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七中2022-2023学年高一 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据说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每听到他父王在外国打胜仗的消息,就要发愁,生怕全世 界都给他老子征服了,自己这样一位英雄将来没有用武之地。紧跟着伟大的诗歌创作时代而起来的诗人准 有类似的感想。当然,诗歌的世界是无边无际的,不过,前人占领的疆域愈广,继承者要开拓版图,就得 配备更大的人力物力,出征得愈加辽远,否则他至多是个守成之主,不能算光大前业之君。所以,前代诗 歌的造诣不但是传给后人的产业,而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向后人挑衅,挑他们来比赛,试试他们能不能 后来居
2、上、打破记录,或者异曲同工、别开生面。假如后人没出息,接受不了这种挑衅,那么这笔遗产很 容易贻祸子孙,养成了贪吃惭做的膏粱纨跨。有唐诗作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看了这个 好榜样,宋代诗人就学了乖,会在技巧和语言方面精益求精;同时,有了这个好榜样,他们也偷起懒来, 放纵了摹仿和依赖的惰性。瞧不起宋诗的明人说它学唐诗而不像唐诗,这句话并不错,只是他们不懂这一 点不像之处恰恰就是宋诗的创造性和价值所在。明人学唐诗是学得来维肖而不维妙,像唐诗而又不是唐诗, 缺乏个性,没有新意,因此博得“瞎盛唐诗” “魔古” “优孟衣冠”等等绰号。宋人能够把唐人修筑的道 路延长了,疏凿的河流加深了,可是不曾
3、冒险开荒,没有去发现新天地。用宋代文学批评的术语来说,凭 借了唐诗,宋代作者在诗歌的“小结裹”方面有了很多发明和成功的尝试,譬如某一个意思写得比唐人透 彻,某一个字眼或句法从唐人那里来而比他们工稳,然而在“大判断”或者艺术的整个方向上没有什么特 著的转变,风格和意境虽不寄生在杜甫、韩愈、白居易或贾岛、姚合等人的身上,总多多少少落在他们的 势力圈里。鄙薄宋诗的明代作者对这点推陈出新都皱眉摇头,恰像做算学,他们不但不许另排公式,而且 对前人除不尽的数目,也不肯在小数点后多除几位。(摘编自钱钟书宋诗选注序)材料二:唐代为吾国诗之盛世,宋诗既异于唐,故褒之者谓其深曲瘦劲,别辟新境;而贬之者谓其枯淡生涩
4、, 不及前人。实则平心论之,宋诗虽殊于唐,而善学唐者莫过于宋。唐人以种种因缘,既在诗坛上留空前之 伟绩,宋人欲求树立,不得不自出机杼,变唐人之所已能,而发唐人之所未尽。唐宋诗之异点,先粗略论之。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酝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折 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就内容论,宋诗较唐诗更为广阔。就技巧论, 宋诗较唐诗更为精细。然此中实各有利弊,故宋诗非能胜于唐诗,仅异于唐诗而已。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然”,代词,这样;“以为”,让做”;“自”,介词,从;“达”,直到。(2) “自”,亲自;“祭”,祭奠;“涕”,
5、眼泪;“遗孤”,留下的子女;“若”,像。【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1)依据原文“收谡下狱,杀之”和“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 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可知,马谡大败,蜀军溃散,诸葛亮把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 亮认为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 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由此体现了他严厉执法,不徇私情。(2)依据原文“亮上疏请自贬三等”和“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可知,诸葛亮上书请求将自己贬降三 级,引过自责,把自己的过失在境内公开宣布。由此体现了他知错就改,勇于自省。(3)依据
6、原文“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可知,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 都亲自批阅。由此体现了他勤于政事,鞠躬尽瘁。(4)依据原文“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 ”可知,司马懿感叹诸葛亮说“真是天下 的奇才啊”。由此体现了他善于军事,得司马懿赞叹。参考译文:起初,越嵩大守马谡,才能和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昭烈帝刘备 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还 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做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从白天直到黑夜。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用旧将魏 延、吴懿等为先锋,而是让马谡督领各军在前
7、,同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行 动混乱无章,放弃水源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 蜀军溃散。诸葛亮前进没有据点,就攻取西县一千多人家回到汉中。把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 自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蒋琬对诸葛亮说:“古时候(晋国同楚 国交战),楚国杀了领兵的得臣,晋文公喜形于色。现在天下没有平定,而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 ” 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 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 ”诸葛亮上书请求将自己贬降三级,
8、汉后主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 兼理丞相的职务。有人劝说诸葛亮再次发兵,诸葛亮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的时候,都多于敌军,但没 有打败敌人,反而被敌人打败,问题不在于兵少,而在于将领一个人。现在我打算减少兵将,显明责罚, 反思过失,将来另想变通的办法。如果不能这样,即使兵多又有什么用处呢! ”于是考察有功将士,连微 小的功劳也不遗漏,对壮烈之士,一一加以甄别,引过自责,把自己的过失在境内公开宣布,练兵讲武,准备将来进取。将士精简干练,民众忘记既往的兵败了。青龙二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秋八月,司马懿 和诸葛亮相拌百余日,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都不出营,诸葛亮浓遣使者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 询问诸葛
