪称“大 艺术”的中国园林。今天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创造,更需要的或许并非向外的追寻, 而是向内的回归。所有的答案早已在中国园林中,等待着匆忙的现代人的和发现。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一脉相承美轮美奂寄托离开 B. 口耳相传 美轮美奂 寄寓 归来 C. 一脉相承 引人入胜 寄寓 归来 D. 口耳相传引人入胜
21、寄托离开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西方园林往往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中国园林则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 B.西方园林往往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中国园林则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 C.中国园林往往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西方园林则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 D.中国园林往往与环境构成控制与隔离的关系,西方园林则散置在山水花木之中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是生活场所,而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拥有了海德格 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B.对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游览场所,更是生活场所。他们在园林中实现了海德 格尔
22、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C.就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是游览场所,而是生活场所。他们在园林中拥有了海德格 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D.对中国古人而言,园林不只是生活场所,更是游览场所。他们在园林中实现了海德格尔所推崇的“诗意的栖居”【答案】18. C 19. A 20. B【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一脉相承: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比喻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 之间有继承关系。口耳相传:意思是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从语段中可知,此处是指雅 集这种娱乐形式的流传,是强调行为的继承性,故用“一脉相承”。第二空,美轮美奂: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
23、漂亮。引人入胜:十 分吸引人的,使人沉醉的优美的境界。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此处是形容园 林的景致,应用“引人入胜”。第三空,寄托:托付;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寄寓: 寄居,依附。语段强调“依附的意思,应用“寄寓第四空,离开:离去。归来:回来,回归。根据语段的意思可知,此处所要表达的是现 代人的精神回归中国园林,故应用“归来故选C。19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通过后文“墙体可有可无,空间可实可虚,与周围景致交融为和谐的整体”可知,这是中 国园林的特点,所要与之相连的一定是中国园林做主语的句子,据此排除C、D两项。 通过阅读文段可知,中国园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辽宁省 盘锦市 辽河 油田 中高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