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至塞上》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使至塞上》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使至塞上》历年中考古诗欣赏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王维使至塞上中考试题汇编(截至2020年)【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B.【甲】诗通过“归雁”、“大溴”、“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C.【乙】词境界阔大,气魄宏伟,刚健峭拔,苍凉悲壮。所以王
2、国维称之有李太白“西凤残照,汉家陵阙”之风。D.【乙】词的上阕写景,围绕“异”字,分别从雁无留意,边声四起,孤城闭三个方面勾勒出西北边境肃杀凄凉的秋景,暗含着军事态势的严重。22.在诗词大会上,有道文字线索题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在比赛中,主持人已给出了A、B、C三条线索,请你再编写一条D线索,让答题者最终锁定答案。(3分)A.该诗人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尤长五言。B.世人将李白、杜甫与他并称为“天才、地才、人才”。他精通诗、书、画、音乐等,有“诗佛”之称。C.此诗是诗人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途中所作。D._23.【甲】诗和【乙】词都借用了“勒石燕然
3、”的典故抒发感情,有什么异同?(4分)【参考答案】【分析】【甲】使至塞上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记述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诗缘何而作;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乙】渔家傲秋思是北宋词人范仲淹创作的一首词。词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
4、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词的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整首词表现将士们的英雄气概及艰苦生活,意境开阔苍凉,形象生动鲜明。【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ACD正确;B有误,全诗通过“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奇壮丽大漠的雄浑景色。“归雁”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出漂泊无的内心感受。故选:B。(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以及对一些文学常识的把握。A考查的是文学常识;B考查的是诗人的评价;
5、C考查的是这首诗的写作背景。D由于这道文字线索题设定的答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以这两句的妙处在于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先通读诗词,理解大意,然后结合用典的句子,来理解作者借用典故表达的思想感情。【甲】使至塞上中“都护在燕然”中的“燕然”指燕然山,东汉窦宪曾在此刻石记功。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乙】渔家傲用典句子“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车骑将军窦宪北伐匈奴,大破之,在漠北燕然山刻石记功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渴望
6、建功立业,不甘心无功而返的思想感情。雁门太守行用典句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用燕昭王筑台招纳贤士的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答案:(1)B(2)示例一: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示例二:营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氨围,表达了诗人对大漠奇特壮丽风光的赞美。(3)相同点:都表现了边关战事吃紧。都含蓄地表达出慷慨雄壮的思想感情。不同点:【甲】诗作者借此典故,将镇守边关的节度使崔希逸比之为窦宪,有称颂其战功之意。【乙】词作者借此典故
7、,写了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2020甘肃天水)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直“圆”的妙处。(4分)2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8、A首联点题,交代地点和事由,表现了关塞迢迢,山高路远,烘托了孤寂心境。B颔联“征蓬”“归雁”的意象,或是实写所见景物,更是即景生情,以景物自比。C整首诗采用“起承转合”的结构,布局精巧;领联采用对仗的手法,韵律和谐。D“候骑”是等候在此的土兵,表现了边塞将士对诗人的欢迎,让人倍感温暖。【参考答案】21直字写出了孤烟直冲云霄的劲拔,圆 字写出了落日在地平线的衬托下又大又圆的视觉感受,直的是烟,圆的是落日,和地平线一起构成了一-幅完美的几何图案;一直一圆描绘出在苍茫大漠背景下,塞外壮丽独特的景象。22D(2020贵州遵义)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
9、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请你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展现的画面。(2)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参考答案】(1)广阔无壤的大漠上,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烽烟直上云霄;黄河如带,一轮落日孤悬于地平线之上,显得又大又圆。(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比,抒写了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表达了思乡的情怀,也透露了被排挤出朝廷内心的激愤和抑郁。(2019广西贺州)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这首诗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10、圆”意境优美,请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2分)10.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这句诗。(3分)【参考答案】9.(2分。语言生动形象给2分,只是陈述诗句内容得1分) 示例:苍凉雄浑的大漠之上,一缕孤零零的烽烟像根柱子,笔直地伸向天空。弯弯曲曲的黄河似一条金带,平躺在大漠远方。一轮浑圆的红日,正静静地悬挂在西边的地平线上。10.(3分。修辞1分,赏析2分)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把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飞出汉家边塞,飞进胡人境地。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孤身出塞的飘零落寞之感和内心抑郁激愤之情。(2019湖北鄂州)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
11、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BA.这首五言律诗主要写的是王维出使边塞途中的所见所感。B.全诗通过“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候骑”等自然景物,向我们展示了边塞的神壮丽。C.颈联运用对偶手法,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奇观”,其中“圆”“直”两字极富神韵。D.这首诗意境雄浑,与王维晚年写竹里馆那种清幽意境形成鲜明的对比。13.有人说“归雁天”“归雁是作者自比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2分)【参考答案】13.同意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是作者身处“胡天”,二是作者出使边塞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京城,情境上如同“归雁”,传达
12、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不同意的理由是认为此句是实写,是作者所见。当然两个方面兼顾也可以。(2019湖北黄石)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0.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叙事,交代了作者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D.尾联写作者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作者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11.而庵说唐诗评价本诗时说:“大漠长