9、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 的责罚都亲自批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众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事务多,他还能活 多久呢!”这个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而退。百姓跑着去报告司马懿,司马懿追赶蜀 军。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像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一样。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 进。于是杨仪结陈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营垒处所察看,感叹说:“真是天下 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蜀军而还。(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
10、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注释本诗作于764年春,此时诗人已客居成都五年。玉垒:山名。西山寇盗:763年正月,安史 之乱平定,十月,吐蕃攻陷长安,年底又破松、维、保等州,继而再陷剑南、西山诸州。后主:指蜀汉 后主刘禅,宠信宦官,终致亡国。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 诗篇。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情,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同样是反衬手法。B.颔联写锦江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来,玉垒山的浮云起灭正像古今世势变幻,形成了一个阔大悠远、囊
11、括宇宙的境界。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北极”指极北边远之地,点明朝廷之难以企及,“莫相侵”是对敌人的警告,义 正辞严,浩气凛然。D.这首七律中间两联对仗工稳,颔联“来天地”和“变古今”气势浩大,颈联“终”和“莫”则在痛苦中 透出坚定的信念。15 .本诗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请结合全诗谈谈“伤客心”的原因主要有哪些?【答案】14.C15.客居他乡,漂泊孤苦。诗人流离他乡、愁思满腹,登上此楼,眼见繁花,叫人更加黯然心伤。战乱仍频,忧国忧民。“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写出大唐帝国本应气运久远, 却遭到敌寇侵扰。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国昏君刘禅竟也配和诸葛亮一样专居祠庙,诗人纵然有诸
12、葛 亮之贤,也是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 “北极指极北边远之地,点明朝廷之难以企及错误,北极,象征大唐政权。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 漂泊之愁苦。“万方多难此登临”,万方多难,概括出了国家遭受的灾难,这首诗是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杜甫在 成都所写,当时诗人客居四川已是第五个年头,上一年正月,官军收复河南河北,安史之乱平定;十月便 发生了吐蕃攻陷长安、立傀儡、改年号,代宗奔逃陕州的事;不
13、久郭子仪收复京师。年底,吐又破松、维、 保等州(在今四川北部),继而再攻陷剑南、西山诸州。再加上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朝廷内外交困,灾患重 重,此句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后主,指 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父吟是诸葛亮 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幕之意。想到后主刘禅,诗人 不禁喟然而叹,这是以刘禅比喻唐代宗李豫。所不同的是,诗人生活的时代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 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
14、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高楼落日,忧虑满怀,却 只能靠吟诗来聊以自遣。此句既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人而伤心;也有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 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报国无门,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可堪回首,,。(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陶渊明归园田居中“,”两句都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和对 自由的向往。(3)白居易琵琶行用语简洁凝练,开篇的“” 一句就交代了人物、地点、时间和事件“” 一句点明季节,并渲染了氛围。(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用“,”这三句共七组叠字统领全词,奠 定了凄凉哀伤的感情基调。(5)
15、古人在修身时很注重自我反省,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劝学中有“,荀子 认为这样做了就可以达到“”的境界。【答案】 .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 .羁鸟恋旧林 .池鱼思故渊 .7寻阳江头 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君子博 学而日参省乎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佛狸”“羁”“沼”“荻”“戚”“参省”等。三、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是很多人 的二十四节气歌。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在观天察地、认知自然的实践
