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天津市静海区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天津市静海区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天津市静海区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天津市静海区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选择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年初,河南卫视春晚上的舞蹈节目唐宫夜宴成功“出圈”,登上微博综艺 榜晚会栏目类第一。该节目不仅令亿万观众,更重要的是把国人印象中 的传统文化在台上“舞”活了。它用5G、AR技术展示虚拟场景,力求将盛唐的风采和 少女的灵动搬上舞台,再现盛唐时期的大国气象和以“唐三彩”为代表符号的唐韵之美, 从而为大众展示出一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的文化画卷。()曾几何时,传统文化传播,如此突然、接二连三地 破圈而出,令人振奋和欣慰。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技术与传统文化的融合
2、创新亦在文 化多样化的今天,以更理想的荧幕呈现实现了的综合效应。中华美学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 调知、情、意、行相统一。我们要力求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石,锻造现代文艺的精彩。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喜闻乐见式微否极泰来简明扼要B.耳目新衰败否极泰来简明扼要C.耳目一新式微峰回路转言简意赅D.喜闻乐见衰败峰回路转言简意赅2 .在选文括号内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A.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 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B.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
3、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 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C.不仅舞蹈表现了赴宴宫女灵动机巧的梳妆打扮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 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D.舞蹈不仅表现了赴宴宫女梳妆打扮的灵动机巧以及宫廷夜宴的厚重瑰丽,还以两幅 传世名画为背景,达到了凸显作品庄严与大气的效果。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萃父子兄弟于一门,八家唐宋占三席;悟骈散诗词之特征,千变纵横识其源”这幅 对联写的是北宋散文家苏洵、苏轼和苏辙。如果赞同:原文说“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他治军简易,但是若遇到突袭,无法 抵抗;
4、原文说“李广非大将才也,行无部伍行阵,人人自便,此以逐利乘便可也,遇大敌则覆 矣”,他作战因利乘便,缺乏大局观,难以统筹应对大敌;原文说“若夫堂堂之阵,正正之旗,进如风雨,退如山岳,广岂足以乎此哉。他不足以 统帅大军;“简易以守,则敌乘其罅隙而相薄“,防守不利,敌人就会利用他们的漏洞来攻打他们。 参考译文(1)汉景帝死了,武帝登基。大臣们都认为李广是名将,(武帝)就把李广(从) 上郡太守任上(调回京城)担任未央宫卫尉,同时程不识也担任长乐宫卫尉。程不识以 前和李广都是凭借边郡太守的身份统率军队屯守(边疆)。等到出关攻打匈奴(的时候), 李广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靠近水草充足的地方扎营
5、,休息时人人(都可 以)自由行动,(夜间)不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幕府简省公文簿册的事情,但也(会) 远远地(派出)哨兵(侦察敌情),(队伍)不曾遇到什么危险。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 的编制和行伍营阵的部署,(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办理公文簿 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部队得不到休息,但是也(从来)不曾碰到什么危险。程不识说: “李广治军十分简便易行,可是(如果遇到)匈奴突然袭击他,(他)就没有用来制止 的办法了。然而他的士兵只是放松快乐,都愿意为他去死。我治军虽然烦琐,可是匈奴 也不能侵犯我。”这一时期,汉朝边境李广、程不识都是名将,但是匈奴害怕李广的韬 略,士兵们也大都愿意跟随李广
