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docx
《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甘肃省定西市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在唐代,政文俱旺;那么,在宋代,虽非“俱旺”,却政文贴近。这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宋代重视文官当政,比较防范武将。第二个原因,宋代由 于文人当政,又由于对手是游牧民族的浩荡铁骑,在军事上屡屡失利,致使朝廷危殆、中原 告急。这就激发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心中的英雄气概、抗敌意志,并在笔下流泻成豪迈诗文。 陆游、辛弃疾就是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代表,可能还要包括最后写下过零丁洋和正气歌 的文天祥。这确实也是
2、中国文脉中最为慷慨激昂的正气所在,具有长久的感染力。但是,我们在钦 佩之余也应该明白,一个历时三百余年的重要朝代的文脉,必然是一种多音部的交响。与民 族社稷之间的军事征战相比,文化要广泛得多,深厚得多,丰富得多。因此,文脉的首席,让给了苏东坡。苏东坡也曾经与政治有较密切关系,但终于在“乌 台诗案”后两相放逐了:政治放逐了他,他也放逐了政治。他的这个转变,使他一下子远远 地高过王安石、司马光,当然也高过比他晚得多的陆游、辛弃疾。有了他,宋代文化提升了 好几个等级。所以,我以前也写过,在他被贬谪的黄州,在无人理会的彻底寂寞中,在他完 全混同于渔夫樵农的时刻,中国文脉聚集到了那里。苏东坡是一个文化全
3、才,诗、词、文、书法、音乐、佛理,都很精通,尤其是词作、散 文、书法三项,皆可雄视千年。苏东坡更重要的贡献,是为中国文脉留下了一个快乐而可爱 的人格形象。不管是久远的历史、辽阔的天宇、个人的苦恼,到他笔下都有了一种美好的诚 实,让读到的每个人都能产生感应。他不仅可爱,而且可亲,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 这种情况,在中国文学史上几乎绝无仅有。因此,苏东坡是珍罕的奇迹。把苏东坡首屈一指的地位安顿妥当之后,宋代文学的排序,第二名是辛弃疾,第三名是 陆游,第四名是李清照。辛弃疾和陆游,除了前面所说的英雄主义气概之外,还表现出了一种品德高尚、怀才不 遇、热爱生活的完整生命。这种生命,使兵荒马乱中的人心
4、大抵不致下堕。在孟子之后,他 们又一次用自己的一生创建了 “大丈夫”的造型。李清照则把东方女性在晚风细雨中的高雅憔悴写到了极致,而且已成为中国文脉中一种 特殊格调,无人能敌。因她,中国文学有了一种贵族女性的气息。以前蔡琰也写出过让人动 容的女性呼号,但李清照不是呼号,只是气息,因此更有普遍价值。李清照的气息,又具有让中国女性文学扬眉吐气的厚度。在民族灾难的前沿,她写下了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诗句,就其金石般的坚硬度而言,我还没有在其他文明的女10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 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
5、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 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 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根据句意,“谓 之痴”应是一种总体评价,不是说一时的行为,排除A、D两项。由“咸共”知,“己”不可 能做“咸共称异”的主语,排除C项所以选B项。11 .对文中相关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阮璃,“建安七子”之一,代表作有驾出北郭门行,子阮籍、孙阮咸为“竹林七贤”之一。B.大将军,古代武官名。始于战国,三国至南北朝,战事频繁,当朝大臣多兼大将军官号。C.九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是一种最高礼遇。后以九锡为权臣
6、篡位先声。D.箕踞,一种表示礼节的坐的姿态。即张开两腿坐着,形似簸箕。11.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的识记。文化常识的考核主 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 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D项, “箕踞”是一种轻慢、不拘礼节的坐姿。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阮籍出生于宦门,生性孤傲不羁,不管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人们难以理解他,说他是痴 呆。B.阮籍嗜酒如命,有时喝得酩酊大醉,但醉里却能清醒,即使是写作也不会出差错,甚至写出来的 文章让世人叹
7、服。C.阮籍是一个不拘礼教的人,对于那些固守礼教者往往给以白眼,也因此受到他们的痛恨;而对 于不拘礼教者给以青眼,表示尊重和欢迎。D.阮籍十分孝顺,当听到母亲噩耗时,虽然继续下棋饮酒,却痛苦地大吐鲜血,以致病得差点丢了 命。12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此题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 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 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 析是否合理。A项,“什么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错。
8、原文是“籍容貌瑰杰,志气宏放, 傲然独得,任性不羁,而喜怒不形于色”,这句只是说他喜怒不显露在表情上,并不是什么 事都绝不表现在神态上,这是表达绝对,扩大范围。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钟会数以时事问之,欲因其可否而致之罪。(2)使者以告,籍便书案,使写之,无所改窜。答案:(1)钟会多次问他一些时事问题,想趁机找出差错来治他的罪。(2)使者把情况告诉他,阮籍就写在案上,让人抄写,文字都不必改动。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得分点:(1)中, 数:多次;以:拿,用;之:代词,他;因:趁;可否:(回答的)对错,偏义复词,偏在 “否”上,即回答