16、中创造出来的知识体系,是中国农耕社会 安排农业生产、协调农事活动所 的基本准则。二十四节气及其实践活动所代表的价值取向,是中华民族不断追求美好生活的象征。然而在气象科学蓬勃发展、现代农业方兴未艾的时代,我们与二十四节气 似乎有了某种程度的“脱钩”。那么今天,我们是否还需要保护二十四节气?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保护二十四节气就是保护民族精神。漫漫历史长河中,二十 四节气形成了诸多民俗,带有地域色彩,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一以贯之。二十四 节气蕴含的思想精神,是的农耕文化的命脉之所在,始终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根与魂”。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
17、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耳熟能详遵守即使不绝如缕B.耳濡目染遵守尽管不绝如缕C.耳濡目染遵循即使源远流长D.耳熟能详遵循尽管源远流长18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中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黄河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河,怎么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摇篮”呢?B.陶渊明在“复得返自然”的淡泊中,展现出世间另一种美好的人生。C.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捡拾一些烂菜叶,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D.闻一多的红烛化用“蜡炬”这一古典意象,赋予了它新的含义。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保护二十四节
18、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从而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B.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壮大和培育。C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D.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激活全盘”的“酵母”作用,还能让民族自信心得到培育和壮大。【答案】17.D18. A 19. C【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濡目染”,经常听到看到,不知不 觉地受到影响。语境指很多人很熟悉二十四节气歌,用“耳熟能详”合适。第二空:“
19、遵循”,遵照。着重在“循”,指依照正确的思想、言论去做。“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 违背。常用在表述对共同制定的纪律、规章制度、规程、公约等的态度。语境为“基本准则”,用“遵循” 更合适。第三空:“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还是”等表示转折 连词跟它呼 应。“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以进一步证实或加强主句的意思)。结合后文“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 强不息的精神一以贯之”可知用“尽管”更合适。第四空:“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不绝如缕,比喻事情极其危急。也 形容声音微弱悠长。这里修饰农耕文化,强调其历史悠久,用“源远流长”更合适。故选D。【1
20、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标点符号的作用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根与魂”的引号作用是表特殊含义。A.“摇篮”表特殊含义。B. “复得返自然”表直接引用。C “慈祥”表示反语。D. “蜡炬”表强调突出。故选A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1)成分残缺。“通过保护二十四节气,使其发挥”属于介词误用,使得全句没有主语,应该去掉“通 过”。(2)语序不当。“壮大和培育”语序不当,按事物发展规律,应改为“培育和壮大”。只有C项修改正确。故选Co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
21、人会增添新 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 “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 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 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 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 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
22、如 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 定要讲究科学。20.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 字。【答案】2
23、0.C21 .可以通过体质指数判断;而且会影响身体健康;就会恢复以前的体重。【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义的能力。例句:这句话是段落作者对每一位读者说的话,“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 A.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B.句中的你是指,“我”看了看另外两个人,但并没有特指看的到底是谁,因此,“你”的意思是:不明 确指明的集团中的某一个体;任何一个;一般的一个。C.句意是他的用功让所有人都佩服。“你”泛指任何一个人;无论什么人;无论哪一个人。与例句用法一 致。D.这个句子是一句对别人说的话,“你”是称呼说话的对方。故选Co【21题详解】本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2022 2023 学年 四川省 成都市 第七 中学 上学 12 月月 考试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