6、而以程不识(的苛求)为苦。(2)李广并没有大将的才能,行军没有部队的编制和行阵的部署,人人(都可以) 自由行动,用这样的姿态利用便捷追逐小利(还)可以,遇到大规模敌人就(会)覆灭 了。太史公叙述李广最称心得意的地方,是在(李广)做上郡太守时凭借一百骑兵抵抗 匈奴数千骑兵,射死了对方的将领,解下马鞍无拘无束地躺(在地上),然而这本来是 副将的才能啊。至于庄严的军阵、整齐的军旗,进攻如怒风疾雨,后退如高山大岳,李 广难道能做到吗?淮南王谋反的时候,只害怕卫青和汲黯却没听说提及李广。司马迁因 为(自己内心孤愤)的缘故,陈述李广(的事迹)脱口而出,而记载卫青却像不值一钱, 然而从行文中阅读,卫青和李广
7、的优劣始终是无法掩盖的。(3)太史公说:“匈奴人害怕李广的韬略,士兵们也愿意跟随从李广而以程不识 (的苛求)为苦。”司马光却说:“(如果)效法程不识(的做法),即使无功也不至 于失败;(如果)仿效李广(的做法),那么很少有不败亡的。”两个人的说法都是偏于试卷第10页,共21页 一面的观点。用武力平定天下的,有人(善于)统兵,有人(善于)统将。做将军的, 有(善于)进攻的有(善于)防守的,有人(善于)统率大部队,有人(善于)统率小 部队。程不识严格要求部队的编制,(夜间)敲打刁斗(来保卫自己),(军中办事人员) 办理公文簿册的事(十分齐备详明),(这是善于)防守部队的大将。李广(治军)简便 易行
8、,人人能自由行动,(这是善于)进攻部队的大将。约束部队纪律严明,侦察详细 周密,这是统率大部队的法则。不敲刁斗不警戒,简省军中文书,这是统率小部队的方 法。(如果)队伍整齐严谨地去进攻敌人,那么会因敌方察觉到他们的动静而无功返回。 如果简易地防守,那么敌方就会利用他们的漏洞来攻打他们。用简易的办法统率大部队, 就会像手指和臂膀不能相互使动那样(指挥不灵)因而容易溃败。用严谨的作风统率小 部队,就会被拘泥牵制自己陷入困境因而遭受失败。所以李广和程不识各有一长处。四、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倦夜杜甫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
9、里,空悲清夜徂!据前人考证,此诗作于广德二年(764),这时杜甫寓居在成都西郊浣花草堂。徂: 过去,逝去。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竹”“野”二字,暗示出诗人宅旁有竹林,门前是郊野,“凉”字渲染出一派 秋气。8. “重露成涓滴”紧扣第一句“竹”这个意象。夜越来越凉,露水越来越中,在竹叶上凝 聚成许多小水珠儿,不时滴滴答答滚落下来。C.本诗前六句写景,由近及远,虚实结合,最后两句抒情,对全篇起了“点睛”的作用。 D.诗中虽只写“夜”不写“倦”,但是诗中情与景、物与我妙合无垠,寓情于景,味之无 尽。15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6
10、 .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答案】14. C 15.颈联描绘了一幅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 伴的水鸟,衬托出诗人的孤寂心情。16.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局动荡不安的担忧,报国无门的感伤,对国家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注。前六句是借景抒情(融情于景),通过对秋夜里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 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绘,含蓄地道出了倦意。后两句直抒胸臆,告诉 我们诗人倦夜的原因,“万事干戈里“,因心忧国事但报国无门而“空悲清夜徂”。【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虚实结合”错误。诗歌的前六句写景,均为实写。故选C。15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
11、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颈联的意思是“萤火虫在黑暗中飞行,自己照亮自己;栖息在溪旁的鸟儿已经醒来,呼 唤着同伴“。这是秋夜破晓前的景色,暗飞自照的流萤,相呼结伴的水鸟,衬托出诗人 的孤寂。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从月升到月落的秋夜景象,采用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诗的最后一 联,直接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时、报国无门的思想感情,是直抒胸臆。诗中的意象,如绿竹庭院、野月、重露、稀星、暗飞的萤、水宿的鸟等一系列意象的描 绘,写出了月出到月落的过程,含蓄地道出了,卷”意。他孤栖“卧内”,辗转反侧,不能 成眠:一会儿拥被支肘,听窗外竹叶萧萧,露珠滴答;一会儿对着洒满庭院的溶溶月
