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内蒙古地区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内蒙古地区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内蒙古地区中考语文古诗欣赏试题汇编目录地区诗题作者朝代首句形式内蒙古赤峰万山潭作孟浩然唐代垂钓坐磐石律诗内蒙古鄂尔多斯行香子树绕村庄秦观北宋树绕村庄,水满陂塘词内蒙古鄂尔多斯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唐代孤山寺北贾亭西律诗内蒙古通辽水调歌头苏轼北宋明月几时有词内蒙古兴安盟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唐代杨花落尽子规啼绝句万山潭作孟浩然垂钓坐磐石,水清心亦闲。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9. 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刘熙载说:“诗品出于人品。”万山潭作一诗,就像孟浩然的人一样,冲淡得像一杯白开水,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B. 首联的“垂
2、钓”,极显安闲,且潭水清澈,与作者的心境相契合。C. “鱼行潭树下”一句,诗人直接描写树的倒影,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动荡美。D. 颈联运用典故,为万山潭增添了迷人的风采。10. 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分析一种即可)。【参考答案】【分析】万山潭作由孟浩然所作,诗中写了清、闲,从神寄游女、归舟放歌的情境中,体现了诗人心境的悠闲、清静、旷达、淡泊。整首诗有动有静,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与分析。ABD.正确。C.有误,“鱼行潭树下”,鱼是水中之物,不可能行之于树下。细细体味,潭侧之树高于潭中之鱼,且树影映入潭水之中,鱼儿翕翕游动,自由自在
3、。故“鱼行潭树下”,在这里,诗人虽没有正面描写树的倒影,但却可以领悟出树的倒影的荡漾美,与游鱼的动态美相互参差,更显出美的多样性。故选:C。(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尾联“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意思是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乘月色唱着歌荡桨而归。写心中向往,求之不得,于是月下放歌,乘舟而返。游女解佩的故事,给诗人以无穷的遐思。诗人不禁悠然神往,“沿”字用得亦极其神妙,更增添了月儿的动态美,表明不仅仅是一点月色,而是沿途通明,明月满舟,银辉一路,歌声不绝。此情此景,令人向往。颈、尾二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隐于动静之中。答案:(1)C(2)尾联以动为主,寓静于动。冲淡之风,显
4、隐于动静之中。译文:我坐在潭边的石上垂钓,水清澈心境因此而悠闲。鱼儿在树荫下游来游去,猿猴挂在枝上嬉戏打闹。神女以玉佩相赠的故事,传说就发生在这座万山。我既然无缘有如此奇遇,乘月色唱着歌荡桨而归。【点评】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2021内蒙古赤峰)水调歌头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5、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对这首词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B)A这首词句句扣住“月”来写,情感多次起伏变化,在抑扬之间反复转换,有很强的感染力。B上片望月,怀逸兴壮思,既表达对明月的赞美,对天上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表达词人想逃离人间,与明月一同归去的思想感情。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写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门窗上,照在不能入眠的词人身上。D宋代胡仔笤溪渔隐丛话评价本词:“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2021内蒙古通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
6、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6. 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气氛?7. 诗人为什么要寄“愁心”与“明月”?【参考答案】6. 杨花和子规鸟;渲染了无限悲凉感伤的气氛。 7. 借此抒发对友人的担心、思念和关切之情。(意对即可)【6题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故事内容及诗句理解。“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杨花落尽子归鸟声声哀啼。其中用到了杨花和子归鸟两个意象。这一句侧重于写景,景中暗含节令,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所以,作者通过写 “杨花”和“子规”两种景物渲染烘托了暮春时节的令人限悲凉感伤的气氛。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7、【7题详解】考查对诗文写作技巧和主旨的理解。在整体感知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背景和主旨分析作答。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陪伴在友人身边,采用了寄情于景的方法,既对友人劝勉宽慰,又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牵挂、担心和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2021内蒙古兴安盟)【甲】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乙】行香子(北宋)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
8、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3. 【乙】词中的“倚”字用得好,好在哪里?4. 两诗词运用的表现手法,通过描绘春日图景,表达了作者之情。【参考答案】3. “倚”字化无形的东风为有形,具体可感/“倚”,倚靠,使东风具体可感;表现出词人悠闲惬意(或舒畅闲适/愉悦)的心境。4.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寄情于景 喜爱(热爱)和赞美/愉悦【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词句赏析。“倚东风”本指“迎着暖暖的春风”,这里诗人用了一个“倚”字,春风变得如同桌椅实物般可供“倚靠”,所以“倚”字以有形写无形,将无形的春风描绘得更具体可感,也表现出了诗人
9、游兴正浓、怡然自得的心境。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对比鉴赏。品味诗歌钱塘湖春行,由“孤山寺北贾亭西”可知,这里两个地名连用,表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水面初平云脚低”则正面写湖光水色;颔联写“早莺争暖树”和“春燕啄春泥”,由动物的忙碌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颈联则由“渐欲”和“才能”两个词写出诗人观察、欣赏植物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富含自然理趣。尾联则写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最爱”一词也直接抒发了自己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品味诗歌行香子,由“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可知,这首词开头两句是描绘的是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的优美景色。接着“东风”点时令,“豪兴”说明游兴正浓,徜徉则显示词人只是信步闲游,并没有固定的目标和路线。下片“远远围墙”四句,作者的视野由近放远。围墙,茅堂,青旗,流水,小桥,动静相生,风光如画,而又富含诗蕴,引入遐想。全词下笔轾灵,借景抒情,意兴盎然,洋溢着一种由衷的快意和舒畅,也表现了诗人对乡野田园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
限制150内