13、河联,独绝千古。”请仔细品读颈联,完成下面的题目。(6分)(1)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描述该联的画面。(2分)(2)请从语言和表现手法两个方面赏析其“独特”之处。(4分)【参考答案】10.D11.(1)示例:浩瀚无边的沙漠上,一缕孤烟扶摇直上,直插云霄;苍茫暮霭中,滔滔河水绵延千里,一轮红日在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缓缓下沉。(每句1分,翻译诗句只记1分)(2)赏析语言:“直”表现孤烟之高,于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写出了塞上景色苍凉雄浑的特点;“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圆,写出景色壮阔、温暖的特点。(赏析关键词“直”和“圆”,各1分) 表现手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出了神奇的塞
14、外风光,表现了诗人苍凉孤寂的情感。(1分)(2019湖南益阳)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5对下面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首联写诗人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关慰问将士,烘托出诗人轻松愉悦的心境。B颔联写诗人觉得自己像“征蓬”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既言事,又写景更传达出诗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C颈联两句,笔力苍劲,意境雄浑壮阔深邃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D尾联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参考答案】【知识考点】边塞征战诗【思路分析】这是一
15、首边塞诗,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此诗叙事精练简洁,画面奇丽壮美。翻译:乘单车想去慰问边关,路经的属国已过居延。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浩瀚沙漠中孤烟直上,无尽黄河上落日浑圆。到萧关遇到侦候骑士,告诉我都护已在燕然。【解题过程】A有误,首联烘托出诗人孤寂的心境;BCD正确。故选:A。【总结归纳】这是一篇古诗词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想象的能力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般难度较大。鉴赏古诗词,一般从作者的人生背景、从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别人的评价、翻看诗词的注释等几方面鉴赏。(20
16、19辽宁阜新)【甲】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乙】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8. 下面对渔家傲秋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渔家傲,词牌名,这首词是作者在戍守西北边疆期间的感怀之作。B. 词的上片描写塞下秋景。开头一句“塞下秋来风景异”点明季节是秋天。C.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傍晚。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便关闭了城门,这与内地华灯初上的景象迥然不同。D. “浊清一杯家
17、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表现了将士们对戍边生活的怨恨之情。9. 【甲】【乙】两文都是写边塞内容的。试结合具体语句品析(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任意一个角度)两文在思想感上的不同。【参考答案】8. D 9. 示例:渔家傲秋思“浊清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运用了心理描写(或典故),表达了戍边将士功业未成,有家难回的矛盾心理和思乡愁苦之情。“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或外貌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羌管悠悠霜满地”运用了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烘托了戍边将士的思乡愁苦之情。使至寒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运用了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诗人被
18、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苦闷之情。“单”“张”写出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独落寞之情。(2018黑龙江绥化)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9. 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 分)BDA. 首联以简练的笔墨写自己奉命出使。“单车”是说随从不多,规格不高。“欲问边” 交代了出使的目的,即前往边塞慰问将士。B. 颔联两句一虚一实,既叙事又写景。诗人将自己比作飘飞的蓬草、北归的大雁,暗写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飘零、孤寂之感。C. 颈联历来为人称道。“孤烟”本显苍凉,“直”却给人劲拔、坚毅之态;“落日”本带给人伤感之
19、情,“圆”字却又显得亲切温暖。D. 尾联巧用“燕然”的典故,既感慨自己遭逢种种厄运、不得朝廷重用的境遇,又赞扬 了将士们奋勇杀敌、以身报国的爱国热情。E. 这首诗角度新颖,艺术构思不落俗套,语言自然精练,写景状物逼真传神,抒发情感深沉饱满,情景交融,内蕴丰富,意境雄浑。(2018新疆乌鲁木齐)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颔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传递了什么样的情感?(2分)(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之名句,说说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观?再从中任选一个词进行赏析。【参考答案】13.(1)
20、“征蓬”“归雁”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了诗人心中无限孤寂飘零之感。(1分)【解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表达的情感。“征蓬”指随风飘飞的蓬草。“归雁”这里指大雁北飞。本诗中以“征蓬” “归雁”自比,是比喻的修辞手法;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表达了诗人的孤寂与飘零之感。(2)这两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1分)“直”字是挺拔、笔直之意,写出了孤烟之高,有雄浑壮阔之美。(或:“圆”字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以亲切、苍茫感;“孤烟”写出了烽烟的笔直挺拔,直上云霄,景象奇特壮观)(2分)【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赏析
21、及炼字。这一句将孤烟置于大漠的背景下,将落日置于长河的背景下,写出了塞外奇特壮丽风光,凸显了画面的壮阔及已经的雄浑。重点词语的赏析,写出词语在本诗中的意义及表达的效果即可,要言之有理,语句简洁。(2018四川广元)【甲】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乙】战城南杨炯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寸心明白日,千里暗黄尘。 【注】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26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
22、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十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27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28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景色的特点。(4分)【参考答案】26. C(“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将士内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使至塞上 塞上 历年 中考 古诗 欣赏 试题 汇编 截至 2020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