12、光, 沉思默想;一会儿披衣而起,步出庭院,仰望遥空,环视旷野,心事浩茫。这一夜从月 升到月落,诗人不曾合眼。彻夜不眠,他该有多么疲倦啊!这样就有了这些疑问:如此 清静、凉爽的秋夜,诗人为何不能酣眠?有什么重大的事苦缠住他的心?诗的最后两句诗人直吐胸臆:“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原来他是为国事而忧心。“万 事干戈里。诗人非常深切地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难怪他坐卧不安,彻夜难眠。 但是,当时昏君庸臣当政,有志之士横遭贱视和摒弃,诗人自己也是报国无门。故诗的 结语云:“空悲清夜徂!”“空悲”二字,抒发了诗人无限感慨与忧愤。五、混合默写17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1) ,泣孤舟之蔑妇
13、。(苏轼赤壁赋)(2) ,金块珠砾。(杜牧阿房宫赋)试卷第12页,共21页(3)以浮游尘埃之外,o (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4)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o (贾谊过秦论)(5) 2022年10月12日,意大利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 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在太空写下中国古文兰亭集序中的句子,以抒发 “,时极尽视听的欢娱。【答案】舞幽壑之潜蛟鼎铛玉石不获世之滋垢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壑”“蛟”“鼎铛”“报怨”等。六、文学类阅读-单文本1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大敦煌从兰州出发,
14、沿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过武威、张掖、嘉峪关,最后到达敦煌,凡 一千一百余公里。一路西域风光,苍桑雄浑,美不胜收,而至敦煌则达到顶点。 敦煌,一座总面积只有3.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只有18万的藁尔小城,就敢取 这么一个大气磅礴的名字,让人不得不佩服她的气魄。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 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 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尽管现代大多数学者都说,“敦煌” 一词是当地少数民族语 言的汉语音译,但是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人的解释。就是这块土地,曾经连接起汉唐盛世与西域文明,手挽着长安城与波斯湾,见证 了无尽的繁华与苍桑。在汉代,敦煌疆域辽阔,统管
15、六县,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 也”。在唐代,敦煌更是成为一座拥有140万人口的大城市,仅次于首都长安。现在, 敦煌虽然没有了当年的显赫地位,规模也大大缩小,然而,历经汉风唐雨的洗礼,文化 灿烂,古迹遍布。价值独特的敦煌文化所散发出的迷人魅力,更是与日具增。到达敦煌,暮色四合。深秋的敦煌格外清朗,夜晚的天空格外高蓝,明月洒下一 地清辉。从来没有见过那样晶亮的满天繁星,好像一天的星星都集中到这块天空了。城 市不大,但建设有序、干净整洁、规划整齐。汉唐的建筑,街头的飞天雕塑,满墙风动 的壁画,让人怀疑是在历史与梦幻之中。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空气像水洗过一样清爽。登上山顶,举 目四望
16、,那一道道沙峰如奔涌的波浪,气势磅礴。微风吹来,扑人心怀,爽人心肺,心 胸顿觉空明。鸣沙山的沙粒有红、黄、绿、黑、白五色,当地人称它“五色神沙山。 登临此山,听山与泉同振共鸣,犹如钟鼓管弦齐奏,令人动魄惊心。后汉书郡国志 引南朝耆旧记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 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满目苍凉中有此一景,造化之神奇,令人心醉神迷。月牙泉有版 本众多的美丽传说,听导游说,月光下的月牙泉更美丽。最好在农历十五月圆之夜时来, 露宿在鸣沙山才可以亲历那梦幻仙境般的意境。来敦煌不能不去瞻仰莫高窟。是的,是瞻仰,不是参观。莫高
17、窟,坐落在敦煌城 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 隋、唐、五代、西夏、元不断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 地。洞窟门一打开,历史的味道迎面而来,栩栩如生的泥塑和壁画好像带你走进了历 史。你仿佛可以看见千年前的画工巧匠们一点一点描绘、上色;可是那些泥塑的残破现 状又告诉你时光已逝、光阴变换的事实。那些佛像用着千年不变的平静面对你,微微上 扬的嘴角述说着乐观豁达。其实他们面对的不只是你,还有千年的历史,那些进入盗宝 的强盗,那些谦卑的祈福的平民,那些无声飘过的岁月的风。“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走进敦煌研究院大门,一块条石