9、错误;致之罪:使他获罪,意译为:治他的罪。(2)中,以告:省略句, 省略宾语,以(之)告(之),把情况告诉他;书案:省略句,省略介词,书(于)案,写 在案上;使写之:省略句,省略宾语,使(人)写之,让人抄写这些内容;无所改窜:省略 句,省略主语,(文字)无所改窜,改窜:改动,指修改涂抹文字等。(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夜泊牛渚怀古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注】。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注】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时,偶遇家贫的袁宏诵诗,十分欣赏,袁宏从此名声大振。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一开头,
10、便写出夜晚江面上的辽阔空明,为引发融通古今的情思做好了铺垫。B.望秋月而思古人,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呼唤那赏识自己旷世才华的伯乐。C.这首诗的诗意明朗而又单纯,没有太深刻复杂的内容,却有一份悠然不尽的神韵。D.这首诗,写景疏朗有致,迹近写意;写情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自然清新。14、答案:B解析:“余亦能高咏”指诗人也有高咏的才华,而不是诗人不由得发出高亢的呐喊15.结合全诗,谈谈尾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无尽情思的?15.答案:最后两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虚实结合),想象明天挂帆远去,枫叶飘落, 以寂寥、凄清的环境氛围,烘托了诗人因不遇知音而产生的孤寂、凄苦之情。(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
11、;共0分)16、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记载的孔子言论中,用“云”作比喻,形象地表述对“富贵”态度的句子 是“,J(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不积小流,无 以成江海J(3)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16答案(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2)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3)取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审题,认真阅读题干所给的情境,回忆相关语句,同 时注意通假字和同音异形字的写法,如:“腔”、“至”“锚铢”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
12、该句 不得分。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 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o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 戏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 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 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
13、复而成就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 开阔,,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 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 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才能够在 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 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 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
14、失所制约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17、答案:C解析:这段话是围绕“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来谈的。括号前的内 容是“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可见括号中的内容应是这种认识的害处,即以“创新精神的缺失”为叙述主体来谈它的害处。由此,排除A、Bo D虽然也是以“创新精神的缺失”为叙述主体来谈它的害处,但结合全文“戏曲”这一重要内容,括号中的内容填“创 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更为妥当,因为D中“对当代戏曲发展”是状语, 这一处理削弱了 “戏曲”在语句中的重要地位,由此排除D。
15、综上所述,正确答案应是C。)o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兼容并蓄照猫画虎兼容并蓄按图索骥博采众长照猫画虎博采众长按图索骥A.寿终正寝B.无疾而终C.寿终正寝D.无疾而终名噪一时名垂青史名垂青史名噪一时18、答案:C解析:寿终正寝:旧时指老死在家中,泛指事物的消亡。无疾而终:没有病而去世,指老年人自然死亡;比喻事情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而终止,含有不了了之的意 思。应选“寿终正寝”。名噪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响,广为人知。名垂青史:好的名 声和事迹载入史籍永远流传。应选“名垂青史工兼容并蓄: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 都吸收进来。博采众长: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应选“博采众
16、长”。照猫画虎:比喻照着 样子模仿。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死规矩机械、呆板地做事,也泛指按照 线索寻找目标。应选“照猫画虎二因此答案为C。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oA.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 创新之路来。B.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 受的创新之路来。C.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 创新之路来。1).而不是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我们才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 受的创新之路来。19、答案:
17、B解析:A成分残缺,“眼花缭乱”前缺少对象“令人二C成分残缺,“才 能探索出”前面缺少主语“这样二D成分残缺,“眼花缭乱”前缺少对象“令人Q主语不 当,结合文段来看,“能探索出一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的人不是“我们”, 而是“戏曲艺术家”。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踝关节扭伤俗称“微脚”,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不少人在微脚后处理不当导致恢复缓 慢,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甚至发展为反复微脚,继发关节炎。威脚之后,第一时间应按压痛点。要先找到距腓前韧带所在的位置,持续按压,大概 20分钟之后,再进行其他处理,这样出血会明显减少。发现血管破裂后,选择物理治疗方 法时,千万不要热敷而要选
18、择冷敷,这样才能让血管发生收缩,减少血液的流出,起到消肿 的作用。如果发现韧带断裂,耍及时用石膏或者护踝固定受伤部位,以利于韧带愈合。固定 的时间一般是三到四周,因为踝关节的韧带经过三周以后才能够基本愈合。做了这些处理之 后,还要注意抬高患肢,这样有利于患肢向心脏同血,如果下肢长期下垂,就会使关节持续 处于淤血的状态,不利于康复。请分别用“是为了”句式概括微脚后的四个处理步骤及目的,每句不超过15 字。20 .按压痛点是为了减少出血。冰敷是为了消肿。及时固定是为了加快韧带愈合。 抬高患肢是为了消除淤血(利于康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选用句式概括要点的能力。首先,从“微脚之后,第一时间应
19、按压痛点”可知,第二段内容主要介绍了威脚后 如何处理的问题。从“威脚之后,第一时间应按压痛点这样出血会明显减少”可知,第一个处理步骤 及目的是“按压痛点” “出血会明显减少二从“要选择冷敷,这样才能让血管发生收缩,减少血液的流出,起到消肿的作用”可知, 第二个处理步骤及目的是“选择冷敷” “起到消肿的作用”。从“要及时用石膏或者护踝固定受伤部位,以利于韧带愈合”可知,第三个处理步骤及 目的是“用石膏或者护踝固定受伤部位” “利于韧带愈合”。从“还要注意抬高患肢,这样有利于患肢向心脏回血,如果下肢长期下垂,就会使关节 持续处于淤血的状态,不利于康复”可知,第四个处理步骤及目的是“抬高患肢”“有利
20、于 患肢向心脏回血”“利于康复”。最后按照题干要求,将其用“是为了”句式表达出来即可,并注意字数要求。 21、为下面一段话写一个结语,要求能够和上文相衔接,体现作者的思想态度。柳宗元始终认为人的价值只有为国家、被朝廷重用才能显现,所以他虽然信佛但又无法 超脱现实。他没有陶渊明的恬然,也不会像王维去皈依佛门,他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孤独。于 是,他在游山玩水中求乐,借诗文抒发愤世嫉俗、怀才不遇之情。后人对柳宗元信佛多有贬义, 我却能理解他的无奈选择。只要我们用历史的眼光客观地去观察中国古代士阶层,就不难发 现21 、.答案:示例:当他们的救国济民理想无法付诸实施或仕途不达时,宗教信仰无疑是 一种最好
21、的精神支柱 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化自信”不是一句口号,不是一个理论名词,而是具体的、实在的。从唐诗、宋词、 元曲、明清小说,到现代杂文诗歌;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的民族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 的爱国情怀,到时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 求大同等思想传承,到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 美德传颂,都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蕴含着中国精神、中国智慧和中国理念,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文化自强的优势所在,是追梦路 上最充沛的养分所在、最强大的力量所在。
22、请用心体会这段话的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立意自定,文题自拟,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 字。22、答案:写作提示这则材料围绕“文化自信”而谈,“文化自信”体现在不同的文学样 式里,也沉淀在伟大的民族精神中。作文时,将“文化自信”具体化,认识“文化自信”的 意义与重要性,分析如何做到“文化自信”等。参考立意:文化自信是追梦路上最美的阳光;文化自信是时代的最强音;等等。诗人中找到可以比肩者。这说明,她既是中国文脉中的一种特殊格调,又没有离开基本格调。她离屈原,并不太远。(节选自余秋雨中国文脉,有删改)1.下列各项中,对文中的“最为慷慨激昂的正气”之所指理解最准确的一项
23、是()A.指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心中的英雄气概、抗敌意志。B.指一批杰出的文学家笔下流泻成的豪迈诗文。C.指其中最让人难忘的代表人物陆游、辛弃疾。D.指文天祥最后写下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1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核理解文中概念的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 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阐释的细微差别,从上文看,“最为慷慨激昂的正 气”就是指的一种精神:英雄气概、抗敌意志。余项则是与这种精神相关联的诗文风格、作 家、作品,特别是正气歌,作者仅仅在此顺势借用了一下“正气”,但其真正所指在上文。 所以选A项。2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称苏东坡为宋代“文脉的首席”的原因的一项是()A.
24、苏东坡与政治两相放逐,使他远远地高于同时代的王安石、司马光,也高过后来的陆游、辛 弃疾。B.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他在无人理会的彻底寂寞中,完全混同于渔夫樵农。C.苏东坡是一个文化全才,精通诸多文学艺术门类,词作、散文、书法三项更是可以雄视千年。D.苏东坡快乐、可爱而可亲的人格形象,使他成了人人心中的兄长、老友,这在中国文学史上 几乎绝无仅有。2.答案:B 解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 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B项,肢解原文意思。原文“有了他,宋 代文化提升了好几个等级。所以,我以前也写过,在他被贬谪的黄州,在无人理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甘肃省 定西市 一中 上学 第一次 检测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