18、上镌刻着的 大字格外醒目,也格外锥心。如果不是一次意外的发现,也许莫高窟现在还静静地沉睡 在沙漠的怀中;或者,她在合适的时间被合适的人发现,也许能够受到更好的保护。可 惜,历史不能假设。1900年6月22日,敦煌莫高窟下寺道士王圆篆在清理积沙时,无意中发现了藏 经洞。从此敦煌不再平静,从此敦煌在被掠夺、被肢解中走向世界,从此无数的学者为 她皓首穷经,从此世界上产生了敦煌学。西对敦煌遭遇的重重劫难,中国知识分子拍案而起,他们义无反顾站了出来,掀 起了一场敦煌大抢救运动。最先站出来的,是著名金石考古专家罗振玉。当他得知一批 珍贵的敦煌文物沦落到法国人伯希和之手后,当即报告学部,要求即刻发令保护藏经
19、洞 遗书。紧接着,一批著名学者投入到对敦煌遗书的收集、校勘、刊布、研究中去。更有 人远涉重洋,到日本、到欧洲,去抄录和研究那些流失的书卷。在保护和研究敦煌方面,贡献最大、最令人感动的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 等为代表的敦煌守护者。他们放弃内地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奔赴偏辟荒凉的大西北, 把一生都贡献给了敦煌保护事业。正是由于他们的艰苦付出和辛勤努力,敦煌才结束了 无人看管的现状,走上了科学保护的道路。敦煌学研究也从无到有,从粗到精,彻底改 变了 “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状况。试卷第14页,共21页加煌是中国的敦煌,应该使敦煌学回到中国。这是三十多年前,一位老人的郑重 嘱托。反现在,
20、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地告慰这位老人:敦煌学已经回家了!(取材于徐可的同名散文,有删节)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A.气势磅礴(pang)格外锥心(chui) 淹没(yn) 豁达(hub) B.钟鼓管弦(xian)栩栩如生(xu) 镌刻(juan) 祈福(qi) C.与日具增(ju)义无反顾(yi) 座落(zud) 校勘(xiao) D.皓首穷经(hao)偏辟荒凉(优) 泥塑(sti) 苍桑(cang) 下列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敦煌人宁愿相信古代学者对“敦煌”一词的解释,反映出他们有一种身为敦煌人特有 的骄傲和自豪。B.尽管规模与古代相比大为缩小,地位也不如从前
21、那样显赫,但是现在的敦煌仍然有 着突出的文化价值。C.被誉为天下沙漠第一泉的月牙泉,不因干旱而枯竭,月光之下,其波浪奔涌,气势 磅礴,更显梦幻般的美丽。D.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是一句“锥心”之语。这样说的原因是莫高窟被意 外发现以后,无数学者为此皓首穷经,甚至远涉重洋。E.经过一代代敦煌守护者的努力,敦煌终于改变了被肢解的命运,敦煌学也回到中国 并得到长足发展。(3)作品第段引用了“山有鸣沙之异,水有悬泉之神”一句,请分析其作用。(4)请赏析第段。(5)作品标题“大敦煌”中的“大”有哪些内涵?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解说。【答案】(1)B(2)CD(3)承接上文对鸣沙山的描写,为下文讲述
22、月牙泉作铺垫。这样的引用增添了鸣沙山、月 牙泉的传奇色彩;也反映出敦煌的悠久历史与独特风貌所具有的影响。(4)运用联想、想象。由眼前的“泥塑”和“壁画”联想到当初的创造,想象能工巧匠精心细 致的描画、上色,来表现这些作品的艺术价值,突出时光流转和历史的久远。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佛像”(敦煌艺术品)的栩栩如生和所传达的平静乐观的 佛教精神。运用排比的修辞,具体生动地表达莫高窟的千年历史,有很强的抒情性,增 强了感染力。(5)“敦煌”这个名字本身大气磅礴;敦煌在汉唐时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曾经是文化 重镇;敦煌古迹遍布,文化魅力与日俱增;(文化魅力之大)敦煌拥有世界上现存 规模最大
23、、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圣地莫高窟;敦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献和文物,诞 生出敦煌学这一新的学科;中国的敦煌保护和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 字的能力。A.“格外锥心”的“锥”应读作zhuToC.“与日具增”的“具”应写作“俱”。唯落”的唯”应写作“坐”。“校勘”的“校”应读作ji&o。D. “偏辟荒凉”的“辟”应写作“僻”。“苍桑”的“苍”应写作“沧二 故选Bo(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月牙泉,不因干旱而枯竭,月光之下,其波浪奔涌,气势磅礴”错误,根据原文 “一夜小雪,鸣沙山披上一层洁白的轻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2023 学年 天津市 静海 一中 高三上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